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了解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

概括

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

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

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表现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4.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性格特征

心理紊乱

少年期生理发展的加速和性成熟的加速,使少年儿童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不适应,甚至会对这种突然到来的急速发育产生陌生感与不平衡感,从而出现诸多心理生物性紊乱。

生理系统的不平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如支气管喘息、肠道运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强迫神经症、口吃等。表现出的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闷、心慌、呼吸不畅以及全身酸懒、精神不振或其他疑似症状。而这些症状多半都是功能性紊乱所致。

由于他们对生理变化的不适应,往往把生理发育上的不协调和功能性紊乱等感觉作为严重疾病加以反应,导致对症状的过分夸大,乃至造成情绪紧张和焦虑。严重的心理生物性紊乱会使一些人感到难以忍受而影响学习和健康。

心理偏差

青春发育期被称为危机期或困难期,这意味着这个时期的儿童会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

青春发育期较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有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等。

矛盾特点

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的根本原因。

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理的成熟,少年儿童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成人感的内容包括:

第一,从心理上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熟度。

第二,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

第三,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

第四,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半成熟现状是指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从童年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经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

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在精神上得到成人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

青春期儿童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少年儿童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少年儿童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倍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开放胸怀的愿望促使他们很愿意向同龄朋友推心置腹。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认为可信赖的成人朋友吐露心声。

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青春期儿童通常要表现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取得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

情绪变化

少年期的心身发展和所面临的发展中的矛盾,使他们的情绪和心境都会出现不平衡乃至暂时性的紊乱,如烦恼、孤独和压抑等消极情绪体验。

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

考察青春期儿童情绪状态的日常变化的研究(拉森)发现,青春期早期,情绪状态的积极方面较少,消极情绪较多;情绪的稳定性较差,起伏变化较多。到青春期后期,情绪稳定性增加,情绪起伏变化逐渐趋缓。

烦恼增多

(I)、为在公众面前的个人形象而烦恼。外观形象的变化是少年儿童要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的迫切需求。如何改变,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喜爱,这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对此,他们在暗自探索,往往为找不到满意的答案而烦恼。

(2)、为在同伴集体中的个人尊严和社会地位而烦恼。在集体中的社会地位、受人尊重和喜爱是儿童的强烈心理需求。原有社会地位高者,希望在青春期得到巩固或提升;那些过去在同龄人中未曾有过良好的社会地位的儿童,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尊心的需要,他们渴求得到同伴的接纳、肯定和喜爱。这种愿望困扰着他们,有时会让他们感到无奈、痛楚,甚至屈辱。

(3)、为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和情感疏离而烦恼。儿童的愿望和要求遭到父母的阻止或干涉时,他们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如此这般。常常出现矛盾,甚至情感疏远。青春期儿童的种种困扰使他们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他们需要亲密的亲子关系。理解和不理解、疏离和亲密、融洽和不融洽的亲子关系,深深地触动和困扰着儿童的心灵和情感。

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少年儿童需要同伴的亲密关系和朋友,如缺乏友谊和同伴交往,他们会产生孤独感;如果未能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关系,他们会陷入被同伴抛弃的孤独和压抑的困境而难以自拔。

少年儿童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使其在面对现实时常常会遭遇挫折;由于要维护精神独立的自尊,而不轻易向成人求教,又让自己常常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

压抑是当需求和愿望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少年期是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身心发展方面,在物质、精神、文化、社会交往诸方面产生许多要求,这些要求或因为受到忽略、阻止,或因为不切实际而导致失败。由于自尊心的驱使,好胜心受挫以及缺乏应有的满足等,他们体验着困苦、无助和深深的压抑感。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现象是皮亚杰最先发现和提出的,是皮亚杰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幼儿自我中心现象是以自我的感受、自我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认知的现象。皮亚杰是在儿童的认知领域发现的自我中心现象,不是在社会和道德领域内发现的,也不是在儿童对他自己的意识中发现的。少年儿童的自我中心性表现与皮亚杰的原意不同,它是以人际关注和社会性关注为焦点,把自己作为人际和社会关注的中心,认为自己的关注就是他人的关注。少年儿童自我中心性,可以用“独特自我”与“假想观众”两概念来表征。

独特自我

独特自我是一种个人的虚构,是一种以个人的意愿作为独立推理体系的模式。将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扩大化、绝对化,从而将主观和现实统一于自我,而不理解他人为什么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不同。

假想观众

假想观众就是在心理上“制造”想象中的观众。他们关注自己i。同时以为别人也都关注着他、注意着他,都是他的观众。将自己作为关注的焦点,他自我欣赏,便以为人人也都欣赏他;他自感不足,更以为别人也都对他无好感。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源于自我体验,将自己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

从发展过程而言,少年期是从儿童的外倾趋向向内倾趋向发展的转折期,故而同时具有两种发展趋向的特点,是动态变化过程的过渡现象。

作者:明子教育心理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d30edb95713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咨询学习(2)青春发育期(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孩子第二反抗期家长应如何应对?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发展心理学】少年期的第二反抗期-松果心理咨询网|咨询课堂
《医学心理学》34第二节 青年心理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