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药理专题笔谈】多巴胺受体与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文章来源:中华精神科杂志,2019,52(4): 294-295

作者:王传跃

摘要
目前上市的抗精神病药均作用于多巴胺D2样受体。D2受体的阻断既能改善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也会带来锥体外系综合征和高催乳素血症等副作用。5-羟色胺2A受体阻断、D2受体的快速解离和D3受体的选择性,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锥体外系反应,故而成就了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非典型'特征。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的垂体蓄积及其D2受体占有率高,则有助于解析高催乳素血症的产生。

正文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药物一直是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基石。迄今,所有获批上市的抗精神病药均作用于多巴胺D2样受体,这些药物内在活性缺乏或较低,并且几乎没有选择性地与D2、D3和D4受体结合,故认为是D2样受体的阻滞剂。不过,部分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布南色林和卡利拉嗪等,对D3受体有部分的选择性,而阿塞那平的D3受体亲和力高于D2受体[1]此外,氨磺必利对D2、D3受体也具有高亲和力和选择性[2]

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4条投射通路是理解抗精神病药多巴胺阻断副作用的基础。首先,多巴胺中脑边缘通路的阻断,可以起到减轻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治疗作用,但也会抑制奖赏环路的快感产生,即药源性快感缺乏的副作用。其次,多巴胺中脑皮质通路的阻断,一方面是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投射阻断导致动力低下、社会退缩等药源性阴性症状,另一方面是腹内侧前额叶皮质投射阻断引起药源性抑郁。此外,多巴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阻断,带来一系列锥体外系副作用,急性的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静坐不能等,延迟出现的帕金森症,以及晚发的异常不自主运动、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等。最后,下丘脑至垂体的多巴胺结节漏斗通路的阻断,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或药源性高催乳素血症。

锥体外系反应是第1代抗精神病药在治疗剂量下最为常见的副作用或'典型'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氯氮平为代表的第2代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陆续成功上市,这类药物明显减少了锥体外系副作用,从而显现出'非典型'特征。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同时具备5-羟色胺2A(5-HT2A)受体阻滞作用,这种作用能够增强相应脑区多巴胺的释放。纹状体多巴胺释放的增加,可以抵消一部分多巴胺受体阻滞带来的锥体外系副作用,这也是药物'非典型'特征的基础之一。不管5-HT2A受体是否被阻断,达到抗精神病作用的D2受体占有阈值为65%,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阈值则为80%[3]不过,有研究表明,纹状体D2受体占有在60%~70%具有最佳的主观体验,氟哌啶醇和利培酮的最佳D2受体占有的日剂量范围均为2~4 mg、奥氮平为10~20 mg,因此认为抗精神病药的最佳治疗窗相当狭窄[4]

'非典型'的另一个有说服力解释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只是短暂占据D2受体,然后快速解离,从而允许多巴胺正常传递。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喹硫平、氯氮平、瑞莫必利、氨磺必利在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后不到60 s内快速解离,而传统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雷氯必利等超过30 min才缓慢解离。这样的快速解离有助于减少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发生,并且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3]

关于抗精神病药的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副作用,有研究估计出现高催乳素血症的D2受体占有阈值大约为73%,该阈值略高于抗精神病药治疗窗(65%~80%)下限。所以,有学者建议,在保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量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极为重要[5]药源性催乳素水平升高,除了与D2受体解离缓慢有关外,还与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相对较差,以及垂体D2受体占有高于纹状体有关。一项动物实验显示,相对于喹硫平和奥氮平,氨磺必利和利培酮透过血脑屏障能力弱,有更多药物在垂体部位蓄积,有更高的垂体D2受体占有,因此催乳素水平升高副作用较为多见[6]新近在国内上市的布南色林,尽管锥体外系反应少于氟哌啶醇、与利培酮相当,但是催乳素水平升高或高催乳素血症则比利培酮少见[7,8]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开展的PET研究显示,布南色林的不同脑区D2受体占有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纹状体的D2受体占有显著高于垂体,从而为布南色林催乳素水平升高较为少见提供了依据[9]

由于选择性D3受体阻滞剂逆转氟哌啶醇的致僵住作用[10],所以D3受体阻断可以减少锥体外系反应,从而表现出'非典型'特征,这也是氨磺必利、阿立哌唑和布南色林等具有'非典型'特征的基础[11]D3受体在边缘系统中有高密度分布,所在脑区参与动机、奖赏和认知功能的调控。D3受体的功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突触前自身受体,具有抑制多巴胺释放的作用[12]因此,阻断D3受体可以增加多巴胺的释放,从而可能具有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潜在作用[1,11]D3受体阻断也会带来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内分泌功能紊乱和性功能障碍,但氨磺必利、阿立哌唑和布南色林等的体重增加比利培酮和奥氮平程度轻,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13]

综上所述,抗精神病药的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在表现出抗幻觉、妄想等治疗作用同时,也带来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等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的减少,成就了'非典型'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出现;而药物在垂体的蓄积及其D2受体占有率高,更进一步解释了高催乳素血症产生的原因。此外,D2受体阻断引起的快感缺乏、抑郁、阴性症状和主观体验不佳,以及D3受体阻断所致的体重增加等,愈来愈受到重视。最后,值得强调的是,抗精神病药D2受体占有的最佳治疗窗,也许比以往报道的更狭窄。

参考文献(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故知新:多巴胺与精神分裂症的“恩怨情仇”
哺乳期用药知多少——影响泌乳的药物
奥氮平的疗效与副作用机制(2)?
奥氮平能长期服用吗?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听听药师怎么说
多巴胺及其受体:快感之源,毒瘾之源,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之源
典型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抗多巴胺D2受体效应 此博文包含图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