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纪实------腹股沟斜疝

李某某,男,62岁。2018年7月19日初诊。患者从沈阳赶来,自诉在当地医院行阑尾手术时,被发现有腹股沟斜疝,B超显示包块内含有积液。医生劝其立即手术治疗,然患者顾忌手术风险,决定让中医保守治疗。遂慕名从沈阳前来就诊。

刻诊:患者中等身高,体形偏瘦,肤色偏黑,右侧腹股沟有一包块,质软,行走或站立时包块突出,有坠胀感。平躺时包块则消失,可回纳,余处无其它不适,脉浮软,舌淡红苔白。证属气虚不固,肝气不舒,寒湿凝滞。治以益气固脱、疏肝行气、温化寒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麻黄、枳实+加味导气汤+五苓散。

处方:生黄芪60g 生甘草10g 当归10g 陈皮10g 升麻10g 柴胡10g 生白术10g 党参30g 枳实30g 生麻黄10g 吴茱萸6g 木香10g 小茴香6g 乌药10g 槟榔6g 木瓜10g 茯苓30g 猪苓15g 泽泻15g 桂枝15g 生姜6片 大枣6枚 甜叶菊2g

20付,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2018年8月15日,患者通过微信反馈,上方服用1O付时,就明显看到包块变小。现在20付药己吃完,想再继续服用。因路途遥远,不便亲自再来西安就诊。不知王老师能否通过网诊,给再开一个疗程。王老师看罢,曰:效不更方,嘱患者原方继续服用。

按:疝气是腹部的一种常见疾病,指人体组织或脏器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而腹股沟斜疝相当于中医的“狐疝”,指腹腔内容物行立则外出少腹滑入阴囊,卧则复入少腹,如狐之出入无定者。

总的来说,本病的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为中气下陷,二为肝郁气滞,三为寒湿凝滞。

古人云:“疝气下坠,脾不升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脾气亏虚,升举乏力,则内脏下陷。方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王老师又在方中加入了枳实、麻黄,这是结合了西医的药理学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枳实可以增强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节律。西医研究发现,各种脏器的下垂或突出,都与各自相应的韧带松弛有关。所以在此处用了30g的枳实和10g的麻黄,来增加其相应韧带的收缩力。“有是证,用是药,专病专方加专药”,而对于专药的选择,既要符合中医的理论,又要有一定的已被证实的药理学作用。这也正是王老师临证常用的治疗思路和诊疗经验。

对于疝气病位在肝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另有《景岳全书·疝气》云: “足厥阴之筋,聚于阴器。故阳明与太阴之筋,皆会于阴器。惟厥阴主筋,故为疝者,必本之厥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气阻少腹,导致脏腑或组织移位。

导气汤出自《医方集解》,方中有川楝子、吴茱萸、木香、小茴香四味药,主治寒疝腹痛。方中川楝子苦寒入肝舒筋,利气止痛,解挛急之苦,为治疝痛之主药;木香降诸气,调和脾胃,通利二便,疏肝而和脾;小茴香温煦丹田,理气祛寒;吴茱萸入肝经气分,暖肝散寒,合为行气散寒止痛之剂。加味导气汤是在导气汤的基础上加入木瓜和槟榔,王老师临床体会增加这两味药物,一方面增强了原方的疗效,另一方面扩大了原方的治疗范围,亦常用其治疗阴囊水肿诸症,且疗效可靠。寒湿凝滞,阻于厥阴,经脉失和,气滞不行,B超亦提示包块内有积液,触之质软,故用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纵观全方,从气虚、气郁、寒湿入手,考虑周全,方证契合,中西结合,故可药到病除。(学生王朝写于2018.8.2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治疗小儿疝气研究概述
气疝验方选萃
疝气门
小儿疝气怎么治疗啊,中医能治好吗?
每日一学草药62:枳实
我的中医实习故事(126)小茴香治小儿疝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