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越大越学坏,打人,说谎,说脏话……他还能不能好了?

橙子的原创个人公众号

0-3岁的育儿百科全书
教你像美国妈妈一样轻松带娃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写文章的妈妈发现儿子越长大越开始有道德品质败坏的迹象:生气了毫无顾忌的打人,层出不穷的冒脏话,故意和大人作对,等等等等。


看着才5岁的孩子,当妈妈的心中的焦虑感已然汹涌澎湃,直接联想到了孩子十多年后无法无天,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样子。  


我是究竟做错了什么,把孩子培养成这个熊样呢? 


孩子眼看着变坏了,还能修好嘛,从哪个零件儿开始呢?


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不管是我妈还是老师,都经常给我打一个比喻,说小孩子就像棵小树苗,总是会莫名其妙的左长出一个丫右长出一个杈,当家长和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时刻监督这颗不乖的小苗,一看到不应该有的枝丫,就要手起刀落,毫不留情的咔咔砍掉,小树才能长得直直溜溜、高高壮壮,将来成为栋梁之才。


听完觉得好有道理,突然对自己被训被骂感到很荣幸有没有~~~



但是生娃之后,了解了一些儿童心理学,再对照回忆一下童年,突然发现这个“砍枝丫理论”真的很扯。


那些坏行为,真的会像横生的枝丫一样,不砍就会恣意生长到毁掉主干的程度嘛?


为什么大人总是用上纲上线的目光来审视孩子?将孩子的不良行为无限的放大呢?


孩子生气打了人,家长立马联想到他长大变成暴力狂徒

孩子学会隐瞒或歪曲事实,家长就立刻定性他道德品质败坏

孩子说了几句屎尿屁,家长立即觉得这孩子的素质简直没救了

……


总而言之,作为孩子,你要符合人世间一切正能量——天真单纯正直善良乖巧懂事礼貌高情商——只要露出了一点“坏”苗头,那就应该遭到无情修理,限令整改,如果一时之间居然没改好,那大人就开始时刻用一种“无可救药”的目光看着孩子,仿佛已经看到孩子悲惨的未来和自己凄凉的晚景。


我觉得有些父母是不是当了太久的“大人”,然后就集体对自己的童年失忆了。


孩子这个熊样又有什么不对呢?


想一想你自己小时候难道就是个道德上完美无瑕的五好儿童嘛?


就算你行为上真的是乖宝宝,内心里难道没有不服气过,没有委屈过,没有恶毒的诅咒过?



小孩子并不是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纯洁无瑕,他们其实是天使和恶魔的结合体,身上不但有着最纯粹的善良与天真,更有着天然不矫饰的恶,他们会像只小野兽一样自私,残忍,贪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可能不愿意承认,但这才是小孩子真实的模样,就像有光就有一定有影子。


所以说,并不是什么孩子越大越“学坏”了,而是孩子本性就有“坏”的一面,只不过年龄增长,让他们有更多的能力和智慧去“坏”而已,就像说谎这件事,就需要智商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做到。


如果小孩子不做坏事,并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各种条件限制他们做,一旦条件允许,又符合他们利益,他们会立即毫不犹豫的去“使坏”,用各种方式伤害他人,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为什么小孩子这么坏?


因为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成熟的是非道德观啊!这是由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决定的,只要他没长大,他就根本不会好。你碎碎念他,教导他,为了他犯的错误惩罚他,唐僧了一万遍,只会使他行为上有所收敛,但并不会立即提高他心中的道德水平。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一个人从孩童开始到道德观真正定型,一定需要经历几个阶段,不可能跨越式发展:


第一个阶段是“前道德阶段”:3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什么道德观的,他们只是依照本能做事,完全没有“好”与“不好”的概念。


第二个阶段是“制约性道德阶段”:大概发生在孩子3-7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孩子,心中的道德就是长辈和权威对他们的命令,完全是被动他律的,他们在想这件事要不要做的时候,只有一个考量标准,那就是父母或者老师会怎么说,做错了会不会有惩罚。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或者老师不在场,或者没有能力阻止他,他干坏事就会毫无压力。


第三个阶段是“合作型道德观阶段”:大概存在于孩子8-11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开始发现,我要是表现得nice一些,当一个好人,是会在和他人的互动中获利的,我的友好和善意,也会换来别人的友好和善意,所以他们开始学会推己及人,尽量不去做别人讨厌的事情,维持和周围亲友的良好关系。这个时期,他们心中的道德标准是:会不会对和他人的关系产生影响?如果孩子和某个人关系严重不对等,不能互利,孩子也会容易不顾道德。


然后孩子的道德水平从12岁左右开始,逐步的进入了一个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孩子开始形成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对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德判断,直到青春期末尾,快要成年的时候,孩子才会逐渐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有了很多“非不能为而不屑为之”的事情,最终从一个“动物性”的人,变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



在道德观真正成型之前,至少在青春期之前,孩子出现毫无是非善恶观念的行为,那实在是很正常,因为小孩子的道德观本身就是很浅薄片面僵化的,他需要遇到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小脑袋瓜变的更聪明,才能对“好”和“坏”有着自己内心的判断。在那之前,他只是依照社会或者权威的要求,尽量在装出一副“好孩子”的样子而已,因为理解有问题,或者对自己控制能力有限,一不注意就会露出狐狸尾巴。


如果你能忽略掉狐狸尾巴,让他们继续装下去,他们最后装着装着,外在的约束就渐渐内化成了内心的规则,装成真的了。


如果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道德观之前,长辈和权威就对孩子妄下道德判断,给孩子贴上“坏”的标签,当孩子就没必要辛苦去装了,直接认同自己成为“坏”的人更简单容易,因为这正好符合权威对他的评价。这种对自己“坏”的认同是很可怕的。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在被逮捕之后,不停的重复的说:我就是一个很坏的人,我从小就坏,我上小学的时候,家的钱我妈都要时时刻刻带在身上,要不然就会被我偷走……他不断的用各种童年经历强调自己天生就坏,好像这一切都是宿命。


可是偷钱的孩子就一定是坏孩子嘛?著名作家三毛就曾经写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她小时候曾经因为想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偷过家里的一张很大的钞票,很快妈妈发现钱丢了,翻天覆地的找,三毛看这架势又害怕了,于是悄悄的放了回去。其实三毛的爸爸是发现了女儿偷钱的行为的,但是爸爸非但没有揭穿她,并且从那之后开始按月给家里的孩子们一些零花钱。三毛为这件事感激父亲一生。


偷钱固然是一个很坏的行为,但是父母不同的认知,就会造成了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区别只在于,父母到底愿意相信孩子是个盗窃犯,还是个一时糊涂的好孩子。


“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还是坏的?”也许应该是育儿当中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就会去全身心的爱他,信任他,鼓励他,无论他犯了什么错误都能接纳他,原谅他,让孩子和自己越来越亲密;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坏的,就会嫌弃她,责骂他,防备他,对他的优点视而不见,对他的错误揪住不放,把孩子越推越远,最终失去对他的影响和控制。


这世界好像比我们想象的更唯心一些,你心里越是害怕什么事情,你的行为就会因为恐惧和焦虑变形,反而会导致那件事真的发生。


所以,哪有什么“学坏”的孩子,有的只是过于焦虑和迫切的想得到一个完美孩子,却无法接纳孩子阴暗面的父母



回头想一想,到底是什么铸就了我们心中的道德和良知?是指责和说教嘛?


不,是我们生命中,那些最亲近最热爱的人,每天的为人处事方式啊!


如果孩子爱你,亲近你,自然会想要成为像你一样的人,就算是一时学坏了,只要你对他的影响还在,他终究还是会学回来的。成长的意义本来就是试错和走弯路、出走之后再归来不是吗?


孩子确实像一棵稚嫩的树苗,但父母的角色并不是园丁,而是太阳,不需要砍枝丫,只要散发出源源不断的光和热,孩子自然会向阳生长,那些小枝小丫并不会影响主干的生长方向。



请务必的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

哪怕他会调皮捣蛋,撒泼耍赖,恶行恶相……

请都相信那是暂时的

做好你应该做的,然后等待时光静静流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的他不学,却偏偏只学坏的!这样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
中华家风:好孩子都是点点滴滴心血浇灌而成
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一件小事警示所有父母 | 帮你忙
孩子偷钱怎么办?这两位爸爸的反应,差别真是太大了……
孩子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么?别再让这样的错误认识毁了孩子
《哪吒》:凭啥“熊孩子”上了电影就成了超级英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