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出考试焦虑的困扰
                                                                                         〔关键词〕考试焦虑;初中生;个案咨询
  考试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一系列异常生理心理现象,是中学生非常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一种消极情绪。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景的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焦虑状态,在考试焦虑案例中这种情景就是考试的整个过程,包括考前准备、考场发挥和考后回顾。因此考试焦虑相应地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和考后焦虑。国内有调查表明30%的男生和34%的女生存在考试焦虑情绪,也就是说平均每三个学生里面就会有一个考试焦虑的。所以有关考试的心理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
  1.个体原因:①个体性格方面,性格内向,易胆怯,焦虑情绪普遍高于一般人。②认知评价方面,将考试成绩与个人成败和将来前途联系在一起,过于看重考试结果的意义,容易产生较大压力。③知识准备和应试技能不足,平时学习不努力,知识储备不足,对怎样准备考试比较迷茫,容易产生焦虑。
  2.外部原因:①学校环境。学校过分夸大考试的竞争性,以考试结果的成败评价学生,导致学生过分看重分数。②家庭环境。家庭对孩子考试的期望过高,惯于拿别的孩子的好成绩与自己孩子的不足相比较,使孩子自信心减退,承受更大压力。③社会环境。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倾向于用考试衡量学生努力程度和未来前途,这种观念会影响到学校、家庭教养方式和学生本人。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云,女,14岁,某重点初中二年级学生,有一个弟弟。
  来访者自述:爸爸妈妈脾气不好,急躁,而自己的性格则像个男孩子,倔强顽皮,小时候受到的责备和打骂比较多,所以与大人交往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害怕,经常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不聪明,别人会经常笑话自己。
  自己的成绩一直是中上等,比较平稳,但是家里对这个成绩不是很满意。一直都不喜欢上数学课,三个月前数学老师让自己到黑板上做题,没做出来,感觉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自己,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出了一身冷汗,勉强走回座位。从那以后一上数学课就紧张,害怕被提问,害怕考试。听到别人谈论数学考试就烦躁不安,有恐惧感。前三次月考数学试卷答得乱七八糟,连会做的都忘记了。更可怕的是一次比一次紧张,最近的这一次等待发卷的时候几乎哭出来。晚上的睡眠大不如以前了,感觉现在每天都没什么精神,也不想跟同学交流。
  
  二、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 家庭教养方式导致的自卑性格
  通过进一步谈话了解到,小云从记事起就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甚至打骂,还经常嘲笑小云笨。特别是有大人在场时,父母为了表示家教森严更是会在小云有小事没做好时直接说她笨,或者事后说她傻。于是小云觉得自己就是笨的,在大人面前很容易出丑,因为大人总是懂得很多,而自己总是做傻事,聪明的大人们肯定一眼就能看出她笨并且在心里嘲笑她。
  小云从小就不自信,常担心自己做事稍有不慎就会将笨拙原形毕露,这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是很让人羞愧的。于是小云开始自卑,从前男孩子一般大大咧咧的她变得敏感起来。从一开始在大人面前自卑发展到对任何人的眼光都开始在意,心底总有自己不如别人的念头,害怕自己会做错事,成为别人的笑柄。
  有这种自卑性格的小云,如果碰到一些比较敏感的事,比如三个月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做出数学题,认为大家都在嘲笑她,羞愧异常,产生了极高的焦虑情绪。
  2. 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形成
  据小云讲述,自己一直不喜欢数学考试。原因在于三年级的一次数学考试。那次考试地点设在操场上,全年级的老师和学生都在。考试时间是下午,太阳照得厉害,而小云被太阳长时间照射就会脸红躁热,很不舒服,无法集中精神,碰巧那次的数学题目很难,所以小云做得很不好。到了收卷时间,副校长负责收小云的卷子。他一看小云还在埋头算题就说:“胖云云(小云小时候胖),怎么做那么慢啊!”这样一来别的老师也都围过来看小云。结果小云紧张加羞愧地出了一身汗,写字的手不停地颤抖,大脑一片空白,年龄小小的她面对被扯走的试卷,哭都哭不出来。
  而三个月前的小云,背对着同学和老师没有把答案写出来,当别的同学已经写出答案时,她立刻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觉。站在那里握着粉笔不知所措,仿佛又回到当年周围有很多老师在她头顶议论的场景,而她则握着笔却颤抖着无从下手。那种羞愧、焦虑的感觉再次涌起,在数学提问与紧张羞愧之间就建立起条件反射,即一想到提问就会紧张(见图1)。这种条件反射随着每天上数学课都要担心被提问而逐渐增强,不断放大,上数学课与羞愧紧张形成了一种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慢慢地泛化到做数学题和数学考试上,尤其是数学考试,一场考试就相当于长时间的紧张的数学提问,从而导致小云一面对数学考试就处于高度焦虑中。
  

  图1数学情景与焦虑情绪的恶性循环
  
  三、咨询过程及效果
  
  1.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改变家庭教养环境
  小云的自卑性格主要由家庭教养方式造成,小云的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三点:其一,因为不满意孩子的做事方式就指责孩子笨,会极大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其二,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可以对孩子任意评价。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地说任何话,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特别是在有外人在场时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其三,很少表扬孩子。通过与家长沟通发现,小云的父母大多是在小云没有把事情做好,或是他们认为做得不够好时批评、讽刺小云,而极少会在小云做得不错或者做得很好的时候表扬小云。所以小云一直以来受到的正面评价很少,负面评价却很多。
  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到,小云的父母其实很关心小云,只是在小云小时候工作忙,认为小云像个男孩子,大大咧咧难管教而且不会有什么敏感的想法,才忽视了小云的教育问题,一贯按照自己的喜好管教小云。现在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恰当,表示愿意改正,积极配合治疗。笔者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 不要再指责孩子笨,以后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到“笨”“傻”之类的字眼。
  ② 告诉孩子有些事只是认为她做得不如大人那样出色,每一个小孩都是这样,都要慢慢学习才会像大人那样成熟,并不是她自己不聪明。
  ③ 当孩子的某些做法父母不满意时,不妨告诉她“这件事其实还可以这么做……”来代替横加指责。
  ④如果某件事小云做得不错,父母应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是口头上的。
   2.进行认知调整,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的想法
  通过对小云考试焦虑的原因分析不难看出,数学考试只是引发小云焦虑情绪的导火索,而真正的根源是小云自卑和易产生羞愧感的性格,所以解决小云心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小云对自己不合理的负面评价。
  首先,纠正小云认为自己笨的看法。告诉小云小孩子做错事是常见的,爸爸妈妈惯于拿大人的标准衡量孩子,这种方法是不对的。没有任何一个小孩天生就可以做到成熟老练。父母口中的“笨”只是一种习惯性用语,是为了激励小云下次做得更好,而不是说小云做得不好。爸爸妈妈也承认,与同龄人相比,小云的表现向来都是不错的。
  其次,改变小云容易羞愧的心理机制。小云认为别人都很完美,不会做错事,只有自己经常做错事。通过举实例,如爱迪生发明过程中屡遇挫折,爱因斯坦小时候经常遭受批评,让小云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总是免不了犯错误,不止小云一个人会经历坎坷,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是跌跌撞撞摸索着走向成熟。重点是发现错误以后能够吸取教训,及时改正,为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最后,让小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自己和他人。假设她是班里的一名普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会对一个类似于小云这样的同学非常关注吗?再从小云自身角度出发,如果班里某位同学平日里发生一些小事,比如数学课没有写出答案这样的事,小云的看法如何。通过角色转换,让小云明白,自己平时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是没有必要的。她对于别人都会关注自己、嘲笑自己的假设,与自己并不会特别关注别人这一事实是矛盾的。从而减轻小云关注别人眼神和看法的敏感性。 
  3.临床放松训练和系统脱敏 
  第一阶段:教给小云正确的小块肌肉的绷紧放松方法,让小云感受到身体放松。随后,再让小云评价自己,小云觉得心情比咨询前好多了,感到轻松,有种自己与周围环境很和谐的感觉。 
  第二阶段:以引起焦虑的最小项目开始进行系统脱敏。先创设“自然”的情景给小云增加自信,然后在放松中加入数学课堂的场景,让小云想象自己缓缓走入教室,等待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走进来,开始讲课的场景。想象时,要求小云进行放松,然后指导其停止想象,继续放松,并报告其在想象课堂情(下转第27页)(上接第24页)景时体验到的焦虑。如果焦虑值仍然较高,再进行重点想象和放松,直到小云报告焦虑很轻时停止。 
  在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中,逐级增强引出焦虑的项目,见图2。 
  

  图2 想象引起焦虑项目的流程 
  在对每一个场景进行放松训练的同时,指导小云作出正确的反应。最后指导小云对数学考试这个刺激脱敏,使小云对数学考试不再焦虑,数学学习恢复正常。 
  咨询效果: 小云不再排斥数学,能平常对待数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小云的自信心在家长的配合、笔者的调整和自己的努力下,有了大幅度提高,与同学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四、案例启示 
   
  1. 家庭教养方式和童年经历对一个人至关重要,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因此在做心理咨询时,分析来访者这方面的情况十分有必要。 
  2. 在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时,不能单单只解决表面问题,那样只会治标不治本。应该通过细致的探究去发掘更深层的原因,看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 在对中学生进行咨询时,要考虑到他们青春期独有的敏感性。纠正一些青春期少年常有的不合理认知,并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 
  (稿件编号:10111700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应用心理学系,116029,电邮:maomao0922@126.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样的爸爸是好爸爸?(好文推荐)
孩子考前焦虑,与其安慰鼓励她,不如看见情绪并允许
懒孩子
小明手把手教你:首次危机干预电话咨询的流程---对新型冠状病毒焦虑恐惧症的案例督导
高考学生考试焦虑的诊断与治疗
“人有不同能力,恰好你是班里笨的那个”,如何安慰成绩差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