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襟危坐,臀放平,感觉尾骨接触到凳子
userphoto

2022.06.05 山东

关注

儒、释、道三家的修行都讲究打坐,形式一样,但内容截然不同,佛教的打坐要入定,道教的打坐要导引、吐纳,而儒家是追求在静坐中反思、格物。

先说姿势。儒家的静坐可以分为坐、盘、卧三种姿势,我们也可以称为“三式”。

第一种姿势,正襟危坐。可以是坐椅子,或是坐在别的什么高的东西上面,腿自然下垂并接触地面,两腿不并拢,也不要离开太远,两腿间的距离以两拳左右为宜。

要领主要是两点。

第一,把脊柱放直。

那么脊柱怎样能放直呢?想象着头顶百汇穴的位置,有一种力量向上吸着,这叫头上的虚灵顶劲,当然不要真的用力,只要有这样的意念就好了。不要僵硬地用力,而是用这种意念去调节你的身体,是一种非常柔和的力量,在这种意念下以柔和的力量调正身体,脊柱自然就正直了。同时你的脑袋不能跟着这种吸力走,不能仰头,要含着下颌,颌下能容拳,就是你的下颌底下得能放进你的拳头,或者说,如果有一个你拳头大小的球放在你的颌下,你要能把它夹住。

关于放正脊柱,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屁股坐的不能太靠前。屁股一靠前,人自然就要塌腰,一塌腰脊柱就直不了啦。你将屁股向后挪一挪,屁股撅出去之后,再顺势将上身坐直,基本上就不会塌腰,脊柱就是正直的。这是第一要领。

第二个要领就是一个字,松。

追求身体的放松,三个位置的放松是最重要的。首先是肩。手放在膝盖上肩就自然可以放松。如果你坐的椅子有扶手,手也可以放在扶手上。不管手放在哪里,基本点是不能让两肩架起来,必须让肩能松下去,这样身体才能松下来。其次是胸,最后是腹。这三处的松是最重要的。而且这三处的松是有连带关系的,肩如果紧,胸肯定是松不了的;胸如果紧,腹肯定是松不了的。

按内家拳的说法,要松肩、空胸、实腹。不能挺胸收腹,这绝对是大忌。打坐如果挺胸收腹,像军人站军姿似的,绝对放松不下来。打坐的要求与站军姿正相反,要求空胸、实腹。肩松下来之后,你发现胸的位置是空的,悬空的,空荡荡的感觉,这就对了。腹是实的,不是鼓腹,也不是收腹,就像是一条口袋装满了东西那样,这叫实腹。

除了上述三个重要的松,还有三处辅助的松。第一个辅助的松是松后背。与胸的松是相配合的,但意念不一样。胸的松是追求空,而后背的松是追求后背充分展开。肩放松、空胸、后背充分展开,上半身基本上就完全松下来了。

然后是追求腿的松,这是第二个辅助的松。不管怎么坐着,都要追求腿部的放松,但是盘坐的时候相对难一点,正襟危坐时腿相对容易放松。要注意,当你感觉松不下来时,问题往往不是出在腿上,而是出在胯上,是胯部没有松开,胯松不下来,腿自然就松不下来。胯,具体地说,就是你的腰和大腿接触的地方。打坐的时候追求放松,尤其要让这个部位松下来。盘坐的时候尤其如此。很多人盘腿费劲或者盘坐时间一长腿容易发麻,问题都不是出在腿上而是出在胯上,胯没松下来。那么,怎样才能让胯松下来呢?要领是屁股放平。想办法让你的臀部和椅子相接触的那个部位变成平的,然后胯就松下来了。怎么检验放平没放平?坐在比较硬的地方觉不觉得咯屁股,咯屁股就说明姿势不对。将臀部放平,让其均匀地承载你上半身的重量,就不会觉得咯了。臀部真正放平之后,你会感觉到尾骨接触到凳子了,感觉到尾骨能接触到你坐的地方,然后从尾骨往上一直到头顶,整个脊柱是直的,臀部像是展开的大地,脊柱像是这片大地上生长的一棵树,这样上半身的姿势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第三个辅助的松是面容松。佛家打坐讲究要面带微笑,实际就是追求面部放松。你的五官,你的脸部肌肉都要放松,这样才能有利于你心境的放松。面部肌肉如果紧张的话,会出现两个反应。第一个反应是脸上经常起疙瘩,越打坐脸上越起疙瘩,就说明脸部没放松,气血淤到这儿了。还有一个反应不容易被发现,或者说经常意识不到是问题,脸红,很多人误以为是修行进步了,修打坐之后满面红光。实际是修错了,再坚持下去,血压就要上去了,这也是面部没松下来的结果。面部没有松下来,气血淤在脸上,经常就出现这两种反应。一是起疙瘩,这个好判断;另一种是满面红光,这个不好判断。你到底是修行进步、身体好了,气色好了,还是气血淤到脸上了,不是很好判断。我的经验是,如果你打坐没几天就满面红光,一般来说是气血瘀的,打坐对身体的调整没有那么快见效。

总的说来,打坐要追求六个松,三个主要的:肩、胸、腹,三个辅助的:背、腿、面。

以上说的是儒家静坐法的第一种姿势,坐椅子,也称正襟危坐,这是儒家最标准的打坐方法。

第二种姿势,盘坐。这个就是儒、释、道三家通用的了。盘坐可以分为四类:单盘、双盘、散盘、垂一腿的盘坐。

散盘,两条腿相互交叉的盘坐。垂一腿的盘坐,是一条腿取盘坐的姿势,压在另一条腿下面,而另一条腿取坐椅子的姿势,自然下垂。这两种坐法不大常见。单盘,指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面的盘坐。两个脚都放在上面的盘坐称双盘。按照佛教的说法,右脚放在左腿上的单盘,或双盘时先将左脚放在右腿上、再将右脚放在左腿上的,称吉祥坐;左脚放在右腿上的单盘,或是最终左脚放在右腿上的双盘,称为降魔坐。

正襟危坐的要求,如坐姿、六松等,也就是对盘坐的要求,这里就不重复了。

第三种姿势,卧式。就像卧佛雕像那样蜷腿侧卧。一般提倡右侧卧,据说是因为心脏在左边,别压着心脏。再讲究点儿的,要头北、脚南、面西的右侧卧。为什么这样?有人说是为了与地磁线的方向保持一致,又说有种种优点,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我是习惯右侧卧,有时候右侧卧累了,也会换个姿势改左侧卧,总之就是追求蜷腿侧卧。下侧的手放在耳朵下面,若是压的时间长手发麻,也可以放在嘴边,上侧的手自然伸开放在大腿上面。

卧姿的要领,虽然是卧,头顶的虚灵顶劲还得有,为了保持脊柱正直。顺便说一句,枕头的高矮要因人而异,你感觉头能放松,脊柱能放直,枕头的高度就是适合你的,没有一定之规。

卧式最好是睡觉前练。但是睡觉前练卧式也有一个问题,搞不好会失眠。所以,卧式的静坐与睡眠之间最好有一段间隔时间。最好是练卧式之前喝了足够的水,至少你不渴,身体不缺水。在身体不缺水的情况下,练卧式20分钟,收工结束,然后你会发现要上厕所小便,这就对了,起床上一趟厕所,回来不再练了,睡觉了,这个时候容易睡着,而且睡眠质量会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收工环节,就容易收不住,容易失眠。

以上说的是儒家静坐的三种姿势,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取其一种,也可以三种并行。比如说,晚上睡觉前练卧式,早晨起床之后用盘坐,白天上班休息的时候可以用正襟危坐。

除姿势之外,还应该注意调节呼吸。古人的说法也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苏轼说:

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道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白,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效,则有一法,其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或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雾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渐灭,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于此。

朱熹还有《调息箴》: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
  

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阖,如百虫蛰。
  

氤縕开辟,其妙无穷。孰其尸之,不宰之功。
  

云卧天行,非余敢议。守一处和,千二百岁。

苏东坡、朱熹所说的“观鼻端白”、“数出入息”,恐怕是受佛教的影响。《楞严经》卷五:

孙陀罗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善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希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简单地说,所谓“观鼻端白”,就是把意念放在鼻尖处。也有人说鼻端指的是鼻子的根,就是两眉心的位置,恐怕是不对的。因为内家拳有“意守山根”的说法,“山”指鼻子,“山根”就是指鼻头两端。“观鼻端白”不是睁着眼睛去看,而是闭着眼睛用意念去观。闭眼,也称“重帘”,就是上眼皮耷拉下来,像放百叶窗似的,将上眼皮垂下来再观鼻端白,想着鼻子尖有一个白点,白而且亮,你闭着眼睛想办法去看鼻子尖的那个亮点,这叫“观鼻端白”。我体会,这种意念是为了将眼珠放正,好像没有别的更深奥的东西。

我理解,“观鼻端白”的作用相当于道教气功中的“观窍”,就是将意念放在特定的位置,以达到收敛心神的效果。道教气功里“观窍”的方法是很多的,常见的如大家都知道的意守丹田。

与意念相关的调节呼吸的方法还有数呼吸,就是数呼吸的次数;或是随呼吸,用意念去观察自己的呼吸,吸气的时候意念随之进,呼气的时候意念随之出。呼吸的要求是,追求呼吸的细、慢、匀、长。

呼吸细,也许用另一个字更准确一些,轻,就是将呼吸调得越来越轻,最后你自己甚至感觉不到你在呼气和吸气了。这就是苏东坡借用《道德经》的说法“绵绵若存”。慢,放慢呼吸的节奏,但是不能憋气。还要讲究呼吸要匀,要自然呼吸。在这个基础上,追求呼吸越长越好,一呼一吸持续的时候越长越好。这是细、慢、匀、长。我觉得,这种对呼吸的要求,与道教气功的吐纳已经非常接近了,所以,儒家的静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健身静气功,因此“持敬可以强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吐纳调息的基本方法
如何解决打坐时遇到腿痛腰酸现象
医疗养生练功基本方法
医疗养生练功基本方法——调身
如何调身
吕纯阳真传——《精铜元碎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