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希恕经方理论:六经八纲解读伤寒论 中医临床理论 仲景学说 第2期 太阳病(中)

六、表证与半表半里证的关系

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亦每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无论太阳少阳合并病,只能以太阳少阳双解为治,或治从少阳,不得发汗以攻表。若阳明少阳合病或并病,亦只能为阳明少阳双解之治,或治从少阳,不得下以攻里。三阳合病或并病,亦宜治从少阳,此为定法。见于本篇的有以下各方证。

1小柴胡汤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但此四症有一即可,不必悉具。

方:柴胡八钱,黄芩三钱,人参三钱,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半夏五钱。

 

2大柴胡汤证

为小柴胡汤证呕剧而腹满痛者,或满大实疼者(加大黄)。

方:柴胡八钱,黄芩三钱,芍药三钱,半夏五钱,生姜五钱,枳实四钱,大枣五枚,大黄二钱。(一方无大黄)

 

3柴胡加芒硝汤证

为小柴胡汤证而兼有芒硝汤证者。

方:即小柴胡汤加芒硝二钱。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为小柴胡汤证,胸腹悸动,烦惊身重,二便不利者。此乃少阳证误下或烧针,使邪陷于里。

方:柴胡四钱,黄芩一钱半,生姜一钱半,半夏二钱半,人参一钱半,大枣二枚,桂枝一钱半,茯苓一钱半,大黄二钱,铅丹一钱半,龙骨一钱半,牡蛎一钱半。

 

5、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小柴胡汤证,渴而不呕,胸腹动烦,而上冲急迫者。

方:柴胡八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花粉四钱,黄芩三钱,牡蛎二钱,炙甘草二钱。

 

6、柴胡桂枝汤证

应为小柴胡汤证和桂枝汤证的合并证。

方:桂枝一钱半,芍药一钱半,生姜一钱半,大枣二枚,柴胡四钱,黄芩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半夏二钱半,炙甘草一钱。

 

七、表证与停饮的关系

太阳病固以发汗为治疗原则,但是里有停饮,必须兼逐水,表始得解,如前之小青龙汤证及桂枝去芍药加苓术证,即属其例。假如不兼逐水,或汗或下,不但病不去,且每因激动里水发生诸多病变。见于本篇的方证有以下数则:

1苓桂术甘汤证

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悸,小便不利或频数者。

方:茯苓四钱,桂枝三钱,白术二钱,炙甘草二钱。

 

2、苓桂枣甘汤证

脐下悸,挛急上冲,欲做奔豚者。

方:茯苓八钱,桂枝四钱,炙甘草二钱,大枣五枚。

 

3苓桂姜甘汤(即茯苓甘草汤证)证

为心下悸,上冲而呕者。

方:茯苓二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一钱,生姜三钱。

 

4五苓散证

表不解,烦渴,小便不利,或饮水则吐者。

方:猪苓三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五钱,桂枝二钱。

 

5真武汤证

心下悸,头眩,身动,振堡欲僻地,腹疼,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咳者。

方:茯苓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白术二钱,炮附子三钱。

 

6茯苓四逆汤证

心下悸而烦,小便不利,身动,厥逆恶寒,汗出不止,或下利者。

方:茯苓四钱,人参一钱,生附子一钱半,甘草二钱,干姜一钱半。

 

八、表证与虚寒的关系

其人素虚多寒,患太阳病时,常使表证为候不备,且每为阴阳表里互见之证,治宜随证先扶其虚,再治其表。但亦有救里解表合治一方者,并表证误治失治,亦每使转为阴虚证,见于本篇此类的方证有以下数则。

1、桂枝甘草汤证

心下悸上冲急迫,欲得按者。

方:桂枝一两二钱,炙甘草六钱。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为桂枝甘草汤证而胸腹有动或烦惊者。

方:桂枝一钱,炙甘草二钱,牡蛎二钱,龙骨二钱。

 

3、小建中汤证

主治里急(腹部拘急),腹急疼,或心中悸而烦者。

方:桂枝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芍药六钱,生姜三钱,饴糖一两。

 

4、芍药甘草汤证

主治拘挛,急迫者。

方:芍药六钱,炙甘草六钱。

 

5、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应为芍药甘草汤证而兼有附子证者。

方:芍药三钱,炙甘草三钱,附子一钱半。

 

6、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主治胸腹满而呕者(气满气胀)。

方:厚朴八钱,生姜八钱,半夏五钱,炙甘草二钱,人参一钱。

 

7、炙甘草汤证

主治脉结代,心动悸而为阳虚证者。

方:炙甘草四钱,生姜三钱,人参二钱,生地一两六钱,桂枝三钱,阿胶二钱,麦门冬五钱,麻仁五钱,大枣十枚。

 

8、甘草干姜汤证

主治烦躁吐逆而厥者,或多涎唾,眩而小便不禁者。

方:炙甘草六钱,干姜三钱。

 

9、四逆汤证

主治四肢厥逆,下利,恶寒,身体疼,口中和,脉微弱者。

方:炙甘草二三钱,干姜二钱半,附子二钱。

 

九、表证与瘀血的关系

其人有潜在的血毒,由于患太阳病,常发作瘀血证。如表证犹在,必先解表方得下其瘀血。此亦治病定法,见于太阳篇的,有以下各方证。

1、桃仁承气汤证

小腹急结,上冲“如狂”,属瘀血证者。

方:桃仁二钱半,大黄四钱,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芒硝二钱。

 

2、抵当汤证

陈久的瘀血证,其为候:

①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发狂者。

②善忘,少腹虽硬,大便反易而色黑者。

③脉数,善饥,不大便者。

方:水蛭十个,虻虫十个,桃仁七个(碎),大黄三钱。

 

3、抵当丸证

证同汤,此为重证,取缓治之法。

方:水蛭二十个,虻虫二十个,桃仁二十五个,大黄九钱。

分四丸,每剂煮一丸,连渣服。

 

十、表证与虚热的关系

虚热为实热的相对名词,即胃腔空虚,未有阳明实热之意,乃阳证,非阴证。此多由于汗下后表解而遗热不除,因致津怯内转之病,本篇计有以下各方证:

1、栀子豉汤证

心中恼依,烦热不得眠,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者。

方:栀子二钱半,香豉六钱。

 

2、栀子甘草豉汤证

为栀子豉汤证而有急迫证者。

方:栀子二钱半,炙甘草三钱,香豉六钱。

 

3、栀子生姜豉汤证

为栀子豉汤证而呕者。

方:栀子二钱半,生姜八钱,香豉六钱。

 

4、栀子厚朴汤证

心烦,胸腹满,卧起不安者。

方:栀子二钱半,厚朴六钱,枳实四钱。

 

5、栀子干姜汤证

身热微烦,而呕恶,或下利者。

方:栀子二钱半,干姜三钱。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114方剂
李汉钦2
(2)伤寒约言录(胡希恕先生著)
伤寒约言录【16~18】
伤寒十六证类方
《伤寒论》原文整理,必背条文 云海邹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