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名家荟之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  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岑三两 牡蛎二两(熬)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条  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医  案

(胡希恕医案)

李某,女,32 岁。

经某和某某医院确诊为红斑狼疮,因用短期激素治疗不效,经人介绍来诊。症状有不规则发烧,面、背部红肿如牛皮癣样皮肤病变。与: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加石膏(45 克)

病人药后有效,故连服 30 余剂后复诊。面部、背部红斑基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规则发烧、颈项腰背痛已消失。

伊某,女,26 岁,病案号 4216。

初诊日期 1979 年 5 月 18 日:自 1976 年 4 月起肝功一直不正常,经中西药治疗不见好转,后在本院门诊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法治疗半年多亦未见效果。查肝功:TTT8 单位,TFT(++),GPT766单位(正常值 100),HBsAg1:32。主要症状:下肢酸软,右胁痛疼,恶心,暖气,纳差,夜间肠鸣,月经前期,舌苔薄微黄,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水饮停滞,治以疏肝理气,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六钱 黄芩三钱 生牡蛎三钱 天花粉四钱 桂枝三钱 干姜二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三钱 王不留行三钱 丹参一两 茵陈蒿八钱 茯苓五钱苍术三钱 炙甘草三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因出现尿频、尿痛、尿急,改服猪苓汤加生苡仁三剂,症除。又因恶心腹胀,大便溏等,改服小柴胡汤合茯苓饮六剂,恶心腹胀消失,大便转常,

再投与初诊时原方加减,服用二月。12 月17 日查肝功正常,HBsAg1:160。

刘某,女性,32 岁,病历号 100382。

1965 年 3 月 15 日初诊。五年来浮肿,时常低烧,经检查诊为“慢性肾盂肾炎”、“胆道感染”。近症:面目四肢皆肿,小便频而量少色黄,大便时干,干则浮肿甚。低烧时则恶寒、腹胀、右胁痛、头晕心烦。尿常规检查:蛋白(++)、脓球(++)、红血球(++)、上皮细胞(+)。脉浮微数。此属水气外郁肌肤,治以发汗以行水,与大青龙汤加味:

麻黄 18 克 桂枝 10 克生姜 10 克 大枣 4 枚 杏仁 6克 炙甘草 6 克 生石膏 45 克苍术 12 克

结果:上药服 30 余剂,头晕心烦减,面目浮肿减,午后仍低热,下肢浮肿仍明显,继加减服用,或间服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1965 年 11 月 7日复诊,右胁痛减,腹胀、头晕、心烦已,下肢浮肿轻微.体温正常,尿常规检查:蛋白(-),脓球(-),白血球(0~1),红血球(1~3)上皮细胞(+)。

费某,男,46 岁,住院病案号 92282。

初诊日期 1965 年 8 月 20 日:1961 年 6 月发现急性黄疸型肝炎,不断治疗,病情反复。近半年来,出现腹胀、腹水,某医院查有食道静脉曲张、脾大,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服西药症状反而加重,而求中医治疗。现症:腹胀甚,胸胁满,纳差,嗳气,头晕目花,口干稍苦,有时鼻衄,舌苔白,脉沉弦滑。证属血虚水盛,水郁久化热,治以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

柴胡四钱 桂枝三钱 黄芩三钱 天花粉四钱 干姜二钱 炙甘草二饯 生牡蛎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白芍三钱 苍术三钱 泽泻五钱 茯苓四钱生地炭三钱 阿胶三钱

结果:上药服十四剂,9 月 4 日复诊,口苦咽干已,鼻衄未作,腹胀稍减,改服茯苓饮合当归芍药散、五苓散:

茯苓四钱 党参三钱 枳壳三钱 陈皮一两 苍术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二钱 桂枝三钱 砂仁三钱 木香三钱 大腹皮三钱 木瓜三钱

上药加减治疗五月余,腹胀、腹满已不明显,下肢浮肿消,腹水明显减少。嘱其回原籍继续服药,并加服鳖甲煎丸,以图进一步好转。

吴某,女,58 岁,病寨号 157498。

初诊日期 1965 年 4 月 28 日:腰髋肩背酸痛两年多,常有胸闷、心悸、自汗、盗汗、眠差易醒、头晕、膝酸乏力,舌苔白,舌质暗,脉沉弦细。此病为血虚水盛,为太阳少阳合病,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柴胡三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茯苓四钱 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 生牡蛎五钱 干姜二钱 当归三钱 川芎二钱 苍术四钱 泽泻五钱 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胸闷心悸、乏力好转,上方加酸枣仁五钱,防己五钱,继服六剂,自汗盗汗睡眠好转。继续加减服用一月余,诸症已。

胡某,14 岁,病案号 177285。

初诊日期 1965 年 10 月 18 日:4 年前患急性黄疸性肝炎,经治疗黄疸退,但食纳不佳,肝功时有波动,时头晕目眩,近一年来大约每半月有一次癫痫发作,发作时先觉气上冲咽,旋即四肢抽搐,继则牙关紧闭,后则不省人事,口吐白沫,经常服西药镇静药,但仍每半月发作一次,常感乏力,每发作后尤为明显,因食欲不振而现身体瘦弱,舌净无苔,脉弦细稍数。此证属血虚水盛,治以养血利水,嘱停服西药镇静药,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二钱 苍术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五钱 花粉六钱 生龙骨五钱 生牡蛎五钱 炙甘草二钱

二诊 10 月 25 日:纳稍增,近几天咳嗽吐白痰,合用半夏厚朴汤:

半夏四钱 厚朴三钱 苏子三钱 生姜三钱 茯苓三钱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花粉六钱 生龙骨五钱 生牡蛎五钱 桂枝三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川芎二钱 泽泻四钱 苍术四钱 炙甘草二钱

三诊 10 月 29 日:咳已,小便频,失眠,与猪苓汤合当归芍药散:

猪苓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四钱 滑石五钱 白芍三钱 川芎二钱 酸枣仁五钱 阿胶三钱

四诊 11 月 2 日:尿频已,头晕、失眠好转,右胁痛,纳稍差,继服 10 月 18 日方。

五诊 12 月 17 日:胁痛已,未发癫痫,查肝功正常。嘱:停药观察。

李某,女,43 岁,东北锦州人。

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两年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慢性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效。近一月左眼失明,因专程来京求治。近症: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寒饮上犯,治以温中化饮,养血益精,与吴茱萸汤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

吴茱萸三钱 党参三钱 干姜二钱 大枣四枚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桂枝三钱 花粉四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三钱 泽泻六钱 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 茯苓四钱 苍术三钱 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自感好转,连服 21 剂后,视物渐清,共治疗两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皆消。

李某,女,32 岁。

初诊日期 1967 年 12 月 10 日:发热、面部、背部起红斑一年余。不明原因发热、皮肤起红斑,到协和及北医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曾用激素治疗未见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找胡老诊治。现症:不规则发热,面部、背部皮肤斑块或连成片状红肿,表皮有皮屑脱落甚似牛皮癣,常有颈、项、背、腰痛,时咽干心烦,头易汗出,舌苔薄白,脉弦细效。证属邪郁少阳,血虚水盛,治以疏解少阳,养血利水,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五钱 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 生牡蛎五钱 生龙骨五钱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苍术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五钱 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一两半

结果:上药服六剂自感有效,乃连服 30 剂后始来复诊。届时面部、背部红斑基本消失,查血象恢复正常,体温之低热不规则热已消失,颈项背腰已不感痛疼。到北大复查时,医生大为惊奇,对其治疗十分满意,并谆谆嘱其总结其病历,并嘱其不须吃药。但停药约半月,面部又出现红斑,其他症状不明显,又求胡老诊治,胡老仍与上方去生石膏消息之。

宋某,女,40 岁,北新桥帆布厂工人。

诊日期 1971 年 7 月 25 日:面部起红斑半年。半年前因牙痛到医院拔牙,牙科医生看到鼻上眉间有红斑,怀疑是红斑狼疮故不给拔牙,后经多次检查,找到狼疮细胞,告之为不治之症,建议中医治疗。现症:鼻上及眉间生两块红紫斑,上覆痂如白霜,偶有少量溢液,痒不明显,但见阳光后痒加重,自感全身酸软无力,食欲不正常,有时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口干,时感身热而体温不高,二便调,舌苔白少津,脉细沉。证属血虚水盛,邪郁少阳。治以养血利水,和解少阳,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 生牡蛎五钱 桂枝三钱 干姜二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泽泻五钱 茯苓三钱 苍术三钱 白芍三钱 炙甘草二钱

二诊 1972 年 2 月 11 日:自服上方后,眉间处狼疮红斑逐渐缩小,一般情况均见改善,故一直服上方。

三诊 1973 年 6 月 2 日:患者全身症状好转明显,红斑仅在鼻尖上能看到一小块,其他一般情况良好。

丁某,男,36 岁,病案号 169559。

初诊日期 1965 年 8 月 16 日:尿痛、尿血、腰痛三个月,三月前长途乘坐火车,吃烧鸡、喝啤酒而喝水少,不久出现腹痛腰痛,痛如刀割又如撕裂,阵阵发作,初发作时喝水则腹胀而无小便,后发作时饮水后有少量小便而尿道剧痛,到医院检查:尿红血球满视野,泌尿系造影未见结石,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现右腰亦痛,尿粉红色,红血球满视野,大便于,舌苔黄褐少津,脉左弦细,右沉细。与猪苓汤加大黄、生薏米:

猪苓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四钱 滑石五钱 阿胶三钱 生薏米二两 大黄四分

二诊 8 月 19 日:上药服三剂,腰痛不明显而显酸沉,尿痛不明显,少腹两侧及两鼠蹊酸重,大便不干但不畅,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味:

柴胡四钱 黄芩三钱 花粉六钱 生牡蛎五钱 桂枝三钱 干姜二钱 白芍四钱 当归三钱 川芎三钱 茯苓三钱 苍术三钱 泽泻四钱 生薏米一两炙甘草二钱 桑寄生一两

三诊 8 月 25 日:上药服三剂,诸症已,但行膀胱镜检查及拍 X 线片后,确诊右输尿管有结石。又出现尿道刺痛,与 8 月 16 日方加金钱草二两。

四诊 8 月 30 日:上药服二剂后,尿道剧痛,排尿困难,见血块、粘液,不久排出黄豆大结石,而排尿通畅。

五诊 9 月 7 日:无任何自觉症状。

王某,男,30 岁,首都机场病案号 3341。

初诊日期 1966 年 6 月 11 日,患前列腺炎已半年余,已服中西药治疗,疗效不理想。现症:腰痛,时小腹痛,或睾丸坠胀痛,时尿道涩痛,大便时,尿道口有乳白色粘液流出,尿频而量少,尿色红黄,口干思饮,舌苔白根腻,脉弦滑。证属湿瘀阻滞,治以利湿化瘀,与猪苓汤加生苡仁大黄:

猪苓三钱 泽泻四钱 滑石五钱 生苡仁一两 生阿胶三钱 大黄一钱

结果:上药只服二剂;症大减,因腰痛明显,上方加柴胡桂枝干姜汤,服半月,症状基本消失。

宋某,男,19 岁,红卫兵接待站工作人员。

初诊日期 1966 年 7 月 26 日:自 7 月 20 日始,出现咽痛、发烧、身冷、微咳,自服 APC 热不退,继尿红、尿少,于区医院诊治,仍以外感治疗,热仍不解,并出现眼险浮肿、下肢浮肿、头痛、尿少,甚至一日无尿,体温 38℃~38.5℃,经友谊医院查尿:尿蛋白(++++),白血球满视野,管型 2~4,嘱其住院治疗,因无钱只注射一日消炎针,热减而诸症未已,经人介绍找胡老诊治。近症:面目及双下肢浮肿,头痛头晕,身热恶寒,腰微痛,小便黄少,舌苔白厚,脉细滑数。与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钱 生石膏二两 生姜三钱 大枣四枚 炙甘草二钱 苍术四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后,肿大减,尿量增加,服三剂后,肿全消。服六剂后,尿蛋白减为(+),仍感腰痛、乏力,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三钱 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 生牡蛎五钱 桂枝三钱 干姜二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川芎三钱 泽泻三钱 苍术三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二钱

服一月,尿蛋白为(一),休息一个月即参加工作。1966 年 12 月 6 日复查尿常规正常,自感良好。

姚某,男,23 岁,病案号 183376。

初诊日期 1965 年 12 月 11 日:自今年 5 月发现肾小球肾炎,用过维生素、氯化奎林、考的松等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现症仍浮肿,腰酸痛,乏力,稍劳则气短,纳差,头晕,口干思饮,小便少黄,舌苔白腻,脉沉细滑。尿比重 1-020,尿蛋白(+++),管型 2~3,红细胞 15~20,白细胞 1~3。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四钱 桂枝三钱 黄芩三钱 花粉四钱 生牡蛎五钱 干姜二钱 当归三钱 白芍三钱 苍术三钱 川芎三钱 泽泻三钱 茯苓三钱 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腰痛、乏力好转,仍浮肿、纳差、小便少,近两天头晕、恶心、汗出恶风明显,与防己黄芪汤合木防己汤:

生黄芪四钱 桂枝三钱 茯苓三钱 木防己三钱 党参三钱 生姜三钱 生石膏一两半 苍术三钱 炙甘草二钱

服六剂后,小便增多,浮肿、汗出恶风、腰痛皆减,恶心已,继服前方两月,诸症皆好转,仍时有头晕,查尿常规,尿蛋白(++),管型 0~1,红细胞 1~8,仍以上方消息之。

荣某,女,70 岁,病案号 93184。

初诊日期 1963 年 10 月 27 日:自昨日起腹泻,日三四行,腹痛已两周,口咽干,肠鸣甚,胃脘痞满,项强,头胀微痛,两眼干涩,舌苔白而少津,脉细数。与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四钱 半夏四钱 黄芩三钱 黄柏三钱 党参三钱 干姜三钱 大枣四枚

结果:上药服三剂,腹泻止。项背痛、及腹痛未已,与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消息之。

(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晚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余会诊经其处,其家小恳请顺路一诊。患者一手指其腹日:我无病可讲,就是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人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算,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疫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刘老日: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欤?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16克,桂枝1O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O克。

此方仅服1剂,则夜晚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按语:在乙肝等慢性肝胆病疾患中,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脾气虚寒的情况。此时用本方疏利肝胆,兼温太阴虚寒正为相宜。本方的黄芩用量要少,干姜的剂量稍大。尿少加茯苓,体虚加党参,此方为刘老治疗肝炎疾患的常用之方。

(龚明礼医案)

祁某,女,61岁,1983年5月2 6日诊。胃脘疼痛已有一年余,某医院诊断为“胃下垂”。近一月来疼痛加剧,伴神疲乏力,纳少泛恶,口臭口干,胃脘部有振水音,。心烦,大便时溏,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此属热郁肝胆,脾气虚惫,运化无权,水饮停聚胃中。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方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6克,干姜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天花粉12克,茯苓1O克。上方共进3剂,胃痛已减,El臭已愈,但出现腹中雷鸣。此为肝郁渐疏,脾气已运,上方加黄芪12克,服1O剂,诸证果愈。   

按语:口臭、口干、心烦、舌边尖红,肝胆有热也;神疲纳呆,大便时溏,脉细无力,脾寒也。胆热脾寒,气机不利,津凝不滋,则胃脘疼痛,且有振水音。治宜清利肝胆,温脾化饮,本方正与之相合,加茯苓者,以加强化饮利湿之功。

(杨秀俊医案)

朱某某,男,59岁,1984年2月15日初诊。患者自述三年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近日因情志不畅,咳嗽增剧。数医诊治,累服中西药未效,故转求医于吾。证见:咳嗽痰多,胸胁满闷不适,嗳气纳呆,舌质淡红、苔薄腻微黄,脉弦。细揣其症,其起因固然是木郁不舒,条达功能失职。然“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且“脾为生痰之源”,痰随肝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治宜疏肝健脾,化痰止咳。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处方:

柴胡、桂枝、半夏、栝蒌仁(打碎)、枳壳、花粉各9克,生牡蛎(扪卒)1 2克,黄芩、炙甘草各6克,干姜4.5克。三剂,水煎服。   

2月18日复诊:咳嗽痰量减少。胸胁满闷等症均减轻,舌苔白微腻,脉滑。药中病机,续拟上方去花粉加陈皮9克,3剂。2月21日三诊:食欲增加,微有咳嗽、痰少,余症消失。后以香砂六君子丸、尖化合冬散等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按语:本案咳嗽乃肝、脾、肺三脏同时受累,然其本在肝、脾,其标在肺。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使肝郁得舒,脾湿得化,肺气复其清肃,咳嗽痊愈。

(陈津生医案)

张某某,女,24岁,1985年1月25日就诊。西医诊为泌尿系感染,经抗菌治疗,以及服用清利湿热之中药汤剂一月有余,现仍小便不利,频数而微痛,微有寒热,心悸时作,大便溏软,纳呆,舌质略红,有散在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拟用柴胡桂姜汤加味:柴胡25克,桂枝1O克,干姜1O克,牡蛎25克,花粉1O克,黄芩1O克,炙草6克,五味子1O克,乌药1O克,3剂。服毕,尿通畅,寒热、心悸均止,大便亦成形。   

按语: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利尿、通淋作用,据报道,可用于伴有寒热的泌尿系感染、肾炎、老年尿闭等证。

康某某,男,20岁,1984年11月13日就诊。观其形瘦、颧红、唇燥,谓半年来胸闷、心悸,甚则左乳下其动应衣,每入夜即身冷寒战,至子时以后汗出身热而寒解,昼日无寒热,伴脘痞,纳呆,口干等证。脉弦细疾数。舌红、舌体略胖,苔薄白。(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投柴胡桂姜汤加味:柴胡25克,桂枝1O克,花粉15克,黄芩1O克,干姜1O克,龙牡各25克,五味子12克,炙草1O克,3剂。11月1 6日复诊,夜间寒热已止,胸闷心悸大减,纳增,脉转和缓,上方用量减半,继服3剂而愈。   

按语:仲景谓该方可治“心烦”一证,据陈氏经验,本方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伴有少阳证候者有特效。本案心悸见有夜间寒热,即属少阳证,故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应手而愈。

衡某,女,65岁,1987年6月4日就诊。自述:眩晕已有数年之久,时轻时重,甚则必平卧,缓则虽可坐立,但步履维艰。伴恶寒、无汗、面赤、胸闷、烦躁、纳呆、失眠、乏力等证。舌略红,苔薄白,舌心少苔,脉弦细数。予柴胡桂姜汤合甘麦大枣汤,3剂。6月7日复诊:前方不效,诸证如故。再详审诸证,仍应用柴胡桂姜汤,并遵原方之量:柴胡25克,桂枝1O克,干姜1O克,花粉12克,黄芩1O克,牡蛎6克,炙草6克,3剂。该方仅服1剂,眩晕即止。3剂毕,纳增,眠好,精神转佳,行走自如,惟微觉胸闷。继予原方,连服1O余剂,以为善后。   

按语:日人矢数道明《汉方辨证治疗学》认为,本方属“气水,可治疗各种气水失调之证。本案眩晕即是气水失调之主要证状。临床上这类眩晕多有精神因素刺激,或处于更年期,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调和阴阳,解郁散饮之功,对这类眩晕有较好疗效。

(符友丰医案)

李某某,女,24岁,某院住院病人,病历号:2622207。1979—3—26会诊。患者因发热身痛,胸胁不利,不敢喘气,于3月12日往某院门诊,经服用感冒水、注射青霉素等治疗未效。先后于3月1 9日、3月20日两次前往复诊。经中药、抗菌素等治疗,体温由39C以上一度降至38~C以下。后因洗澡,体温再度升高。3月21日中午,体温达39.6~C,遂经急诊收住院。体检除左鼻腔、咽部充血,鼻塞,血压140/70mmHg,余未见异常。入院后查血象为:白血球总数2 2800/mm3,中性球8 9%。血溶5 5mm/小时;抗链球菌“O”1'800。血培养、“OT?试验、肥达氏反应、疟原虫、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等无阳性所见。超声波探查、X线诊断未见异常,心电图有T波改变。诊为“风湿热”。入院后经抗菌素(静滴)、补液、服解热镇痛药未能控制体温而申请会诊。扼要介绍病情如上。   

患者神清合作,自诉寒热身痛、膝膝关节疼痛已两周。发热以午后为甚,凡觉左胸前悸动数下,旋即体温升高。时感胸胁满闷,目眩烦心,咽干口苦,不呕而渴,小便微黄不利·发热时汗出限于头部。脉象弦数,舌苔白,中心微黄,舌边红而舌面少津。病在半表半里,表未解而水饮内结,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方用:

柴胡10g,桂枝3g,干姜2g,天花粉5g,黄芩4g,牡蛎3g,生甘草2g,2剂,水煎服,日两次。   

患者于当日下午五时许服药,正值恶寒发热之际。药后自觉微烦,继而汗出热解。次日即感身痛大减,午后体温3 7.5~C,惟先感两手发凉,胸闷,时有鼻塞,家属见其口唇呈紫绀色。午后照例服第2剂汤药。忽于午夜11时许恶寒,继而寒战,测体温为40.5~C。旋即大汗、口渴,汗出蒸蒸直至达旦,身始凉而手亦温,口唇转红,神倦欲眠。测得体温37.2℃。自此壮热遂除,复查心电图、血象亦趋正常。仅偶感鼻塞,微感胸闷,遂于上方略加瓜蒌皮10g、郁金6g,数剂而愈。   

按语:本案初系感邪发热,但有胸闷悸动之水饮内结证,医者但知清热,用石膏、元参等品凉遏,热虽暂缓而饮邪不除,复因入浴感湿,终成燎原之势,身痛寒热,日久不解。据其胸胁满,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寒热等症而投柴胡桂枝干姜汤,正切病机,果两投而愈。   

战汗为内邪外达之常见途径,叶天士云:“若有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战汗透邪。本案战汗之时,恰值午夜子分,阴尽阳动之际,颇有深义。据符氏经验,此方用于迁延日久发热多例,恒多有验,但要注意用量,除柴胡外,其余药物用量极轻,一是顾及患者已有内热津伤之象,二是兼顾仲景原方比例。可供临床参考。

(吉益南涯医案)

一人居恒口吃,谒先生日:仆患口吃已久,自知非普通医药可效,特来求先生,幸勿以为罪也。先生问曰:其吃日日相同否?士日:否,时有剧易。若心气不了了时,则必甚。先生日。可。乃诊之。心胸之下,无力,胸腹动甚。因与柴胡姜桂汤。告之曰:服之勿惰。士受剂,去后,贻书谢日:积年之病,全得复原矣。   

按语:治疗机理不明,值得进一步研究。

(乔保钧医案)

王某某,女,39岁,1975年3月21日就诊。自述乳房胀闷不适已半年余,近一个月来发现乳房有肿块,经前乳房胀痛加剧'肿块明显胀大,经后乳房胀痛减轻,肿块明显缩小。并随情绪郁闷而加重。伴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六脉弦滑,舌体偏胖,苔白有津。检查乳房左上方有一肿块如核桃大,触之坚韧,略有痛感,推之可移'但边界不清,周围还有数个黄豆大小肿块。两腋下淋巴结不肿大。证属肝郁气滞,痰湿凝结。治宜疏肝清热,温化痰湿,软坚散结。方宗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各9克,桂枝、干姜各4.5克,天花粉21克,生牡蛎15克 炙甘草9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20剂后,两侧乳房肿块全消,自觉症状消失而痊愈。3年后随访,未有复发。   

按语:乳癖一证多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气滞痰凝而成,其形如梅李、鸡卵或成结节状,医治多以疏肝之柴胡、逍遥辈。本案乃枢机不利为本,痰湿凝结为标,故投柴胡桂枝干姜汤以疏利肝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名家论述

(李冠杰讲述)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子,你做病理界定的时候,你就觉得界定有点难度。你看这个方子里边药虽然不是很多,成分相对来说有点复杂。这里边干姜的作用,是不是治疗里寒的,这就是一个,不能轻易的下结论。这里边还有能造成里寒的药瓜蒌根,那是一个寒性的药。但是这个方子应用呢,他是一个常用的方子。而且他治疗的柴胡证,那其他的方子,就肯定治不了。他治的是什么啊?口苦口干,这是一个典型的症状。再一个呢就是身无力。所以陈慎吾老师说他有阴性转机的就是这个问题。这种病人常常表现为身无力。这儿呢,这个口苦口干,有一个特点,口干常常是晚上感觉口干,有时候白天也有。还有一个特点,这种口干喝了水以后他能解渴。他想喝水,常放一缸子水,半夜醒了以后一定得喝几口水。但是他喝了以后可以缓解。这种口干可以缓解的,这是一个。如果说不能缓解,越喝越渴,就不是这个方子了。还有呢是大便基本成型。但是一天解好几次,一天解两三次。像这一类的,你就找找他有没有柴胡证。另外这个方子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这个方子治疗疟疾。那种典型的疟疾,就是每天定时发寒热。而且这个寒热非常的严重。

我用这方子治过一个这样的疟疾,是个很典型的。他是我的一个熟人,他就这样的。我下班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走到半路上我接电话,你能回来看看我,电话里边听着他那个上牙碰下牙,嘎嘎响,一听这么厉害我又回来了。给他看了看,他就给我说,我身上一阵冷一阵热。我说你什么时候发的?他说我昨天就发了,昨天我没把他当回事。老人说我是打摆子。那个时候就是十一月份,我想这个季节不应该是这个病,而且我见着的时候正好这个病不是很严重。我就给他做的小柴胡汤,这样比较稳妥些,我就按往来寒热给他治。吃了小柴胡汤,因为他就是晚饭前后发作,第二天一天没发,到了第二天晚上他又发作了。这时我又在路上,他又给我打电话。我就一想,不对了,这一定不是小柴胡汤证,这就一定是个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我就回去给他做这个药,让他晚上睡觉以前服。他服了以后,第二天再没有发作,到了第二天晚上吃完晚饭应该发作的时候,只是有一点倾向,没发起来,第三天就好了。效果应该是特别好。所以那个书上写服一剂如神嘛,真是有这么个效果。这个事儿我们也可以去延伸,就是因为对这个方剂的认识不到位,就找着别的路,用青蒿来治疟疾。按说青蒿也能治。但是经方里边有疗效这么好的现成的方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汝奇师医案选】
胡希恕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医案
(五)柴胡桂枝干姜汤——肝炎,肝硬化,胁痛,腹胀,胆囊炎,
胡希恕医案147
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肝病腰酸痛医案
胡希恕: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运用(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