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路径”实施八年,干成啥样啦?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临床路径改革整合了管理与临床各科室,以病人为中心,其本身所包涵的理念正是中国医改的方向。


作者 | 燕小六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推进,正值第八个年头。


截至目前,临床路径已经累计印发达到1212个,覆盖临床30多个主要专业。到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近700家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占全国公立医院总数的88.5%。


在第一批“吃螃蟹”的试点医疗机构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下称北大人民医院)、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下称台州医院)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在近日召开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媒体沟通会”上,国家卫计委特别邀请上述3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分享了TA们的干货。


图片说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媒体沟通会”现场。


该干啥、啥时候干:都有“闹钟”!


2010年5月24日,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之一,北大人民医院承担了开展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示范项目。


“临床路径”就像是手机上的“导航系统”。诊断和治疗目标是希望到达的“终点”。“临床路径”就是导航搜索出来的最快捷、高效、方便、成本可控的就诊方案。


那么,如何不改变医生的“驾驶”习惯,又能让其照着临床路径来“开车”呢?“把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无缝对接。”北大人民医院副院长张俊介绍。


那相当于“导航系统”在搜索“红灯最少、没有拥堵、风景最好的行驶路线”。


张俊举例说,没实施临床路径前,有些医生可能想不到,要给腹痛患者做心电图。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心梗是表现为腹痛。“有了电子化的临床路径,如果医务人员遗漏了,系统就像闹钟一样,会自动提示。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测。”


据悉,北大人民医院有抗菌类药物49个品种。没有实施临床路径前,大夫可以自主选择,用得很乱。“有了临床路径后,患者该吃什么药,什么时候吃,系统都会监测和提醒。这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医疗安全。”张俊说。


砍掉不合理用药!


每一个诊疗措施都变成规定动作后,“错开药、乱开药、看病贵”等问题,就有了解决途径。


2003年,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引入临床路径管理模式,随后出台单病种限价方案并实施。实施1年后分析发现,在提升诊疗质量的前提下,该院单病种费用平均降幅约30%。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这2个病种,平均每例住院费用由17000元降至10000元。


“目前,医院药占比降到18.6%。2017年上半年,该院平均住院日7.5天。对比2016年同期,减少了0.2天。”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班博介绍。


北大人民医院也有这样的好消息。“以前脑梗病人来到医院,药用了很多。如今临床路径规定,只能用抗血小板药。原来用好几种中药,现在只用一种最需要的。在规范行为的情况下,医疗效率、费用控制自然就优化了。”张俊说。


让病人从住院第一天,就知道每天要干啥!


“如果我从住院第一天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哪些检查、哪天做手术、哪天能出院、费用大约是多少,那该多好。”当老百姓能看上病、看好病后,又有了新的“看病预期”。


在临床路径指导下,这样的渴望完全可以实现。


台州医院院院长陈海啸介绍了该院的“虚拟路径服务”。比如,王大爷要做胆囊腹腔镜摘除术。TA可以在网络上,预约相关检查;评估指征后,由医生收治入院。


入院前,王大爷可以在“住院管理”的栏目中,了解到每天的诊疗安排和注意事项。手术当天,家人可以查看手术动态。同时,王大爷和家人可以随时查询住院费用,并反馈住院期间的建议和意见。



实施临床路径以来,台州医院的流程效率明显提升。病人B超检查的平均等待时间,从3天缩至1.54天;首台手术9:00准时划皮率,从34%提高到90%以上。


“我们有患者说,以前怕医生多用药久住院。现在想多住一天、多用点药,还困难呢。”陈海啸说。


整合资源促进学科交流协作


过去,临床路径管理经常被解读成“临床医生的镣铐”。但陈海啸并不认同。


他指出,过去医疗服务由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来完成,更像是碎片化服务,“完成这一段、才能进入下一段”。


而临床路径的实施,促使医院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形成全程整合性服务。“TA对于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班博说。


如,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已在肛肠外科、眼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7个科室,开展4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以心脏外科发展为例,无论是从病种还是疑难病例数上来看,实施临床路径可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业务水平,促进学科发展。



此外,在该院心内科,2016年急性心梗患者到达急诊科后,90分钟内血管开通率94%,平均时间59分钟,最短时间24分钟,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率达98.5%。


效率因为有了明确的流程,而实现火箭式提速。


临床路径会“扼杀自由”吗?


临床路径是否会限制医生和患者的“自由裁量权”?


陈海啸表示,临床路径主要针对诊断明确的疾病,希望把“简单的事情标准化,提升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标准化。”此外,临床路径是在不断与时俱进地改善、优化之中。“有足够的、经过论证的医学证据加进去,就会有变化。”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临床路径改革整合了管理与临床各科室,以病人为中心,其本身所包涵的理念正是中国医改的方向。


目前,《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正在修订,更倾向于基层医院。“已经颁布实施的1212个临床路径中,有216个是适用于县医院的。大部分的多发病、单纯疾病希望在县域内解决。”郭燕红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RG付费近在咫尺 先行医院的实践创新与阶段复盘
「周末推荐」170条临床路径,核心是什么?
从收入驱动到成本驱动 DRG全方位促医院管理转型
:“临床路径管理”管得住医药费吗
近九成公立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做好诊疗的“导航系统”
DRG医保支付先行区成果斐然,火树科技MDT式系统解决方案成医院关注焦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