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江苏地区期末考:这4篇范文,篇篇都能得高分!

众所周知,江苏的高考作文命题一直以思辨为特色,在全国高考作文命题中独树一帜。很多考生认为江苏的作文题比较难,就是因为作文材料“比较抽象,注重思辨”,那么想要针对性备考,不如先从期末考的作文题看起。今天,学霸猫为大家打包了江苏四个城市的期末考作文题,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常州期末考】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你知道应该在什么场合承认自己的渺小吗?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本题为材料作文。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认真审题,材料中所提到的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承认自己的渺小,一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后一层含义是重点,也就是说,这篇作文最准确的立意是:一个人在人群中不可以承认自己的渺小,而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尊严。

这句话是从正反两方面讲的:“不可以”和“而应该”。主语是同一个人。该文的中心应该讲人的尊严——个人的尊严;讲国家或民族的尊严是不符合题意的。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该文讲尊严有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这儿的“人群”就是“人”的意思,是相对于原句中“上帝”“智慧”“美”“大自然”这些非人格的事物而言的。


参考例文




总是有人不知“渺小”

作为俄罗斯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契诃夫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信奉上帝,他苦求知识,他向往美,他敬畏自然与智慧;在这些事物面前,他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低到了尘埃里。他第一次与朋友一起打猎,枪响之后,一只鹭丝落在脚下,痛苦地挣扎着,这让契诃夫手足无措,他实在不忍心看它受罪,他闭上眼睛,折断了它的脖子。他从此再也不打猎。他坚信人类大自然面前应该是渺小的,人类没有权力主宰大自然。

他在人群中永远保持着尊严,也为别人争取尊严。他去萨哈林岛(中国称库叶岛)实地考察监狱的情况,后来,他专门写了一本厚厚的《萨哈林游记》,这可不是普通的小资文学,里面全是对犯人情况的记录。此书迫使沙皇政府改善了境内犯人的待遇。

渺小与伟大,尊严与良知,在契诃夫身上结合得多好。

人性是很复杂的,契诃夫一类者,其实是少数。而在一些所谓伟大者的身影上,我们却没有发现美德与尊严。如同《丑小鸭》中的那位胖胖的功勋老母鸭,她以一位伟大者的形象而出现,而其内心只想多得到一个鳝鱼头。仔细打量周围,这样的“伟大而渺小”的“母鸭”还不只一个、不只一群啊。最可悲的是,其本人也觉得自己伟大。

我们周围的一些普通人,他们敢在长城上、故宫文物上刻上“到此一游”,他们在历史、文明、文物、美的面前,反而一下子自高自大起来。一位南京的小学生竟然把名字刻在了埃及神庙的石头上,那些石头是世界级文物,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他的父母竟然能举着他,让他在上面刻画。他们觉得这是伟大的光荣、大大的面子!

名山大川,他们敢铲平填平;千年古迹,他们敢开推土机;他们敢在一个早晨,扫荡一片有一万年历史的茂盛森林;他们什么都敢吃,他们什么钱都敢贪,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主人,牛得很,伟大得很。他们不害怕苍天在上,他们不在乎良心在胸。

没有良知与敬畏,所以,他们自认为“伟大”;没有信仰与比照,所以,他们从不知何谓“渺小”;我们说他们可悲,他们说我们可笑。

【江苏·扬州期末考】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往往需要作出解释。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材料中说,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这是一组非常具有思辨智慧的句子,到底解释是能化解误会,还是增添更多的烦恼,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看法。

考生可以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和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选择一个观点来分析论证。考生可以说解释能化解误会,也可以说解释会增添更多的烦恼,考生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立意,论证面对误会,要学会淡然处之,或者面对误会,作解释时应该有一个“度”等。


参考例文




解释也应有一个合适的“度”

人与人相处,难免出现误会和矛盾。为了消除误会,我们往往需要作出解释。解释有时候能够化解误会,有时候也会增添更多的烦恼。因此,解释也应有一个合适的“度”,切莫因为过度解释而让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不是每做一件事都须向旁人解释,不停的解释会限制自己的人生道路,你所做的一切,只要自己认可、心安就好。所以,给人以帮助,只要伸出温暖的手;证明自己正直,只管端端正正做事;原谅别人,只需露出笑脸;别人误会你,你解释了,他不懂,这时候你应该一笑了之。

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契诃夫有一篇著名的作品《小公务员之死》,讲述的是一个基层公务员切尔维亚科夫,有次在看戏剧的时候打了一个喷嚏,不小心将唾沫喷到了坐在前排的交通部任职的退伍将军后脑勺上,其实那个将军并未放在心上,可是这却让切尔维亚科夫如临大敌,并大惊失色,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找将军解释道歉,前后多达五次的道歉和说明,弄得将军不胜其烦,大声呵斥他:“滚出去!”这下,切尔维亚科夫彻底被击倒了,回到家中便死了。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或许有些夸张,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解释应该有一个“度”,否则不但自讨没趣,有时还会像切尔维亚科夫那样,失去生命。

坊间流传着“鞭打芦花”的故事,据说,闵子骞的的生母早逝,后母对他不好,冬天不做好的衣服给他穿,以至于他在外面挨冷受冻。闵父看到闵子骞缩着身体常常责骂他,可是闵子骞并不向父亲解释。有一天父亲看到闵子骞又畏缩着身体出来,非常生气,用鞭子抽打他,衣服被抽打破了,露出一堆芦花。父亲知道真相后,立马赶回家准备休了后母,但闵子骞却劝父亲不要那样做,因为他不希望弟弟们也成为没妈照顾的孩子,就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听了这话,闵父深受震动,决定不再休妻,而后母也知道错了,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也许我们成不了闵子骞那样的圣人,但是我们可以少解释,知道解释也应有一个“度”。

任何时刻都不刻意解释自己,哪怕是个误会。你自己明白就行了,没必要让无所谓的人理解自己,面对无辜的误会和误解,学会淡定和淡然,没什么急头白脸的辩解,解释也应有一个“度”,低头不语或者相逢一笑,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江苏·无锡期末考】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氧气,无形无感,人人不可缺少,只有到空气稀薄之地,或难以自主呼吸时,才会发现它的珍贵。其实,在我们身边,像氧气一样存在的人、事、物、情、理也很多。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从材料来看,氧气是个比喻,抓住它的特点:第一,普通、平凡,难以让人察觉其珍贵;第二,离开它会感到困难,才明白其贵重。再来看它能比拟的对象,“人、事、物”,可能是平凡普通的人,平时并不起眼,但一旦缺少了他们,就会导致生活的不便或精神上失去支撑,如《飘》里的媚兰之于思嘉,如平时感到“烦人”的父母之于离家的我们,如时间之于浪费光阴后的我们等;“情”“理”更好立意,亲情、友情对人精神上的支撑,在我们失去之后更容易体会其珍贵。


参考例文




平凡的可贵

送儿女上学时,体现的是家庭中的亲情;当在学校有困难,同学们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时,体现的是同学间的亲情。虽然亲情在生活中平凡的产生、消失,但也有些亲情正因平凡而变的可贵。

有一位怀揣大学梦想的平凡女孩张颖,在家中她看着弟弟躺在床上几近瘫痪带来的痛苦,看着父母拼命干活却无能为力的焦虑,有着大学梦想的张颖坐不住了,这位贵州镇宁的乡村女孩毅然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挣钱,为父母分忧。十多年来,张颖除了打工,每年至少用三个月的时间陪护弟弟住院治疗,帮弟弟擦洗身体、更换衣物,不厌其烦、毫无怨言。她从没用过电脑,也不知道什么是网络,面对无数网友给她“中国最美姐姐”的美誉,她却淡淡的说,这只是一种人间“最平凡的亲情”。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女孩张颖,用人间“最平凡的亲情”,从而让人们看到了平凡中的可贵。

或许我们都不能像张颖那样去做,但我们只要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诠释自己的那一份亲情,那么我们的亲情都不会再仅仅停留在身体表层,而会更深的进入到心中。我们家人间都会产生“最平凡”却又“最可贵”的亲情。

当今社会,“伪亲情”的例子也有不少:在电视、报纸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原本亲兄弟、同为一家人的子女却因父母的财产分配问题而纷争不止。这些人表面上很是友善,而在摘掉“亲情”这个面具后,却在暗地里因自己的一点私利而忘记昔日的亲情,彼此进行大打出手。这些人最终会变得自私自利,在他们失去了自己最重要的亲情后,还会记得谁呢?

做人,即不能忘了自己,也不能忘了别人。在自己从小长大充满亲情的家庭里,大家彼此都手足情深,现在却要断其手足,那么还能继续生存吗?只记得自己,自私自利,这样的人没有朋友,没有亲情,他就像只独自航行在大海中的小舟,随时都可能覆灭。我们只要把这可贵的亲情做的平凡,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凡,即使再大的风浪也不会撼动牢固的亲情之舰。

亲情,这是一个平凡的词汇,但它却因普通而变得可贵,如果你能时刻拥有这份既平凡又可贵的亲情,那么你就会懂得人间“最平凡的亲情”。

【江苏·镇江期末考】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热播,它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让经典的力量深入人心。经典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它凝聚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品味经典,无论是文学经典,还是艺术经典,都能让人们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力量。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


本题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材料主要讲《经典咏流传》在央视热播,引出经典的影响及价值。应该抓住“经典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它凝聚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精华,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品味经典,“无论是文学经典,还是艺术经典,都能让人们感受到那穿越时空的力量”等分析立意。“品味”不仅是“读”(对情节的简单了解),更要体现“品”(品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记叙文要体现出“品味”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


参考例文




品读经典,收获智慧

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登上了世界文学之巅,其中固然有其自身的刻苦努力、笔耕不辍,但却也与那些博大精深、滋养心灵的经典作品不无关系。

品读经典,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

在人类历史的浩浩长河中,时光之水冲刷去了一切荣耀与权势、罪恶与纷争,只有那些历经时间淘洗的经典作品流传百世。它们有的是浩浩长言,洋洋洒洒几百万字;有的是精悍之作,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它们都反映出了最真实的那个时代,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大师们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历史真实的记录者。人类的历史,若少了那璀璨繁星般的经典作品,该是多么黯淡无光?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矣。是的,摒弃喧嚣而浮华的尘世,净手端坐,捧一本经典,燃一瓣心香,平淡无味的生活竟也变得摇曳多姿。在《蒹葭》中,感受爱情的朦胧与盎然的古意;在《老子》中体味道法自然的奥妙与清静无为的哲理;在《活着》中感受生活的苦难与心灵的迷惘……品读经典,为我们平凡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种种奇幻人生的大门。

高尔基有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并非是一蹴而就,经典作品就像一个个精心打磨的钩子,将人类的智慧环环相扣。我们看到,四书五经高度浓缩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奠定了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与文化血脉;我们看到,煌煌《史记》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让后人能够触摸历史最真实的脉络;我们也可以看到《寂静的春天》是如何发人深省,如何唤起了人类对自然的重视……人类文明火炬一代一代得以传递,经典的力量实在居功至伟。

狄更斯在其经典作品《双城记》中批判:“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现代发达的出版业与科技水平为阅读经典提供了绝佳的途径,但终日忙碌、追名逐利的人们却正在丧失阅读经典的耐心与能力。鸦片战争的炮声早已远去,我们正在沾沾自喜,猛然回首,却发现在大洋彼岸,经典作品从未远离人们手中。民族当自省,品读经典,民族方能自强。

品读经典,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汇编】2020届江苏省十三大市高三语文期末联考 作 文 汇 编(简析)
阅卷老师<并不喜欢>的十大亲情【作文材料】
镜头经典误会
重磅‖2020江苏高考作文全面解读以及下水作文《真正的朋友圈》
作文提分辅导,助力期末考
20个适合用在初中作文中的优美语段,期末考用得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