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梁武帝建世界第一大坝,蓄水100亿立方米,竟为了进攻400里外此城

浮山堰惨案,是梁朝历史上一件教训非常深刻的大事。

事件经过大致可以概括为,梁武帝为了拿下淮河要塞寿阳,在淮河上筑起浮山堰,企图截流淮河倒灌寿阳城,结果寿阳城没拿下,大堰却被淮河冲垮,酿成惨烈的悲剧。

一、寿阳争夺战引出的截河策略

利用水战进攻敌人,历史上有很多。但大多是在上流截水,冲灌下游敌兵,利用的是水流的正常之势,截流不过是让水流的更猛。

而浮山堰却反其道而行之。浮山堰在寿阳的下游,梁朝意思是截住淮河,让其上游大水泛滥,水灌寿阳城。堰一旦筑起来就不能扒开,工程技术难度相当大。后来的结果也证明,梁朝逆势而为,最终败就败在这上面。

那么,梁朝为啥要费这么大劲去打寿阳城呢?这还要从南北对峙上说起。

刘宋末年,南朝的北部边境一再退缩,终于在南齐时退缩至淮河一线。坚守淮河是南朝国防的重中之重,而坚守的关键,又在于淮河南岸的几座要塞,大概有寿阳(今安徽寿县)、马头郡(今安徽怀远)、钟离(今安徽凤阳东)、盱眙、淮阴(今江苏淮安)。

其中南北双方争夺最为激烈的,就是寿阳。寿阳西北方向的河流,大致都是向东南流,而且河网相对不密集,北方军队可以从河南方向直插寿阳。过寿阳后又可长驱直入,危胁重镇合肥。其余诸镇,由于北面河网较多,过河后又会迎头撞上淮南江北密集的河湖,是以都不具备寿阳的便利。

南齐末年镇守寿阳的裴叔业,因为末帝萧宝卷滥杀大臣,惧怕祸及己身,举城投降北魏,导致这一重镇荒诞地易手。梁朝建国后,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如何夺回寿阳,堵住这个国防线的超级大漏洞。

但怎么打是个问题。北魏军陆战强于梁军,硬攻坚城又极为被动。数年前梁军打胜的合肥之战、钟离之战,都是以数十万兵力鏖战许久,再加上水势借力方才取胜。针对寿阳,梁朝上下也逐渐形成了借水进攻的战略打算。

正在此时,从北魏投降过来的将军王足,向梁武帝建议说,可以在浮山峡筑起大堰,迫使上流淮河水位上涨、倒灌寿阳。他还绘声绘色地给梁武帝引述了一首北方童谣:“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沱为激沟,并灌钜野泽。”

梁武帝大感兴趣,立即派水工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xuǎn)前往浮山峡实地堪察

二、创造世界纪录的浮山堰

浮山峡在寿阳以西400余里,为何要选这么远的地方筑堰呢?

淮河有三个关键的峡,其一是硖山口,在今安徽凤台。其二是荆山峡,在今安徽怀远。其三就是浮山峡。硖山口在北魏控制之下,荆山峡地处魏梁对峙的前线,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安全环境,浮山峡也就成了唯一选择。

浮山峡北岸峰山海拔82米,南岸紫阳山海拔111米,两峰相距5000米,从空间上说确有筑堰的地理条件。但陈承伯、祖暅堪察后发现,浮山峡附近地质松软,多为沙土,不利于筑造大坝。

但梁武帝听信了王足的策略,不顾一切地强推浮山堰工程上马。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梁武帝下诏发徐州、扬州民丁,每20户出5人参加筑堰工程。另以太子右卫率康绚为都督淮上诸军事,总领浮山堰的筑造和军事防卫工作。参与此役者,连兵带兵多达20万人。

筑堰采取的是两岸倚山、南北对进的办法,从河边逐次向淮河中填土截流。梁军起筑的时间在春季枯水期,淮水径流不大,故而推进的很顺利。到了第二年,大堰就要合龙了。

然而不幸的是,这年淮水大涨,把堰给冲垮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淮水中有蛟龙作祟,蛟龙怕铁器,于是把附近的铁器全部搜集来投入河中,不论大小,上至釜、镬,下到鋘、锄,弄了数千万斤铁器。这个迷信的说法自然不能解决问题,梁军还是采用了传统办法,伐木制造拦水栏、笼,投入石头,然后才填上土方,沿淮百里内铁器、石头、树木一扫而空,终于勉强止住了溃坝之势。

古代土木作业没有什么工程机械,全靠人力扛抬,许多人肩膀磨得皮开肉绽。夏季到来,大规模人群聚集,导致传染病流行,大量军民病死,苍蝇嗡嗡之声昼夜不绝。梁武帝闻知,派人到浮山堰慰劳。当年冬天天气特别冷,淮河、泗河都封了冻,军民缺少冬衣冻死不少,梁武帝再派人运送一批衣物。但无论如何慰劳、救济,就是不撤兵不停工,不惜一切代价要筑成。

河冻水枯,筑堰的速度也加快了,眼见就要成功了。寿阳的魏军早已侦知梁军在筑堰,此时也沉不住气了。天监十四年十一月,北魏遣名将杨大眼率军进攻,扬言要扒开浮山堰。

康绚率梁军严阵以待,康绚的儿子康悦主动迎击魏军,斩杀魏咸阳王的司马徐方兴,魏军暂时退却。十二月,北魏又令尚书仆射李昙定率军来战,梁朝方面反应也非常迅速,前线康绚与徐州刺史刘思祖顽强抵抗,梁武帝又派右卫将军昌义之、太仆卿鱼弘文、直阁曹世宗、徐元和增兵援助。在梁军的坚决保卫之下,魏军毁堰的企图破灭。

到天监十五年,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建造,一座气势恢弘的大堰,终于在号称千年难治的淮河下游河面合龙了。

据《梁书·康绚传》相关史料记载,张敏先生推算,浮山堰长9华里,底宽336米,顶宽108米,高约48米(16层楼高)。蓄水量达到惊人的100亿立方米。这座大堰不仅在中国古代空前绝后,在世界范围内也创造了纪录。国外有史料记载的超过30高的大坝,直到700年后才出现。

堰成之后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上游沿线城镇淮河外溢,淹没了数千平方公里,寿阳城虽在400里外,也被淮河水冲的七荤八素。好在魏军预有准备,在八公山的高处筑了座军城,以防寿阳城溃倒。

三、堰破

梁朝逆天而行,强行截断千里长淮,其中的危机,头脑清醒者早就看出来了。

浮山堰是纯粹的土质坝,坝顶不能漫水,否则会浸毁破坝。为了控制好水位,必须开挖溢洪道,把过量的河水泄出去一部分。

康绚接受专业水工的建议,开挖了溢洪道,向下游放水。同时还散布谣言说浮山堰利在截水,如果上游把河道挖开泄水,那堰就无法发挥功效了。

北魏人果然上当,于是在寿阳附近开挖,把水引向北面。但淮河水位既已高涨,小小的泄洪道并不能缓解水势,随着水越泄越多,淮河水位也不见下降,魏军明白中了计,只好撤退了。

然而这座敌军破坏不了的大堰,却在自己人手里毁掉了。

徐州刺史张豹子(大概是刘思祖的后任)嫉妒康绚在他州内兴造大堰,屡屡向梁武帝进谗,说康绚背地里与北魏有来往。梁武帝素来对武将不太信任,康绚已在前线督军两年多,恐怕时日再久会尾大不掉,于是以堰成事毕为由,将康绚提升调往他处,而由当州的刺史张豹子继续负责。

张豹子挤走了康绚,对堰一无所知,既不根据水位增挖泄洪道,又不及时修补堰体。当年秋八月,经过几个月雨季的蓄势,平日里温和的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咆哮的巨龙,而当这头巨龙发现浮山堰挡住了去路,它发作得就更加厉害。

终于,在九月丁丑,不堪重负的浮山堰再也抵挡不住一波又一波洪峰的冲击,轰然间垮塌了。上游被拦蓄已久巨量洪水,发出震人心魄的雷鸣之声,释放出恐怖的力量,无情地奔向下游。沿淮数百里城镇、乡村,数十万人口,都被洪水疯狂地卷入大海。

现代淮河水灾

耗费数十万人力、穷四年之功的浮山堰之策,终究还是破灭了。淮河水大、浮山土软,这都是堰破人亡的直接动因,然而这场惨剧的账,终归要记到梁武帝头上。正是他不顾自然情况,强行推行没有经过详细论证的方案,导致了惨烈的失败。浮山堰失败之后,北魏寿阳城依然牢牢耸立,仿佛看透世事的智者,无情地嘲讽着自大颟顸的梁武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一仗比淝水之战惨烈得多,堪称中国古代守城战之巅峰!
浮山堰:淮河史上第一座拦河坝,属当时最牛,筑一年就累死10万人
细说中华五千年——从开天辟地到1997 史上最大的编年史 100
这位皇帝累死十几万军民做工程,结果淹死自己子民数十万
异想天开的水攻计:浮山堰之战│952
梁武帝与淮河大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