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学与初中教育辅导区别
12月15日,我校班子成员、初一任课教师与和平小学领导及六年级任课教师就如何搞好“中小学教育衔接”课题进行了认真探讨,笔者有以下思考,仅供交流。
  1、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九年义务教育学段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总的价值取向,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等方面为具体的改革内容,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的主旋律。另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初中学生无论从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处在急剧变化的时期,初一学生又处在这一变化的开始阶段,如何把握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实施高水平的教育,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在整个初中阶段的成长过程,同时,也关系到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的根本大计。
  2、中、小学教育虽然都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有许多共同的要求,但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不同;另外,初一学生与小学高年级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再加上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对初一学生的综合影响,造成初一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来自学生方面的原因。在生理方面:从初一开始,大多数学生进入身体迅速发育期,初一学生的身高、体重、骨骼、肌肉、肺活量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小学五六年级,多数男学生开始出现“第二性征”,但身体各部分发展不平衡。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开始出现“成人化的倾向”,自主意识、批判意识明显加强,所以,无论从家庭还是从学校的角度都认为学生更难管理;性的意识开始萌动,部分学生开始对异性同学怀有好感,随之而来是男女同学不正常的交往。总起来说,观其外表,貌似成人,察其内心,却极多幼稚天真,或心理闭锁,少行动多幻想,或夸夸其谈,好高骛远,时而觉得自己鹏程万里,前途辉煌,时而又觉得生活无趣、得过且过。这些身心特点使得他们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冲突性,在教育不当或不及时的情况下,就形成了他们的心理障碍。
  ②、来自其他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小学和初中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的不同,以及教育要求和目标的不同;二是环境的变化及学习压力的骤然增加;三是来自家庭及社会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中学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以及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和目标,较之小学,发生许多明显的变化。如: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密度的加大、对学生自治自立能力的更高要求、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等方面新的要求、学生评价机制和体系的变化,都会使学生有一个明显的不适应的过程。
  在学习方面,小学学习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到小学高年级逐步进行抽象思维训练,授课方式多以活动方式为主,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少,活动时间相对较多,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较低,学习评价多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学生学习的压力较低;升入初中后,抽象思维训练开始加重,在注重学生体验的同时要求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生活,课堂教学密度逐步加大,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对增加,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学习时间相对延长,学习评价变成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习的竞争比小学更加激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部分学生对以上问题不能很好的适应,不能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产生不适应。
  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我校初一教师一部分是从初三毕业年级到初一任教,另一部分是从师范毕业生中聘用的,对初一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和认知水平,还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不是带有明显的初三的烙印就是了解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初一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巨大变化和具体特点,容易对初一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客观上也对初一学生适应初中学习造成了影响。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变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竞争成为社会的一个主要方面,使成年人感到了优胜劣汰的威胁,人的才能显示出巨大的不同,生存条件出现悬殊,凡此种种,许多成年人也一时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承受,形成了心理包袱。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讲,心理上产生种种困惑、迷茫更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社会环境中的负面影响,如:社会道德的沦丧,不健康的影视制品和书刊的泛滥,以及网络带来的消极因素,直接毒害学生。例如许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因迷恋网络游戏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旷课、逃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入初中后而愈演愈烈,由于长期玩飞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从家庭的角度分析。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相反,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香当严重。家庭对初一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升入初一后学业有较大的进步;但是,许多家长的期望没有转变为孩子的内心需要,甚至与其需要相冲突,这时就容易引起孩子的精神压力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第二,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只是注意学业上的进步与提高,忽视思想品德及意志品质方面的培养和心理方面的指导,致使部分初一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能正确应对,从而产生心理障碍。第三,相当一部分部分家长的文化层次较低,思想意识不高,不能给初一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以我校为例,我校地处和平镇,学校情况出现“三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多,特困学生多,离异家庭多。目前学校初一学生167名,其中家长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90%,高中占8%,大专以上占2%。偏低的文化程度、比较窘迫的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的消沉和责任感的减弱,对部分初一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我校对初一新生的调查发现,有近60%的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不是很关心。
  3、从学校的办学思想、方向、宗旨出发,通过总结近几年学校发展的经验,开展“中小学衔接”研究已成为必然。
  我校的培养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崇高理想,让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学校认为,开展“中小学衔接”研究,并通过扎实的工作,从初一开始为学生三年初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学校落实上述思想的最佳途径。
  我校的青年教师较多,几年来通过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稳定在较好的水平。学校深入开展“中小学衔接”研究,就是进一步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理念,在此基础使上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衔接
对初级中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农村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向阳镇中心小学2020年校车管理工作计划
小初高衔接教育之我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