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一首诗马戴《落日怅望》,不称意的人生,可共鸣惆怅情怀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唐代:马戴《落日怅望》

马戴这首《落日怅望》所表达的感情,和许多客游他乡不得意的诗人诗作中所抒发的感情近乎一致,不过是怀乡却不能归,人生不称意,以及年华易暮之感叹。这样的诗,有千百首,同样遭遇和情怀的诗人非常多。他人的诗,终究是他人的,读之虽然也能感受到诗中的感情,但终究和自己所作的不一样,总觉得隔了一层,不完全是我的。

人的感情复杂,不像诗中所能表达出的那么简单。虽然诗歌能表达其中的一二,但终究不能全部表达出。又有许多看不到的东西蕴涵其中,附牵其外,一环套一环,是文字表达不来,感情牵系不到的。我自己尚不能全部知晓,他人读了,更无从得知。他人读到的是他人所能理解到的感情,想要映射到我身上,则是大谬。

诗写出后,是诗人自己的诗。读者读了之后,是读者认为的诗人之诗。两者是不同的,诗人不能解释诗中所有的意思,读者也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思想。就好比,同样的木头,在艺术家的手里,是工艺品;在木匠手里,是造房子,做家具的材料;在农人手里,则是烧火的柴薪。见识和理解的不同,差异是如此的大。妄想通过一首诗,了解诗人诗中的感情,是坐井观天。读一首诗,得到的只是自己的感情,即使没有诗人那样的遭遇,但可以能设身处地的去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戴诗两首:《满上秋居》感染力强,《落日怅望》晚唐最佳之作
草书:唐.马戴诗《落日怅望》
关于《春梦谁家经典》的创作感受
描写思乡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落日怅望
部编本初中古诗分类赏析题:爱国忧民篇(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