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文忠文物修复讲座(五)
第一节文物翻模常用技术 青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修复的残损补配,复仿制工作,首先遇到的工序是翻模。针对不同的器物,不同制胎方法,翻制模具的方法亦有所不同。如有腻子型(油灰)硅橡胶印模法、硫化型硅橡胶灌注法、硫化型硅橡胶涂刷法、石膏模翻制法、油泥贴印法、乳胶模涂烤法、蜡模制作法等多种方法。 一、几种硅橡胶的使用方法, 1.腻子型硅橡胶印模法 在古玩文物的修复、复制仿制工作中,经常遇到器物形体复杂、图案繁多、花纹精细的情况,用石膏翻模,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如分块繁多,模缝稍大等,合模时易错位,胎薄的器物,在翻制脱模时稍不慎,就会使器物碎裂,对古玩文物造成人为的损坏。因此,在修复工、作中多采用硅橡胶印模法。这种材料翻模,无需特殊设备,操作简便,对器物一般无损伤,但对器胎薄脆和锈蚀严重不明胎况的器物应格外小心,印模时不宜用力过重。这种模具的最大优点是耐热性能好,一般耐350℃左右的高温,对铜、铁等金属器物补配残块尤为便利。做好的硅橡胶膜,可直接用锡铅合金熔化后浇铸,脱膜便利,纹饰清晰.作复制文物,一模可以反复铸多件。该种模的用途很广,可以翻制铜器蜡胎,制作陶器、瓷器、漆木器、砖瓦器、石膏动物、人物像等工艺美术品。 该种原料, 目前我国有多家化工厂生产。该产品由两种材料配制,一种白色、一种绿色或其他色。不用时两种材料隔开单独密封存放。使用时两种材料按重量1:1取料。具体操作时,应分多次捏合,即每次按1:1各取一小团,分别捏成片状,两片相摞,撕成四块,再相摞捏扁、 再相撕、相摞、相捏、相揉,就这样反复捏揉为一体。每次揉的不宜过多,多了揉不匀。要视其器物面积大小而定。一般器物印贴模,均须捏揉多次,方能使用。 贴印模前,先反复观察器物的脱模线,一般选在器物的突出部分,无纹饰处,有腿;耳的器物选在内侧和外侧易整体脱模处。模缝可采用纸隔和销钉扣固定切割模缝的方法。用纸做隔离缝时,找一片稍硬挺的纸如牛皮纸或旧挂历的铜版纸均可,沿选定部位线的轮廓,剪成1.5厘米左右宽的隔离纸。如器物形体小,造型简单,无须打外套模,不用剪模缝纸条,只要在贴印硅橡胶模线开口处隆起一道棱,固化后直接用快刀沿隆起的棱割开即可,但需防止切割到器物。器物大,脱模线开口长,合模时模缝易错位变形,可采用销钉扣固定的方法制膜。销钉扣要提前制备,方法是先在玻璃板上摊两块大小厚度一样的石膏板,然后在石膏板上刻相对的鱼尾状扣钉。扣钉约2厘米长,直径为0.25厘米,一头鱼尾状,一头为圆球状(直径约0.35—0.4厘米)。也可用1枚1/2:的图钉去掉钉帽用钢锯从中锯开1厘米长口,做成燕尾状,另一头用锡焊成一个直径约0.4厘米左右的圆球。 贴模时,用纸片做分模线,先将剪好的纸片用少许硅橡胶站在拟分模线的位置上再贴印,采用销钉扣的待硅橡胶贴印完毕后,再将销钉扣在分模线位置上按3—5厘米的距离粘上,再用硅橡胶覆盖,贴起一条棱要使销钉扣理在棱内,里面不要挨着器物表面,外面不能露出。贴模时,捏揉的硅橡胶每次略比核桃大,揉匀捏成厚约0.4厘米左右的胶片,逐片贴在器物的表面,然后用两手大拇指相对沿一个方向,挤压胶片,每次两拇指压在上次的半个拇指印处,沿一个方向依次挤压。经往返压实,易把气体排出,不致使模面出现.凹斑,器物表面的花纹能完全印在胶膜上,各片接缝处经数次捏压,即结合为一体。 贴胶时还要考虑用途,如用于浇铸铅锡合金,模具还要 考虑预做浇口,排气孔,事先用木头削成喇叭状物,或用硬纸卷成喇叭状,贴胶时粘在预定的浇口位置上。浇口位置与脱模线相连,位置一定要设置合理。器面粘满胶片后,手沾滑石粉,反复多压几遍;尤其是细密的花纹处切不可大意. 贴印完毕一般靠室温固化。有条件的可用烘干箱1—2小时即可,无条件的冬季放在暖器上,春秋时节放在距炉子近处均可加快固化,24小时便可定型,变得硬挺富有弹性,固化后如物件大还须打石膏套模。小件的器物贴胶时适当增加硅橡胶的厚度即可,不必打外套模。固化后的胶膜,如用纸片隔离模线的,’直接撕开,用水将纸浸湿去掉即可。预埋销钉扣的须用快刀沿销钉中部切割开模线。 2.硫化型硅橡胶灌注模法 硫化硅橡胶为白色粘稠状液体,可以根据需要,配成不同粘度,硫化时间也可以随意掌握,工艺简便,容易操作。由于该胶流动性良好,石膏模难以翻制的部位,它都能流到,制成的模具花纹精细,尤其是器物隐蔽部位的铭文,更不容易失真。它复制出的器物,细腻、逼真。北京生产的110—2型乙烯基硅橡胶及固化剂,两种大约按40比1的配比相拌合后搅拌均匀待用。配制胶液时还要根据冬夏两季和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固化剂的比例。固化剂多了,橡胶凝固过快,流动性差,有些地方灌不进去,模具出现缺损;固化剂少了,则强度减弱,固化慢。这就要求首先用少量的胶液试调,确定一个配比量,再按总量配制。稀释剂亦同样,配比好后要搅拌均匀,否则橡胶不凝固。总之,生产的厂家不一样,配比量与调配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要按照所用硅胶的质量来配比。 硫化硅橡胶制模操作前,在器物上先选择最佳脱模线,然后补垫油泥。油泥补垫的厚度,即橡胶模的厚度, 约0。4厘米左右。在一块平板上撤上滑石粉,将油泥在其上用擀面杖,擀成片状。油泥片均匀地贴补在器物上,边沿部位应稍厚些。做浇口和排气孔必须选择器高部位置,须用油泥滚成喇叭口棍状,固定其上即可。脱模线处做油泥墙,然后用石膏翻制外壳,厚度要适宜。注意分块间用软皂水刷涂,分块应按顺序翻制。每块石膏模固化后,用扁铲将外模修平,制好的外模修出铸口和冒口。石膏脱模后,取出器物表面的油泥,捆绑好外模,待灌注配制好的硅胶液。胶液灌注前,搅拌均匀,抽3—5分钟的真空,这样可避免产生气泡。灌入注口内也应再抽一次真空,24小时即可凝固;开模方法同前,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文物脱出胶膜后应立即除去油污。铸锡铅合金用模,还应每件再配一个石膏芯子。芯子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直接在胶模内灌实心胎 根据器物大小、形状等因素,把实心胎的表面削掉一层,其厚度相当于欲铸合金。的厚度,并在实心胎的上下、左右、前后适当部位留下一些三角状支钉,以便与模具保持间距。不致偏向某一侧造成铸件缺损。另一种是在胶模内贴一层油泥,油泥厚度与铸件要求的壁的厚度一致贴油泥时,在相当于器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适当部位留下大小适当的圆空隙,即前法的支钉。灌石膏芯,待石膏凝固后打开外模,去掉油泥,晒干透后备用。如成批复制可将石膏芯子重新单独翻模,按翻制石膏像的方法,制作一批芯子。一件芯子仅供铸一件器物。 3.硫化硅橡胶模涂刷法 有些大件的器物,翻动比较困难的可采用硫化硅橡胶涂刷的办法制模。硅橡胶的配制方法同前,但固化剂适当多些,主要是使胶液稠些,涂刷在器面上不易流掉。 操作方法是先将器物支架起来或悬挂在支架上。选择好分模线;用羊毛板刷蘸胶液涂器物内外面,内有铭文,外有花纹, 用此法制模最好。涂完第一遍,此时要抓紧时间用刷子在铭文与花纹部位反复按压和反复涂刷,以使纹饰的缝隙内涂满胶液,这是关键的工序,它决定着模具成型后的表面线条是否清晰,是忠实于原物的关键一步。接下来,再涂刷第二遍,第三遍,涂刷时将胶液盒接在下面,以防胶液洒落地面。涂到0.3厘米左右厚度时,在分模线位置上按粘上预制好的销钉扣;再反复涂刷几遍胶液,一般o.5厘米厚较适宜。分模线上的销钉扣位置要多涂几遍,让它隆起一条棱,将销钉扣包在其内。外表看整个模涂刷的薄厚均匀,此道工序便告结束。靠室温自然固化,夏季一般12小时冬季可靠近炉火或暖气以加快固化。如室内温度太低则需要增加温度。一般当触模时不粘手,在边角部位拉拽时有弹性即可,再用石膏打外套模,一般分2—4块模就能把一般复杂的内模固定了。待外模翻好脱开后,用快刀割开分模线,切割线一定要横穿销钉扣的中间部位,不要割偏,否则影响销钉扣的作用。最好两人配合割口脱模,一人用两手向两边拉着已割的模口,但须注意,用力过大会出现碎裂现象。另一人顺着两边的模口向前割,边割边脱模。模具脱完模,暂不用时一定要把胶模置于外套模内捆绑好再存放,单独放置易软塌变形。 二、石膏翻模制法 用石膏粉制模价格低廉、操作简便,但复制造型复杂、纹饰深凹的文物,很难达到满意效果。石膏易碎,脱模时纹饰易残留石膏碴,造成模具重修纹饰,器物表面还须再剔除一遍石膏残碴。但目前大多数的文物修复仍用此法。 1.石膏的调合方法 首先要选择熟石膏粉的质量。到化工店零购时,一定要问清楚出厂的日期,以时间越近越好。或直接到石膏生产厂买新出窑的石膏粉。如在化工商店购买,可先买几斤试验凝固后的强度和凝结时间,存放久的石膏易受潮变质,影响复制文物的效果。 调石膏粉,视所复制文物形体大小,大件用搪瓷脸盆,一般用中号瓷碗或橡皮碗。调石膏粉沉浸于水下,使表面浮水漂掉,水与石膏面余1毫米厚为宜。这样稀稠较适中,石膏粉浸水快,调到无疙瘩时,用勺子平擦碗底搅拌,注意将浮在浆面的气泡和杂质刮掉,以免造成模具平面呈散布气孔状,调好的石膏浆即可用来制模。 2.模块的预分规则 一件器物拿来以后,总体该分多少块模,要心中有数,主要依据器物的形体结构,以便于脱模、捆绑和使用为原则。①分块越少越好,既不要损坏原物和块模,又要便于脱模;②先做两侧,再做上下,后做前后,一般规律是由四周往中间做;③模口线要避开细密纹饰处,便于修成品胎时修平线痕; ④凸凹异形复杂处应先做散块小块模,外做套模,但要考虑整体捆扎牢固,向内不易脱出,最好与外模的边缘相齐,这样便于固定和脱模:⑤青铜器的兽形尊式复杂器物,足、耳、角、盖、等部位可翻制分模,做胎时、再与器物本体胎型粘为一体。 5.翻模的操作规程 翻模之前,先在器物上涂上一层脱模剂.脱模剂一般用医药软皂开水稀释比较方便,也可将普通肥皂削成薄片加水熬拂制成肥皂水。大件器物如石器等文物可采用煤油调石蜡,用热水间接加热稀释,还可用植物油调凡士林,一般配比为10:1,调稀调匀后备用。 每翻一块时,先在拟翻处涂脱模剂,用软毛排笔刷涂,每遍涂过即用细纱布沾去液沫,使其器面、纹隙间洁净。接下来用油泥捏成条片,依拟定分模线围圈好,油泥的高度就是石膏模的厚度。此时视需翻的模块大小,按前述方法调拌适量的石膏浆,轻轻地倒入,将石膏表面抹平。约15分钟左右后;手摸石膏发热;石膏块已凝结,即取下油泥围条,用扁铲将模口坡度、曲线修铲平。一般模口面要有25度角的坡度;在模口的坡棱上,同时用修器做2—3个定位卯,模口长的可多做几个,它的作用是使块与块之间定位,定位卯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模具块大的可挖成相对三角形或梯形.如此法,按前述制模顺序依次翻制,最后前后两大块模夹压住四周的模口。它的规律是第二块压在第一块模上,后压的先脱取,被压的后取,无论多少块模,都要依此顺序翻制。较大块的模翻模时,做过第一遍石膏浆后,被其形状设置几根铅丝,铅丝要弯出几个吊环,再做第二遍石膏浆,浆内拌和棕丝或麻.加固模块,吊环外露,脱模时勾着环敲震易脱模。持取方便。 有的人翻模;往往每翻制一块,便取下来修模口后再贴回原处,翻第二块以后均如此操作。这样做修模口方便,削修石膏时不会碰伤原器物,但合模稍不慎就易走形,模缝错位.一般是一口气翻完整膜,最后脱模一逐块取下。此法脱模有一定难度,可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脱模时切不可急燥,如器物本身是不易破损的,可采用水泡法,水渗进模缝间,皂液过水软化,模块可自动脱开。 翻制好的模具,要逐块检查,如有气眼残缺,可用毛笔尖蘸水和石膏粉修补。修补后逐块对缝严密合模,捆绑好放通风处;干燥后待用。如该模为铸锡锑合金,还要制作内芯,做法如前述、另外以60%石膏粉、40%红砖粉制成内、外模,可以直接铸造简单铜器. 三、压制印模法 此种模具限于陶器、石器及骨器等文物,单件产品的复制。此法不易损坏原物,简便,迅速,但每模只能翻制一件。 翻模的主要材料是油泥。它是由凡士林、石蜡、大白粉、水泥、滑石粉等物配制而成。市售橡皮泥天热时可直接用;天冷时要加入适量的凡士林,把橡皮泥放在容器内,于”火上加热逐渐加入凡士林,随时取少量的摊在地板上试验,以凉后手捏即柔软又挺实为宜。熬制合适后,在地板(最好是水磨石光滑地面)上散抹滑石粉,将糊状热油泥倒其上待冷却,用木榔头砸成片状。用时表面撤些滑石粉,用擀面杖擀平,厚度约为4毫米左右,用修刀切成所需贴块模的形状待用. 视其器物的形状,按前述模具分块原则,模块越少越好,按翻制的先后顺序依次贴在器物表面.贴油泥前,先在器物上涂撤滑石粉,将擀好的油泥片贴附在上,然后依次一个方向,两个大拇指相对排挤,往复压实为止。然后用木雕塑刀在油泥表面拧一些蝴蝶结状的窗窝, 便于石膏外模固定,脱模时为一体。做油泥条档墙,翻石膏外固定模块。模口修整如前述,油泥层模口涂滑石粉,石膏外模模口涂软皂液等脱模剂。其他部位依法制作,一块接一块,直至做完整模为止。脱模时小心,不要使油泥层与石膏外固定层分离,如有小部分脱离处,轻轻将其复位,不可改变油泥层原状,内外模完好无误,将其合好捆绑牢固,应即灌制一件石膏胎,此胎稍加修理,干燥后经作色作旧处理即可成为展品,供陈列展出用. 有些不宜直接在器物上翻模的文物,可采用此法间接翻模。即用此法翻制出石膏胎,经修刻表面后, 涂一层漆皮汁,再用石膏或其他材料制模,可以复制多件文物,又不损伤文物本身。也可使用胶泥(黄土泥)、沙箱等翻制。 四、乳胶模具的制作 批量生产文物复仿制品,要求翻制一次模具可反复多次使用,乳胶模最为理想。 1.乳胶液的配方(重量比例) 天然胶乳(以干胶汁) l 00 氧化锌 1 氢氧化钾 0.25 防老剂 1 硫黄 1 石蜡 1 促进剂 PX或2DCl 为使胶乳模具柔软,配方中填充剂尽量少加或不加. 2.乳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拟翻制的器物首先选择脱模线。制作方法基本与硫化型硅橡胶涂刷法相近似。首先用铅丝将器物吊挂起来,用调好的胶汁涂刷数十遍,或者采用喷枪将胶液喷涂到器物表面上。喷涂一次,即进行烘烤;再喷涂,再烘烤,直到理想厚度。通常石膏制品乳胶模具的厚度为1—2厘米。除了涂刷喷涂外,也可以用浸渍法,浸渍时在器物的凹陷、曲线部分应注意浸渍速度要缓慢,以避免在器物的曲线部分产生气泡。胶液的浸渍一次挂液很薄,须在干燥箱内烤烘应变,再浸渍一层胶液,再烘烤,反复数次,直到理想厚度为止。当涂乳胶达到一定厚度时,在脱模线处安置销钉扣(销钉扣制法见前述)。然后放入硫化罐中硫化(120℃30分钟),再放入65—70℃干燥箱内烘干。也可直接放在60—70℃干燥箱中烘烤8小时以上。模制好后,先不要脱模。尽量以最少的块数用石膏翻制外套模固定,外模内可以加水泥以提高硬度,水泥石膏比例为3:7或1:4。先将石膏水泥干粉拌和均匀后再用水调,为增加石膏硬度,水中还可加入107胶,比例为水7份、107胶3份。翻制方法按打石膏模方法。待外套制好,脱开外模再用刀割胶模的脱模线。取出器物,内外模捆绑好即可使用。 五、铜模制作及铜模压制技术

古代遗留下很多大小形体一致的泥佛像、 佛板、佛塔等,这些文物大多是用钢模或铜模压制而成的,钢模一般都是单片或二片组成的,它的制做与冶炼铸造有关。首先雕出原型,第二步在原型上做模,第三步铸造钢模或铜模,第四步在铸出的钢或铜模上用钢錾刻细部,钢模即做成功。压制泥件要选择粘性好的胶泥,也可在泥中加入棉花以防压出的泥件干裂,经过烘干或自然干燥,即可完成,也有些需要干后作色,可选用丙烯颜色彩画而成。 第二节 色彩颜料与文物修复的关系 文物修复工作与色彩学和颜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所有修复的各类文物的最终表现形式是由色彩和颜料来完成的,一件文物修复的好坏关键在于着色。这就要掌握色彩学的原理。 色彩学是研究色彩的成因、原理、变化、特点、处理分类以及人们对色彩的心理反应等有关问题的专门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理、心理、美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是一门综合性的复杂的学科。 颜色是人类视觉的基本特征之一。可视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给人以不同的颜色感觉。不同性质的物体,对日光或其他发光体发出的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于人的视神经而产生的各种色彩感觉。日光遇到三棱镜,产生折射,可出现红、橙、黄、绿、青、蓝、紫光谱色带。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一部分色光被吸收,一部分色光被反射,全吸收的给人以黑色感觉,全反射的给人以白色感觉。对所有色光都等量地部分吸收,部分反射给人以灰色感觉。而其他各种彩色物体,则是对不同色光选择吸收与反射的结果。如人们看到的红色物体,是由于它吸收了光线中的橙、黄、绿、青、紫,而反射出红光,从而给人以红色物体的感觉。古人把黑、白、玄称之为色,把青、黄、赤称之为彩,合称为“色彩”。 在千变万化的色彩中,追根溯源,许许多多的色彩都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的。这是光波合成复色的物理现象。 色彩调试要求修复工作者首先要掌握色彩原理,还要掌握各种颜料的性能。使用什么颜色的颜料,要根据所修器物的颜色而定。一般都得在二种以上的颜色中调试可能得到所需色彩,不管调什么色一般离不开黑、白、红、黄、青这几色,调色最好由浅往深调,这样可以节约颜料。 一、文物修复用各种颜料 颜料主要有: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中国画颜料、丙烯颜料、各类染料、油画颜料。 水彩颜料:是一种透朋度较大,以水溶化的颜料。色彩的浓淡与透。明度;可用含水量的多少来调节。常用的水彩颜料中,柠檬黄、普蓝、翠绿、玫瑰红最透明;朱红、桔黄次之;土黄、土红、赭石、群青绿则不透明,需要与水调和后才产生透明效果。 水粉颜料;也叫“广告色”或“图案色”、是植物性或矿物性颜料加胶质液体所制成的不透明的粉质颜料。因用水调和而得名。分浆状和粉状两种。中国画颜料:中国画颜料大致分矿物质色和植物质色两种,矿物色,如:石青、石绿、石黄。朱砂、朱膘、赭石等。石青由深到浅,又分头青、二青、三青、四青四种,石绿也如此。这些颜料多呈粉状。用时需加少许胶水在乳钵中研用,但石色也有制成膏片的如赭石、朱膘等。 植物质色.如:花青、胭脂等多制成膏片,用时加水溶解即可。另外如藤黄呈块状。西洋红是动物的沉淀色质。有呈粉状的,也有制成膏片的植物质颜料如花青、胭脂等在制作中加入了胶质,尤其在夏天易发霉,如见霉点应即以毛笔抹去,否则时伺一久色彩就要变得晦暗,甚至发黑.藤黄最忌用开水泡,藤黄用开水泡过后要发硬变质,不好使用。铅粉易变黑,一般都用钛白、锌白,这种颜料质细,也不变色,现在中国画颜料也有锡管装的,使用比较方便。 丙烯颜料:主要为聚丙烯酸酯乳胶.具有色彩鲜艳,附着力大,干燥快、抗水性强等特点。可在各类文物修复中使用。 各类染料: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分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天然染料分植物染料,如茜素、靛蓝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等。合成染料又称人造染料,主要从煤焦油分馏出来(或石油加工),经化学加工而成,习称“煤油染料”。又因合成染料在发展初期主要以苯胺为原料,故有时称“苯胺染料”。合成染料与天然染料相比具有色泽鲜艳,耐洗,耐晒;能大量生产的优点,故目前使用以此种染:料为主。合成染料按化学结构可分为硝基、偶氮、蒽酪、靛族、菩甲烷等类。按应用方法可分为酸性、碱性、直接、媒染、硫化、还原、冰染、分散、活性等类。 矿物染料:将有色矿物研磨成细粒后制成的染(颜)料,古称石染。 植物染料: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中提取的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茵草、红花、苏枋 (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扼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裼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于、苏木(单宁铁媒染)。柒草即植物染料,古代的染草主要有蓝草(蓝色)、茜草(红色)、紫草(紫色)、荩草(黄色)、皂斗(黑色)等。 动物染料:从动物躯体中提取的能使纤维和其他材料着色的有机物质,如从胭脂虫体内提取的红色染料。 染料种类还很多,如:媒染染料、直接染料、硫化染料、酸性染料、碱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冰染染料、还原染料、氧化染料;中性染料、酞菁染料等等。 油画颜料:由颜料与干性植物油如亚麻油、核桃油等调和而成。耐光性强,色泽鲜明准确经久不变。 附颜色代号:古代颜色一般只标代号、外行无法看懂。下面是通用的代号:工(大红)、朱(朱砂)、票(朱标)、良(银朱)、禺(藕红)、业或八(黄) 、土(土黄)、六或录(绿)、 (草绿)、互: (石绿)、二(二绿)、由(油绿)、主(花青)、玉(石青)、玉三(三青)、上(蓝)、九或子(紫)、茄(粉紫)、 或者(赭)、末.(黑)、十(黑墨)、木(墨)、木 (墨合赭).、 木(赭合墨)、分(白粉)。此外,也有用数字为代号的。如:一(米黄)、二(淡青)、三(香色即茶色)、四(粉红)、五(藕荷即谈紫色)、六(石绿)、七(石青)、八(黄)、九(紫)、十(黑),如若见到粉本画样中注有0加代号的,则表明代号颜色加粉。 二、文物修复中常用的各种涂料 涂料是指涂施在物体表面能形成一层具有保护和装饰膜的一种工程材料。由于早期多半是采用植物油为主要原料,故习惯亦称“油漆”。随着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大部分植物油已被合成材料取代。已越出油漆的范围,因而改称为涂料。品种很多,按主要成膜树脂分为十八类。即油脂类、天然脂漆、酚醛树脂漆,沥青漆,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 、硝基漆、纤维素漆、过氯乙烯漆、聚氨酯漆、元素有机漆、橡胶漆,其他漆及辅助材料。可用刷涂、喷涂、浸渍,热熔等方法涂施于物面,经自然干燥,烘烤或凝固等过程结成坚韧保护膜,用以保护涂饰。这些徐料经加入颜料,作成各种颜色的涂料。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天然颜料和人工.颜料两大类。天然颜料多为矿物性的如朱砂、石绿。人造颜料包括无机和有机两类。无机的如钛白、络黄;有机的如不溶性酞普及甲苯胺红。通常用沉淀,煅烧或升华等法制成。涂料细分起来又可分为以下各类。漆:各种粘液状涂料的统称。涂施于物’体表面,干燥后能结成坚韧美观的保护薄膜。可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大类。我国使用天然漆已有数干华历史。目前天然漆仅用作工艺美术品及少数木器和木材建筑等涂料,用在漆器修复中是不可缺少的。人造漆种类很多,可用在各类文物的修复工作中。 天然漆:粘液状涂料的一大类。以漆树汁为原料经简单加工或调合干性油而成。是我国特产。其生产及应用都有悠久的历史。漆树汁经滤去杂质即得生漆,生漆加工处理后而成熟漆。生漆或熟漆调和熟桐油可制成广漆。生漆经化学加工(提取出生漆中的主要成分漆酚,与多种类型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可制成各种漆酚改性涂料。各种天然漆中调入颜料可制成多色天然漆。干燥需要一定的温湿环境。天然漆漆膜坚韧光滑,经久耐用,并具有耐许多化学品侵蚀的特性。主要用作木材建筑、木器、化工设备及工艺美术品的涂料。主要品种有生漆、广漆、大漆、毛坝漆、净生漆、推光漆、快干漆、光明漆、油光漆、笼罩漆、透明漆、绞漆、厚料漆、腰果漆、改性漆、聚氨酯改性透明大漆、紫沙漆、彩漆、墨漆等等。 人造漆:涂料的一大类。由干性油、天然或合成树脂、颜料、溶剂等配合制成。‘可用刷涂、喷涂、滚涂、浸渍等方法 施于物面,经自然干燥或烘烤等过程结成保护薄膜。种类很多,可按成分特点,分为油漆、清漆、水稀释漆、喷漆等。亦可按主要功用,‘分为防锈漆、绝缘漆、耐热漆、夜光漆等。广泛用于各类文物修复工作中;

油漆:。通常指含有干性油和颜料或兼含树脂等的粘液状徐料。涂于物体表面,能自干或经烘干结成坚韧的保护膜,有防腐、防绣、增加美观的功用。有调和漆、磁漆、防锈漆等。广泛用于各类文物修复中。 油漆的种类很多,修复文物常用的目前有熟油、清漆、调合漆、磁漆、厚漆和硝化纤维素漆等六类。 色漆:是指由漆料、着色颜料、体质颜料,增韧剂、催干剂、溶剂等和研磨制成的涂饰料,或称调合漆。如各色酚醛调合漆、酚醛磁漆,醇酸磁漆,硝基磁漆等。 油料:油料主要是各种植物油。植物油按其干燥快慢分为于性油、半干性油与木干性油。桐油、亚麻油、梓油等属于干性油,涂料后干燥较快。豆油、向日葵油与线麻油等属.于半干性油,涂于物体表面几乎是不能干燥的,其中蓖麻油经过处理加工可以变成千性油使用。这三类油在造漆工业中都用。 桐油:由油桐籽(籽含油30%一40%)所得的干性油。我国特产。主要为桐酸的甘油酯。将桐油涂成薄层,在空气中能干燥结膜,是油漆的重要原料。另外还有罂子桐油、生桐油、熟桐油、光油、熟油、清油、柽油、混合熟油,调漆油 清漆:俗称“凡立水”。不合颜料的透明涂料主要成分为树脂(酚醛树脂、脂胶等)或树脂、干性油及溶剂。涂刷在物体表面、干燥后结成光滑薄膜,显出物面原有花纹。清漆中加入油溶性或醇溶性染料可得透明的有色清漆。 虫胶清漆:俗称“泡立水”。一种重要的醇溶性清漆;由胶片或颗粒虫胶溶于酒精而成。为棕色半透明液体。干燥迅速。漆膜光亮透明,‘但不耐日晒与水烫。 清漆种类有∶有色清漆;改良清漆、酚醛清漆一水稀释谈、乳胶漆、水溶性能、油性清漆、油质清漆;硝化纤维 漆、‘硝基木器’清掇二喷漆、酯胶清漆、钙脂清漆/树脂清漆、聚氨基甲酸脂清漆、聚酯清漆等等; 调和漆:是油漆中使用最广泛的品种,以于性油为主要 固着剂,再加入着色颜料,体质颜料,。溶剂和催干剂等研制而成。固着剂中可以有树脂,也可以不含树脂。另外分为油性调合剂、磁性调和漆、磁漆、’硝化纤维磁漆、水粉漆;裂纹漆;厚漆、铅漆、耐热漆、捶纹漆、皱纹漆、玻璃漆等。各类涂料的稀释剂:也叫“稀料”。用以稀释涂料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可降低涂料的粘度,使能适合刷涂、喷涂或浸涂等施工方法。一般油漆的稀释剂有松节油、松香水、甲苯、二甲苯等,喷漆的稀释剂常为甲苯,但有时也指兼含溶剂(如酸类和酮类)和稀释剂(甲苯)的混合液(即“香蕉水”)。:另外还有汽油、酒精等。 第四节 传统鎏金工艺“火镀金” 一、鎏金工艺的发展 望金工艺,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技术。青铜鎏金技术的发明始于战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战国以来出土的鎏金青、铜器物,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墓出土的战国晚期的“楚大官槽钟”,窦绍墓出土的“长信宫灯”,陕西茂陵1号从葬坑出土的铜鎏金马;山西玉县出土的成帝河北三年鎏金铜”酒樽”鎏金与镶嵌结合等。直至清代,每个朝代留下的鎏金器物都很多。凡是这些经过鎏金处理的铜器外表色泽金灿夺目,显示出富丽华贵,又对防止氧化保护铜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遗存下的鎏金铜器一般保存完好。 传统的鎏金工艺,从出土的文物中证实,在战国时期已掌握了望金技术,但还未发现文字记载。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槽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成熟.另据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又因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属战国早期的器物,时代最早的鎏金铜器是1957年信阳1号楚墓出土的鎏金铜削和2号墓出土的鎏金长方板,属战国早期。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望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战国早期。银易变色,故蜜银较少。最早望银器见于1972年洛阳中册路1 9号车马坑中的马络饰,属战国中期。 到了汉代,《汉书》“外威传”记载:“…居昭阳台,其中 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杏(昌)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缸……”.陕西茂陵1号从葬坑出土的鎏金竹节熏炉、炉盖外测及圈足均刻有与“外戚传”大致相同的铭文,铭—文中“内者未央尚卧,金黄涂竹节熏卢’(炉)一具”.这两则文字称谓基本一致,只有“黄金涂”与“金黄涂”之差。 唐代称镀金。 《唐六典》中称金有十四种即销金、拍金、镀金、披金等……。 《唐摭言,矛盾》记有: “假金方:用真金镀‘p若是真金不镀金”。 “望金”一词出现较晚,就月前所知,望字最早见于宋,丁度等人修定的《集韵》:美金谓之望”。现在的传统修复中的“火镀金”与“黄金涂”、 “金黄涂”只是叫法不同,工艺是一致的。 望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层,加热后水银蒸发,金就牢牢地附着在铜器表面,有关金汞齐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鎏金工艺最早的记载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激: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已经晚了约8个世纪. 二、鎏金使用的主要工具与材料 金,化学元素符号(Au),延展性强,不溶于酸和碱,溶于王水:(硝酸与盐酸1:3的混合液)、.氰化钠或氰化钾溶液中。 汞,俗称水银,易流动,比重13.54。沸点356.90,在常温下不被空气氧化。 硝酸(HN03),强酸之一. 鎏金棍,望金主要的使用工具,涂抹金泥用.’可自己制’作。用长15公分左右的红铜棍,直径0.6或0.7厘米,两头捶打成薄片,一头小一头大,‘大头稍弯曲,用铜锉成铲刀形,打磨细腻,用布缠把便于使用。 ’’ 棕栓;刷油漆的工具;将栓毛一头切开,露出一、二公分的棕毛。 铜丝刷、玛淄压于、皂角、开锤、棕刷、磨铜炭、木炭 等。 鎏金是毒性较大的施工作业,主要是水银蒸气所致。因此要有一些防毒设备,注意安全。 三、鎏金工艺

1.器物打磨抛光

新旧铜器都需要打磨抛光。凡需要涂的凹凸处,必须抛光。首先用钢锉锉新,用粗细砂布打磨。也可来用角相磨光机,然后用细小砂纸磨光。最后用段木磨炭水磨抛光。抛光后,放置干净处,不可手摸、物撞,不可沾污物等;以免抹金泥时金泥不被吸收。

2.制作金汞齐(行话叫杀金)加工金泥,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

首先打金页,把纯金(24k)打成极薄的叶子,越薄越容易熔化。把赤金块用铁钳夹住,放置火中,将金块烧红,待凉后,用开锤自金块中央一锤换一锤向四周捶打,用力要适中。一遍打完,放置火中烧红再打;打过几火后,赤金会越打越薄,至其薄如纸即可。打好的金叶,,用稀释的硝酸涂抹,以除去污黑的旧样及杂物,用清水冲洗。 金叶洗干净后,用剪刀加工成极细的短金丝,为避免手上油污沾染金叶,’要戴上于净手套。 将金丝放置在干净的坩锅中加热至700℃一800℃,柑锅烧红时金丝同时烧红,将淮各好的水银按金的重量的7倍,要稳重而快地倒入柑锅,千万不可紧张,倒入后使用较坚硬的20公分左右的木炭棒搅拌。这时的关键是看火候,凭经验,金全部化开后立即倒入清水中,俗称金泥,用手捏有沙沙的感觉。把制好的金泥放置容器中,用清水封护严密,以防水银蒸发。 3.涂抹金泥 鎏金器物打磨抛光后,可直接涂抹金泥。准备两个小瓷盆或碗。一盛金泥,一盛硝酸。用自制的专用望金棍蘸硝酸后再蘸取金泥,在器物上均匀涂抹,涂抹要平实,细密。纹饰处可小头涂抹,可反复多次。整个器物全部抹匀后(器物发出银白光泽)用棕栓在涂抹金泥处轻轻擦磨、刷扫,把金泥均匀附在器物的表面。而后用开水冲洗器物,目的是冲洗掉硝酸,然后浸泡在清水中,有条件可在蒸馏水中浸泡。 4;烘烤” 将器物从清“水中取出后,应尽快烘烤。烘烤需要一种比较优质的木材烧制的木炭、焦炭,或用电炉烘烤,器物要在火上慢慢移动着。器物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金泥中的汞 (水银)就会自动挥发。烘烤时,边烤边用棕刷在金泥上轻轻的按蹭墩磨。当器物上有水银壳时,用拐球擦金泥,如遇有小金疙瘩必须擦抹掉。器物转入高温炉火中烘烤,要注意器物受热均匀。一般温度达到300℃,汞即不断蒸发,当器物由银白色慢慢变成金黄色时停火,器物要自然降温,然后进行刷洗。 5、刷洗 以皂角水为清洗剂将皂角折断数截,浸泡清水中,约半小时后,搅拌会泛起白色泡沫,即成皂角水,用黄铜丝刷子蘸皂角水,轻轻刷洗器物表面的浮黄,频率不宜过快,器 会越刷越亮,使器物发出闪闪金光。 6、轧光 为使蟹金器增加光泽,用硬度较高的玛淄轧子或玉制压子蘸少许皂角水,轧子横竖走向要有顺序,可轧出细致光亮。 一件理想的鎏金器物往往需要重复几次涂金泥,烘烤 如需要黄金丰厚,就要进行三至五遍或更多遍。 附:金箔加工贴金等方法 金箔,用金捶成的薄片,也叫薄金。清迮朗《绘事琐言》称:“尝闻打金之法:首熔金,次凿碎如米,捶扁成片,类似乌金纸;取其滑而不滞也。护以炉中炭灰,取其燥而不润也。百层为一束,束以绳,捶以木椎,勿太重,亦勿太轻,轻重不均,则厚薄不称。捶至寸许大,谓之开荒。停一日,俟其冷也,层层揭开,易乌金纸,添炉灰,仍以绳缚,捶至四寸余宽则成矣。捶初停,中热如火,不可立解,解即化为珠,须一二日冷定,乃可开也。开时见风,则金皆飞去。必密室中、四壁纸粘,一人以木尺许竖于下,方板五六寸,横于上,涂板以粉—,上铺狗皮,炭火一盆,·时熏其板,防湿气粘金,虽六月不废也,皮上置金薄,竹刀切方为八块或四,大者三寸三分,小者一寸一分,类似白纸,十张为一帖,于帖为一箱,是名金薄,俗呼为飞金,凡漆饰绘画多用之。”据清代工部则例及圆明园则例,金箔有“红金” “黄金”之别。晚清以来,“又有“库金箔”、 “苏大赤”、“田赤金”诸称。“库金箔”,颜色发红,金的成色最好,张子也最大,约木尺三寸三分见方。 “苏大赤”,颜色正黄,成色较差,张子约二寸八分见方。颜色浅而发白的叫“田赤金”,颜色如金而实际上是用银来薰成的叫“选金箔”。 现代制作金箔与古代相似,先将金提纯,再经干锤百炼的敲打,成为面积25平方厘米左右的金叶,然后夹在用煤油熏炼成的乌金纸里,再经6—8小时的手工捶打,使金叶成箔,这时每张金箔的面积相当于金叶的40倍左右,接着将箔裁成方形即成。银箔和铝箔的工艺过程基本上也是如此。’ 贴金工艺:传统装饰技术贴金.,是将金箔用竹钳子夹起,贴在有黏性的地子上,即成。一股贴于织物、皮革、纸张、各种器物以及建筑物,扁额的表面作装饰用。贴金的地.子,用鱼鳔胶水遍剧一层,这是唐、宋的古法。也有用构树津液、豆浆黏液、大蒜液、山药汁、冰糖水等。一般在布纸上,使用大蒜液、在壁上和木板上,可用“金胶油”。在线条上贴金,传统作法都用“沥粉”。 第五节 青铜嵌错工艺 在古代青铜器中有很多嵌错的器物,如有嵌错金银文字图案的,也有嵌错绿松石、红铜、铁、漆等。嵌错,就是在铸造好的青铜器表面嵌入其他材料的丝片, 再用错石(磨石)在青铜器表面磨错平整,构成纹饰或文字。有些器物仅有嵌而没有错,如用松石或宝石镶嵌器物的某一部位,则无需磨错平整。嵌错可使纹饰或文字更加清晰、鲜明和美丽,使器物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富于艺术效果。青铜器经嵌铁后还有特殊的功能,1972年和1977年分别在河北藁城台西村和北京平谷刘家河商代墓里发现的铁刃铜钺,其镶嵌的陨铁刀部比铜更加锋利,这是镶嵌在兵器中的应用。 一、金错工艺 金错工艺也称错金银、嵌金银,就是在铸造好的铜器上用金丝或银丝采用隐嵌的技法形成华丽秀美的纹饰或文字,然后用错石磨光,改变铜器模铸纹饰的呆板和拘束,突破传统 的图形表象对称格式,具有比较丰富;活泼的内容。它出现于春秋时期,考古发现的财以1972年临淄郎家庄东周殉人墓出土的错金嵌绿松石的带钩最早。最早的铜错工艺见于1955年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铜器群。其中蔡侯奠击、大孟姬盥、敦、豆;盘等七件铜器上都有钢错鸟兽纹饰,时代为春秋时期。;’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甲乙墓出土的铜错龙纹扁壶和传出于山东滕县的铜错兽纹的 叔敦、盘、也三器,这些器物为春秋中期,应为最早的铜错红铜工艺;春秋中期以后嵌错金银技术有了发展,早期的错金工艺见于现陈列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春秋中叶晋历公时(公元前P6世纪)晋栾书缶上48字金错铭文,至今仍金光闪闪,它和洛阳中州路春秋中期墓葬出土的一件错金带钩,同是这种工艺品之最早实例。 战国时期,除在铜器上使用金错、银错外,金银并用的16金银错”也很多。不仅容器、带钩、兵器等用金银错,车器、符节、镜和漆器的铜器、铜杯等,也多有精细的金银错纹饰。西汉时,错金银的铜器仍不少,‘有些制作得非常精致华丽;如,河北满域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一对金银错鸟虫书铜壶,壶盖和壶身都用纤细的金银丝错出鸟虫形状的文字。东汉以后,这种工艺逐步衰落。 利用红铜与青铜的不同色泽构成花纹然后再打磨抛光叫“铜错”或叫“铜镶铜“。这是春秋战国之际继错金之后新兴起来的一种工艺。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铜签”是已发现这类制品中年代较早的一例。近年河南浙jl 5楚基中出土青铜器中也有一部分,它的口缘,腹部和足部仍用旧式浮雕花纹,.其余部分则施铜错花纹。’这说明当时这种工艺还处在初创阶段。至战国时期,错铜技术更加发展,河南汲县山彪镇 1号墓出土的“水陆攻战图鉴”是用此法装饰的一件杰作。还有将铜器的堑槽里用漆液粕嵌绿松石,然后再打磨加工,则称为”石错”。如河南渐川楚墓中出土的一对铜石错怪兽,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的越王勾剑,剑格背面有错石兽面纹,山东临淄出土的战国错金、银、石三纽镜、河南陕县出土的错石斜方云纹方壶等,工艺水平都很高。将金银丝和绿松石组合在一起,色彩更为绚丽“,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镜就是其中一例。 石错的,“石”概指绿松石,而东汉时又将绿松石称作 ”青碧,所以“错石”也可以称为“碧错”,更反映出它的色泽上的特点。后来也出现过红松石、红玛淄等等。 此外,还发现有铜器的錾槽中金银错不是镶嵌上的而是鎏上去的,这就是说战国时不但能镶嵌金银而且一部分采用了望金银工艺。还有些铜器是漆错完成的。由于漆液粘.似胶,不但可以用它粘物,而且是保护木器的最好涂料。战国至西汉时期的一些铜器;往往在望槽内不嵌金银,而填以墨漆。有的既嵌金银,又在未嵌金银处填漆或漆内掺以银粉,然后磨错光平,’以增加纹饰的色调。”另外还有金错铁器、金银错玉器等。 二、金银错伪修复 金银错的修复,首先不主张将掉了的金银丝重新补上,应保留原样,如需要补,可采取两种办法。。一为铜质好的原为镶嵌的金银丝,现也可用同样大小的细金银丝嵌银在望口内,缺点是嵌完后如有突出的丝不能打磨,因为打磨会破坏青铜器外表的颜色和锈。另外青铜器年代太久,镶嵌时用劲过大会破坏铜器。另一种办法是采用鎏金涂抹的方法,这种方法比镶嵌的好掌握,不损伤青铜器。 三、金银错铜器的复制 复制金银错铜器,可用原物翻模,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复制成胎。然后将器物表面打磨平整(钢锉锉平,砂纸打磨、木炭磨光)。画出纹饰。画纹饰有两种方法,初学者,可用小楷毛笔蘸墨汁参照原物描画在铜器上.另一种方法是用绘图纸按在原物上拓出原线,再用胶条粘在复制的铜胎上,下面放复写纸描出。为防止雕刻·时费眼睛,可采用整器涂墨方法,这样雕刻出的线条黑黄分明。涂墨前防止铜器不沾墨可在铜器上刷一层肥皂水。为了防止手汗,可在画好或涂好的表面喷一层漆片再用錾子直接錾刻,錾出的沟槽,线条要活泼,自然大方,既要形神兼备又要忠于原作。 在錾刻出的槽内镶入金属丝,丝的直径要稍大于槽。镶嵌时用平锤,捶金属丝使其受到外界压力,捶进槽内,不用任何胶水。镶完后用钢锉挫平,用水砂纸、木炭磨光,最后一道工序是作旧。 有些春秋战国的金错铜器,一般胎质软薄,形体较小。如果遇到这类器物,在嵌金时不宜捶打,需用玉石压于或玛瑙压子把金丝或金片挤入槽内。 第六节 刷镀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作用 刷镀技术从40年代起在世界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工业、机械、兵器等部门的修复工作中,也用在文物保护中。60年代后,我国工业部门开始试用,到80年代已在有些行业广泛采用。如何在文物修复中应用,还有待于我们去试验,此方法前景广阔。 一、刷镀技术的特点 就刷镀的内容和形式看:①刷镀是一种高速电镀,其沉积速度比一般槽镀快5—50倍;②刷镀是一种在选定部位进行的局部电镀;②刷镀是一种靠镀笔刷涂的方式进行的电镀. 刷镀技术还具有设备简单、工艺灵活、对工件材料适应性广;镀层细密,沉积速度快,综合力强等优点;不仅能获得各种不同性能的镀层,而且可以到现场不解体地修复镀件。并没有受热变形的问题,镀后不必机械加工就可交付使用。消耗能源少,对环境污染轻,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槽镀与刷镀虽然在操作方法上有明显不同,对镀液也有某些不同要求,但对镀层的要求基本上是一样的,这些要求 是:①与基本或中间镀层的结合力良好;②镀层平滑1.致密,具有一定的光亮度:⑧镀层厚度均匀,深孔或凹部也有一定厚度的镀层;④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其他性能:⑥对于气候、环境及化学药品等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二、刷镀工具 刷镀是用刷子似的镀笔在被镀物品上来回运动而进行的电镀方法,镀笔是其主要工具。 镀笔由阳极电缆、’手柄、散热片、不溶性阳极和柔软的阳极包套构成。阳极包套一般由棉花或其他吸水纤维材料包裹而成,刷镀时,将镀笔接到直流电源的正极;被镀物件接到负极,然后用阳极包套蘸取镀液,并在工件表面上来回运动,此时阳极(镀笔)和阴极—(镀件)都处在镀液之中,构成了微型的电镀装置,镀液中的金属配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自镀件表面扩散,在其表面被还原而形成金属镀层。当镀笔离开时,或者在镀笔达不到的地方,镀件的局部表面不再具备电镀的条件,金属不沉积,仅当镀笔再次返回该处时,金届再重新沉积。这就是说,控制笔的活动范围,就可以达到在选定的局部地方进行专门的遮避处理,因为在该处并不具备电镀的条件。 如果把电源的极性反接,工件就成了阳极,此时镀笔所到之处,镀件表面的金属就要发生溶解,于是镀件表面就由粗糙变成平滑,由平滑而变为光亮,这就是利用同一种刷镀设备还可进行去毛刺、蚀刻和电抛光的道理。 改变刷镀溶液的成分,用同一设备就可在镀件表面上进 行电净,活化和各种单金属和合金的电镀;在完成一种镀层后,经适当的清洗或其他处理;还可在其上再镀其他镀层。这样小小的几支镀笔和溶液,就可以办到几十个镀槽才能办到的事,从而使电镀设备的体积和占地面积.大为筒化。成了一种机动灵活、用途广泛、适应性很强的新型的电镀方法。 三、镀液的主要成分 ①主盐;②配位剂;②导电盐;⑧添加剂。 主盐是镀液中被镀金属离子的盐类.即要镀什么金属就采用该金属的盐类或氧化物、氰化物等。例如:镀铜,可采用氧化铜、氢氧化铜和各种形式的铜盐如硫酸铜;碳酸铜、硝酸铜、醋酸铜、氯化铜、焦磷酸铜、氰化铜、氟硼酸铜、磷酸铜、氨磺酸铜、柠檬酸铜、1一经基乙叉一1、1一二磷酸(HEDP)铜等。 配位剂:金属盐溶于水时,金属离子被水化而成水合配离子,它是配位剂水作为配体,用其孤对电子·配位到金属离子配位位置的产物;用水作况位剂时,除了铁、钻、镍、铂、铬可以获得比较细致平滑的镀层外,其余的金属离子在电镀时只能获得粗糙、疏松和结合不良的镀层。因此,这些金属离子要获得良好的镀层,只能通过加入其他配位剂或添加剂来实现。 导电盐:镀液导电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镀的能源捎耗、电流效率、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A口果镀液导电性差,即溶液的电阻大,它一方面会使部分电.8S转化为热能,结果增加了能源消耗降低了电流效率;另一方面,它会影响电力线的分布,使低电流密度区缺乏电流,在该处沉积的金属很少甚至不沉积,这就降低了镀液的分散能力和深镀 力。因此,任何一种镀液都要求有良好的导电能力。添加剂:在电镀溶液中,为了改善镀液或镀层的某些性能而加入的少量化学药品统称为电镀添加剂.如:提高镀液润湿作用的叫润温剂;保护镀液中某一种稳定性叫稳定剂,增加镀层硬度的叫增硬剂,还有细化剂、光亮剂、整平剂、消减剂、增韧剂、活化剂等。 刷镀液分为有色和稀有金属刷镀溶液,①刷镀镉、锌、铬和锡镀液;②刷镀钴和钴合金镀液;③稀有金属刷镀液。 四、刷镀在文物上的应用 刷镀作为一种重要的修复方法,主要在工业上获得广泛 的应用,国外在文物上也开始采用,大约占5%左右,但这5%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它极其引人注目,又能给;人难忘的印象,至今,电镀面积最大的工件是用刷镀完成;的;其面积达650平方米。而电镀的最高镀件也是靠刷镀实现的,它的高度达91.4米。其中引人注目的刷镀工作有教堂圆顶,国会大厦的圆顶和雕像的修饰。除此而外,有许多物件也采用刷镀进行修饰,如雕塑品、圣像、珠宝工艺品、银器、金属器皿、古玩以及博物馆珍藏的艺术品等。 例如:美国华盛顿DC区阿林顿纪念桥上目前还有四座:引人注目的青铜雕像,每件高5.8米,重约11吨,这四座雕像因多年未修;其外观已有破损和腐蚀。因此在刷镀金属之—前,失要用机械的方法以及用蒸气、去污剂等进行处理,队、清理表面已剥落的金属和黑色的外壳。被腐蚀的内铜支架用黄铜带板搭接,小裂缝和孔洞用锡银焊料填充,凹坑和孔隙:则用刷镀铜填补。然后整个表面用金属丝刷刷平。焊接的面积进行刷镀铜,其余地方均刷镀一层平均厚度为12.7微米的镍层,镍层经抛光和活化后,再镀上2.54微米以上的24k金作为最终镀层,磨光后再上二层保护漆。 四座雕塑像用刷镀方法修饰一新,总的镀覆面积为502’平方米,用于支撑和搭接的黄铜和青铜超过1吨,填满孔洞用的锡银合金为12.7千克,刷镀用的电净液为75.7升,镀铜液为106升,镀银液为568升、镀金属液(100毫升/升)为511升。刷镀用10个工人。整个工作还有许多人参与。总工作时间超:过9个月。 又例如:在美国有些教堂圆顶巳采用刷镀的方法重新镀金修复,其中用刷镀修饰的第一表面积最大的教堂圆顶是在美国的圣觉门基地和长滩的教堂圆顶,这个教堂的两个圆顶, 都是铜制的,直径分别为190。5厘米和58,43厘米,其上的金属巳脱落,用可移动的刷镀装置进行刷镀金。镀金面积超过650平方米,这项工作进行了3个月。另一个是美国加州议会大厦的修复,该大厦已有109年的历史,大厦有两个圆顶.. 一大一小,小圆顶上面还有一个金球。圆顶和球都是调制的,大圆顶上的修复,是加盖一个崭新的铜罩。大圆顶上的小圆顶,过去一直是用镶金铂的方法修复的,由于风化作用加上维修人员经常要从它上面爬上爬下,金铂显得很不耐久,已经修复过多次。1953年修复用的金铂很薄。用胶粘接贴到小圆顶上的。这一工艺繁琐,耗资也颇大。因此,1980年这次修复工程改用刷镀金的方法,这是最巨大的修复工程之一。它要在距地面91.44米的高层建筑物圆顶上镀上一层黄金,刷镀总面积为27.87平方米,耗用黄金1.18千克(38盎司)。工程耗资7600万美元。结果使得加州议会大厦大放异彩,蔚为壮观。 意大利的威尼斯港市是一座富有魅力的迷人城市,在市内桑马可的巴西利卡有一四马雕像,被称为“威尼斯马”,它是该市最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用刷镀修复好的马群 已成为近年来最为壮观的刷镀修复实例。 它与美国采取的方法不同 它是将这些雕塑搬到室内进行修复镀金的。镀金后有些地方需要着古铜色和黑色,就将某些区域的金去除,用硫酸铵溶液擦洗,洗后让其干燥。结果去金属部分生成绿色铜绣。然后用硫酸铜、过氧化钠和硝酸按的溶液进行化学着色,即可得到古铜色表面。有些地方要求保留黑色,就用热硫化钾溶液处理,以获得深黑色的表面层,现在举世瞩目的威尼斯四马雕像又屹立在威尼斯市桑马可的巴西利卡上供游人观赏了. 的应用,国外在文物上也开始采用,大约占5%左右,但这5%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它极其引人注目,又能给;人难忘的印象,至今,电镀面积最大的工件是用刷镀完成;的;其面积达650平方米。而电镀的最高镀件也是靠刷镀实现的,它的高度达91.4米。其中引人注目的刷镀工作有教堂圆顶,国会大厦的圆顶和雕像的修饰。除此而外,有许多物件也采用刷镀进行修饰,如雕塑品、圣像、珠宝工艺品、银器、金属器皿、古玩以及博物馆珍藏的艺术品等。 例如:美国华盛顿DC区阿林顿纪念桥上目前还有四座:引人注目的青铜雕像,每件高5.8米,重约11吨,这四座雕像因多年未修;其外观已有破损和腐蚀。因此在刷镀金属之—前,失要用机械的方法以及用蒸气、去污剂等进行处理,队、清理表面已剥落的金属和黑色的外壳。被腐蚀的内铜支架用黄铜带板搭接,小裂缝和孔洞用锡银焊料填充,凹坑和孔隙:则用刷镀铜填补。然后整个表面用金属丝刷刷平。焊接的面积进行刷镀铜,其余地方均刷镀一层平均厚度为12.7微米的镍层,镍层经抛光和活化后,再镀上2.54微米以上的24k金作为最终镀层,磨光后再上二层保护漆。 四座雕塑像用刷镀方法修饰一新,总的镀覆面积为502’平方米,用于支撑和搭接的黄铜和青铜超过1吨,填满孔洞用的锡银合金为12.7千克,刷镀用的电净液为75.7升,镀铜液为106升,镀银液为568升、镀金属液(100毫升/升)为511升。刷镀用10个工人。整个工作还有许多人参与。总工作时间超:过9个月。 又例如:在美国有些教堂圆顶巳采用刷镀的方法重新镀金修复,其中用刷镀修饰的第一表面积最大的教堂圆顶是在美国的圣觉门基地和长滩的教堂圆顶,这个教堂的两个圆顶,都是铜制的,直径分别为190。5厘米和58,43厘米,其上的金属巳脱落,用可移动的刷镀装置进行刷镀金。镀金面积超过650平方米,这项工作进行了3个月。另一个是美国加州议会大厦的修复,该大厦已有109年的历史,大厦有两个圆顶.一大一小,小圆顶上面还有一个金球。圆顶和球都是调制的,大圆顶上的修复,是加盖一个崭新的铜罩。大圆顶上的小圆顶,过去一直是用镶金铂的方法修复的,由于风化作用加上维修人员经常要从它上面爬上爬下,金铂显得很不耐久,已经修复过多次。1953年修复用的金铂很薄。用胶粘接贴到小圆顶上的。这一工艺繁琐,耗资也颇大。因此,1980年这次修复工程改用刷镀金的方法,这是最巨大的修复工程之一。它要在距地面91.44米的高层建筑物圆顶上镀上一层黄金,刷镀总面积为27.87平方米,耗用黄金1.18千克(38盎司)。工程耗资7600万美元。结果使得加州议会大厦大放异彩,蔚为壮观。 意大利的威尼斯港市是一座富有魅力的迷人城市,在市内桑马可的巴西利卡有一四马雕像,被称为“威尼斯马”,它是该市最令人留连忘返的地方。用刷镀修复好的马群,已成为近年来最为壮观的刷镀修复实例。 它与美国采取的方法不同 它是将这些雕塑搬到室内进行修复镀金的。镀金后有些地方需要着古铜色和黑色,就将某些区域的金去除,用硫酸铵溶液擦洗,洗后让其干燥。结果去金属部分生成绿色铜绣。然后用硫酸铜、过氧化钠和硝酸按的溶液进行化学着色,即可得到古铜色表面。有些地方要求保留黑色,就用热硫化钾溶液处理,以获得深黑色的表面层,现在举世瞩目的威尼斯四马雕像又屹立在威尼斯市桑马可的巴西利卡上供游人观赏了必不可少的二种常用技术。在文物修复,书法临摹中,它具有摄影技术所不能取代的特殊功能。 传拓技术可以拓碑褐墓志,石刻造像、古陶砖瓦,铜铁。铸器,古代货币、甲骨文字、古墨印章、砚台杂项等等,它可以给人以清晰、真实,生动和完整的印象。传拓各类文物的方法、工序基本一致。 一、工具及材料 1.上水用毛笔 选择较软的毛笔,如羊毫笔,可准备大、中、小号若干 2.各种刷子 ①打刷:即把纸打入字或花纹内的刷子,形状与牙刷相同,只是根据器物大小来决定,也可用细棕自己绑扎,新棕刷先要在粗木板上用力反复揉擦刷面,使其柔软,不致将纸面打毛;②墩刷:打刷的一种,是用棕丝扎成的圆形的刷子;②平刷:为上纸时刷平纸面用的刷子,可根据所拓器物的大小选择大小不同的刷子。 3.镊子 有些器物内部需要拓片但不易操作,拓纸无法摆平放正,就要借助于长镊子帮助。有些时候还需要用金属、镊子,如纸口接连及手无法伸入的地方,须用小镊子夹着小扑子探拓。 4.扑子 又名“拓包”,是上墨的主要工具。制作方法是:选用棉布一块,—上铺一块塑料布,’将新损花分层絮在塑料布上,使其呈一圆包形状,然后提起布的四角集成一体,外面包一层细绸子,以细绳用力捆扎,系紧即成。传拓时一般需要一,对扑子同时扑打,一个上墨,与另一个对拍,使墨均匀,然后才能拓器物,拓一下对着扑子拍一下,使其存墨拍出,再拓。扑子的大小,依器物大小而定;可事先备好各种型号的扑子多个,也可以现用现绑,需要多大绑多大。 5.纸 以生宣纸为宜,传拓小件的金石器物要选择薄而匀、韧性强的棉连纸(过去叫六吉棉连)、龟纹纸、罗纹纸、单宣纸等,吸水可用吸湿纸、高丽纸、元书纸等。 ’ 6、墨 可选用“高级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最好倒在砚台里加点水用墨块研磨一下再用。如能用旧墨,拓片的效果更佳。 7.白芨 中药店有售,分片和末二种,以片为佳,用水泡白岌,即为粘性的白芨水。 8.砚台、玻璃板等。 二、器物传拓过程 1.上纸 ①将所拓器物放平,最好使其固定,可采用沙袋垫、棉垫或油泥加固器物,使其牢稳j②将调好的白芨水刷在器物上,水的浓淡要根据所拓物质地等情况来定;②将所用宣纸喷湿,把纸心对准器物中央,平稳铺在器物上面,用平刷轻轻地刷平,再用吸湿纸铺在其上,用平刷来回擀平,吸水,一次达不到要求,可以反复吸湿,直到符合要求;④用打刷在上面轻轻地拍打,使宣纸进到字口或纹饰内,注意不要用力过重,以免宣纸破口。 2.上墨上纸工序完成后,宣纸湿而略呈白色即八九成干时,即可用扑子趁湿从一边向另一边一行行拓一遍。第十遍拓完,稍等一下干后再拓第二遍,,这样一通遍的拓到满意为止。拓片有墨色黑亮的乌金拓,有墨色轻薄如蝉翼的蝉翼拓。

三、拓几种金石时应注意的问题1. 铜镜

传拓铜镜时先将铜镜翻着(即镜面向下)放平,如不平可用布或油腻垫平,使其拓时不走动。 铜镜背面花纹中央有一纽,上纸前,应将纸相应的部位剪成“门”型,但不能剪掉将铜镜上刷白芨水,再上纸。纸最好用较薄的棉连纸。上墨时要用小扑子慢慢的一圈一圈地拓,最后为了使其发亮可用扑子蘸点蛋清或‘唾液,拓出的拓片有润、有墨、有亮,看不出墨厚。 2.瓦当 秦汉瓦当为陶土烧制而成,质地松软,吸水快,有些纹饰较深,上纸时纸容易破,固此要掌握好水的适度,要用绵性好的绵连纸类,可采用边上、边打、边刷的方法。也可以来用朱砂拓法,用殊砂调蛋清,拓出的拓片也很精美。 3.古墨 古墨传拓要非常仔细;对那些质地松散,一动就酥的墨要以保护为主,不应因拓片而使古墨受损失。 古墨上纸时,墨上不宜涂白芨水,要直接用湿纸上。用棉花轻轻地压,不要用力太大,以防断裂。上墨时手要轻,用小扑子为宜,以保证文字与图形的清晰。 4.印章、古玺印 传拓时要按纽上的几面边款分别拓开,尤其有文字的面。印的种类不同拓的要求也不同,但要求拓出的拓片能看出印的形制。现代人的印章边款容易拓,:—但有些刻.的非常浅,这就需要用较薄的宣纸精心拓制才能传拓出印章边款的神韵。拓印边款时上纸不一定用白芨水,用乳胶、化学浆糊加水使其有一点粘性即可,也有人用蒜汁抹在石头上传拓,效果也可以。 5.拓全形 拓全形又叫拓器形,.立体拓。拓全形要具有素描的基本功,首先要认真观察器物的立体形状,画在白纸上:没有素描基础的用拍照片的方法也可,将照片的立体效果放大在纸上,并准确地量出器物的高度及有关部位的尺寸,用墨钩在白纸上,再用六吉绵连纸敷在画稿上,用铅笔轻轻描出立体,全形。拓全形需要进行多次上纸才能拓完,上纸时只上须拓的部分;拓完一部分,再拓上一部分,经过七八次拓才能完成。 第八节 现代文物鉴定分析技术 一、主要内容 1.鉴定文物真伪 文物是不能再生产的历史遗产,许多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或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贾文忠文物修复讲座
贾文忠:青铜器的鉴赏与收藏(图)
趣学 | 神交古铸工——《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展柜之一的内容解读(上)
青铜器鉴赏术语与俗语|青铜器,鉴赏,术语,俗语,收藏知识|::e景苑::中国传统文化信息网...
从修复复制谈青铜器辨伪
战国早期蟠龙纹镈—国之瑰宝(图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