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由啊自由!


文:里海(公众号:fengkuanglihai) 

我的眼睛近视严重,工作后还涨了300多度,现在已经600+度了,我害怕以后出现视网膜脱落等情况,所以我今天就去一个资历很深的教授那里看眼睛,毕竟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情,需要身体健康活得久,复利效应才明显啊。所以读者中如果有眼科方面的专业人士多给我建议哦。

这位眼科教授问我是啥职业的,我说:“以前是银行的,现在不上班了在家主要带娃儿。”她说:“你这么年轻就自由了,真是太爽了撒,在家看看K线,炒炒股,跟跟庄就赚钱啊,是不是天天炒股用眼过度遭的?”我内心暗笑,嘿嘿,啥年代了,还跟庄。于是我说,“我是炒股啊,但看盘不多啊。”

检查下来,大问题没有,原因还是用眼过度,晒太阳少了所致,不过我的眼睛的调节力不行,所以用眼过度后会导致继续近视。

当我从地铁里出来的时候,冬日暖阳,天空瓦蓝瓦蓝的,忽然感到内心有一种自由的感觉,自由就是没有任务指标的压力,没有人给你发号施令,自由就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我自己也想了下,上班前几年用眼也凶,不过当时孩子没出来,周末我都去骑自行车,一骑就是半天或者一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所以抑制了近视加深,后来有小孩了,周末我不好意思一个人出去骑车晃了,虽然工作轻松了,但没怎么骑车了,改为跑步,不过跑步一般是晚上去跑,没阳光了。除了个体差异之外,看来阳光照射和近视发展与否关系很大啊。

再回到投资来,按照我的打法应该是非常轻松了,为啥呢?我的套路,大部分时间是满仓的,持仓3-5只,看准买入后就可以不用管了,等待几个月到两三年,待逻辑演绎,股价演绎完之后就卖出,然后切换到另外一只股,周而复始。因此,按照我的这种套路,其实建仓完毕后就非常轻松了,不用看资料,不用看盘,由于下注的时候已经把逻辑想得很明白了,所以基本上也可以确定是个必赢的交易了。也就是说,其实下注后我几乎可以完全在外面玩,不看手机,也不用看啥新股了。其实经常看资料,储备股多了也是有问题,问题在于可选的股太多,很多股都想买,搞得人心慌慌,哈哈哈。按照我现在的配置,说实话,心里踏实得很,持有的几只股,必然赚钱,只是什么时候赚,赚多少而已。

不过呢,我目前阶段还是做不到如此之洒脱,一来我不想太早老去,二来我舍不得放弃写作。不过,我肯定是要放缓节奏了,不会每天很多时间都在电脑或者手机面前了,我决定就上午工作,下午都出去晃,要么去运动、骑车、跑步、散步、转山,要么就到处走走,看看不一样的生活,放慢节奏,慢慢慢!

详细解释,为啥懒散了会太早老去呢?因为投资中最怕的就是思维固化,市场的变化太快了,市场一直在变,所以如果一个人不变,陷入以往的思维中的话,很容易被时代抛下。因此,我不想太早老去,得保持进化力。例如,我今天早上去看病的那位眼科教授,还停留在跟庄思维,那现在要么就是被人割,要么就是进监狱。做庄模式是2005年之前的搞法了,那个时候上市公司小,盘子小,没有啥基金、机构和外资等力量,再加上监管不到位,所以坐庄横行,当然,不少庄家也赚了钱。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自己不进化而停留在那个时代的话,早就被市场消灭了。例如,前几年的只买月亮不买星星的搞法,放在一个不变的社会里肯定是没啥问题的,但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面临巨大变化的时刻,那么这种搞法明显也是落后于时代了,而很多守旧的人却浑然不知。所以,市场变化太快了,得保持进化力,保持进化力就得学习。因此,为啥我舍不得放弃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写作可以让人保持持续地输入和输出,保持对市场的链接,写作是让人进步的最佳学习方式,所以文章还是要继续写滴,只是频率放低而已。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前面都是扯淡的,后面才是硬货,下面是一位学习投资仅仅一年多的读者给我发来的他的关于投资的笔记,从文字内容看,完全不像只有一年多投资经验的初学者,经他的同意,我择选部分内容刊发于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正文如下:

一年多来,我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了投资思想和体系的学习和思考中。对于公司的实际研究和基本面分析涉猎极少,实在惭愧。组成投资的三大要素,理念、企业分析、市场研究。到今天我也才初步完成了第一步的学习,后面两大块内容涉猎太少。投资的道路还很漫长,不过信心满满。现在整体进入第二阶段的企业分析。

我做事习惯于逻辑在先,行动在后,这样效率更高。学习和思考了一段时间的企业分析后,形成了基本的思路和逻辑。作为投资的落脚点,具体的上市公司是我们研究的对象。A 股有4000 多家上市公司,港股、美股还有更多,并且每个市场都时刻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么多的研究对象,该从哪开始下手,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显然,随便抓一个公司就开始研究,无论是茅台还是常宝,我觉得都是出手就错了。错不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而是逻辑上缺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思维上很重要的一个基点。

这个基点就是:市场公司中90%的企业都不值得研究和持有(更苛刻一点的是95%甚至99%)。

巴菲特说过,整个投资生涯,打20 个孔就足够了。很多大佬们在股市摸索十几年、几十年后,也说市场上95%的企业都不值得投资和持有。拨开肤浅的认知,我们冷静、理性地思考这个事儿。我们熟知的投资高手们,实现财富自由和资产巨大增值的交易,都在有限的几个投资标的中取得。这不是个例,是所有成功投资者们的共性,无一不是在个股的深度研究后重仓持有,获得巨大收益。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打野兔。我们从战略上首先就要重视和珍惜每一次的深度研究。这样才真正能提高我们的胜率和赔率。这些大佬们,每一位在他们重仓股的研究上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按月计,论年算。这个时间不是持股时间,是他们持股前或者重仓前用来研究企业所花费的时间。对他们而言,重仓买入是投资结束的开始。如果用投入的精力来算,买入前的研究、调研、思考和论证占据90%以上的精力,持有到卖出只占据10%的精力而已。

而我们大部分投资者,在这件事情上出手就错。不研究或者研究个皮毛就决定买入或者放弃。买入后反而日盯夜思。好的投资应该是买入前权衡再三,辗转难眠,但买入那一刻开始,就知道了结果,可以日日安睡。

逻辑思考到这,就自然引出来企业分析的两个步骤。谁都想一开始就能研究和持有这种大牛股,但市场里4000 多只股,我们一定是避免将过多的精力浪费在那些不好不坏的企业上,白白浪费我们宝贵的投资时间。所以我认为企业研究需要分两步或者说需要具备两个方向上的研究分析能力。

第一步,具备一眼定胖瘦的能力。

拿到一家企业后,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该企业值不值得花时间更进一步的分析,值不值得纳入到自己的股票池中。这就是一眼定胖瘦。这是最终需要达到的能力。

想要实现这一步,具体需要做的有以下工作:

1.了解不同行业商业模式的核心点。

不同行业的企业依靠什么盈利,盈利能力如何;比较不同商业模式之间的优缺点,培养对优秀商业模式的认知和感知能力。重资产模式是怎样的,轻资产模式是怎样的;是规模取胜还是技术取胜;资金驱动型还是技术驱动型;市场集中度如何,是分散的还是逐步集中的……

这一阶段的具体实操,在拍子的《案例与分析》里有一个【公司基本情况及生意特性】的统计表,是很容易可以掌握的。如下图:

我想,按照这个图去提炼概括100-200 家企业后,这项能力应该初步具备。至于更进一步提升那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对商业的认知能力。

2.具备基本的数据整理和分析能力。

这时候不需要我们具备多么专业的财报分析能力。我认为能做到以下两点,就足够这个阶段应用。

第一个是能自己做出老唐简化版的资产负债表,如下图:

这个表就基本可以说明企业的商业模式类型和经营现状。

第二个是能自己做出企业经营关键数据的变化对比表,这个表一个是参考老唐的【公司经营中的关键数据】

另一个是拍子在《案例与实践》中使用的【公司关键数据变化表】

(注:两张图是连在一起的一张表,没有电子书,我直接拍图了。)

这个阶段第一步是从财报中提炼出以上的数据表,第二步是透过这些关键数据及连续变化,解读出数据背后的企业实际业务情况。第二步的具体分析实践可以参考《案例与实践》这本书,拍子掰的很碎,普通投资者学习后多实践,都可以掌握。

3.再往后的说实话,我还没吃透,拍子给了思路,我搬过来,大家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不同能力,一步一步深入。

通过回答以下五个本质问题:

(1)这是个什么样的生意?

(2)有没有市场潜力?

(3)有没有竞争优势?

(4)是不是高价值企业?

(5)经营的质量和态势如何?

我想拿到任何一个新企业,下点功夫,按照前文中的表格整理数据和资料,找到五个问题的答案,应该都能实现基本的一眼定胖瘦。更加具体的实操,更多的表格模型拍子的书里都有,照着做就行,几乎没有难度。

这个阶段我认为最大的难度就是,这是一项苦力活,需要我们翻阅大量的资料,做大量的功夫。同时积累足够多的分析案例(我想肯定不能少于100 个,能有400 个,即A 股市场的10%,肯定可以出师了)。

以上的这些都只是我们做企业分析的第一步,或者第一阶段能力。

能够在这里下苦功夫,我觉得一方面极大地提升我们筛选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基本能够具备自己独立投资时可以不输了。企业看得足够多,商业模式揣摩得足够多,不同状态和经营情况下的企业观察得足够多,就足以练出火眼金睛了。当然也就顺带建立起自己的股票池了。我觉得花一年的时间做这件事,应该足够让我们的投资能力发生质的飞跃。这也是我现阶段准备开始的工作。

第二步,具备深入研究一家企业的能力。

那么有了第一步的基础,就可以顺利进入第二步。第二步其实才来到了价值投资的深水区。开始对一个有价值的企业,展开全面的分析、研究、调研和跟踪。

如果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来看,第一步就是定性,筛选出有价值的企业。第二步则是定量,衡量这个企业的价值有多少。就如同,第一步是地质勘探队,满世界的勘探,看看哪里有金矿。第二步是更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精确测定金矿的矿藏有多大。

第一步要求视界的广度,涵盖的行业和企业越多越好。第二步要求的是聚焦,符合标准的标的越少越好。越少意味着我们的筛选标准越高。在第二步里我认为我们一定要在思维里根植文初我提到的那个“思维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市场公司中90%的企业都不值得研究和持有(更苛刻一点的是95%甚至99%)。

这时候一定是优中选优,限制自己的标的数量和出手次数。以达到出手就赢,并且是大赢。毕竟理论上,以我们的资金量只要做到两只10 倍股的接力,足以获得财富自由。当然,我们不能抛开时间这个维度。一只十倍股的发掘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我的理解,这才是所谓的极限位,是市场底、行业底、企业底,三个维度都达到极限位的共振。)即便如此,我们能够找到6 只翻倍股做接力,也足以取得64 倍的收益,这个难度相比前者而言就容易了许多。

说了这么多,想要具备第二步的能力,我认为单单靠第一步的勤奋和下苦功夫就不太够了。我认为需要以下这些素质:

1.具备深厚的商业理解力,真正懂生意。从实业经营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基本面。说实话这种能力,我觉得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悟性。很多由经商转投资的人,这方面就很有优势。按照极限位的理解,这里就是能够把握行业底和企业底。

2.有大局观。这需要对大环境、大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自上而下的强者体系,这一点功力深厚。能够把握这个时代最有潜力的赛道(是最有潜力而不是当下最好的)。冯柳有句话说:见未萌而审坤一之机。按照极限位的理解,这里就是能够把握市场底和行业底。

3.超然的心态。话说回来,但凡能达到这一步的无一不是韧性极强,定力十足的人杰。淡定从容,笑看花开花落。

关于对企业研究的思路和逻辑就总结到这。

投资这件事,想明白了,再去做。就能实现慢就是快的效果。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再慢也比走错路的人要走得稳,走得远。还有就是,少即是多。少看盘,少追热点,少做T,少打听内幕消息,少关心股价涨跌。在这些东西上花费的精力少了,心自然就静下来了。精力自然就聚焦了,在有限的事情上持续地投入,自然就有结果了。一只股上挣三倍,所获得的成就感和提升的投资能力,肯定远远大于十只股分别挣30%。前者的经验是有效的,可以累计的,操作体系是可重复执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股市进阶之道)书评
kunhou: 阅读《股市进阶之道》小感 近来,反复阅读了 @水晶苍蝇拍 的《股市进阶之道》,有不少...
技术分析与价值投资侧重哪个?
聚秀专题:如何构建自身的投资体系
互联网分析师是干什么活
投资周记018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