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别49载 常山江山 北大荒支边青年再相聚

近日,来自常山、江山的70多位内蒙古支边知青,在49年后再一次相聚江山,回忆当年的艰苦岁月,共话如今的幸福生活。联谊会现场温情涌动,大家相聚在一起,回忆起当年的经历,再想想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感慨万千。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动员青年前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中央决定自当年到1963年五年内,从内陆动员570万青年到这些地区参加社会主义的开发和建设工作。1969年5月18日,常山、江山的130多位青年,胸怀理想,满腔热情,告别亲人、离开家乡,乘专列来到了3000多公里外的祖国边疆———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北大荒支边插队生活。

北大荒自然环境的突出特点是被称为“寒冷的世界”,有人对北大荒的寒冷如此形容:“呼气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指僵,裸头则耳断”。冬季最低气温平均-30℃上下,极端最低气温-46.5℃。这些18到19岁的年轻人和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干活,经历了人生中一段最难忘的历练。

为了开发建设北大荒,有许许多多的知青像当年的转复官兵一样,在黑土地上英勇捐躯。虽然他们的人生如流星之倏忽,但却显得格外鲜明。“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我们点的是柴油灯,鼻子被油烟熏得黑糊糊的。吃饭,就拿两个馒头充饥。下地干活,地里冒出来的气都能结成冰,异常寒冷。”常山老知青占美贞表示。回忆起知青岁月,常山老知青周明发动情地说,“对我们南方人来说,最大考验是收割小米,因为小米的垄又高,当时我们用的镰刀柄有1.5米长。有些女同学累得哭了,手还磨出了血,承受了从来没有吃过的苦。”

这些知青在北大荒,最长的呆过12年,最短的也有4年,有的在那边成家立业,也有的陆陆续续回到家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为自已的知青生活无悔于青春、无悔于时代,知青插队的经历,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了他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和祖国一起成长,我们这一代人对党和国家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即使条件再艰苦,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会义不容辞投身到建设当中去。”老知青董为民表示。

艰苦卓绝的垦荒生活,铸造了老知青们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北大荒人性格。“这段人生经历,对我们帮助非常大,正是凭借当时磨砺出来的一股韧劲,我走出国门,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虽然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生活,但是我依然想念我们的祖国,希望祖国越来越强大。”占美贞如是说。

49年过去了,曾经的年轻人如今都已两鬓斑白,成为了幸福爷爷、快乐奶奶。“为了此次联谊会,老知青们从天南地北赶来,是因为这分别49年却不断发酵的友情,也是因为那一段随着清风远去却深刻于心的青春岁月。”董为民感概,虽然他们不再年轻,虽然他们也许没有了下一个49年,但是他们之间的“情”难忘,“谊”长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3张知青的老照片:1968年我在北大荒的那些年,难忘的知青岁月
一位知青对人生的感悟
1300名知青欢聚一堂!这歌唱的太动情了!
我们也曾年轻 北大荒知青老照片(下)
兵团北大荒知青岁月【上】
[转载]兵团北大荒知青岁月(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