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才是唐代诗坛的扫地僧!

河北衡水以高考基地衡水中学和老白干酒闻名,可谓集酒气和才情于一身。这个特质发轫于唐代,那时衡水的酒开始全国知名,而衡水的才情因一个人而生。


开元初年,普通仕宦家庭出身的王之涣,在二十五六岁才以门子调补衡水主簿,也就掌管文书的佐吏,一做就是十几年。


这家伙性格豪放不羁,喜欢结交朋友,经常击剑悲歌。他的很多诗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很多人闻名来拜访他。宴席上想到朋友就要离别,他即兴写了《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友人向东行离开京城,他来到东门给友人折柳送行《送别》:


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这首诗成了唐诗最著名的送别诗之一,连诗仙李白都偷偷模仿。


官场混了十几年毫无寸进,但欣赏他的人却认为他“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开元十年(722年),上司县令李涤把18岁的三女儿嫁给35岁的王之涣。李氏青春年少,王之涣大她17岁又带了个儿子,看来诗人的才情足以弥补他的穷酸。婚后李氏安贫乐素,又给他生了个儿子,和他恩爱的度过清苦的余生。


开元十四年(726年),王之涣由于遭人诬陷诽谤,愤然辞去官职,“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


他回山西老家途经鹳雀楼,留下了不朽名篇《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因为这首诗而千古扬名,这首五绝被认为是唐诗五绝的压卷之作。


王之涣远游到蓟门,和朋友离别时留下这首《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唐代诗人喜欢到边塞怀古,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高适、岑参、王昌龄和王之涣。王之涣'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他的留存边塞诗没有三人多,但有这首《凉州词》足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七绝不但是最好的边塞诗之一,又被后人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天宝元年(742年),家庭生活的压力和亲友的劝说下,王之涣补了个文安郡文安县尉,同年二月二十四日遭疾终于官舍,享年五十五岁。


王之涣官不过县令,在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千年来对其知之不多。所幸他去世后,堂弟王之咸请永宁县尉靳能给他写了墓志铭。1932年李根源先生在洛阳北邙以两千银元收购几十吨重唐志93石,其中就有这篇墓志,王之涣的生平才为人所知,也让后人领略更不知名的靳能的文采,本文引号部分就出自于此墓志。


王之涣存世只有六首诗,却是最好的五绝、七绝、送别诗、边塞诗之一,他才是唐代诗坛的扫地僧!


上一篇:你知我风流,可知我心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之涣:被正史遗忘,却活成盛唐歌坛的顶级流量,一生六首诗足矣
唐朝一位低调的诗人,正史中都没有记载,写的六首诗全是千古名篇
【古诗欣赏】古诗登鹳雀楼的意思
王之涣如何靠五首半诗走红诗坛
一生没去过塞外,却凭一首诗跻身“边塞四大家”,如今人人会背!
《登鹳雀楼》诗,激励人们“更上一层楼”〔18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