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时候越乖,长大后越痛苦”为何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太乖

“小时候越乖,长大后越痛苦”——这观点容易误导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点、听话点,这毋庸置疑。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乖,更听话,也是我们做家长费尽心思的事。不过近来,对“乖”提出质疑和担心的声音越来越多。

有人担心乖可能暗藏压抑,有人觉得乖可能失去个性,有人认为乖可能表里不一……

的确,透过“乖”的表象,去探寻如何定义乖,评判乖,辨别“真乖”“假乖”,是对家庭教育的反思,是好事,好现象。

﹥﹥不乖的孩子更可爱?

这些质疑声,有些观点来得太陡,矫枉过正、语出惊人,值得推敲商榷。

比如,有观点说“孩子太乖,原因必怪”,对孩子的乖胡乱猜疑、不当归因;有观点说“不乖的孩子更可爱”,列举一些极端个案,堂而皇之得出貌似正确的结论;还有的更耸人听闻:“培养孩子的目标千千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小孩!”……

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他们还会借助心理分析师、疗愈师为其个案“帮腔”,容易让人不假思索地认同文章观点:看来,孩子“乖”真的害人不浅。

前不久网上一篇文章,更是以《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为题,剖析乖的各种危害,并借心里咨询师疗愈师断言——“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小时候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曾经被大家追慕的“乖”,成了被“讨伐”的对象,而不乖,似乎倒成了追求的目标。

﹥﹥妄言“小时候越乖,长大越痛苦”,让家长无所适从。

上述这些观点,对一直以“乖”为评判标准的家长来说,无疑“打击”不小,甚至会暗自担忧或困扰——难道自己错了?难道已经贻害了孩子而不知?

而那些正为孩子不乖不听话苦恼的家长,或许会稀里糊涂地长舒一口气。

更多的家长是无所适从。

曾有家长给我留言,叫人哭笑不得。这个妈妈说,自己的孩子太乖太懂事,让她担忧,甚至想“故意把孩子教坏一点、教不乖一点”。看来,“乖”已成为家长关心和担忧的问题。

其焦点在于担心“乖”会剥蚀孩子的生命力、独立性,会让孩子成为看人脸色,没有主见,压抑个性,循规蹈矩的人。

﹥﹥“乖”本身无过,辨别孩子属于哪种乖才是关键。

这些担心无可厚非,却忽略了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二是,什么才算真正的“乖”。

三是,什么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出现让家长担忧的“乖”。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不同的人观点肯定不同。

比如有人认为是:有钱、有权、有闲;有人认为是:钱多,事少、没人管;也有人认为是:能自食其力,能适应环境,有尊严,具有独立的思想和判断……

不过,不同的目标会对应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什么才算真正的“乖”

如果需要把我们对孩子的认同用一些词汇来表示的话,通常我们会用“乖”或“懂事”。

其评判标准通常掌握在评判者手中,所以极具主观色彩。但在我们找不到其它词汇却又希望能客观反映这一特征时,就需要给“乖”赋予固有的内涵。乖是一种顺从,顺从包含服从。

一个人从以自我为中心,到能接受他人意见,到能适应环境,遵守契约,敬畏规则,到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这其实是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顺从是意志力发展的最后阶段,它反过来又使顺从成为可能。她还认为,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当他意识到“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的“乖”“懂事”是在完成社会化过程,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这是孩子情商的体现,那么,大家还会谈“乖”色变吗。

什么样的教育会导致孩子出现令人担忧的“乖”

过分的顺从,过度的乖巧,包括依赖、胆怯、懦弱等个性品质是我们容易观察到且担心的一些特征,也是大家的担忧所在。

这些令人担忧的个性品质,其成因除自身性格气质所致而外,与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比如让孩子“闻风丧胆”的“虎妈”,再比如打悲情牌“绑架”孩子的“弱妈”,以及一切通过不当的奖赏、乞求、命令或暴行让孩子服从的家长,都有可能让孩子表现出“病态”的“乖”。

这才是真正让人担忧的所在。“真乖”,是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会自律和自主的表现;是孩子学会适应环境并寻求内心和谐的表现;是孩子逐渐具备独立精神,善于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表现。“假乖”,是孩子被动屈从的表现。

轻则压抑孩子个性,埋下心理疾病的隐患,重则只能培养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那种成天“乖乖”不离口,滥用赞扬和奖赏的行为,与滥用惩罚和暴力一样危险。

“乖”本身无过,辨别孩子属于哪种乖,并科学合理地培养和引导才是关键。

重点之重:对待豺狼,孩子你可以勇敢一些,再勇敢一些。

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撕破脸皮,要知道,坏人在使坏时,内心其实是恐惧和侥幸的,只有勇敢地“踢爆”对方营造的掌控氛围,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有可能自救。

孩子,行走社会,学会“自知”,你会减少很多头破血流的机会。我提倡“有把握地冒险”,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壮丽的人生风景。

遇到纠纷,我不提倡认怂,但也绝不提倡硬来。我特别欣赏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别看是老法,确实管用啊。

有理,即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即必胜原则: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不打无把握之仗;

有节,即克制原则:决不无止境地战下去,要有节制,见好就收

孩子,社会复杂,但也不是洪水猛兽,你越敢拥抱它,越能触摸它跳动的血脉,你越躲着它,它越可能伤害到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看完沉默了!
《越乖的孩子,长大越让人操心》:在这个需要个性的年代, 乖孩子也许就不再是个褒义词了……
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越痛苦 越乖的孩子长大越叛逆越可怕越无能
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后越痛苦?
32岁生日快乐:这一年对我改变最大的5个思维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