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预制菜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单仁行
今日文章↓↓↓

-

今天是单仁行陪伴您的第2207

01

资本市场,永远不会缺少备受瞩目的焦点,也不会缺少风口下摔死的猪。

在你方唱罢我登场中,预制菜成为了创投圈炙手可热的新星。

我也是挺佩服给预制菜造足了势头的陆正耀,大大小小的平台都在说他创立的舌尖英雄。

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登场就被各方追捧的热门概念,最终只有那么少数几个能成长为真正的巨星。

绝大多数都像选秀节目批量生产的流量明星一样,收割一波韭菜,也就泯然众人矣。

那么,今天我们就聊一聊预制菜,看它到底是真风口,还是想当然的伪需求?

点击可放大查看

02

首先,我们聊预制菜之前,一定要去界定它的范围,不然,很容易闹笑话。

比如很多人都把“预制食品”和“预制菜”弄混了。

预制食品是什么呢?

顾名思义,就是在卖出之前,先进行加工程序的食品,具体包括了初加工食材、半成品菜和成品菜这三类。

而预制菜,是进一步细分,指用户购买之后,只要经过简单的加热和烹饪就可以食用的半成品菜(原料配好,需要下锅烹饪)和成品菜(热一下就能吃)。

实际上,在预制食品这个赛道里的玩家非常多。

有做农产品的,有做速冻食品的,还有垂直做半成品的企业,他们已经囊括了食品行业的上下游,在B端市场搞了很多年,只是大众并不了解而已。

今天热炒的预制菜,更多是延伸到C端,把半成品和成品菜直接卖给消费者的细分领域。

在2020年一年,全国就注册了1.3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根据我们查到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4月底,全国共有7.2万家预制菜企业。

为什么资本市场这么看好预制菜这个概念呢?背后的逻辑究竟是怎样呢?

我们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来看。

03

从需求上来说,预制菜的出现,是迎合整个社会需求端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

第一、男女劳动参与率持续降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4.7%,从08年到18年,无论男女老少,中国居民参与家庭劳动的时间和参与率,都下降了15%以上。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人越来越懒了,不爱在家务中花费太多的时间。

在这种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传统家务劳动开始由社会分工接手了。

餐饮这一块就首当其冲,毕竟吃饭10分钟,背后买菜、洗菜、做菜、洗碗的时间要的可不短,起码一个小时以上。

第二、年轻群体的消费选择。

随着Z世代逐渐走向工作岗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城市中租房生活,生活节奏快,客观上烹饪的条件不够好,大部分时间也都要忙于工作。

主观上,很多人都习惯了父母做菜,“饭来张口”的喂养模式,也没什么动力每天亲自下厨。

在这两大背景之下,中国居民的外食比例在过去10年中逐渐提高,现在已经到了30%的水平。

我们再从供给端来看。

在长达3年的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让供应链主动“迎合”甚至“创造”成本更低、人力更少、时间更短的预制模式。

这一点我都不用列举过多的数据。

只要想一想,过去10年中,我们房租涨了多少,人力成本涨了多少,想必任何企业家都有深刻的体会。

同样,房租和人力,也正是餐饮行业中成本的绝对大头。

在成本因素的推动之下,很多餐饮行业自己也在寻求变化。

这里诞生出了两种方向:

第一个是借助于互联网,主要是短视频直播平台打造网红餐厅,把品牌和特点在全网上打出去。

慕名而来的人多了,自然就能赚到钱,还能顺势借着“网红”提提价格。

当然,还有很多不懂得利用短视频直播做营销的餐饮企业。

他们怎么办呢?

这就是第二种,用连锁化降低成本。


连锁化背后要求的是稳定供应链,这也就催生出了一批中央厨房和专业预制菜企业。

04

理清楚了这一点,我就可以把我的结论告诉你了。

我认为,预制菜确实是一个风口,但它代表的是B端未来的大趋势,C端运营起来会非常困难,甚至难有所大作为。

为何在B、C两端会有不同的表现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即使是预制菜,B端和C端所面对的情况也截然不同。

在B端,餐饮行业想要追求降本增效,工业化是必然趋势。

而预制菜,就是现阶段餐饮行业工业化的最终形态。

连锁餐饮店自然不必说,为了保证品质的稳定性,减少人力成本,而且快速把餐品给到顾客,大家早就开始全盘铺设中央厨房了。

至于独立餐饮品牌呢?

更简单,专业的预制菜企业会全盘接手菜品的研发工作,饭店只需要向预制菜企业购买相应菜系的预制菜就可以了。

我们的学员,速品食品的林总,就是从代理商到供应商一路转型升级,给饮品品牌提供食品生产,研发、营销、推广、培训为一体的供应链全案服务。

他们现在就在给一个非常知名的奶茶品牌做一体式全产业链服务。

当然,可能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就说吃饭,我们自古就有八大菜系,饭店也应该有各自的特色,千篇一律有什么竞争力?

这个观点当然没错,但不是针对绝大多数的餐饮市场。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吃过的普通馆子,他们做同一道菜的功夫,真的有非常大的差距吗?

其实并不明显,相反,如果饭店请了个不太行的厨子,那可能还会让你食欲全无。

所以,广泛采用预制菜的连锁店,反而保证了“好吃”可以很平稳。

稳定性,才是生意做长久的秘密。

所以,在未来,针对普通消费者的餐饮业,会广泛铺开预制菜的使用,至于专业厨师体现的“个性化”,更多是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精品饭店。

05

那么,C端的预制菜呢?

我认为C端并不具备B端这样的条件,大多数C端用户只能接受进行简单的加热这一步,再往前走一步,他们就不会选择预制菜了。

为什么这么说?

原因很简单,我们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想,如果是半成品,商家把一顿饭所有的食材切好、配料配好,我买回去下锅。

那我为什么不喊社区团购一次性给我送上门,价格更便宜,我还能查查菜谱做我的口味。

如果是成品菜,虽然流程简单了,但越是最终流程简单,就意味着加工程度越深。

对于食品这种特殊的产品来说,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就是可以长期存放的料理包,品质非常平庸;要么就是保鲜度很高的预制菜,价格也没便宜多少。

我搜了下某电商平台,质量好一点的成品菜,价格跟直接在饭店里点,或者叫外卖的差距并不大。

所以,我们把用户信任、菜品品质撇开不说,光图性价比,年轻人会点外卖,中年人会团购,老年人会去菜市场。

图省事不在乎价格的,那选择不是更多吗?为什么非要买预制菜呢?

在我看来,现在面向消费者市场,以半成品为主流的预制菜,顶多占有一小块市场份额,难成大气候。

但是,在B端的未来,我们大可以尽情畅享它的空间。

因为C端是生活,B端是生意,生意和生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思维的方式。

06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技术和信息传播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绝大多数人终生只会身处在某一个行业之中,也会见证一个又一个的“风口”。

普通人可以只是看看热闹,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经营者和创业者来说,什么样的“风口”才是真正的巨星胚子,我们必须有一个可靠的评价体系。

厂商享受到效率的提升,人力的下降,即使价格不变,也是实质上的降本增效,这是我看好预制菜在B端的理由。

但是,假如只是生造出一个新概念,没有真正提高消费者的效用,甚至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体验,那在C端也难以做大,这就是我不看好预制菜在C端的理由。

总结一句话:

新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把用户美好生活的需求、品质和效率的提升摆在了价格之前,很关键。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预制菜“五一”出圈,万亿市场风口来临?
聊聊预制菜
预制菜,真的香吗?
预制菜是风口,但很难做成大生意
预制菜,能成为餐企的“救命稻草”吗?
万亿预制菜风口「上桌」:「胃的注意力」争夺战,掉队意味着出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