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园共育 | 孩子入园,真正焦虑的到底是谁?

全国各地的幼儿园陆续开放,又一大波小萌宝不是已经入园,就是在入园的路上。年度灾难大戏——《入园》正在妈妈们的朋友圈滚动热映。孩子们各种声嘶力竭的“哭戏”,妈妈们一步三回首的“抢镜”,各种虐心各种难分难舍啊有木有!


看到很多父母因为孩子入园而表现出的担忧,我禁不住想问,关于入园,真正焦虑的到底是谁?担心Ta在幼儿园不会好好吃饭、喝水,担心Ta午睡起床会尿裤子,甚至头脑中不断涌现Ta被人欺负时候的委屈表情。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该放手了!


第一、宝宝第一次正式告别爸妈,面对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做着不熟悉的事情,恐惧和不适应在所难免。你该做的不是情感泛滥式的担忧,而是使用正确的方法消除孩子的疑虑。

第二、宝宝入园的情绪反应也受到家庭教育影响。宝宝对父母的依恋程度、宝宝和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能力……这些都是长期家庭教育的结果。父母为孩子事事操碎了心,其实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第三、养育孩子本就是一个与孩子渐行渐远的过程,无可避免!父母也需要去适应孩子间歇性的离开自己、不需要自己。有句话很经典,“不带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在入园这个问题上,这也是对待孩子的最好方法。

可是你知道吗?外国的孩子入园焦虑少,也没有那么大的不安和恐惧!外国的父母究竟是怎么帮助孩子克服的?说个小故事:

美国有一位名叫丹﹒桑塔特的父亲,他的儿子要上幼儿园的前一天也有一些焦虑,“其他小朋友会是什么样呢”“他们会喜欢我吗”“我要怎么样才能交到自己的朋友呢”。为了抚平儿子的担忧和恐惧,桑塔特为儿子创作了一个特别的童话故事,鼓励他勇敢的去找朋友。而这个故事也因此成为了感动全美千万家庭的凯迪克金奖作品——《小白找朋友》。

不得不说,外国的父母对孩子的呵护观念和我们一般的家长有所不同。

就像那位叫桑塔特的父亲一样,美国人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勇敢和坚韧的性格,他们认为勇气是一个人主动进取的动力,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便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各种自己能做的事: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跌倒了自己爬起来等等。

而在新西兰的教育中,父母则特别重视儿童在与他人、环境的互动与交往中学习。家长经常带孩子走出去,到公园游戏,到海边游泳,到运动场踢球,到小朋友家参加生日派对……很少在家看电视。家长花钱培养孩子“顽皮”,而这种“顽皮”恰恰使孩子活泼开朗、不怯生。

又如日本家庭教育特别重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他们认为孩子能顺利结交新朋友,要求自己进餐,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

担心孩子无可厚非,但真正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的还是勇敢、坚毅的品质。当我们在朋友圈刷屏难舍难分的入园情节,心疼、难过之余,请理性思考一下,关于入园,真正焦虑的究竟是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学季,如何帮宝贝和妈妈们顺利度过“分离焦虑”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如何让宝宝轻松入园全攻略
“妈妈别走!”孩子不想上学? 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
幼儿园入园家长须知(精华)
孩子明年入园现在话还说不利索,别慌!做好这3点不怕
搞定入园分离焦虑,陪孩子迈入人生第一个“江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