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虎队桂林秧塘机场抗战纪事
原标题:飞虎队桂林秧塘机场抗战纪事

修建秧塘机场跑道 临桂县文物管理所 供图

1996年10月,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高寨村农民潘奇斌、蒋军在该市北百余公里的猫儿山采挖药材,返程途中,他们发现了一架飞机残骸及大量散落的军事物品。后经鉴定,失事飞机是二战时美国飞虎队B-24重型轰炸机残骸。该机1944年8月31日下午16时30分前往台湾执行任务,击沉一艘日军巡洋舰返航途中失踪,机上10名机组人员全部牺牲,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19岁。

2015年,总投资人民币1.6亿元,占地250亩的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成。

如今,遗址公园内,陈纳德将军观战台、飞机掩体依旧留存。而那些带着硝烟和温度的飞机窝,那些碾平过无数机场跑道弹坑的石碾子已了无踪影。

数十年岁月流转,当年出征将士的鹰击长空换作了如今寻常百姓的车水马龙,曾见证过那段历史的孩童现在也已到了耄耋之年,回想往事他们甚至有些模糊,但机场遗址两侧的青山仍苍翠如昔。历史,如穿越山城桂林的漓江,一路奔流。

兴建:

千百万民工,赤手空拳铺筑跑道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东北、华北相继沦陷,当时的广西省会城市桂林很快成为抗日大后方和救亡运动高涨的文化名城。彼时,桂林共有三个军用机场:二塘机场、李家村机场和秧塘机场。

据桂林市文物工作队前队长赵平勘测,秧塘机场位于临桂县境内。

据称,秧塘机场的选址,源于李宗仁的提议。

李宗仁是临桂县人。出乡之后,每次往返故里,他都要经过这片荒地。随着势力的扩展,李宗仁认为,此地群峰环列,东西峰丛形成天然屏障,南北方向则开阔延伸,是一处易于防守、难于轰炸的军用机场理想之地。

临桂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蒋桂英介绍,1933年在此建设的军用机场,仅有一条北向跑道。机场规模较小,只能起降小型飞机。1934年,秧塘机场投入使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历经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据记载,三次扩建共征集10多个县的民工3.7万人,斥资国币数十万元。经过扩建,秧塘机场长达2000米,宽500米,占地100公顷。机场附近还建有油库、弹药库、机堡、招待所等设施。桂系军队、苏联援华空军和美国飞虎队都先后在此驻扎。

小山头村的龙福旭老人当年曾参与机场扩建并当过养场兵。老人回忆,修建机场平整了丘陵,跑道分为三层:地下一层为大片石,其上覆盖一层中片石,路面则是放一层石渣。机场建设后期,由石灰、黄泥、沙子混合的三合土路面,每有飞机起落,便尘土飞扬。

对民工的征用并非无偿,如今已年近90岁的店头村村民周六生回忆:修建机场时,挖1方土可以得3分钱,挖3方土可抵1斤米,因此,村民都很乐意做工。

修建机场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根据记载,每当开山取石,就有民工伤亡,而一次霍乱,曾夺走了100多人的生命……

美国退役空军少将斯泰林尔回忆往事时曾感叹:“很难想象,千百万的中国民工,是如何赤手空拳铺筑建设了跑道。B-29远程轰炸机就是使用这些跑道去轰炸了日本本土。”

每当日机轰炸后在跑道上留下弹坑,已军事化组织起来的养场队就会迅速从防空洞中涌出抢修。

战争:

山水名城沦为“焦土”,飞虎队升空迎敌

1937年10月15日,桂林首次遭遇日军轰炸,造成平民死伤700余人。此后,日军的不断轰炸让这座抗战大后方的山水名城沦为日军蹂躏下的“焦土”。陆续汇聚到这里的数千名文化名人见证了日军轰炸后的惨状。作家夏衍对日军的大轰炸有一段描述,文章写道:

全市三分之二的民房,是被炸毁了。这个以山水秀丽出名的都市随处都是瓦砾、焦炭、炸弹坑、散乱的电话线、烤干枯了的街树和一种从这些断瓦残垣死树中间散发出来的异样肃杀的空气。桂林受了重大的伤,最少也有三分之一的最繁华的市区已经化成焦土了……

进入1940年,日军的轰炸变本加厉。82岁的龙凤高回忆起童年那段记忆,仍心有余悸。

“日本飞机很嚣张,有的时候一天来四五次,飞得很低,地上的人都能看到机身上的红圈。飞机走后,就是一片焦土,炸死人很常见,牛羊畜生就更不用说了……人们一看到师范大学后面的山上挂红灯笼就知道日本飞机要来了,都往象鼻山、七星岩跑,那边能躲日本人的炸弹。没有桥,都是坐船去,人多,船晃得厉害,很多人都掉到水里去了。”

日军炸弹威胁下的桂林人民热切期盼桂林天空的安宁。1942年6月11日,陈纳德亲率4架P-40E和8架P-40B战鹰抵达桂林,以秧塘机场为前沿,开展对日作战。

飞虎队到的第二天,桂林人在家门口见识了飞机上绘有鲨鱼图案的飞虎队的英勇:

当日,秧塘基地空袭预报响起:敌机已向桂林飞来。5时25分,21架敌机逼近桂林上空。飞虎队11架P-40战鹰分三批起飞构建立体纵深作战态势迎敌:4架在5000米处诱敌;4架在6000米处待命;3架在6600米处后备。

激战过后,11架日军飞机被击落,飞虎队损失两架飞机,但飞行员都安全返回基地。

桂林《大公报》当时这样描述战后桂林市民:“市民闻捷,群情鼓舞,市街人气蓬勃,俱欣欣有喜色。”

1943年12月13日,飞虎队指挥部由昆明移师桂林,陈纳德就在现仍留在秧塘机场的山洞指挥所发出指令和战报,每当战机升空,陈纳德都在这里“静静地等待出征将士归来”,直到1944年10月下旬战略撤退。桂林成为当时飞虎队在华南最大的空军基地。

飞虎队的入驻,让桂林人面对日军轰炸时不再那么狼狈。龙凤高说,再有日本飞机来,很多人都跑出来看飞虎队飞机升空迎敌。

据战后的美国第14航空队飞虎协会统计,1943年3月至1945年8月,飞虎队利用桂林机场起飞作战,共击落日机1281架,击伤655架,炸毁地面敌机1057架……

纪念:

桂林人心中的“逐日英雄”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无论是最初的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还是后来的美国第14航空队,桂林人时至今日仍习惯称他们为“飞虎队”。

飞虎队给桂林这座城市留下了很多记忆。李宗仁纪念馆馆长韦芳介绍,桂林早期的咖啡店和西餐厅,很多都是因为飞虎队队员开设的。当时,普通的桂林人称飞虎队员为“逐日英雄”。

孩提时候的龙凤高也有一次和飞虎队队员“亲密接触”的经历:

1943年的某个秋天,龙凤高的一个亲戚去世。当晚,守灵的村民发现门口躺着一位昏迷了的飞虎队队员,腿部受伤。经过抢救,飞虎队队员苏醒了过来。村民马上用竹椅、扁担做了一副担架,连夜将美国兵送回秧塘机场。

龙凤高说,2003年,飞虎队来桂访问团成员还曾向他表示感谢。

实际上,桂林和飞虎队的缘分一直在延续:1987年4月4日,较早一批重访桂林的飞虎队队员,共39人来到秧塘机场遗址。当年20几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如今已经白发苍苍,一位队员说:“我一生最灿烂、最辉煌的青春时光便是在飞虎队,在中国壮丽的蓝天。中国土地上埋葬着我们的战友,还有与我们并肩作战的中国军人。”

当时,当年碾压跑道、路面的石碾子还在原地。此后,飞虎队队员及其家属的来访就没有中断过。

如今,遗址公园就坐落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区以西13公里的临桂县临桂镇。此处,306省道南北延伸,道路东西两侧山峦如黛,绵延起伏,中间是一片狭长的空旷地带。这里现在是临桂县开发建设的热土,一座座楼房正拔地而起。

省道由南北向东西转折处的路北便是公园的大门,中式牌楼正中上书红底金字中英两种文字“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

跨入大门,公园一直往北延展到山下。蒋桂英说,遗址公园只是当年机场的一部分。这个2011年7月正式动工建设的场馆,目前陈列着由美国飞虎队历史委员会捐赠的与飞虎队相关的军服、勋章以及老照片等历史文物近300件。

跨门而入,公园内平坦的广场上摆放着仿制当年碾压机场跑道的石碾。公园尽处,鸡公山下指挥所旧址洞口的石壁上镌刻着陈纳德之妻陈香梅的一首诗:“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鲜红的漆迹、公园簇新的建筑与历经岁月风雨的山崖新旧交辉,当年见证飞机起降的大皇山、笔架山、螺丝山等山丘仍在对面绵延,山顶的树木掩映天光一片苍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临桂抗日战事
陈纳德巧造竹飞机,让日军飞机有来无回,军民浴血保卫芷江机场
衡阳几代人的记忆:八甲岭飞机场
日军撤退时大肆破坏桂林机场 跑道上布满了炸弹和地雷
飞虎队援华抗战,这事也有“两面性”? | 循迹晓讲
【飞虎队记忆】云南驿机场拾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