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阳自和,病必自愈
?点此蓝字关注我们同有三和中医,默默用心,传递爱与健康!

内容摘录自刘力红老师《中医的基本精神》讲座录音整理


《伤寒论》第五十八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所有的疾病,不管你是什么疾病,艾滋病也好,肿瘤也好,或者是一个伤风感冒、SARS也好,不管是什么疾病,如果你能够使它的阴阳自和,那一定搞掂,这个语是金刚语。


阴阳怎么自和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谈的很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讲阴阳,或者相对(我们给阴阳取另外一个名称就是相对),相对也好,象对也好,都是生命万有的展现形式。生命万有展现出来一定是以相对的形式展现的,大家听清楚了这句话,没有相对就没办法展现,阴阳实际上就像形跟影一样是相伴而生的,而生呢它就是个对立,没办法,天生它就是对立。那么如此对立的关系如何化育出生命万有呢,这正是“中”的意义所在。


我们看《易经》的系辞,是很了不起的一篇文章,我希望我们作为中医的同仁尤其作为老师,一定不能仅仅困在那几本教材里面,我们要让中国文化熏一熏,要不停地去熏习,哪怕我们读不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呀。我现在满天飞,我旅行箱里面一定会带上几本经典,《伤寒》、《内经》、《老子》等等,实际上每一次都没有读,或者是最多读一点点,但是每一次如果不带呢,心里面一定不踏实,就是我们一定要去熏它一下,就是装门面装样子都没有关系,就是要用文化的这个香来熏染来熏陶我们。


为什么讲到《系辞》的时候我有这种感慨呢?《系辞》太美了,我们学医古文的时候就学了,中医的很多东西都在里面。在《系辞》里面有一段文字很美,“天地氤氲,万物化成,男女精,万物化生”,万物怎么来的呢?是天地氤氲来的;万物怎么生的呢?是男女精。氤氲用得很委婉,精用得很直接,所以万物的化成、万物的化生是怎么来的呢?是天地氤氲来的,是男女精来的。


《中庸》就更直白了,他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我们由此可见氤氲也罢、精也罢,它实际上都是“中”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集中体现是什么呢?就是和。所以我们读《中庸》这本书究竟是讲什么啊?当然他的主体是讲中,但是他落脚点在哪里呢?落脚点在庸上面。庸是怎么解呢?庸者,用也。《中庸》这本书开启了“中”的作用,因为“中”很多时候是在本体上面,无可言说,怎么谈“中”呢?透过它的作用去谈。而这个作用又集中体现在哪里呢?就体现在和。《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一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我们读《上古天真论》的时候不是读到女子七岁、男子八岁,对吧,然后男子二八的时候,怎么样呀?“阴阳和,故能有子”。我觉得这一句所谓的阴阳和故能有子,它是通俗地把刚才那个“氤氲”、“精”、“致中和”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来呈现,阴阳必须和才有子,但阴阳和不仅仅是指男女的交配,当然含有它,但是它更深。


我们讲天地氤氲则万物化生男女精则万物化生,那么描绘这个氤氲或者精更常用的字眼是什么呢?这里就是逻辑的递增,递进,就我们讲氤氲,好像还远了一些,那么描绘这个氤氲应该说更常用的字眼是一个“感”,或者说交感。我们西医有交感神经,但是中医这个交感是一个更大的东西。感,我们中医专门有一个卦象去谈,叫咸卦。咸卦是一个什么卦呢,泽山咸,上面是一个泽,就是一个兑卦,下面是一个艮卦,艮就是山,兑就是泽,泽山咸。


周易这个体系,它有父母卦,乾为父,坤为母,然后乾父坤母,氤氲、精,然后就生了三男三女,有少男少女,中男中女,长男长女。泽卦和山卦,或者说兑卦和艮卦,兑卦是少女,艮卦是少男。所以咸卦是什么呢?咸卦是少女遇到了少男,讲的是这么一件事情就叫作咸,当少女遇到少男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这就需要大家回忆,需要大家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我们说,人生什么是最美好的呀?初恋是最美好的,我反复在品味初恋是最美好的,初恋只有幸福没有痛苦,大家还记得吗?突然间哪个男孩碰你一下,你脸刹那一下红下来了,对不对?这就是咸,所以孔子对于咸作的注解,咸者怎么样呀?咸,感也,少男少女的相会就叫作感。所以感下面接一个什么呀,我们讲感情,情是怎么来的呀?感出来的,所以在这个咸卦的彖辞里面就讲了,“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那么在泰卦里面就讲到“天地交而万物通”,所以我们讲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跟这个天地氤氲而万物化生是一回事,只是用了不同的词,我们为了去理解我们必须这样去琢磨,而泰卦就是讲“天地交而万物通”,他没有讲万物化生,而是万物通,通了才有嘛,有了才生嘛。


我们看《素问》里面的很多篇章实际上都有很多这样的语言,比如在《素问·天元纪大论》里面,它进一步强调了,“故在天成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所以由这些地方我们就慢慢可以品味出氤氲或者精或者感或者交感,实际上都是针对阴阳而言的,因为有阴阳才有感,我们讲天地,天地就是阴阳啊,男女也是阴阳对不对?有阴阳才有感可言,有阴阳才有氤氲可言,有阴阳才有精可言。我们既然知道这些都是针对阴阳而言的,那么阴阳也就是感的前提条件,因为没有这个对象就无所谓感,无所谓交嘛,无所谓氤氲嘛。


好,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句,是不是有阴有阳就一定有感呢?在阴阳这门学问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或者说“独阳不长”,是不是我们讲课作为中医老师经常要讲的呀,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讲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太熟悉了,但是这句话那么熟悉它却不出自《内经》,它是一本风水书里面出来的,但是被我们医家用得比风水师还多,我们经常讲,但我们懂了这句话没有呢?实际上我过去都不懂这句话,我们就认为一个孤寡老人在那里,肯定是不生不长的,对不对啊?我们就很狭窄地理解了或者处男或者处女或者现在是泽男泽女,这种是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身中还有阴阳啊,对不对?阴阳是相对的,前就为阴后就为阳,这个也有孤阴也有独阳啊,这个阴阳也要交呀,这个阴阳不交也要出大问题呀。


我最近一直在讲导引,我觉得导引是很好的一个东西,导引是什么?就是阴阳相感,所以它不是我们体外的这样一个孤男孤女的意思 所以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这句话呢,也就是说孤阴和独阳就不会有感,它就没有感,没有感就不可能有万物的化育,就是说这样的一个前提是有的,就为什么孤阴它不生孤阳它不长呢?它没有感、没有氤氲、没有精。那么现在我要问,孤阴和独阳它为什么要叫作孤阴和独阳,你凭什么称它为孤阴和独阳呢?我自己认为我是最近才弄明白这句话的,尽管这句话太熟悉,但是最近才弄明白。


实际上没有“中”的阴阳就是孤阴就是独阳,对不对啊?没有和,没有中的阴或者没有中的阳,就叫作孤阴和独阳,而这样没有中的阴阳是没有交感没有氤氲没有精的,所以言外之意就是有阴阳又有“中”,感就会随之而起,那么你当然也可以讲从用的层面来讲,有阴阳又有和,感就会随之而起,所以为什么我们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呢?从这个层面要往回溯的话就是阴阳有“中”的话它就必自愈,感就会随之而起,和就会随之而生,而万物的化生也就顺理成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自和自愈
《道德经》里的这句话,弄懂了,中医就入门了
阴阳交感的内在机理
《易经系辞》通讲(三十七)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从先后天八卦看六经六气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