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痛悼念冯天瑜先生!单位唁电合集(1月12-1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冯天瑜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年1月13日

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天瑜先生仙逝,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同仁不胜哀恸。冯天瑜先生是具有重大国内影响及世界影响的学界泰斗,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文化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冯天瑜先生的不幸离世,是学界、理论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

冯天瑜先生师德醇厚,诲人不倦;治学严谨,勤奋专注;为人乐观豁达,谦逊冲淡;处事公正无私,通达随缘,通过自己的理论工作为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贡献智慧。冯天瑜先生以求实为本,以创新为贵,以国计民生为忧,以人类智慧为望,其恢宏的气象和卓越的人格成就与理论建树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谨向冯先生的家人致以诚挚的问候,祈望节哀保重。

冯天瑜先生千古!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敬挽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惊悉我国著名文化史家、教育家冯天瑜先生不幸逝世,不胜悲痛!

先生毕生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耕耘不辍,成果丰硕,贡献卓著,深受国内外学术界所景仰;先生宅心仁厚、谦逊待人、嘉慧后学,为史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先生生前十分关心我院建设与发展,一直担任我院学术顾问和中国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我们无比感恩先生对我院的鼎力支持与帮助。

先生之业,日月同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并请转冯天瑜先生家属:

惊悉我会原会长冯天瑜先生因病辞世,我会全体同仁至感哀恸,不胜伤悼!

冯天瑜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在史学、文学、哲学、戏剧、书画等多学科领域具有极深造诣,尤其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文化史、中外关系史等史学研究领域成就卓绝,著作等身,在海内外学界享有盛誉与崇高威望。

冯天瑜先生是我会前任会长。在任期间,为推动我省历史学科的发展、团结学界同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任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荆楚文库》总编辑职务,为湖北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冯先生晚年为《荆楚文库》出版、长江文明研究等文化事业奔波操劳,一心为学,令人感佩。

冯天瑜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湖北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会为失去这样一位学术巨擘、老会长而深感痛惜!

湖北省历史学会全体同仁,谨向冯天瑜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冯天瑜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

湖北省历史学会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并冯天瑜先生亲属:

惊悉冯先生遽归道山,我院师生深感悲痛,特致电敬悼!

冯天瑜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先生在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卓越,尤其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研究上做出了杰出贡献。先生领衔的巨著《中华文化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首部中国文化通史,既确立了新的叙述模式和理论框架,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树典立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研究。先生在湖北史学界领袖群伦,守正创新,为中国学术界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先生学垂典范,泽被学林。

先生的逝世是武汉大学和中国史学界的重大损失!

哲人其萎,风范长存!冯先生千古!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2023年1月12日

冯天瑜教授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先生不幸逝世,我院全体教职工深感哀痛。先生于1979-1994年间执教于湖北大学历史系,创建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在中国文化史研究、张之洞研究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出版了一批有广泛影响的学术著作,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先生在离开湖北大学后,一直关心和牵挂本院发展,多次应邀前来讲学和指导,17册20卷本的《冯天瑜文存》出版后第一时间赠予本院,深情厚意,令人感佩!

冯先生德隆望重,教泽绵长,桃李遍天下。先生的逝世是中国史学界和文化界的重大损失!

谨致深切哀悼,并祈家属节哀保重。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

惊悉冯天瑜先生辞世,不胜哀恸!

冯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著述宏富、造诣精深、贡献卓著,享誉海内。先生沉潜学术,胸怀天下,其文人风骨、道德文章堪称当代知识分子之典范。

冯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重要作者,曾惠赐《近代日本“封建”概念的形成及中国历史分期的提出》《百代皆行汉政法》等多篇佳作。先生治学之严谨,学养之深厚,令人感叹!

先生遽归道山,是武汉地区学术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国人文学界的重大损失!

哲人其萎,手泽长存,风骨不朽!

冯天瑜先生千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并杨华教授:

惊悉冯天瑜先生不幸逝世,谨致哀悼!冯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古典学大家,先生在国内最早揭橥文化史研究范式,引领一时风气,滋养我辈几代学子。先生的研究,文献与思想并重,而尤以思想的穿透力为学人推重。先生的学术创造力,历暮年而不歇,《新语探源》《封建考论》卓为学林丰碑。先生更以自己的深厚学养、高尚品格,锻就了当代人文学者的风骨,永为世人景仰。我们相信,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卓越研究和温暖情怀,必将在贵中心得到发扬光大!希望通过贵中心转达我们对冯先生家人诚挚的慰问,敬希节哀、珍摄!

冯先生精神不朽!风范长存!

上海大学宁镇疆携历史系全体同仁 敬悼

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并转冯天瑜先生家属:

惊悉冯天瑜先生逝世,不胜悲恸。我们谨代表东北师范大学暨历史文化学院、东亚研究院全体师生向冯天瑜先生表示深痛哀悼,向冯天瑜先生的家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冯天瑜先生是我国享誉盛名的历史学家,论著等身,在中国文化史、明清史等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引领中国历史学研究的前进方向,培育数代史学人才,厥功至伟,道德文章,堪称楷模!

多年来,冯天瑜先生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结下了深厚的学术情谊,为我校专门史、明清史等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指导与帮助,遗泽久长,难以言表。

斯人溘然长往,斯风浩气长存。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及世界历史学界的重大损失。谨此志哀!

冯天瑜先生千古!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东亚研究院院长 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 董灏智

2023年1月12日

中共武汉大学委员会、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校长张平文等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对冯天瑜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中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委员会、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刘礼堂、院长刘安志等全体院领导,对冯天瑜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武汉大学党政办、武汉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离退休工作处、工会、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人事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本科生院、研究生院

对冯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冯天瑜教授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先生仙逝,我系全体教师深感悲痛。先生一生精研文史,学养深厚,启沃学林,扶掖后学,泽惠本系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本系教师铭感不已!

冯先生一生守望中华文化,胸怀天下,实谦谦君子,当世德望。先生逝世,学林痛失巨擘,世间永念斯人!

谨致深切哀悼,并祈家属节哀保重。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2023年1月12日

冯天瑜教授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先生仙逝,本所同仁不胜哀痛。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史研究,于1988年创建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为国内最早设立的中国传统文化专门研究机构之一,对推动中国文化史研究复兴和发展起有重要引领之功。先生学殖深厚,融汇义理、考据、辞章,独具识见,20卷本《冯天瑜文存》可谓煌煌巨著,泽惠学林,沾溉后世。

冯先生一生求索真理,体察民瘼,关怀中国历史与人类命运,铮铮铁骨,堂堂正气,为世所景仰。先生的逝世是学界的巨大损失!

冯先生长期关怀本所发展,奖掖之情绵绵不绝,令本所同仁铭感不已。谨致深切悼念,尚祈先生家属节哀保重。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敬爱的冯天瑜教授不幸辞世,我中心师生深感悲痛!

冯天瑜教授是我国文化史学科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享誉国际的著名历史学家,是中国史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威望,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当代学术经典论著,培养了众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人才。

他的辞世,是我国史学界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哲人已逝,山高水长。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德懿风范,永远感恩他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

敬祈家属节哀!冯先生千古!

江西师范大学

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国社会转型研究中心

2023年1月12日

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不幸辞世,万分悲痛!

冯天瑜先生毕生投身学术,耕耘不辍,成果丰硕,在史学、文学、哲学、戏剧、书画等领域均有极深的造诣。先生嘉慧后学、诲人不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先生谦逊待人、乐观通达、人格高尚,深受师生和社会各界所景仰。

冯天瑜先生多年来持续关注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是馆藏文物、艺术品的主要捐赠者之一,鼎力支持“冯氏捐藏馆”“珞珞如石-万林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建设,尽力帮助博物馆举办系列精品展览。

我馆将保护利用好“冯氏捐藏”,以传薪火,以慰先生。

冯天瑜先生千古!

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2023年1月13日

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天瑜先生仙逝,我所师生不胜哀恸!

冯天瑜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历史学家,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华文化复兴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冯天瑜先生矢志教育事业,奖掖后学,不遗余力,懿德醇风,世所景仰。

哲人逝矣,浩气永存!先生的逝世,是历史学界暨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谨此致哀!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2023年1月12日

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天瑜先生魂归道山、驾鹤西行,我中心十分悲痛!

冯先生在在中国文化领域建树卓著,是传统文化研究之纛旗。他长期支持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下属机构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的发展,关注中心的相关研究成果,在2018年曾出席万里茶道等讲座活动。

冯先生的学识、风骨和精神,将永世长存。请代向先生府上转致问候,祈望节哀。

武汉大学茶文化研究中心

2023年1月13日

惊悉著名的历史学家,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天瑜先生魂归道山、驾鹤西去,我院十分悲痛!愿先生在天堂一切安好,含笑九泉!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惊悉冯天瑜先生不幸逝世,深感悲痛!冯天瑜先生是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学术委员会的资深专家,对本单位的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对冯天瑜先生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武昌辛亥革命研究室

2023年1月13日

沉痛悼念冯天瑜先生

2023年1月12日上午,著名学者冯天瑜先生在武汉不幸逝世,享年81岁。

我们对冯天瑜先生的辞世深感悲痛。

冯天瑜先生是我们敬重的一位学术巨擘,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理论、中华元典精神、中国近代转型、中外文化交流、长江中游地域文化史研究等方面,都有独到创新和突出贡献。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明清文化史札记》《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张之洞评传》《新语探源》《“封建”考论》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冯天瑜先生是2019年汤用彤学术奖的获奖者,他提出论证的“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对中国文化史研究做出了重要理论建构,被誉为“新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扛鼎之作”,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成果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留下的著述皆成经典,所蕴含的思想智慧皆成为后辈追随的榜样。

先生一生树德立言,博取中西,为一代师范,永成后学智师。每个与冯天瑜先生交往或深受先生影响的学人都为先生辞世而沉痛哀悼,我们将永远怀念先生治学深刻、为人仁爱的精神。

百龄影徂,千载心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谨致沉痛哀悼!

冯天瑜先生千古!

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

2023年1月12日

沉痛悼念冯天瑜同志  

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敬献

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先生仙逝,编辑部全体同仁悲悼万分!

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长期深耕,德高学邃,誉重儒林,懿德高风,楷模当世,学术文章,自足千秋。作为学术顾问,先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我刊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先生溘逝,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儒苑深痛,薄海同悲,全体同仁谨致深切哀悼,尚祈家属以礼抑情,勉节哀痛。

《湖北社会科学》编辑部

2023年1月13日

武汉大学冯天瑜先生治丧委员会:

惊悉冯先生仙逝,编辑部全体同仁悲悼万分!

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长期深耕,德高学邃,誉重儒林,懿德高风,楷模当世,学术文章,自足千秋。作为学术顾问,先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我刊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先生溘逝,是我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儒苑深痛,薄海同悲,全体同仁谨致深切哀悼,尚祈家属以礼抑情,勉节哀痛。

《理论月刊》编辑部

2023年1月1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樱花映冯墨,元典释黉宫-裴高才追怀著名文化史学家冯天瑜先生
深切悼念丨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先生逝世
张宝明 | 逝者如斯:冯天瑜先生小记
向着公民的无悔抉择——冯天瑜先生安葬仪式在石门峰纪念公园举行
谢志浩:为何冯天瑜先生是“第四代半”学人中具有地标意义的大家?
追忆恩师冯天瑜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