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名家荟萃之小陷胸汤方

方    剂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    文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医    案 




(缪仲醇医案)

治一人。伤寒,头疼身热,舌上苔黄,胸膈饱闷,三四日热不解,奄奄气似不续者。亟以大黄30克,全瓜萎2枚,黄连、枳实下之,主人惊疑,不得已,减大黄之半,二剂,便通,热立解,遂愈。

寥笙注:本案为小陷胸汤证。患者奄奄气似不续,由于胸膈饱闷,气机窒塞所致,此为辨证要点。若误认为虚,或者以为表未解,投以补剂或辛温发散,则痰与热更胶着不解。小结胸症,正在心下(胃皖部),按之始痛,为痰与热结,治以小陷胸汤。如误下邪陷,热与水结,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则为大结胸症。本案治法,缪氏用小陷胸汤加减,去半夏之辛燥,加大黄、枳实之苦寒以泻热,瓜萎甘寒,宽胸散结,加重一枚,想见其痰热互结之甚。善用古方者,必须对证加减化裁,药症丝丝入扣,无一味虚设,所谓自古名医不执方也。

(孙宿东医案)

治一人。每下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痛,投以参术,痛益增。孙诊之:左弦大,右滑大搏指。乃曰:《内经》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据脉肝胆之火为痰所凝,必勉强作文,过思不决,木火之性,不得通达,郁而致疼。夜甚者,肝邪实也。初治只当通调肝气,一剂可瘳。误以为疟,燥动其火,补以参术,闭塞其气,致汗不出,而苔如沉香色,热之极矣。乃以小陷胸汤,用瓜萎30克,黄连9克,半夏6克,加前胡、青皮各3克,煎服。夜以当归龙荟丸微下之,遂痛止热退,两帖全安。

寥笙注:本案为肝胆之火为痰所凝,与小陷胸症之热与痰结,热入因作结胸,其病机则一,故治以小陷胸汤而愈。孙氏对病情之分析尽致,医者务宜深究。方中加前胡者,以其性味苦寒,功能降气化痰,宣散风热也;加青皮者,以其性味苦温,能疏肝理气,散积化滞,善能泻肝也。

(许叔微医案)

治一妇人。患热入血室症,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迁延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小柴胡汤。许日: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刺期门穴斯可矣。但一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

寥笙注:本案为热入血室症。热入血室之成因,在妇人为月经期中感受外邪所致。其症状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热结深,偏于里,小柴胡汤不可行,须刺期门穴。穴在锁骨中线上,第六肋下缘,即脐上7寸旁开4寸。血室者,人身营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王冰日:冲为血海,言诸经之血,朝会于此,故名血室。结胸证有三:热与水结,为大结胸症,一也。热与痰结,为小结胸症,二也。热与血结,状如结胸,胸胁下满痛,为血结胸,三也。许氏此案,未出方,用针法刺期门穴,故如言一刺而愈。血结胸为有形之症,汤剂一时难效,故刺期门穴,以泻肝经有余之热,则尤为亲切而易散。王肯堂主用小柴胡汤加赤芍生地,是亦有见,可供参考。结胸症,除大小结胸外,尚有寒结、食结等,在妇人血结较为常见,辑小陷胸证,特附辑许氏治血结胸案以资研讨。针刺疗效,有时在汤液之上,可补汤剂之不逮,惜业内科者,不肯究心耳。

(刘渡舟医案)

孙某某,女,58岁。胃脘作痛,按之则痛甚,其疼痛之处向外鼓起一包,大如鸡子,濡软不硬。患者恐为癌变,急到医院作x光钡餐透视,因需排队等候,心急如火,乃请中医治疗。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滑。问其饮食、二便,皆为正常。辨为痰热内凝,脉络淤滞之证。为疏小陷胸汤:糖栝蒌30克,黄连9克,半夏10克。

共服3剂,大便解下许多黄色粘液,胃脘之痛立止遂消,病愈。

按语:刘老认为:①栝蒌实在本方起主要作用,其量宜大,并且先煎;②服本方后,大便泻下黄色粘涎,乃是痰涎下出的现象;②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属痰热凝结者。若兼见少阳证胸胁苦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合方,效如桴鼓。

(孙一奎医案)

徐某,每日午发热,直至天明,夜热更甚,右胁胀痛,咳嗽吊痛,坐卧俱痛,脉尺弦大,右滑大博指,此肝胆之火为痰所凝,郁而为疼,夜甚者,肝邪实也。乃以小陷胸汤为主。瓜蒌30克,黄连9克,半夏6克,前胡、青皮各3克,水煎饮夜服当归芦荟丸微下之,夜半痛止热退,两帖全安。

按语:本案为小结胸证波及胸胁,在临床上往往见到发热症状。本案病机除痰热内陷外,尚有肝火郁滞一环,以右胁胀痛,脉弦大为凭,故在小陷胸汤清泄痰热的同时,加前胡、青皮并配服当归龙荟九以疏泄肝火。服之使痰热得清,郁火得泄,则发热自除。

(刘强医案)

赵某某,男,52岁。素有高血压史,近年来时觉胸闷憋气,并时隐隐作痛,初以为长期伏案写作所致肋间神经痛未得重视。近几日突觉疼痛加剧,其痛如过电向肩背放射。1979年10月6日来我院急诊治疗,经西医心电图检查,为不正常心电图,s—T段有改变,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经西药治疗疼痛虽时能缓解,但不能完全控制,后根据患者要求,邀中医会诊。诊见,患者主诉眩晕、胸闷憋气胸痛时作。脉沉弦滑,舌质暗红,苔黄腻。此乃痰湿内蕴,郁而化热,痰热内扰阻痹心脉,气血淤滞而不畅。余思瓜蒌白白酒汤虽为胸痹而设,而其治在通阳宣痹,与此证不符。而小陷胸汤虽为伤寒误治而设,但仍不失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功。遂与小陷胸汤加活血化淤之品治之。全瓜蒌60克,半夏10克,黄连10克,丹参30克,枳壳10克,郁金12克,元胡12克,赤芍l 5克,钩藤15克,川芎20克。

患者服药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服药六剂胸痛已除,后又以此方增损连服月余,心电图已趋于正常,遂出院。现已正常工作。

按语:胸痹一证,痰浊、淤血为患甚多。以本案之舌脉之象,乃痰热内阻所致。痰热交阻,壅滞心胸,使血脉淤滞,胸阳不展,发为胸痹。治当从化痰、清热、化淤三方面着手,方不致误。

(何正海医案)

朱某,女,35岁,1987年9月7日初诊。因*劳过度,饮食失节以致脘腹胀痛,心下痞微痛,烦躁不安,遂呕吐不止。呕吐之物为痰诞和胆汁,病已6日。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痰热内阻型呕吐。方用小陷胸汤:黄连10克,半夏10克,栝蒌仁15克。

按语:呕吐一证,成因诸多,若属痰热中阻,当径用小陷胸汤每收良效。

(吴应福医案)

何某某,女,56岁。患呃逆半年余,经钡餐透视,胃肠无异常,诊断为“胃神经官能症”,经多方医治无效。1986年8月27日来我处就诊。病人形体肥胖,呃声洪亮,短频,冲逆而出,心下满闷,按压则痛,伴恶心、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辨证为“结胸证”。治宜清热涤痰,开结平顺。拟小陷胸汤加味:黄连、制半夏各l0克,瓜蒌18克,吴茱萸3克,柿蒂12克。2剂痊愈。随访迄今末复发。

按语:痰热结于心下(胃皖),胃气上逆,呃逆不止。用小陷胸汤化痰热以治本,加柿蒂降胃气以治标,标本兼治,投之立愈。

(张宗如医案)

高某,男,42岁,1984年5月23日就诊。失眠半年余,睡前服安定、利眠宁等药,方能入睡。刻诊:胸闷头重,心烦口苦,目眩,纳差,便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属中运不健、痰热内扰所致。治以清泄痰热、养心安神。方用小陷胸汤加枣仁10克、菖蒲4克、远志8克、大黄6克(后下),水煎服。3剂睡眠好转,不服安定等药亦能入睡,便通纳增,余症悉减。再诊原方去大黄,继服5剂痊愈。

按语:本案失眠,乃痰热内扰所致。《张氏医道》云:“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水。”凡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宿食停滞,酿成痰热,郁遏于中。若痰热上扰则失眠,《内经》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治宜用小陷胸汤清泄胃中痰热,加菖蒲、枣仁、远志等以化痰宁心安神。药证契合,故获良效。

(崔德成医案)

燕某,男,56岁,1989年8月7日住县医院内科病房。久患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每日*强心利尿抗感染药物维持,仍喘促不得卧,口出浊气,咳唾涎沫,便秘,小陷胸三症悉见,辨为痰热互结,遂服用小陷胸汤:瓜蒌60克,半夏10克,黄连4克。l剂便畅喘减,3剂药后症情好转。

按语:患者久病肺虚,痰浊化热,蕴积于肺,累及于心,放眼小陷胸汤清热涤痰,通便利肺,源清流澄,证情好转。

(权依经医案)

杨某,女,32岁,1978年5月8日初诊。初产后两月患急性乳腺炎,经多方治疗无效,遂来求诊。诊见右侧乳腺明显肿大,局部红肿发硬,疼痛难忍,脉数。处方:全括蒌9克,半夏6克,黄连3克,水煎分—日二次服,3剂。服药后,红肿开始消散,疼痛减轻,但脉仍数。上方再服踪3剂,诸症消失。

按语:乳腺炎有胸部红肿热痛,用本方治疗,取其高者陷之之意。

(高永平医案)

李某,男,3岁,1987年9月15日诊。纳少厌食已一月。患儿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心下疼痛、拒按,口干渴饮,便溏不畅,舌苔黄厚,脉滑。处方:黄连3克,半夏5克,栝蒌实、茯苓等各10克。守方6剂,纳食复常,余庆悉平。

按语:小儿厌食,盖起于饮食不节。当今社会,可怜父母爱子之心,惟恐营养匮乏,喝令滋补,迭进肥甘,久之伤脾损胃,积滞不化,酿痰酝热,结聚心下,则厌食、胃痛、呕恶、形肥、气短诸症遂发。呜呼!溺子犹杀子也,希同仁广告天下父母,合理喂养,还少儿一个健康之躯。

张兼善云:从心下至少腹石硬而痛不可近者,大结胸也;正在心下未及胸胁,按之痛未至石硬,小结胸也;形证之分如此。盖大结胸者,是水结在胸腹,故其脉沉紧;小结胸者,是痰结心下,故其脉浮滑。水结宜下,故用甘遂、草、杏、硝、黄等;痰结宜消,故用栝蒌、半夏等。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述)

小陷胸汤

这是一个半表半里特殊的方子,小陷胸汤也是去半表半里热的一个方子。但是这个方子主要用来治咳喘,病人常常表现为吐黄痰、或者咳嗽、或者喘,咳嗽和喘比较深。还有一个典型的指征就是剑突下面,胃的上面,就是肋骨正中间下沿的地方,这个地方要按,有很明显的压痛感。大家在临床当中腹诊时可以顺便去体悟一下。四逆散证的人,胃这个地方抗手,他自己感觉比较满。但是你把手往上抬抬,到剑突下面,没有小陷胸汤证的人,到这个地方反而不疼,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指征。而且小陷胸汤本身有点补益的作用,所以特别适合重病、慢性病。我用它治好一个肺癌晚期的患者,网上有这个医案。还治过一个病人是小陷胸汤合小柴胡汤,这是主方,他热得厉害的时候曾经加过生地和麦冬,主要是这两个方子的合方。还有一个是二十多年的肺结核,那人就不想治了,后来他吃了三年的药,基本就好了。但是他看病时做胸透,给他结论是多发性的肺结核,因为病期长了,都钙化了,结核的点都钙化了。结果又吃了三年药,他有时候稍微有点感冒,一开始咳嗽还是很厉害的,后来越来越轻,越来越轻,慢慢一年多以后就上班了。稍微有点感冒还是喘,有一次去做胸透,胸透整个肺是清亮的,钙化的点没了。一开始主要是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肺结核这个病,因为他服药比较长,后来又吃过四逆散,甚至有一次给他用真武汤,他有这个证。三年时间,他就诊了一百一十来次,其中就有一次我给他往里面合桂枝茯苓丸的时候,合上以后因为桂枝偏热,服了不舒服,其他的,这一百一十来次没有哪一次用药用得不合适的。但是方子跨度很大,从最开始的麻杏石甘汤,后来小柴胡汤合上小陷胸汤,服了相当一段时间,再后来就根据他的证,因为他的身体在变化,他的证也在变化,后来越变越多,几乎他服了好多药方,都有效,因为他当时有那些方证。

我再给大家强调一次,经方辨证要全面辨证,你想治好病,全面辨证是病理辨证的前提条件。我现在讲的是基础,而且每个方子只讲到一两个点,都不是很全面,只是每个方子能给提个醒。真正想用好,还得把经方的理论吃透,真正学进去成为自己的东西,那才能真正把临床做得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医验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半夏泻心汤证治集要(二)
半夏泻心汤 - 伤寒金匮
名家医案
医案――小陷胸汤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小陷胸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