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身长全之法,在于和天地同命运!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之用,有精有柔。精则养神,通灵变化皆因阳气之精明。柔则养筋,筋之运动便利,皆因阳气柔和之用。阳气失守,则神明大乱,筋骨不转,病危之症也。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皮肤腠理发泄而汗出,谓之开;毛孔闭合称为阖。一开一闭,皆由卫气所主。卫气失所,则应该开的时候不开,应该闭的时候不闭,寒气乘机侵袭,结于筋络之间。进出人体的气道被堵死了,应该排出体外的杂质排不出去,应该在体内畅通运行的气也遇到了阻碍。筋不得伸,是以佝偻。

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若寒气聚结于筋脉之间没有除去,一旦陷入脉中,就会造成邪气凝结不散,留连于肉凑之间,日益蔓延。如果寒气再深入,就会流于经俞之间,气化内薄,则脏腑被侵及。阳气伤于内,则体内正气不足,出现恐惧、惊骇等症状。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臃肿;

营气行于脉中,所以寒气陷于脉,则营气运行的道路受阻,逆行于肉理之间,积聚而成臃肿。所以大多肥胖之人,多阴寒伤所致。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汗出未止,卫气未固,此时人身之形气正在消弱。如果此时遇风寒而迫之,俞穴随之关闭,邪气留止不能排出,郁而成疾。这里有一个物理现象,就是风吹来的时候,身体热量蒸发,所以会感觉到一种寒意,寒之所以起,皆由于风。所以,病之根源在于风,其名风疟。看到这里,我们再结合内经金匮真言论: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俞穴如果是非正常关闭,就可能形成风疟之疾。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邪伤卫气,无论是寒暑湿气,抑或是风,全都是因为风气以入,导致邪留于内,居于皮肤,而后流连于肉腠,陷入脉中,而后陷入经俞,伤及脏腑。

清静则柔腠闭拒、此乃养生之大法也。人无烦扰、无过度劳累,则腠理闭而阳气固。即使有大风苛毒,亦不能害其性命。这就是顺应人道,使自身保持清静之状态。

另外还要顺应天地之道,即四气调神大论提到的,春以养生,夏以养长,秋以养收,冬以养藏,此为得四时清静之道。故保身长全之法,在于和天地同命运!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病久则邪气入里,化气相薄,伤及脏腑。上下交通,阴阳相合,若上下不并,则阴阳相离,水火不相济。即便是良医,面对这种情况,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了。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邪蓄积于阳风,阳气运行周身的通道在某处被堵死,就会发生阳亢之症。阳太盛而阴绝,则其病当死,此即阴阳不相交之意也。邪气蓄积,挡隔阳气运行,此时当以泻法去邪,则阳气运行通畅,病自然就除去了。可是粗工凶凶,当泻不泻,误人性命,以至于败亡。

中医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庸医以中医之名诓骗敛财,害人性命。众人不知,自以为中医皆骗人之术,就连开明的鲁迅亦不能避免陷于此,更何况寻常百姓!!!

所以,中医学习,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学,无德者学之,害人性命耳!今日中医,取才而不取德,舍本逐末,医道日微可知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9举痛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医经原旨 卷六 疾病第十三卒痛
第五章
针灸逢源 素问卒痛论
生气通天论篇
七情六淫病理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