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灵源大道歌》是《至真诀》的翻版陈撄宁

 

 

陈撄宁先生,是近当代率先提出金丹仙学概念的道教学者,他将我国道家传统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变通为一种神仙之学,其实质是一直在试图用他理解的丹道仙学知识,去定义我国道家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去宣扬他的那种丹道神仙之学。

我国道教丹道文化理论,我们试图按照道教健康文化体系去定义,她应该分道教养生文化与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两大不同体系。这一道教文化理论体系的倡导者,是《悟真篇》作者张伯端真人,是他在《悟真篇序》里面,明确提出的“理出两端”的“难遇而易成”的修真,和“易遇而难成”的道教炼养术这两大部分。

我们发现陈撄宁先生关于金丹文化方面的见解,特别是对这两大道教健康文化领域的认知,表现是十分模糊的,且长期犯了“欲以己之昏昏,使人昭昭”的师心自用的毛病,在自己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按照他自己的理解,对道教金丹文化做了一些神秘介绍,将一部本来圆融的道教丹道修真文化,糊弄的越发虚玄和繁杂。

陈撄宁先生以道协会长及其自诩的金丹正宗传人的双重身份,构思出了他的一套丹学修仙理论。他是在用一般的养生文化,解释深奥的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是在用道教金丹文化一直批评的普通炼养术,解释道教的金丹太极修真奥义,如此理论上的迷失,导致数十年来,一直影响着我国近当代金丹大道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却很少有人愿意站出来指出他的错漏。

道教健康文化该如何发展,是关乎一个时代的大众身心健康、健全的社会问题,是关乎一门绝学的弘扬和传递问题。我们在这里无意于对陈撄宁先生进行个人批判,只是觉得我国金丹文化,像“陈撄宁时代”的这一金丹文化现象代表着我国的金丹文化传承上的迷失,这也包括台湾、日本及东南亚的道教金丹文化,都出现了这些传统养生与金丹修真文化的混淆局面,严重阻碍了我国道教金丹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道教健康养生文化与道教健康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应该走出陈撄宁时代应该还原世人一个健康养生与活泼的修真精神世界来。中国金丹大道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

本文先对代表陈撄宁先生修仙思想的,且流传最广的《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一书,做一简评,藉此方便大家去判断陈撄宁时代”的我国丹道养生思想的主要特点,以便能够从中看出,我国道教修真文化近50年来,是怎样以陈撄宁先生等为代表的,以一种扭曲的、无疑的、一盲引众盲的养生文化为研究方向,影响着我国道教养生与修真文化数十年。

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中说:“虽是女真著作,但不是专讲女丹口诀。”他之所以会持这种修真有男女理论上的差异观点,仅仅源于这篇《灵源大道歌》是署名曹仙姑的缘由,而不能从《灵源大道歌》这篇文章的内涵,去看待整个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体系,这个他是局限于对大道的理解上的错误的原因。

因为大道修为是一种不二法门,在理论上是不拘于男女性别差异的,所以我们不能跟随陈撄宁先生去强识这些道理

通篇《灵源大道歌》,是紧紧围绕着去解说修真、至真的金丹修真思想的,是一种平铺直叙式的歌诀体裁,表达的内容前后贯彻一致,理论上根本没有年龄、男女性别的修真差异等词汇的出现,更不会有男女性别不同的稀奇古怪的修真法门的分类,陈撄宁先生编排了一些东西,也是我国道教金丹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在《灵源大道歌》出现以前,一些道书上,早就记载有一篇署名刘操的《至真诀》的文章,它跟《灵源大道歌》一文,除了署名文章题目不同外,文章的是内容,是完全一样的

笔者认为,《灵源大道歌》某一个后人,觉得刘操的《至真诀》写的很好,价值不菲,才出现的冒名现象,《灵源大道歌》应该是《至真诀》的翻版。

我国道书这种欺世盗名现象比较常见,尤其是有一定影响的金丹大家的文章,特别是用的专业术语和隐语很多大众有明白不了其中的意思,这在信息落后,又没有知识产权的代,更容易被后世冒名和篡改,出现这样的伪托情况不足为奇。

首先,就文章的内容来看,《灵源大道歌》通篇都是在讲怎样去实现修真的,绝对没有神神秘秘的“灵源”一词一说,题目用《灵源大道歌》,有偏题和故弄玄虚之嫌,倒不如用《至真诀》更为真实贴切。

其次,这篇文章,绝对没有一句什么所谓的男女修真差异的说法,我们不能仅凭有个署名曹仙姑的女道姑的说法,就相信有这么个人物。为什么早就有署名的、又是大名鼎鼎的刘操的《至真诀》的记载,有这个历史上著名的丹道大家的著作的事实与史实存在我们这些搞道教研究的人士不去相信,而偏偏要接受一个子虚乌有的女道姑呢?这个往往是后世道教徒欺世盗名的一种惯用伎俩,是道书冒名的常见现象。

其三,刘海蟾的文章,是代表五代时期的金丹大道思潮,他的文章的行文特点,除了这篇《至真诀》外,其它的文章,也都是在用很平实的言语解说金丹大道的,这些跟《至真诀》的写作特点和用语习惯十分近似,更符合刘操的文笔,我们将《灵源大道歌》归还给刘操,也可以做个佐证。

    因此,我们有理由去相信《灵源大道歌》是刘操的东西,题目应该叫做《至真诀》,而不是什么曹仙姑的《灵源大道歌》。这样符合史实,也符合刘操改革道教金丹文化的积极思想,不至于用“灵源”这样的词汇,把道教的太极修真文化引向虚玄的一面。

    再者,这首《灵源大道歌》所写金丹文化内容真实不虚,是一篇朴实的修真名篇,很值得现代搞道教的人士去学习和研究,是真正的金丹太极修真文化,归属于刘操的话,我们能够从一代宗师的言论中,去真正找到道家修真文化的精髓,还原刘操这一支的“金丹即太极”的修真文化源流,这种金丹文化,这种国粹真实面目来。

    陈撄宁在“《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中奇怪的说:“(这篇灵源大道歌)毫无隐语······”,用他的话说,这篇文章应该只是少了其它丹书惯用的铅汞、龙虎等隐语而事实上,《至真诀》里面,是包含了很多关键的丹道修真的术语和道理在里面,只是我国金丹文化,进步到了刘操的禅道一如的修真时代,这些修真术语在逐步演变。刘海蟾的金丹文化,只是少了汉唐时代丹书的堆砌铅汞隐语的特征。我们认为刘操能被尊为南宗始祖,尊为一代金丹大家,应该跟刘操改革道教丹道文化的进步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这篇文章的行文,刘操显然是一直在力求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讲解金丹大道的。可是,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人们宁可去追逐那些繁杂离奇的东西,也不愿意回视象《至真诀》这样的金丹文化真言。

     现代人要是真正能读懂《至真诀》的内容,那么,一定在心中有一个完整的修真理论的轮廓呈现,真心希望热爱金丹大道的人们、热爱养生的人们、热爱武术的人们,能够从《至真诀》中吸取营养,获得真知。

 

金丹大道没有真师的传承下,的确知之不易,包括陈撄宁先生在内,尽管他历经披阅六载,通读《道藏》的艰辛终其一生还是“不因师指,此事难知”的。

当代人想从陈撄宁先生对《灵源大道歌》的注解,去理解《至真诀》的真实含义,基本是不可能的。

     张义尚先生在《丹道薪传》中说,他的一个朋友,曾是陈撄宁先生的弟子,这个弟子跟他说,他在追随陈撄宁先生学道期间,陈撄宁先生是绝口不谈金丹的。一个追随者,跟自己的师傅学不到金丹修真,这是为什么呢?窃以为陈撄宁先生,早期大谈仙道,晚期基本不谈丹道,他有这样的表现我们从他注释《灵源大道歌》一文已经窥探出,陈撄宁先生是有苦衷的,估计他是困于“为盲师者师所误”的窘境,不愿意误人子弟,处于他那样的情况,才导致他在弟子们面前,拒绝谈论金丹,回避这个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应该是不愿再误己误人。

    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读者须知”中,还提到关于女子斩赤龙和男子闭塞精窍的练法,莫名其妙的说《灵源大道歌》里面有这些东西,也是他早期落入道教的故弄玄虚自欺欺人的常规手段,是一种糊涂和迷茫,是金丹文化隐秘的原因造成的

陈撄宁先生说《灵源大道歌》里面,还隐藏着丹道十分神秘的口诀他说:可以指给我们看,那就是:“第一句“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句“专气致柔神久留”。第三句“混合为一复忘一”。第四句“元和内炼即成真”。工夫到此,大事已毕,以后的口诀不必再问了”。

    他把一篇流传千古的修真文化名篇,仅仅挑出大家不易理解的四句话,来遮掩一番,往往导致大家盲目去追随他的神秘,追求所谓的口诀,却忽略了《灵源大道歌》里面的精要修真内容

   《灵源大道歌》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在这里先简要的挑选几个问题,给大家做些解释,探赜《至真诀》的知真、修真、至真道理。

    这里我们只用《至真诀》里面的平实道理,不需要去引经据典,就可以告诉大家一个修真的秘密,且这些秘密绝对不是陈撄宁先生注解《灵源大道歌》的那种引经据典所讲解的那些神神秘秘的修仙原理。

     金丹大道的修真,没有男女之别,只有上德和下德两种个体属性的修真不同。内丹学认为,绝大多数是处于下德状态的,是由先天的纯阳之体,破体为一种下德的坎离之躯,才有了金丹的“从无到有”取坎填离的实修,没有男女修真上的差异,根本不会有上面陈撄宁先生说的那样的男女之法

    内丹下德之人的修真是先修命后修性的。《至真诀》首先就说:“我为诸君说端的,命蒂从来在真息”。这句话是《至真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意思是说:我给大家讲一讲最上一乘的金丹大道,性命的根本在于怎样获得真息。这里“端的”,就是第一的意思。

张伯端在《悟真篇》里面也这样说:“学仙须是学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端的”与“的端”,都是指的最上一乘的金丹大道

这个“端的”的根本在哪里呢?这里的答案就是:“真息”。真息,这个内丹学的早期术语,最早应该是源于刘操时期,它是内丹术的道要秘密,其真实含义,陈撄宁先生解释《灵源大道歌》一文,竟然忽视了这个最为关键的金丹名词,我们觉得应该是他不懂内丹修真根本的缘故,故只好挑了上面四句不易理解又无关痛痒的口诀,来解说《灵源大道歌》的秘密。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真息、真心、真意,他们是三位一体的相续相因,这个就是内丹学的“玄关窍开”理论,也就是这里说的“太极布妙”状态,大家要认真琢磨其中的道理。

    《灵源大道歌》说:“太极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谨勿失。”我们能够正确理解这句话,十分重要。

     什么叫“太极布妙”呢?张伯端《悟真篇》说:“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古人认为,我们生命的孕育,是从无极开始的,无极是道,无极是先天气。无极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就是我国道教丹书的“先天气”转入“后天气”的状态,都是“真”的状态,前者是“玄”,后者也是“玄”

所以,丹书所指的金丹,就是这个“太极布妙”。它里面有动静、里面有阴阳,里面有无中妙有在河洛中,是用一个圆点来表示的,故也叫“得一”,这个就是张三丰先生说的“真消息”的玄关,跟真息是共生关系

故此,张三丰先生说:“一玄妙,一玄窍,异名同出谁知道,两者玄玄是机要。”多么振聩发聋的话啊,不知千百年来,迷惑了多少修真君子。

    这里的“太极布妙”是一个修真者梦寐以求的证验,它跟我们后天的思虑之神,也是一种阴阳关系,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灵源大道歌》说,我们的真气在日渐消耗,是“朝损暮伤迷不知”的,我们只有做到“太极布妙人得一”的金丹状态,做到“行禅坐亦禅”时,才会用这个真知控制生命因子的消耗,这个我们要练金丹的作用和意义,是故吕洞宾在《黄鹤赋》里面说:“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留”。道教金丹的整过修真的修命的意义就在这里。

我们要做到“行禅坐亦禅”是谈何容易!所以,《灵源大道歌》里面说:“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的真心显露时刻,只是一种心光的闪耀,这个闪耀就是“萌芽”,他很“脆嫩”,我们往往慧根浅薄,往往一有这个“萌芽”的闪耀,我们就会窃喜、贪求、就应物迷,会导致我们的真心“旋得旋失”,这个“主人、真人”就会跑掉。

所以,我们要学会善持,学会“含蓄”,这是万古丹书的隐秘,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是易知难遇的金丹。

    因此,《灵源大道歌》其实是一直在讲怎样去克己复礼,返还我们的“金丹”这个“太极”的道理

   通篇《灵源大道歌》其实都是在怎样修真、至真的,几乎大半部分文字,都是讲解怎样去获得道心、真心、真人的这些道理,并且还对当时与过去的错误的修真方法做了批评,如“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的道术的错误,为什么要这样说呢?《灵源大道歌》开篇指出的“真息”,不被人所理解,往往会被某些人错误的误解为“闭息”就是“真息”

    所以《灵源大道歌》说:不要把闭气的方法认作是在修真,也包括那修数息等法门,都不是修真。

    由此看来,《灵源大道歌》的题目,应该叫做《至真诀》更加贴切,更加符合题意。虽然我们找不到关于刘操的那些基本资料,难以考证出《灵源大道歌》是后人冒充了刘操的《至真诀》,但从文意判断,她应该叫《至真诀》,《灵源大道歌》是《至真诀》的翻版,至少这一点可以纠正过来。

    张三丰先生说,人们打坐的时候,往往都会犯去预贪效验的执着,打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贪念和妄念,这个就是“内有萦心”,这个就是“妄有执着”,这些道理《灵源大道歌》里面都做了解释。而要克服这些毛病,只有修“真息”,只有实现“太极布妙”的状态才行。

    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被陈撄宁先生上面说的几句口诀给诳住了,那样,我们怎么去完成《灵源大道歌》说的:“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元只在灵台”呢?

    内丹修真的根本就是真息。所以,修真才有了真传,就会有《灵源大道歌》说的“往来真息自悠悠”,就会实现《灵源大道歌》的修命——“不吸灵泉常自流”的效果

    这个真息,跟《灵源大道歌》说的“真人”的出现,有直接关系。而陈撄宁先生根本就不懂这些实义,故一个热爱修真的人,如果要《灵源大道歌》里面的金丹含义,首先一定先要把这些道理弄清楚了。

   灵源大道歌》讲的至真”道理,整个修真过程,是十分艰苦和辛苦的。这样的“苦”,包括张三丰先生说的“弃儿女家园”的决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他们修真时的“机死神活”。

    因为修真一旦被名利占据着内心,就没有“真人”,所以就会出现形神两难全,要完成这个,只有靠《灵源大道歌》说的“不去追名和逐利”才行因为这些东西,是《灵源大道歌》说的“多能碍得修行路”的东西。因这些东西,是《灵源大道歌》说的,会导致“可怜一个好基址,金殿玉堂无主人”。都是假心张狂,则真心消退的情状。所以,张三丰说先生说破,只有“人心绝,则道心显”,才是苦难的修真道理。

   《灵源大道歌》前前后后基本都是在讲怎样修真,怎样至真的。所以,我们从文章的内容去看,他应该叫做《至真诀》,他应该是后世对《至真诀》的翻版冒充,不应该叫做《灵源大道歌》。

陈撄宁先生注解时,为了证明是曹仙姑的东西,还找了一些旁证,也说明不了什么,只是一种推测。

我们以为,陈撄宁先生要是真的能看懂这篇《灵源大道歌》的话,他应该会把这篇文章还给刘操的。

   《至真诀》最后说:“无中妙有执持难,解养婴儿需籍母”。这是一句首尾呼应的话,“无中妙有”是指的“得一”,是张三丰先生说的修道的“从无到有”的初关,这个妙有,就是前文说的“太极布妙”,无极是,太极才会有,这个“无中妙有”就是金丹所以是“执持难”,原因就是我们的“根识昏迷易变迁”,才导致难以把持的,故前文说要“善持”,要“谨勿失”,这个“得一”的药物,才是从无到有,养就婴儿的源头,故此说“解养婴儿需籍母”,也是老子“贵为食母”的道理

   这些内容,都是刘操的金丹文化至真的秘要,也是金丹修真的过程张三丰先生:“无为之后,继以有为,有为之后,复返无为。”,前者是表达的“始于有作无人见”的修命阶段,是内丹所指的“养就婴儿”阶段,也叫“成就法身”,只有“有为事毕,无为事张”的状态,才进入修仙的大道修为。

   所以,《至真诀》这里的至真道理,是《悟真篇》所指的“群阴剥尽丹成熟”的有为时期,这个有为,是“无中妙有”,这个婴儿是怎么来的?就是《至真诀》说的“无中妙有”的“善持”来的,这个妙有能够孕育婴儿,所以《至真诀》说:“解养婴儿需籍母”。

刘操的金丹太极修真思想,其本质就是完成金丹“太极”,由太极转化为无极,由下德转化为上德。只有从有到无的无极才是大道,合称为金丹大道。

这种理论基础是指导现代养生,指导现代修真,指导现代武术有形文化正确走向修真文化的基础理论,是王芗斋先生说的“铭心究理性,技击乃其次”的金丹文化,是动静相应的太极源泉,蕴含了中国形意、太极文化的哲理,这方面的伟大贡献者,张三丰先生应是一个领军人物。

因此,《灵源大道歌》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在讲怎样去求得“主人”或“真人”这个“妙有”的至真口诀,通篇解说是“至真”的道理,是一篇告诉我们怎样获得道心真知的至真诀,其对金丹大道的“养就婴儿”的后期大丹内容,仅仅最后就这么一句带过,对金丹的大道内容涉及很少,故命名不能称做《大道歌》,只能算作修真阶段的《至真诀》

历代丹书的《大道歌》有多种,内容都不是单一的指这个《至真诀》修真内容,大家可以去参看比较。

我们认为,要想还原我国道教金丹太极修真文化的真实面目,从该书的文化内涵方面入手,将不失为一种丹道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

                     

                             写于2014年01月03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源大道歌》究竟说什么
陈抟丹道与内家功
[拨云见日]武当文化源头与武当金丹太极基础理论
陈抟老祖无极图中悟丹道
道教:太极开基,结金丹,大觉金仙,究竟怎么回事?
《金丹真传·扫邪归正歌》译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