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杭州 | 来啊,快活啊


这是洛玮的第 17 篇酒店札记



“寒舍是一家高端度假民宿,立意是想让大都市里的人可以慢下来,带家里人一起来享受天伦之乐和闲适的时光。像这样的地方,你喜欢吗?会去吗?”

 

“当然喜欢,当然会去!特别是忙了一周后,如果周末可以去休息两天的话……”

 

“如果去了,真的能慢下来吗?真的可以慢下来放空两天吗?你会发慌吗?”实际上这个问题,还不如说是在问叔自己。



“……”

“……”

“……恩……会的……会慌的……”

 

虽然有些许片刻尴尬和停顿,吴奇还是最终坦率地道出了真实的生活状态。说完这句,这位年轻的“72变智能生活平台”创始人,嘴角微微扬起,眼神虽稍露苦涩,却整个人好像反而轻松了许多,肩膀也朝后放缓了下去。



在此之前,刚刚离开的另一位好友老董,“寒舍”的总经理,把吴奇这样的互联网精英们奉为是目标宾客:他们都年轻新锐,财富和消费力往往无关年龄和资历。这也是为什么他想在杭州做一家新的寒舍,因为这里,有足够好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而同时,又是一个新兴的互联网之都。



这两位也正是此行在杭州被邀来“卧谈”的“洽客”,洽总的委托不敢怠慢,乘着又一次的出差行程,工作之余,还是要继续老洽布置的作业,探究这座城的命题。

 


老董很够朋友,临走还微信里推给我一条寒舍的内部专属春季优惠,页面上精彩纷呈地展现着长城根儿下的山里寒舍。只不过此时叔还在杭州出差,住着商务连锁酒店。



这家位于拱墅区莫干山路汽车北站的酒店,叔还是很喜欢的,去哪里都方便,开车过来停车场够大还免费。



入门之后暖驼色的氛围、鹅黄色的壁灯、流动的爵士音乐和现磨咖啡的味道,都已经变成了头脑中熟悉的符号。柜台后面的小妹表情温婉略带羞涩,到底是在江南,与北京同一个品牌在东四那家的前台小哥咯嘣脆的风格颇有些地域差异。



这次住的房间里有一面宽敞的墙,正来回踱着步,思索刚才和两位好友的聊天,侧头突然就觉得这面墙似乎是一块画布正摊在眼前。这个城市的画像,如果要像壁画一样在这里勾勒,会是怎样的呢?



很多年前的一个早晨,偶然的机会,从紧邻东岸的一座楼的七八层往下看,整个西湖似笔墨绘就尽收眼底。很离奇的是,可能是由于整个湖面正好撑满了大玻璃窗,感觉湖面是对着我们稍稍倾斜着,完全符合国画中远近即上下的独特透视方式,活脱脱一幅现实版的山水画。



后来,西湖周边的藩篱被统统打开,使得半个杭州城变成了一个平民皆可踏足的大公园。随着完善的景观基础建设渐渐向西向南延伸、清新的小资风情弥漫渗透到一条条街巷之后,和其它诸多城市越来越不同的杭州出现了。景在城中,城在园里,再仗着千年来得天独厚的古城人文积淀,它变成了独一无二、名副其实的天朝后花园。



然而当脑海里把最近过去一年在杭州的经历再次搜索了一遍后,会发现已经有一半的记忆已经不再是山水,而是现代和硕大的互联网园区里面,数据大屏上的信息流和涌动的年轻脸孔的人流……

 

不想不知道,想了才发现这幅画还真不容易下手。

 

这样吧,第二天是周末,多留一天。



在西湖西侧的道路上开车,两边经常不是楼房而是茂密无人的原生林地,让人恍惚错觉还是不是在市区里,但只要随着路转一下车头,就又能从树林的缺口处望到一汪白白的湖面和对岸的建筑。好不容易看到路边有一个停车场,便把车放下,径直走向靠湖的方向。



穿过道路与湖中间的绿化林带,豁然又见熟悉的情景,规划整齐的公园设施呈现在眼前。三三两两的游人沿着湖岸边踱步,或乘着白色的电动观光车悠哉地环顾两边的景色。不远处的山坡上一座中式的高塔矗立,这才发现原来是在“雷峰塔”附近,耳朵里面的Play键就自动摁了下去:白娘子和许仙正挥袖边舞边唱,然后紧接着就是龚老师的神曲大咒……



吹一吹湖面上拂过的风,吸完一支烟,折返驾车穿过杨公堤去青芝坞会友午餐。行至半途,同行伙伴发现右手边的湖光山色有些惊奇,按照他们90后的说法,和外面的妖艳贱货不太一样。探头出去一看,嘴里自然就蹦出些: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行的90后们掏出手机,狂拍一通,不停在说,叔,这不就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吗,你要着一袭夜华装啊。(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在线等)



都4月初了,在杭州春天的气味还不算特别浓烈,但也浓妆淡抹总算相宜。次第开了一两朵的梨花,水草冒出的嫩绿的芽,小径和湖边繁茂而不知名的紫色野花,点缀在宁静的山色湖光茅屋前,增加了不少生气。



从南山穿越到北山,跨过整个西湖,车到青芝坞的石虎山路停了下来,受同伴的杭州朋友的指点特地来拜访一家叫“茶田吾舍”的餐厅。虽然完全就在市中心,却感觉完全已经到了乡野村落,哪能想一墙之隔便是浙江大学的玉泉校区,而黄龙体育馆和繁忙的天目山路也在不远处。



杭州菜在十五年前就开始流行了,外婆家、绿茶之类的连锁品牌化也做得如火如荼,而这家会有什么不同呢?踏入餐厅二楼,答案就大概揭晓了。三面环绕的窗户外面,豁然是一层层的茶田,满眼翻滚着一直延续到了视线外面,心旷神怡。餐厅里几乎已经坐满了,好在朋友帮助提早在App上预定留了一桌,还点好了菜。



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座椅,就是乡下农家里面的一样,碗碟都好像是岁月使用后磕了边,或者少了搪瓷,倒显得随意。不过上来的菜却不随意,样样都好吃鲜美。由于不是自己点的菜,径自只顾了扒饭,菜名也不甚了解,各位就自行看菜牌吧。(或者看残盘亦可)



微信那一头的朋友似乎是掐着表在看时间,刚好在抹嘴起身的时候就来了新的信息:

 

“去梅林北路的茶田看看龙井的绿芽吧,顺便找家民宿泡壶茶歇歇脚。”末了还把定位地址发了过来。



从青芝坞出大门,沿着玉泉路便可径直通往龙井山上。一路上的茶田铺满了一座座路边的缓坡,直至远处的树林,带着大草帽的采茶人间落在一行行的茶树丛中正在劳作。



眼看已经冒着新芽的灌木茶树,总归想要在田垄上走走。龙井这边的山头着实算不得什么深山幽谷,但丘陵有丘陵的起伏和脉搏。行走其间,不仅目视之处全是一片绿,连呼吸间都有绿的清新。


在一颗大树下走过,“橄榄树下的一阵悲风”,树非橄榄,风非悲风,然西班牙诗人洛尔迦的田园色彩,距离千里,也是同宗同源吧。



绕过茶田便进入到一个村落,有家院子门打开着,地上放着大竹盘正凉着绿色的新鲜茶叶。旁边屋前搭了一个透明塑料的棚子,主人正在里面照料着一个机器,走近一看,原来正翻炒着茶叶。



“现在都是像这样来炒茶的吗?”

 

“这个只是先头工序,然后还是要用手工来炒一遍。好茶还是要靠手亲自慢慢炒出来才行!”主人特地指了指旁边的大铁锅,然后做了一个炒茶的动作。



“桌上泡的这壶就是这个新茶吗?”茶虫已经在叔的舌尖打转。

 “没有啦……我们自己喝不起这么好的茶……”主人用手指捏起几片茶叶递到我的手心。

“这个茶,5000一斤哦!”茶虫在舌尖停顿了一下,然后转的更快了……



被勾起的茶瘾,是要立即找地方抚慰的。幸好不远的村落里,就有一家也是朋友指点的民宿“喜舍”可以喝茶。推门而入,一幅枯山水派的院子,三层的小白楼安静的坐落在里面。跨入门槛后,前台也兼具了卖咖啡和酒的吧台。




被职业习惯领着就前后左右上下的巡视了一通,负责任的讲,这是目前见过的最合理和恰到好处的民宿设计。情怀之余,私密客房和公共空间都能体现出职业的品质,而又不过于商业,分寸感把握的刚好。只是今天是没有时间留宿了,另一半的考究就期待下次了。



不过茶还是要喝的。独坐在院子里,不久老板娘Gogo便奉上一壶龙井,并抱歉讲到这不是今年的新茶。端到鼻边一闻,龙井独特的栗香便扑面而来,看来保存得极好。其实是不是新茶并不重要,只要一杯简单的清茶,体味一下似乎慢下来的时间从杯沿和嘴唇的轻触间流逝就好。



时间不早,天色渐低,驱车回程,一会儿就上了高架路又钻入了楼群之中。途中经过滨江园区的时候,已经入夜,一栋栋玻璃幕墙的现代化办公楼灯火通明,那里是许多高新企业驻扎的地方,也是许多从各地聚拢过来的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地方。



“要不下车到园区门口叫“老公”出来拥抱一下吧!”同伴突然打趣道,把叔弄得云里雾里。

 

原来她们都指自己是“马总”背后的女人,每年都要做出颇为可观的贡献,而且心甘情愿,趋之若鹜。这又让叔想起了数据大屏上的信息流(或是叫现金流更可视化?),从这里连接到了全球各地的角落;也想起了涌动的年轻脸孔正在这些园区和大楼里挑灯夜战。




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将包括叔在内的人们的生活方式都改变一茬。这里面就有那位今天通过手机帮助我们的那位朋友,坐在他的格子间里,却隔空指对了路、订好了位、点上了菜,如果不是我们坚持,可能就把钱也在线支付了。

 

借此文谢谢这位“朋友”,让我们寻觅了这里的慢生活,也体验了快科技。好在叔有了把年纪,倒也没有觉得太过发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冬至,让我们去苏州“慢”过一天
茶中食—龙井虾仁,自己也能做名菜
杭州浙菜名菜“龙井虾仁”清新软嫩,虾仁如玉建议收藏!
西湖边的这一方隐域(北辰)
西湖龙井为什么不做夏茶?
西湖龙井为什么这么出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