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定远舰33厘米铁甲出水,揭秘北洋水师战败真相,炮弹不足是误传
userphoto

2022.11.15 天津

关注

后世在分析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时,大体有指挥失误说、战舰落后说、炮弹不足说等。其中尤以炮弹不足说流布最广,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北洋水师外籍雇员回忆录的支持。

1929年出版的《泰莱甲午中日海战见闻记》称:“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定、镇二舰之八门主炮只有三颗实战用大弹,其余均为练习用小弹。”

那么北洋水师失利真的是因为炮弹准备不足,限制了定远等主力战舰战力的发挥从而导致最终战败的吗?

事实上,光绪二十五年(1886年),李鸿章对丁汝昌特别交待:“打靶宜勤,用子较多,俟后凡操,通用中国子弹,留洋制之弹以备不时之需。”

当时北洋水师的炮弹来源共有两处:一处是从海外购买的钢弹(进口弹),另一种则是由天津机器局仿制的生铁开花弹(国产弹),这两种炮弹都属于实战所用,而没有所谓练习之分。

只不过进口弹质量虽好但价格昂贵,所以李鸿章特别嘱咐日常练习中用造价低廉的国产弹,而将进口弹留到战场使用。

甲午海战爆发前20天,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下令将旅顺港库存弹药运至舰上时提到:“将定、镇两舰三十零半生炮用铜箍开花子一百五十颗,十五生炮用四倍长铜箍开花子一百颗,检发该船一律携带来威应用。”

可见,仅定远、镇远305毫米主炮炮弹就有150颗之多,按照两艘主力战舰主炮平均每小时12发炮弹的射速计算,光这些从岸上调拨的库存炮弹就足以支撑6小时的海战,而这还仅仅是主炮炮弹数量。

同年,直隶候补道徐建寅对北洋海军弹药库存情况进行了勘验,明确写道:“海军各舰炮弹共计5084颗,定、镇两舰305 毫米口径主炮炮弹为537颗。”

所以,炮弹不足导致北洋水师败亡的说法纯属误传,真实的情况是国产炮弹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火炮射速。甲午海战的亲历者——定远舰枪炮大副沈寿堃就说过:“大东沟之败,非弹药不足,乃器之不利也,中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

当然,国产炮弹的质量差,仅仅是北洋水师战败的表象因素。定远舰水下考古出水的33厘米铁甲最终印证了甲午海战失利的真因。

2020年,定远舰最具代表性的厚度33厘米的钢面铁甲被考古队打捞上岸。

1881年,清朝向德国订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时,由于英国拒绝向德国出口复合装甲,急于打开清朝军火市场的德国通过自行研制,生产出了钢面铁甲,并毫无保留地率先应用到了定远舰上。

加上全通式装甲板的运用,定远舰被誉为“世界第一铁甲舰”。

但北洋水师成军后,清朝认为“用之自守尚有余”,所以停止了海军装备的更新,也未添置新舰。

日本则大量列装“快船”,其联合舰队的装甲防护虽薄弱,但利用了自身穿插速度快的优势,弥补了装甲厚度不足。

李鸿章悲哀地说道:“日本蕞尔小国,而能岁增铁舰,所制专与华局比较,我舰行15海里,彼则行16海里。定远、镇远大炮口径 30.5厘米,彼“松岛”等舰则配34 厘米大炮并快放炮,处处胜我一筹。”

此外,清朝根本不具备短期内修复定远、镇远这种铁甲舰的能力,也无法仿制厚度达33厘米的防护钢甲,所以,即使定远、镇远没有在黄海海战中丧失战力,却也因落后的军事工业而无法让其重新发挥效用,最终“憋死”在了自家港口中。​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电话18071431160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考古发现定远舰33厘米铁甲,证实清朝战败真因,并非炮弹不足
老兵游定远舰
“定远”悲歌
【飘影23号】当时堪称“亚洲第一巨舰
北洋舰队的定远舰在当时究竟处于世界上什么水平?
不久前,定远舰的钢面铁甲被打捞上岸 于是,就揭示了一百多年前大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