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棣扫北有多惨烈?胪朐河之役10万明军被团灭,朵颜三卫被明反杀
userphoto

2023.02.02 山东

关注

朱棣作燕王时长期驻守北平,曾多次受命参与“扫北”军事行动,两次率军追随岳丈、大将军徐达北征残元,加强了他在明廷戍北大军中的影响,成为威震北方的九大塞王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和秦王朱樉、晋王朱㭎先后死去,继位的“皇太孙”朱允炆(建文帝,明惠帝)实行削藩之策,周、岷、代、齐、湘诸藩先后被削爵位,废除封国,降为庶民,燕王朱棣大为惊恐,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经3年多浴血苦战,燕军于建文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取了侄儿的皇位。

次年朱棣登基称帝,改元永乐(1403——1424),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2年的统治。

朱棣长期就藩北平,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年即改北平为北京,设置行在六部,增设了北京周边卫所,使其逐渐成为大明北境新的政治军事中心。彼时大明的主要敌人是北遁大漠的残元势力。成祖朱棣为了笼络蒙古上层贵族,争取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化干戈为玉帛,消弭来自北方的不稳定因素,先后册封了鞑靼、瓦剌各部的酋长王爵名号。

永乐8年至22年,朱棣亲自统率大军5次北征大漠,巩固了大明北部边防。

靖难之役后, 永乐帝朱棣延续其父朱元璋“威德兼施”的对蒙之策,对蒙古三部软硬兼施,又拉又打

当年徐达率军攻入元大都(北京)时,元顺帝妥欢帖木儿仓惶逃往漠北,于1370年(洪武3年)死于应昌(今内蒙多伦)。春去秋来,斗转星移,几代逝去,蒙元贵族残余势力内部逐渐分裂成鞑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其中鞑靼部兵强马壮,势力最为强盛。蒙古三部之间为了争夺草场、畜产和部民经常相互仇杀,但更时常大举南下,侵扰、抄掠明朝边境。

朱棣成为永乐帝后,仍然采取其父朱元璋“威德兼施”、“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的对蒙政策。一方面与三部修好,封各蒙古部落豪酋为汗王,赐予大量的粮食、金银、布帛等物品;另一方面加强戍边力量,积极防御蒙古骑兵南侵,还大兴土木从嘉峪关起沿长城进入辽东直抵鸭绿江一线,先后修建了9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这9座军事要塞都部署有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以抵御劫掠成性的蒙古骑兵连年不断地南下侵扰。

明军第一次扫北以惨败告终,胪朐河(克鲁伦河)之役十万大军全军尽没,淇国公邱福和十余大将阵亡

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指挥金塔卜歹(蒙古族 )、给事中郭骥携带大量金银绢缎前往蒙古诸部进行招抚。其中,瓦剌部接受大明招抚,朱棣即敕封瓦剌三大头领麻哈木、太平、巴图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兀良哈部也接受了明朝的招抚,其头领也接受了朱棣的敕封。三部中最强大的鞑靼部汗王本雅失里,不仅拒绝归附明朝,还将大明招抚使郭骥杀害,旋即发兵进攻明朝北部边境。

朱棣闻讯震怒。他立刻封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统领10万明军,北上征讨鞑靼。邱福是“靖难之役” 的第一功臣,其人作战勇猛,数战有功,但骁勇寡谋,缺乏谋略。《明史·成祖本纪》记载,大军临出发前,朱棣特地叮嘱邱福:

“毋失机,毋轻犯,毋为所殆。一举未捷,俟再举,尔等慎之”。

但邱福确实勇而无谋, 又无耐心,仗恃兵多骄傲轻敌,大胆冒进,终于在胪朐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遭到鞑靼大军的伏击,10万大军全部覆没,胪朐河沿岸伏尸百里,血流成河,被明军丢弃的辎重器械到处都是,景况惨不忍睹。邱福和另几位统兵大将皆死于乱军中,无一幸免。邱福战死时年67岁。

10万明军被鞑靼军在胪朐河之役中团灭的恶讯传到京师,朱棣怒不可遏,立刻下旨追夺邱福的封爵,接着命皇太子朱高炽监国,决意立即调集诸路兵马,积蓄粮草、军资器杖,训练士卒,来年春季自己御驾亲征。

朱棣首次亲征扫北即大获全胜,鞑靼可汗本雅失里不敢迎战,仓惶北逃,斡难河之役大败亏输,将士死伤殆尽,本雅失里仅带7骑渡河逃遁

史载,永乐八年(1410)春,成祖朱棣亲率大军北征鞑靼,命户部尚书夏原吉留守京师,辅佐太子朱高炽主持国政,同时负责为前线筹集、转输粮饷。

朱棣亲率文臣武将,督师50万大举出塞。5月,明军行至胪朐河流域,这是第一次北征全军覆没的伤心地,也是本雅失里汗大帐所在地,鞑靼军主力皆盘踞于此。听说明军大举开至,本雅失里汗不敢接战,率众逃至斡难河一带。朱棣挥军紧追不舍,两军遂在斡难河畔展开激战。朱棣亲自督率大军反复冲杀,大败鞑靼军。混战中,本雅失里见大势已去, 惊慌失措,竟丢弃辎重牲畜和浴血苦战的部兵,只带领7个亲信策马渡河仓惶逃走。

第一次亲征漠北获胜后,朱棣又先后四次御驾亲征,五征鞑靼虽然有效地打击了蒙古贵族对内陆的侵扰,明朝自身也付出了大量的人、财、物力,阵亡将士更是难计其数,代价很是惨重

朱棣首次亲率大军北伐鞑靼奏捷后,又先后于永乐十二年(1414) 、二十年(1422)、二十一年(1423)、二十二年四次亲征漠北。朱棣不知疲倦地一次次发动对蒙古诸部的征战,一方面有效地防御和打击了其对内陆的侵扰,但也确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使百姓疲于征调,不堪重负。

史载,明军第三次北征,仅运输粮草一项,就征用骡马34万匹,征集民间驮车177500余辆,强征民伕235000余人,共转运粮食37000石。明军劳师远征,朝廷财政吃紧,户部尚书夏原吉、兵部尚书方宾等朝臣,皆力谏罢兵息战,以恢复经济,休养士民,严敕边将守备即可。

但朱棣拒绝采纳,且把反对北征的朝臣逮捕下狱治罪,兵部尚书方宾在狱中自缢而死,有些朝臣被迫害致死。随后,朱棣力排众议,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又发动了第5次亲征鞑靼太师阿鲁台的战争。

朱棣第五次亲征漠北,因阿鲁台闻讯远遁,明军没有找到鞑靼主力决战,数次扑空,茫茫大漠,不见人烟,将士死伤疲惫,朱棣只好下令撤军 。途中朱棣怨恨朵颜三卫暗助阿鲁台,于是下令屠灭为其立下靖难首功的兀良哈朵颜三卫骑兵......

彼时本雅失里汗已被接受明朝敕封的顺宁王麻哈木执杀,鞑靼军尽归阿鲁台太师统辖。明朝大军在大漠黄沙间昼夜兼程,阿鲁台太师听说朱棣再次倾巢而来,有意不与明军硬碰硬,率部往更北处迁徙而去。 漫漫荒漠,放眼百里难觅敌军踪影,之后根据情报又多次扑空,将士疲乏不堪,死伤甚多,劳而无功。朱棣这才知道边报不实,望着求战不得而士气涣散的队伍,心中不免怅然若失。他望着连绵起伏、荒无人烟的大漠,进退失据,懊恼不已。

朱棣还想奋起直追,全歼阿鲁台部,但终因军粮即将耗尽,转运困难 ,敌情不明,不敢久留 ,只好下令撤军返京。大军班师途中,路过兀良哈朵颜三卫封地,朱棣忽然想起这支能骑善射的蒙古骑兵虽然帮助自己取得了靖难之役大胜,夺取了皇位,但一直暗通鞑靼,帮助本雅失里、阿鲁台对抗明军,于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下令大军调转马头,突袭兀良哈朵颜三卫驻牧地,杀他个片甲不留......

解决掉朵颜三卫铁骑后,明军满载掳获缓缓南行,行到一个叫清水源的地方,朱棣见道旁有一石崖巍然耸立,陡峭数十丈,便命随征的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纂写扫北实录,再勒石纪功于崖壁,刻石纪功后,朱棣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几天后, 病情猛然加重,1424年(永乐22年)7月底,朱棣率北征大军行至榆木川( 内蒙乌珠穆沁境内 )时,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随军太医亦束手无策,不可救药。

朱棣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再也不能亲自理政了,便召英国公张辅进帐,嘱托后事: 传位与太子朱高炽,丧礼按太祖 (朱元璋)遗制办理。托付后事完毕后,当即撒手人寰。

张辅、杨荣、金幼孜等人决定秘不发丧,严密封锁消息,用车载着成祖遗体,每日按时进奉饮食,御车仍然是翠华宝盖,侍卫近臣们簇拥前行,暗中派人昼夜疾驰京师禀报太子,令他准备葬礼。

朱棣死时65岁,在位22年。谥号“文皇帝”,最初庙号“太宗”。至嘉靖17年(1539)改庙号“成祖”。

【插图源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明风华》槽点多多,有一件事说的对,朱棣50万大军教鞑靼做人
胪朐河之战
朱棣五次北征蒙古,被御用文人吹上天,真实战绩根本差到没法提
历史故事——朱棣第五次北伐病逝归途
蒙古简史:决裂的鞑靼君臣;并立的东西蒙古;朱棣的两次亲征
明成祖第一次北征:在成吉思汗兴起的地方,打败他的后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