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Uber:败局已定

在中国,很多人对Uber的情感是建立在对滴滴的“抵制”基础上的。当Uber面对“敌人”谷歌、滴滴和Lyft时,它因为极富战斗力而赢得掌声。但多年以来,Uber始终无法甩开敌人,赢得一次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近日,Uber公司性丑闻事件持续发酵,

身为CEO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纽约总部会议上眼含热泪,

情绪激动地控诉这备受打击的“艰难时刻”,

他表示,为了“抚平过去伤口”,

将重建Uber公司的“正义标准”。

反复强调这是“建立更好组织的第一优先事项”。

(图为Uber性丑闻事件揭发者苏珊·福勒)

话音刚落,一纸诉状又接踵而来,

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独立出来的Waymo公司,

将Uber及其收购的卡车自动驾驶公司Otto告上法庭,

指控后者为了加快其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

“盗窃”自己多年研发的激光雷达技术。


对于Waymo的控诉,

优步表示将认真对待,并将全力调查此事。

就此,

盘踞在美利坚已久的自动驾驶专利战拉开了帷幕。


虽然Uber CEO卡兰尼克性格强硬、事必躬亲,

但现实却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需要卡兰尼克出面来处理的各色事件纷繁复杂,

身为明星企业的Uber,依然在荆棘丛生中盘踞,负累不堪。


2016年8月,

用2年的时间烧了20多亿美元后,

Uber在各种声音的包围中从中国市场撤退,

重整旗鼓后,Uber将业务并分两路:


共享出行方面,

在平稳巩固已有的70多个国家业务之外,

Uber极力强化除中国以外的亚洲市场,

在进军印度3年、实现了29个城市的布局后,

与本土企业Ola的竞争展开拉锯战,

争夺印度规模达120亿美元的出租车市场。


与此同时,Uber的无人驾驶版图也进入快车道,

在公开声明将增加无人驾驶的业务权重后,

去年5月,Uber在美国匹兹堡市的ATC正式上路测试,

并壕掷6.8亿美元收购无人驾驶卡车的初创企业Otto。

随后,Uber斥资3亿美元,与沃尔沃达成合作,

率先推出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运营测试。

不仅如此,Uber在印度海德拉巴还成立了工程师小分队,

专门用来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地图技术。


然而,顺利踏上大学辍学、多次创业的“硅谷精英路线”之后,

被称为“史上最倒霉创业者”的卡拉尼克始终没有转运,

自从2010年推出第一版APP以来,

Uber一直被来自“出租车行业、交通监管机构、竞争对手”等“敌人”包围,

无论是共享出行还是无人驾驶,

被称为“最烧钱公司”的Uber走的十分艰难。


2016最大的一次黑天鹅事件,

当属特朗普在一片唏嘘中逆袭上台。

此后,“重新审视美国”等深重问题被热议,

看似远离政治的硅谷精英也被划分到不同阵营。

然而,在承接民众愤怒的过程中,

Uber是躺枪最严重的。


上个月,上千名美国人举行了抗议集会,

纽约出租车司机联合会呼吁所有司机停止接送工作,

Uber关闭了“动态定价”功能,但却没有停止正常运营,

再加上 CEO 卡拉尼克是特朗普商业顾问委员会成员,

一下子成为了舆论众矢之的,

美国人民开始了从“抗议特朗普”到“卸载Uber”的规模行动。


随后,虽然Uber立即开始了补救措施,

卡拉尼克也公开表示特朗普的做法是“错误的,不公正的”,

并斥资300万美元帮助受到“特朗普禁令”影响的员工,

但仍未能阻止大量用户流失的发生。


而其一直以来的竞争对手Lyft,

立刻对Uber神补刀,

宣布将向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捐款一百万美元。

随后,

Lyft 在苹果 App Store 的下载量从第39 位,周日晚已经升至第 4 位,

成为DeleteUber 运动中最大的赢家。


而在无人驾驶方面,

虽然Uber率先迈出了第一步,但却始终如履薄冰,

去年年底,Uber无人驾驶汽车在加州刚一上路就闯了红灯,

16辆无人车被吊销执照,使得测试计划被迫中断。


而近日,美国多个州也在考虑制定新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法规,

《安全自动驾驶车辆法案》的立法草案或被提出。

此法案禁止科技公司运营无人驾驶汽车,

只允许汽车制造商在境内测试无人驾驶车。

虽然看起来违反了美国自由竞争精神,

但这一具有民众基础的法案,

很有可能成为谷歌与Uber最大的一个障碍。


本应该“同仇敌忾”之时,

谷歌却把Uber告上了法庭。

一旦败诉,Uber面临的将是一次重罚。


但事实上,

Uber面临的各类棘手问题并非偶然,

而是其长时间堆积的“必然”。

一直以来,Uber 在对待司机的态度上,

和其在美国主要竞争对手 Lyft 区别也很大。

据一项面对1000位提供网约车服务的司机进行的调查发现

Lyft司机的满意和幸福度远超过Uber司机。

虽然 Lyft 在美国以及全球的市场比 Uber 小得多。

但约有75.8%的Lyft服务司机满意服务中的体验,

Uber司机中感到满意的比例仅占49.4%。

而在无人驾驶业务中,

Uber“高薪挖人”的行径也屡见不鲜。

早已在名声上备受指责。


因此可以说,

无论是“DeleteUber”运动还是被谷歌控诉,

都是Uber长期“埋雷”后代表性的导火线,

Uber秉持的企业文化到底是否与初心一致,

Uber在重压之下能否突出重围,

也许是CEO卡拉尼克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来源于:汽车智能

微信公众号:qichesmar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ber高层大震荡!CEO休假,二把手离职,多米诺骨牌被推翻
万万没想到,Uber用这种方式转型成了“无人驾驶”企业
Uber:不惧争议 不择手段发展是硬道理
CEO或被“休假” 丑闻缠身的Uber前景如何
​美国科技记者秘访Uber雇员:一代独角兽的衰落,谁来买单?
特斯拉并非无敌 可能会被无人驾驶变革淘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