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祖国大陆最南端湛江市最后一段高铁终于开工了!

俺的家乡湛江 “你真的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吗!”

俺的家乡湛江 “你真的没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吗!”

1-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湛江港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自行设计和建造的、世界上少有的现代化深水良港。内岸线长241公里,是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的4倍。

2-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全国四大糖蔗基地之一。


3-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全国的电饭煲有四分之一是湛江廉江生产的,目前是全球电饭煲出口量最大的基地。


4-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生产了国宴佳果--红橙。

5-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全国的拖鞋有四分之一是湛江吴川生产的。全国百分之八十羽绒出口来自湛江吴川生产的 。


6-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全国最大的桉树、剑麻生产基地和红树林基地。

7-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外运菜面积、产量和产值均排在全国五大南菜北运基地的首位。湛江农民长年深耕劳作不断的供应最优质新鲜的蔬菜水果到北方各大省市满足北方每天的需求。

8-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广东省之首。水产出口占百分之八十以上。

9-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海养珍珠产量占全国的2/3。南珠是中国海水珍珠的皇后,历史上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说,可见南珠的尊贵地位。

10-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对虾产量约占广东省的40%。在美国餐桌上每五条虾中有三条是来自广东湛江。

11-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原盐年生产能力15万吨,占全省的50%以上。全国近一半以上人口的食盐都是湛江供应的。

12-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湛江海域内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13-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该区域有国内海上最大的气田崖13-1

14-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向香港供气的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就设在湛江。


15-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全世界两个“玛珥湖”之一的湖光岩,已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16-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大陆红树林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保护区,面积达20万公顷。同时还是国际重要湿地。


17-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有广东最大的“人造海”鹤地水库,中国十大水库之一。

18-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高校数量在省内仅次于广州市。

19-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南海舰队总司令部所在地,中国三分之一的军队驻守在这。

20-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湛江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68%,居全国重点城市第四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0.73平方米。


21-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全市5县(市)4区均面临海洋,海岸线长1556公里,全国第一,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5和全国的1/10,人均海岸线25厘米,为全国人均海岸线的10倍。



22-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广东省内方言最为复杂的城市,主要是湛江白话,雷州话,哎话。 




23-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海鲜驰名省港地区。特别是“湛江鸡”出名。也有许多特色的小吃,如霞山海头港邹记猪肠粉,百年老字号邹记凉茶,炒粉,白切狗,牛杂,烧蚝,番薯粥等。



24-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特色文化为红土文化。主要有吴川飘色,东海岛人龙舞,雷州石狗,雷剧,粤剧,遂溪醒狮。


25-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中国大陆最南端。


26- 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东海岛上的海滩特别平整漫长,最特别的是龙海天,据说这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长滩,这一段海滩绵延28公里,宽达100至300 米,平整得让人想在沙滩上驾车奔驰。如果从高处看,海水分三层,最近的一层是黄色,不足2米,海水通常是暖的;深一点的一层是绿色,5米以内,水温逐渐冰凉;最远的一层则是深邃的蓝色,那就是太平洋了。


27-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徐闻是207国道的终点,海上丝路的起点。 




28- 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与市区隔海相望的硇洲岛,是形成于数十万年前的火山岛。岛上屹立的法国式灯塔,为1899年法国人所建。塔高23米,光柱射程 26海里。用天然水晶磨成的160块三棱镜和2块凹透镜组成的灯塔,是中国独一无二、世界上仅有的两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




29-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据说湛江是唯一一座城市中心直面大海的城市。



30-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中国大陆 通往东南亚、中东、欧洲、非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对外贸易口岸。

31-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公园数量排在广东第二而已。
32-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空气质量居全国第二广东第一而已。
33-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出了这些明星一而已。1、湛江籍世界冠军和全国著名的运动员、教练员有吴国村、张小冬、劳丽诗、何冲、何强、徐益明、陈福来、苏国熙、郑观志、杨春林、姚喜明、黄秀妮、邱亚帝、符晓云、林小妹、林来九、李桂莲、黄华东、高红、陈丽霞、李蓉娟、麦康德、李汉明等。

2、湛江历史名人:林召棠、张炎、陈文玉、陈上川、黄学增、李汉魂、陈瑸、陈兰彬、林联桂、欧光宸。 3、湛江名人(香港大亨):许爱周、许世勋、许晋亨。
1、影视艺人:杨怡、杨卓娜(两姐妹,香港TVB艺人);黄伊文(原名黄恺慈)、吕良伟、撒贝宁(央视)、伍燕(广视)



34-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只是徐闻县有中国大陆近海唯一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繁殖区。


35-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拥有中国最大的夜总会---湛江中国城


36-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码头而已


37-湛江没什么可骄傲的,广东发展潜力最强大的城市而已。湛江最新城建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中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5年8月18日,中法签订《交收广州湾租界地专约》,经历了异国47年奴役的广州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广州湾正式改名为湛江市。
1946 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广州湾,并改名为湛江市。
市名由来
1899年
“广州湾”租借地图,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广州湾,被强租法国。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1899 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城市荣誉

1959年3月7日,全国造林园林化现场会议在湛江召开。湛江获得“花园城市”称号。

1991年时获得 “绿化达标城市”荣誉。
湛江海滨公园主题雕塑
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2004年世界第三区(亚澳)滑水锦标赛举办城市。
“湛江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2007年创办至今,全国唯一殊荣)
2010年湛江市被正式授予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称号,成为全国首个获得这一殊荣的城市。
2010年7月3日,湛江荣获“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
2010年11月11日,荣获“中国对虾之都”。
2010年12月12日,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2007 ~ 2010年连续荣获两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三年一届)
2010年第37届世界旅游小姐(广东湛江)全球总决赛。
2010年'广东省首届海洋经济博览会暨第一届湛江海洋节'承办城市
2011年9月7日,湛江荣获“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
2012年获得中国特色魅力城市称号。
2013年获得第27届香港国际旅游展“中国十大环境最好旅游城市”称号。
2013年国内空气质量达到优秀的城市,媒体评“中国最适合洗肺城市”,仅7座,湛江上榜。
2014年1月,湛江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2014年首届“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长久会址城市。
2015年第十四届“广东省运动会举办城市”。

 

30万湛商 在深有了“娘家”

30万湛商在深圳有了“娘家”。深圳市湛江商会正式成立。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坚,深圳市副市长陈彪,市委常委陈岸明出席活动。郑亚钦当选深圳市湛江商会第一届会长。来自深圳、湛江以及各省市的领导、嘉宾、工商界代表等800多人出席大会。据介绍,在深的湛江籍人士创建的企业达千家之多,其中不乏知名品牌企业,仅是地产界,每年销售额达100多亿元。深圳市湛江商会于2013年10月底经深圳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短短一个多月,会员迅速发展到300多个。会员经营之业务遍及各行各业,有建筑、房地产、影视、制造、进出口贸易、信息科技、酒店管理、交通运输、海鲜批发及旅游业等。在湛江商会成立大会上,广东南粤银行深圳分行、江苏银行深圳分行、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等金融机构,分别与深圳市湛江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共向深圳市湛江商会授信达200多亿。热烈祝贺深圳市湛江商会成立暨第一届领导就职典礼隆重举行

深圳市湛江商会筹备小组于2013年10月11日在深圳市大梅沙隆重举行全体会员大会,选举湛江市政协常委、湛江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深圳市圣源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钦先生为深圳市湛江商会第一届会长。深圳市湛江商会是由近百位湛江籍在深圳投资发展的民营企业家发起,并经深圳市民政局注册登记成立的非营利性社团。目前,深圳市湛江商会会员经营之业务遍及深圳各行各业,计有建筑、房地产、影视、制造、进出口贸易、信息科技、酒店管理、交通运输、汽配、海鲜批发及旅游业等。深圳市湛江商会以“以德立会,以情促会,以法管会,以纳强会,以商养会”为宗旨,将致力为会员提供各行各业信息交流的平台,协调会员之间、会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合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致力推动深圳与湛江的经济、技术、贸易等联合与协作。


  • 作为湛江人不可不知的“黎话”历史

卷首语

湛江地处大陆最南端,境内的雷州文化别具独特、内涵深厚,属于源远流长的岭南四大文化之一。本土文化是我们的自豪,也是我们的根,只有继承和革新,才能让她绽放光彩,我们责无旁贷。但是,这个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文化冲击逐渐地模糊了青少年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认可和继承,树若无根怎能够生枝繁叶,人亦如此。历史上,雷州话还覆盖茂名南部,但在白话的进攻下,步步往南部退缩,或许将来连徐闻人都不会讲了,那可真是我们的悲哀、雷州文化的不幸。每一位湛江人都必须知道我们发源何处、我们的文化来自何方,这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湛江人大多是福建莆田移民

在湛江地区,你随便问一个本地人祖籍何处,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清楚了,不过年代久了也难怪,与生俱来的存在感总是会模糊人类认知的方向。据历史记载表明,我们大多是福建搬迁来的,主要是指福建莆田县。

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福建莆田人迁徙于此?追溯起来,有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

  • 逃避战乱而大规模迁徙;

  • 航海经商聚居于此;

  • 到本地为官宦满后定居于此。

文物和语言是记录历史的最有力的承载,湛江地区沿海到处可见的天后宫,现在一些庙门还挂着“闽陆恩波流粤土,雷阳德泽接莆田”之类的对联,这些都是福建流传过来的民俗风情,见证了这段搬迁史。“黎话”来历更是悠久长远,这是历来朝代不同文化抨击和摩擦后的和谐产物,作为一个湛江人,你不可以不去了解这段历史,你有义务去了解自己来自哪里。下面请跟随本文去学习“黎话历史”、认知湛江、认识自己。

移民潮流始于唐朝,盛在南宋

湛江地区主要地处雷州半岛,古时人烟稀少,当地主要土著为古百越的雷人。到唐代,朝廷有计划地'徙闽民于合州'(唐时的合州辖今徐闻、海康、遂溪等县),开始了闽民开发雷州半岛的历史,而闽民就是福建一带人士。

到了宋代时期,已开始形成一些莆田人卜居的村落。造成莆田人南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官宦满后定居于此”。要知道以前的宗族观念很强烈,一个当官人外迁定居就等于一个大家族外迁。如北宋开宝年间(968~975年),莆田人雷州府正堂黄勋,宦满后定居于遂溪县城内的平衡村;北宋琼州刺史陈懽,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禄岭乡,宦满后卜居于遂溪双村。

南宋初期更是官宦南移的热潮,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和历史上的某个官员同一条村的吧!

宋宝庆元年(1041年),莆田柯姓官高州通判,落籍吴川高罗;太平兴国年间,莆田吴保以进士历官银青光禄大夫,晚谪高凉参军,遂占籍吴川为上郭村吴姓初始祖;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年),莆田陈镜在化州为官,其次子陈混卜居于吴川平城;淳熙年间(1174~1189年),莆田杨姓宦游吴川,先居博铺,后迁居于大山江镇东涌村;隆兴元年(1163年),莆田林兰屿迁居吴川霞街,其后人中最著名的是清道光年间状元林召棠;庆元年间(1195~1200年),吴姓从莆田迁来湛江霞山南柳村;咸淳(1265~1274年)初年,梁姓从莆田迁至湛江麻章调塾村。

逃避战乱才是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原因

莆田人大规模迁徒到湛江,是南宋末年的事。德佑二年十二月(1277年元月),莆田人南宋状元、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陈文龙归守兴化军(辖莆田、兴化、仙游三县)抗元,不屈身死。其叔陈瓒倾家财300万缗航海助张世杰军抗元,及陈文龙就义,发民兵攻复兴化军为文龙报仇,封知兴化军事,元兵复来攻,力尽被执,不降,被元将车裂五门,壮烈殉国。陈瓒之子若水被张世杰召为督府架阁。陈文龙的子孙八宣、汝楫等率族人乘船同辅南宋幼主帝从福建南下广东湛江之硇洲岛,后至粤东崖门,帝溺水而宋亡。八宣、汝楫率族人沿海南下,除一部分留在新会外海(今属江门市)外,有的定居海南,其余的散居于化州、吴川一带。八宣生三子:正、宝、经(伯镇)。

陈伯镇元初任石龙(现化州)教谕,晚年宦满卜居湛江市郊的乾塘村,成为乾塘陈氏始祖。其后人中著名的有被郑成功委任为高廉雷总兵的明末抗清将领陈尚川;清康熙32年(1694年)进士、曾任台湾知县、刑部主事、偏沅(今湖南)福建巡抚的陈宾;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留美学生监督、查办古巴华工事务专使、首任大清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兵部右侍郎等职的陈兰彬;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举人,著名诗人、岭南派画家、教育家陈乔森等。陈正卜居坡头米稔村。陈宝后人迁居廉江案乾村。

陈八宣的后人现在仅在湛江地区的就形成数百条村子,总人口超过10万人。陈汝楫的子孙迁居吴川、海康,后人中最著名的是清乾隆36年进士、十世孙陈昌齐。宋幼帝南下时随驾的有军队17万人,民兵30万人,民兵中不少是航海助张世杰抗元的莆田人,宋亡后逃得性命的遂定居于雷州半岛沿海(其中包括江西籍的文天祥的后人等)。据作者所知宋末迁居湛江各县市的莆田人还有:湛江湖光蔡屋村的蔡姓;民安镇何尾井的何姓;遂溪支屋的支姓;遂溪龙驾村先民等等。

元明时期莆田人继续南下

元、明两代,莆田人在湛江地区为官的很多,如元朝的雷州知府黄行可、林民止,同知朱子宣,通判陈宗虞、方山,推官李文献等;明朝历任的海北巡道(驻廉州,辖雷廉二郡)方良永、陈伯献、方万策、游伯槐;海康知县王诰、陈遂、林齐圣,典史郑桂、陈大辉、陈科、胡秀;遂溪知县柯重光,县丞陈朝政;徐闻知县郑普、康云程,典史黄镗、郑一庸、苏朝举,经历黄大会、朱杞;宁海巡检余芳,东场巡检肖良;雷州府儒学教授朱阙石,训导王正;徐闻儒学教谕李天民、王等等。由于莆田和湛江地区都处沿海,湛江的闽人不少,政治环境、语言环境等又较适合,莆田原是抗元最坚决的地区,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莆田人南迁湛江的日益增多。如遂溪许屋村的许姓是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从莆田迁来,吴川中山的郑屋村郑姓是元初迁来。也有的是宦满定居的,如元延佑六年(1319年),莆田举人黄昱任石城县尹,致仕后定居于廉江上县村,其次子黄思温举明经为广西博白教谕,宦满后居吴川,为岭头街与大岸黄族始祖。明代莆田人迁居湛江最频繁,迁来的有:东海民安丹蓼村林姓,西山村沈姓;遂溪洋青陈屋塘陈姓;徐闻曹家村曹姓,北英村蔡姓,北注村先民;海康南罗村雷姓;廉江平山村黄姓,龙湾肖村肖姓;吴川杜村杜姓等。莆田陈启明代中叶赴任琼州知府,宦满后卜居于遂溪桃溪。莆田大井村人徐福明正德年间官高雷武职,其子许耆英为五品荫生,嘉靖十五年官广西、宣化营守备,定居坡头博立村成为博立及木棉村许姓始祖。

     到了清代,仍有不少莆田人迁到湛江。如东海岛东山村的庄姓,青蓝村的宋姓;遂溪县岸基村的季姓,北谭安塘的陈、袁等姓;徐闻后坑村的侯姓,东莞村、边胆村、城南乡内村园等先民,六黎村的黄姓及欧阳氏;廉江市龙湾镇肖村的肖姓等等。

据史料记载,元代高州府(辖高州、化州、吴川等县)仅4.3万人口,雷州府(辖海康、徐闻、遂溪三县)人口也只有12.5万人。至明代,高州府为6.8万人,雷州府发展到22.6万人。清代雷州府百姓有的逃往东南亚(如陈尚川所领导的抗清军队四千多人迁往越南),有些迁往其它省、府,人口流失严重,只剩下5.9万人;高州府人口则增加至18.6万人。唐、宋以来,福建的经济、文化都要比粤西先进得多,福建莆田汉人南迁不断增多,加速了开发雷州半岛及粤西的步伐,他们与本地百姓溶成一体,为本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灿烂的篇章。

      雷州话属闽南语系,是汉话及闽语逐渐与俚语交融的产物

雷州话流行通用于雷州半岛,它与电白话、海南话、潮州话同属“姐妹语系”,属闽南语系的一种次方言。雷州方言始于秦汉,由入粤的汉人带来官话及闽语逐渐与俚语交融,形成本土化语言。雷州话有17个声母,47个韵母,8个声调,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其词汇、读音、语法等方面逐渐与母语、姐妹语产生了差异性变化,深化为雷州半岛的地方语言。

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分布于整个雷州半岛因历史上这于区域属于古雷州府之管辖在内,所以称为雷州话。今湛江地区本地人又称为“黎话”,乃是当地通俗的语言。

雷州话通行范围很广,分布于湛江市属的雷州、遂溪、徐闻、麻章、东海、赤坎、霞山、廉江、坡头等县、区乡镇。人口覆盖600多万,是广东4大方言之一。

      雷州城的雷州话是雷州话代表方言,是正音(因雷州城历史上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一直是州、郡、道、路、军、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出版有《雷州话注音字汇》、《雷州话方言词典》和《雷州方言志》。

     雷州话方言可分为“性质状态”和“俗语、谚语、歇后语”两个大类。其中性质状态涉及的与官方语言相近,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而“俗语、谚语、歇后语”便是海康方言中的一大特色,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雷剧,墓志铭,涉及天文地理,衣吃住行,时令,文化教育,迷信,动植物,人品,行为性质等方面,有单音词,复音词,又可分为AABB式重叠,ABAB式重叠和ABB式重叠等。

      在雷州方言里头,“土”和“通俗”乃其一大特色,“土”,来源生活或取材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相关的来源,如“上轿包脚”,古代妇女常把脚裸以下的部分包扎起来,也就是所说的“三寸金莲”,在海康古代,没有把脚包扎成“三寸金莲”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或者被世人骂成不守妇道,上轿,出嫁的意思,在出嫁的时候才包扎脚,那就是懒惰,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慌乱准备,又如“公仔抬高就见脚”,公仔戏,雷州半岛的一种木偶戏,由人来操纵其动作形态的变化,当人把公仔高举起时会不自觉地把木偶的一些缺点或短处暴露出来,所以“公仔抬高就见脚”的意思是没有真才实学,一遇上情况便暴露出了马脚。

由雷州话衍生的半岛民间艺术

  • 雷州歌

雷州歌,用雷州话演唱的民歌。汉代形成于今雷州市,流行于雷州半岛。是广东四大方言歌之一,也是中国131个歌种之一。其格律严谨,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的尾字押韵,第二句的第四字、第四句的第四字和尾字都用阳平声,第二句尾字则用阴平声。每句句首都可加两三个字,叫“歌垫”。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以及双关、重叠、连珠、倒装等10多种。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等。民间男女老幼都会唱,遇事随口即唱,出口成歌。

  • 雷州音乐

雷州音乐是雷州的民间器乐曲。始于明盛于清,流行于整个雷州半岛湛江地区。雷州音乐按演奏形式可分为:将军令,气氛热烈,气势磅礴;小牌,旋律流畅优美,轻松活泼;坐门楼,多用于庆典,乐手坐在门楼下(大门口)演奏;戏套,为雷州歌剧和黎戏(雷州木偶戏)的场间气氛音乐,也用于日常生活。

  • 雷剧

    雷剧原名雷州歌剧。源于雷州歌,明代中期形成于海康县。其唱腔音乐、锣鼓音乐别具一格。初期以雷州歌谣腔为主唱腔, 后在原唱腔基础上创作出数十种新唱腔,按其体系可分为“高台”、“雷讴”。雷剧属于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已具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中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雷剧四个历史阶段。直至现在,每年春节,雷州半岛地区都会举行姑娘歌比赛,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湛江市名的由来
湛江历史故事
霞山北月村(上)
湛江有一个县很威武,曾管辖过赤坎、霞山、麻章和东海岛
湛江黄氏是一个大姓,分支很多,但大部分源自同一个地方
湛江黎话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