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诊脉无门关

丰毓杂谈——诊脉无门关




一代宗师张锡纯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

自古脉法深邃,似无门可入,然又人人可入,识脉之机则入脉之门,细分脉之名相必是门外之汉。习脉法有多种书籍,就张锡纯著作试做略论。

()三部总持
脉虽分部位,而其大致实不分部位,一身之中,无论何处气虚,脉之三部皆现弱象寸关尺三部虽各配脏腑,然了知神机却需三部总持
历代著作记述脉象近三十种,其中以“浮、沉、迟、数、弦、微、细、滑八种论述为多,以各脉象主证为:

1.浮脉:主气血亏虚。常见:
(1)左脉浮弦、有力、按之不实。肝血虚损、肝火上升,阴虚不能潜阳,心虚不寐,皆阴亏火盛。
(2)右脉浮芤。气血亏极,阳气上浮,虚劳。兼数,为阳气外越而热。

(3)左右脉浮而无力。失血过多而阴亏、下焦气化不固摄,或心肺阳虚,脾胃气弱。兼数者,阴阳两虚,阳虚则元气不能自摄,阴虚则肝肾不能纳气,见于喘息、膈食。



2.沉脉:主心肺阳虚,常见:

(1)左脉沉弦。肝气郁滞不能条达,或气不通畅,肝郁呕逆,腰疼。
(2)右脉沉迟微弱、沉濡。大气下陷。
(3)左右脉沉细。心肺阳虚,不能宣通脾胃,痰饮。兼迟,或大气下陷又心肺阳分虚损。沉牢者,膈上瘀血,肺病,吐血。
(4)左右脉沉弦迟。肠中冷积。
(5)伤寒脉沉细,多为阴证;温病脉沉细,多为阳证。

(6)左右脉沉、有力。实热郁于下焦,癃闭。



3.迟脉:主寒饮,大气下陷。常见:

(1)左右脉迟。寒饮,咳吐痰涎。兼濡者,脾胃虚寒,不能运化饮食。

(2)左右脉迟而无力。大气下陷,气郁。


4.数脉:主阴虚,或气虚。常见:
(1)左右脉数。阴虚、气虚有不能支持之象,咳痰,吐血。
(2)左右脉数而沉濡。阴虚不能纳气,虚劳发热而喘,喘证脉多数。

(3)脉数八至,按之即无,已属危证。久病见此,诚难挽回;新病见此,当急挽图。


5.弦脉:主肝血少,肝阴虚,肝火浮动,或疼痛。常见:




(1)左脉弦细、无力。见于产后下血,血陷气陷,肺劳痰喘气虚。兼硬为肝血虚、津液不足。高年之脉多弦细,因气虚,故无甚起伏;又血虚,是以细而不濡。亦见于肝疏泄减弱,而致小便小利,阴虚水肿。
(2)左脉弦硬、有力、长。见于下元虚损,肝肾阴亏,阴虚不能潜阳,肝胆急火炎起,或肝火与肝气相并,冲激胃腑,致胃气不得下行,或冲气因虚上冲,并迫胃气上逆,吐血,咳逆。脉似有力,而非真有力,常见于肝胆火上冲过甚。兼数者,见于热久竭涸阴血、液亏损甚。弦硬而沉者,兼肝气郁结。
(3)左脉弦细、硬,而右脉濡兼沉者,湿痰留饮,中焦气化不足。
(4)右脉弦细、无力。土为木伤,脾胃失于健运,胁痛,胃脘痛。
(5)右脉弦硬、有力、长,大于左脉。冲气上冲,胃气不降,胃阴虚。牙痛或外感热人阳明之府。虚劳咳嗽,中风,吐血。若重按不实者,皆有气血亏损。
(6)左右脉弦细、无力。气血两亏,痢,肠炎。阴阳两虚而阴虚为甚。或脾胃湿寒,不能运化饮食下行,致成留饮。或气血虚衰,又劳心过度而痰饮盛。兼迟,则为寒饮结胸,阻塞气化。弦细甚,则心肺脾胃阳分虚惫,不能运化精微,以生气血。
(7)左右脉弦硬、有力、长。亦阴分有亏,肝木之盛。冲气上冲过甚,迫其胃气不降,膈食证,或久痢阴虚、肝胆蕴有实热。
(8)左脉平和、微无力;右脉弦似有力。肾阴虚致冲气挟痰上冲。
综之,弦脉主肝肾阴虚、肝血不足。左脉弦,已阴虚不能潜阳,肝火浮动;右脉弦,已肝火与肝气并冲、胃上逆。兼数者热甚,兼沉者肝气郁。细而无力者气虚,硬而有力者虚火盛。其治,以滋阴、平肝、清热、降胃、安冲诸法。


6.微脉:主气虚、气陷。
(1)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肝胆虚热,或肝虚胁痛。
(2)右脉微弱,气陷。
(3)左右脉微弱、细,或见于两寸。大气下陷,中风,久痢虚寒,下焦虚惫,气虚滑脱,或气虚燥结。兼迟者,素有寒饮,风寒陡袭,寒饮凝结。兼沉者,肾气不能上潮于心而心肾不交。


7.细脉:主气血亏虚,或大气下陷,常见:

(1)左脉细弱。气血虚,吐血,咳嗽。
(2)右脉细。胸中大气下陷。
(3)左右脉细微无力。气血两亏,噎膈。兼沉者,上焦气陷于下焦。


8.滑脉:主痰热及气血虚。常见:
(1)右脉滑实。外感稽留肺胃,咳嗽,痰饮。
(2)左右脉滑而有力。湿热壅滞,或心中气血虚损,心下停有痰饮,惊悸不眠。两寸滑甚者,痰涎壅滞于上焦。兼数者有热、滑数而摇摇无力者失血。
(3)左右脉滑而无力。上盛下虚。

()胃神根
1.肝肾之阴为根
三部总看诊脉法,配合诊尺部以候肾,以诊脉之
(1)
尺脉无根,左右脉浮而动,浮濡,见于肝肾虚极,阴阳不相维系,而有危在顷刻之势,当急防虚脱。尺脉无根,寸部摇摇,即有将脱之势。左右脉浮数、两寸浮甚、两尺按之即无,乃肾阴将竭,肝风已动。
(2)尺脉重按无根、左脉弦、右脉濡,为肝肾阴虚,下焦气化虚损,不能固摄。尺脉重按虚者,肾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维系,真阳脱而上奔。
(3)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能应。
(4)左右脉微弱,尺脉尤甚者,见于下焦虚寒,久痢下。
(5)左右脉平和,尺脉重按有力者,见于肾经实热。
脉之根,一在尺部,一在沉取。如左脉沉取,即可候气之根,病虽凶险,其脉有根者,亦可救治。
2.脾胃之气为神
三部总看,只取浮沉,以灵动活泼候脉之神。
(1)脉有力、按之甚实,其洪大无伦者,见于阳明府热至极。又浮数者,经虚热。沉者,实热郁于下焦。或脉有力而弦长,皆为湿热有力,即有神之脉。
(2)脉之有力,当辨真假。真有力者,当于敦厚和缓中见之,此脾胃之气化壮旺,能包括诸脏。脉真有力,皆当有洪滑之象,洪者如波涛叠涌,势作起伏,滑者指下滑润,累累如贯珠。若脉象弦直,既无起伏之势,又无贯珠之形,虽大而有力,实非真有力之象,乃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千之证,慎勿作实证治。张氏认为,脉之神,一在有力、无力,一在和缓。五行之中,土包括四行,六脉中皆和缓为贵,以其饶有脾土之气。即有神也。可见,张氏脉法,根、神之候,一在肾,候阴血之存亡;一在脾胃,候气之盛衰及阴血之盛衰。

脉法,散见于书中治例、医案之记述中,深合脉学之精义,临证易行,切合病机,实能开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之疑塞。源于古义,又有所创见,实为学习脉法之无门之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张锡纯脉诊
大补气血的穴位和方法
中医体质养生
中医教你调养五脏。什么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该怎么调理?
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五)
中医诊断学表典歌诀 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