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你自己
                                                                                         〔关键词〕翻转课堂;团体辅导活动课;课例研究
  一、背景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知识传递”过程置于课外,将“解惑内化”过程置于课上的全新授课模式。它使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速度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需要。同时,它充分利用课堂时空资源,集中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点,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实现个性化指导,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重构学习过程,获得个性化的收获与成长。
  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自2011年成为研究热点以来,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国内目前对于翻转课堂在数理学科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广泛,效果也较令人满意。但文科类科目在这方面的尝试却相对有限,尤其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中引入这一模式尚属鲜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也可以借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实效?笔者借助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操作模式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提炼符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程需要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并尝试解决翻转课堂应用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遇到的新问题。本文仅以该课题中期汇报中的一节示范公开课的教学实录为例,对以上问题加以论述。
  二、课堂实录
  “认识你自己”是初一上学期的一节团体心理辅导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用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善待自我、善待他人。通过翻转课堂和小组活动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的方式,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通过实践探究掌握自我评价的途径与方法,提升学生客观而动态地认识自我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自我观察和收集、借鉴他人评价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健康、阳光、向上的心态善待自我、善待他人。
  1.课前微视频
  课前,教师使用HyperCam 3软件录制一段时长9分钟的教学微视频。通过画外音配合录像、PPT课件的方式,精确而详细地讲解了认知自我的重要性、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对收集他人评价、客观地进行自我观察以及如何调和他人评价与自我观察的矛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微视频的最后,教师设计了四道拓展实践题目:(1)自主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2)使用微视频中提到的方法,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100字以内的自我观察汇报;(3)同样运用微视频中提到的窍门,收集五个重要他人对自己的一句话评价,填写在他人评价收集单上;(4)对比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看看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想想该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2.导课
  师:昨天大家看了这节课的微视频,那么今天我们要讨论什么话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师:没错,认识自己是每个人成长、进步的起点。只有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完善、提升自我。微视频里都讲到了哪些内容呢?(学生回答)
  师:你认为这些内容中,哪些对于你来说比较困难,哪些又应该重点学习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
  师:很好。因为每个人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都不一样,每个人需要提升的能力、渴望学习的重难点也不尽相同。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个性化的问题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3.授课过程
  探究游戏一:猜猜看。将学生课前填写好的他人评价收集单放在纸箱中,教师随意抽取一张,将上面的评价读给大家听。请学生们猜猜看,这是谁收集到的评价? 猜对的学生和被猜中的学生所在小组都可加分。通过游戏检验学生收集到的他人评价是否准确。
  师:有些同学收集到的他人评价真的很准确,大家一下子就猜到了他。我想采访这位被大家一致猜中的同学,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在收集他人评价时,用了什么好办法?(学生回答中提到了“收集重要他人的评价会更准确”“多收集一些人的评价后综合的结果会更客观”等观点)
  师:非常感谢你和大家分享这些好方法。其他人还有想分享的吗?(学生补充了“收集评价时请对方同时写下优点和缺点”“收集评价时要注意找准时机”等观点)
  师:你们觉得这些方法熟悉吗?(学生争抢着回答在课前微视频里提到过)
  师:没错,这三点我们在微视频里介绍过,让我非常高兴的是大家已经开始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了!当然,更让我兴奋的是,有的同学还独创了新的“窍门”,完善了收集他人评价的方法,更值得赞赏!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
  师:那在收集他人评价的时候,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学生提出困惑,教师要求学生先组内研讨五分钟,如果还没能找到满意答案再将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好,看来大家遇到的一个比较集中的棘手问题是,得到了他人的负面评价,自己觉得不符合实际,很难接受。我在课前翻看大家的他人评价收集单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展示从不同评价单上选出的几条比较“过分”的负面评价)
  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负面评价呢?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教师提炼板书,最后请学生总结要点。课堂随机生成如下结论:(1)分析这些评价是否正确,更广泛地收集同学、教师、家长的意见,综合后再作判断,通过自我反思和观察,考察这些典型行为是否频繁发生,进而判断他人评价的正确性;(2)调整好自己对待负面评价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3)流言止于智者,不要因为负面评价而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也不要因此与评价人发生争执。只要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做得更出色,错误的他人评价很快就会自消自灭。
  探究游戏二:击鼓传花。借助击鼓传花的方式,花落谁家,谁就站起来读课前写好的《这就是我》的自我观察汇报单。然后请了解这位学生的人站起来举手表决是否同意他的自我观察结果。举手通过的人超过半数即可给发言学生加分。                                                                                                                                                                            师:我发现在这个游戏中获得加分的同学明显比上一个游戏多。自我观察真的比他人评价更容易吗?怎样才能让自我观察的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呢?窍门是什么?(学生组内交流、分享后,派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学生汇报中除了总结出微视频里提到的“通过观察反复出现的事件或典型事件”“要全面审视自我”“要兼顾优缺点”“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方法外,还创造性地提出“要发现自己的特质”“要确定正确的评价标准”“参考他人评价结果”等观点。教师对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做法表示肯定,并将学生提出的新方法纳入板书中。 
  师:刚才汇报的同学提到了,为了纠正自我观察的主观偏差,我们也可以借助他人评价来佐证。正如在分析他人评价是否正确时,有同学也建议我们可以进行自我观察一样。看来,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互相借鉴、互相支撑的。可是,如果这两种途径得到的结论是彼此矛盾的,那又该怎么办呢?你收集到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观察结果是否有矛盾的地方?或者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学生分享、发言) 
  师:谢谢刚才发言的同学们。我发现大家遇到的矛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我认为自己很好,但大家认为我不好;二是我认为自己不好,但大家认为我很好。其实,第一种情况就是如何对待他人的负面评价,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了。那么我们再来着重探讨一下第二种情况。(教师展示在学生QQ群里看到的一段对话) 
  东东:真郁闷,昨天英语考试又不理想,我真的比别人笨。 
  小乐:不会啊,我觉得你挺聪明的,班级里电脑坏了,哪一次不是你来搞定的! 
  东东:雕虫小技。我感觉自己在班级里仍然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小雪:其实你很受欢迎啊! 你那么擅长运动,每次打篮球、踢足球,大家都争着要和你分在一组呢。 
  东东:那又怎样?我成绩不好,还不照样被人看不起? 
  小乐:怎么会呢? 上次你冒雨来我家帮忙修电脑,我老妈一提起你就赞不绝口! 
  东东:谢谢你们安慰我,可是我的学习成绩不好,将来如果考不上重点大学,注定是个失败者! 
  …… 
  学生分组讨论“东东该如何调和自我观察和他人评价的矛盾”。教师分别参与几个小组的讨论,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冬冬为什么觉得自己不好?冬冬把学业成绩作为评价自己好坏的惟一标准对不对?冬冬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英语,对不对?你认为冬冬怎样才能学好英语?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师:大家说得很好。如果东东学会了全面地认识自我,就会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完美的成功者,也不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进而他会悦纳自我。如果东东学会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就会懂得自己现在做得不好并不意味着以后也做不好,只要肯努力就能改变,进而他会采取行动,完善自我。 
  请学生总结、分享本节课收获。 
  4.课后作业 
  本节课的课后拓展作业是请学生尝试与自己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用自己的笔名,以旁观者的身份给自己写一封信。在这封信中要结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观察的结果,用发展的眼光给自己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并写下对自己最真诚的期望和祝福。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封信珍藏在日记中,作为成长的见证,陪伴自己度过这段洒满阳光、充满希望的青春岁月! 
  三、课后反思 
  1.翻转课堂的前置性学习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时空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门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教师们往往苦于课堂授课时空的限制,无法实现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初衷。翻转课堂的前置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们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操作途径和方法,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教师布置的自我挑战式的实践作业。这种课前先自主实践的模式,使所有学生都获得了宝贵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解决了团体成员过多带来的现实矛盾,延展了心理辅导课程的时空。 
  2.翻转课堂模式提升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前置性实践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也会产生一些个性化的困惑。学生在苦思冥想后不得其解,恰好进入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随后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大家先组内自主探究解疑,发现、提炼或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对于仍无法解决的共性难点问题,教师可以将探究面扩大到全班;亦或针对问题创设出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演练等方式,现场指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种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就明晰自己渴望重点解决的问题的做法,使学生的课堂探究学习更有针对性,进而缓解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无法顾及每个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尴尬;随后学生在课堂上借助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个性化辅导解决问题时,恰好实现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教育效果,成功地提升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效性。 
  3.翻转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心理辅导的意识 
  众所周知,心理辅导要建立在来访者主动、自愿寻求帮助的基础之上。自我主动调整是来访者改变问题行为的必要前提,“助人自助”是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翻转课堂的合作探究学习恰好实现了引领学生学会自主、自助心理辅导的目的。从课前自主学习、实践发现问题,到小组、班级讨论分析问题,再到合作探究、角色扮演解决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自我心理辅导的流程与方法,而且形成了积极、健康、主动的自我调适意识。 
  4.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引入翻转课堂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实效?怎样对学生课前实践作业进行反馈、评价?哪类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更适合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心理教师应提升哪些专业素养才能适应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要求?总之,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校本化引入翻转式教学模式,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沈阳,110148) 
  编辑/ 王晶晶 终校 / 黄才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辅导课程》概念的界定
耒阳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参评教师—罗江花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对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失序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OH卡牌在中学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的应用
明德雨实: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