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盘点史上九大经典奇袭战,谁堪为第一?
userphoto

2023.06.21 河南

关注

所谓奇袭,关键就在于一个“奇”字,主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一、李愬雪夜入蔡州

可能有许多人不太了解这场战役,但它在史学界,尤其是军迷心中却是教科书般奇袭战的巅峰存在。唐以后的各朝将领但凡有了奇袭的念头,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借鉴雪夜袭蔡州的经验。如果成功了,朝野上下都会称赞这个人有李元直的风采。

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力主削藩,自元和九年起便开始对淮西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这块骨头却异常的坚硬,啃了四年都劳而无功,至元和十二年,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继任的袁滋也毫无战功,李愬便上疏自荐,愿为唐邓节度使,平灭吴元济。李纯死马当活马,答应了当时并没有多少名气的李愬。

李愬上任后,为了保证奇袭的突然性,采取了一系列迷惑措施,比如他根本不整顿军队,而且还放出话来,我就是来混日子的,打仗不是我考虑的事情。这样一来,吴元济就把目光放在了淮西的东部陈许节度使李光颜身上,根本没有考虑李愬这个新兵蛋子。

但李愬却在暗中悄悄布置,修器械、练精兵、收集情报,特别是招降了数位熟知内情的淮西将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丁士良、吴秀琳、李忠义、李祐等,为突袭蔡州做足了的准备。

元和十三年十月十五日,李愬命李祐领敢死队三千为前锋,亲率三千人为中军,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兵发文城。当时谁也不知道行军的目标在哪里,命令下达只有三个字:但东行。

唐军急行六十里到达蔡州东北的张柴村,这里是淮西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李祐趁守军不备,迅速拿下张柴村,短暂休息后,李愬宣布继续行军,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士卒皆认为这是一次地狱之旅,随行的监军甚至狼狈大哭:“此乃李祐奸计,吾死矣!”但军令如山,唐军只能鼓起余勇继续前行。

在风雪中几乎行了一夜,至四更时,李愬的前锋军终于来到蔡州城下,此时整个蔡州城还在安睡,没有一人发现有一支唐军已经兵临城下。李祐、李忠义便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的守门兵士,随后打开城门,唐军顺势入城。接着,唐军又依法袭取牙城南门。到鸡鸣时分,李愬已经进兵至吴元济外宅,直到此时叛军才反应过来,急告吴元济官军来临。

吴元济还在睡觉,闻报赶忙起身传令,但为时已晚,只能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二、李靖夜袭定襄

夜袭定襄是战神李靖的经典之战,此战,大唐一举灭亡东突厥,一雪当年渭水结盟之耻。

贞观四年,李世民命李靖为定襄道大总管,张公瑾为副,与并州都督李勣、灵州都督薛万彻、华州刺史柴绍,统率十万大军,分6路北上,征讨东突厥。

次年正月,李靖为出其不意,追求行军速度,撇下主力大军,亲率骁骑三千,自马邑过恶阳岭,顶风冒雪疾行60余里,夜袭定襄。

对于这次突袭,史载,匈奴兵将相顾,无不大惊失色,颉利还犹自不信,相谓左右:“唐兵若不倾国而来,李靖岂敢孤军而至?”于是,“一日数惊”。

最终,李靖在定襄大破突厥,俘隋王杨政道,以及炀帝皇后萧氏,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而这时的李勣也率军从云中出发,与突厥相遇在白道,大破之。

颉利既败,怕唐军追击,卑词请降作缓兵之计,以求进入漠北在阴山休养生息,李世民一面派唐俭到突厥牙帐表示安抚,“诏许其降”;一面,又命李靖前去察看颉利动静。

不久,李靖与李勣会师白道,商议如何对付突厥。李勣首先提议趁双方谈判时发动袭击,李靖英雄所见略同:“公之此言,乃韩信灭田横之策也。”

于是,唐军乘夜出兵,李靖亲率万余精骑前,李勣率大军在后,冒雪追至阴山,再次对突厥搞了个突然袭击,“遇突厥营帐千余,尽俘之以随军。”

随后,李靖又马不停蹄,派偏将苏定方率200骑兵为前锋,直入突厥牙帐,史载,当唐军前锋逼近牙帐七里处才被发觉,颉利猝不及防下被杀死1万余人,被虏10余万人,颉利乘千里马独逃,在灵州被降唐的小可汗苏尼失所俘,东突厥灭亡。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三、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

景元四年,魏军兵分三路进攻蜀汉,钟会自领主力十万从斜谷、骆谷、子午谷,进军汉中;诸葛绪率3万兵马,自祁山向武都;邓艾率兵3万余,自狄道向沓中。

应该说,这一进军路线是“既狠又准”。因为蜀汉的内部斗争使姜维这个主帅没有在必争之地的“汉中”,而是跑到了“沓中”屯田。司马昭的本意是用邓艾死死拖住姜维,让诸葛绪断阴平桥,切断姜维后路,同时用钟会进攻没有蜀军主力的汉中。

这样一石二鸟,既可以困住姜维,又可以以优势兵力趁虚占据汉中。即使邓艾和诸葛绪一时吃不掉姜维主力,只要钟会如期拿下汉中,那么姜维就面临被合围的危险。

但是姜维也不是易与之辈,他巧妙的调动了诸葛绪,跳出了包围圈,然后与北上来援的廖化、张翼等部退到了剑门关。

虽然由于诸葛绪的失误,合围姜维主力的计划落空,但益州的北大门汉中,还是被钟会不废吹灰之力攻取了。

这样,钟会主力就与蜀军主力在剑门关展开了对峙,一时谁也奈何不了谁。

结果邓艾就趁姜维在剑阁被绊住之际,率一支数千人的偏师,偷渡阴平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出其不意的直抵江油城下。

《三国志》记载,阴平小道山高谷深,至为艰险。途中,粮运不继,邓艾军曾多次陷入困境。甚至在马阁山,道路断绝,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才得以穿越。

这种情况下,不用说蜀军毫无防备,就算司马昭都大吃了一惊,称赞邓艾非常人也。于是,江油守将马邈被逼献城投降,绵竹一战,诸葛瞻父子兵败被杀,邓艾兵逼成都,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四、楚霸王奇袭彭城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诸侯联军攻下楚都彭城,而此时的项羽正率军攻齐王田荣,与之胶着于城阳。

霸王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一是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二是兵力悬殊,诸侯联军56万人,楚军不足20万;三是后方沦陷,楚地尽失,没有根基之地;四是盟友背叛,项羽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五是如果回师,不说楚军劳而无功,对士气是个极大的打击,就说长途奔波,刘邦以逸待劳,项羽就不得不考虑。

所以,刘邦才在楚宫住下,收项羽美人,财货,将士日日置酒高会,欢呼畅饮,根本没有人想到,项羽会制订如此一个大胆的奇袭计划——留下主力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闪击刘邦。

史载,楚军出胡陵,至萧县,急行600里,未做任何休整,直接自西向东攻击联军侧背。汉军对项羽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于彭城近郊自晨至午,斩杀10余万人。刘邦向西南败逃,楚军乘胜追击,一阵猛杀,又杀死数万,汉军尸首弃入濉水,“濉水为之不流”。多亏此时刮起一阵“怪风”,刘邦才脱身而逃,但逃至下邑时,身边仅余数十骑,刘邦老父娇妻也被项羽所俘。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五、韩信暗渡陈仓奇袭三秦

众所周知,刘邦入蜀前,采用张良之计,烧绝栈道,以示项羽绝无东意。

前206年夏,韩信命将军樊哙,率一万老弱残兵,去修复烧毁的褒斜栈道,并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完成,制造出要从栈道进攻关中的假象。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劳力羸弱,而领兵的樊哙,又性急暴燥,动不动就鞭挞士卒,一时间,士卒抱怨,民夫逃难。

这时,又传来刘邦的命令,将口出怨言的樊哙撤职调回,并增派一千名劳工,三五个工头,继续抢修栈道,新的工头有了前车之鉴,更加卖力,他们在栈道上天天督促士兵民工运木料,送粮草,吵吵嚷嚷,招摇张扬,搞得鸡飞狗跳。尽管荒山野岭,人烟稀少,但修复栈道的消息,仍然迅速传播,闹得远近皆知。

三秦王也很快收到了这一消息,但他们并不着急。因为雍王章邯派去的探子回报,修栈道的士兵和民夫天天有逃走的,别说三个月,就是一两年也修不完。

于是,他们纷纷嘲笑韩信,不愧是当年钻裤裆的执戟郎。不经意间,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褒斜栈道,生性谨慎的章邯还派重兵监守褒斜隘口。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韩信修复栈道,只不过是虚晃一枪,为的就是麻痹他们,让他们产生错觉而上当。其实此时,韩信早已暗中集结重兵,按照砍柴人的指点,从陈仓古道,走小路潜行疾进,直取陈仓了。

等到章邯收到消息,汉军已经奇袭陈仓成功,占据了陈仓要隘。章邯措手不及之下,仓促引兵驰援,结果在好峙遭遇樊哙与韩信的前后夹攻,大败而回。不久韩信水灌废邱城,章邯走投无路之下,饮剑自刎。司马欣、董翳二王,眼看章邯已破,自知不是汉军对手,传檄一到,就一个个捐地献军,自动投降了。

韩信不到一个月就一举夺回关中,占据三秦大地,打开了东进逐鹿中原的大门。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六、高仙芝远征小勃律

开元初年,小勃律王没谨忙因为吐蕃的压迫,不远万里赴长安朝拜,受到玄宗的隆重接待。没谨忙为求得唐朝庇护,“父事帝”,在这种亲密的氛围下,小勃律与大唐订立盟约,共抗吐蕃。

此后,吐蕃为避免腹背受敌,多次侵扰小勃律,一度夺其九城。没谨忙忧惧万分,遣使向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求援,张孝嵩即派大将张思礼兼程往援,一战便大败吐蕃,事后,没谨忙遣使入朝致谢,重申效忠之意。

然而小勃律离大唐毕竟过于遥远,远水难解近火,开元二十四年,吐蕃最终攻破小勃律,将其置于控制之下。

小勃律被征服后,国王苏失利接受吐蕃和亲,断绝与大唐的藩属关系。不仅如此,苏失利还自恃距唐遥远,“为虎作伥”,帮助吐蕃征服、欺压周边小国,使得“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这种情况下,大唐要想恢复在南亚的影响力,小勃律就是不得不拔除的一根“毒刺”。

于是在天宝六年,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从龟兹出发,率万骑进讨小勃律。由于龟兹距小勃律亦有数千里之遥,所以唐军行军百日后才翻越葱岭,然后在高山、冰川间行军千里,登坦驹岭,至特勒满川,于当年七月才进入小勃律境内。

然而正是因为行军困难,劳师远征,小勃律及吐蕃上下皆没有防备,高仙芝一战陷吐蕃重兵驻守的连云堡,二战克小勃律都城阿弩越,俘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

在扶立新王、留下三千驻军后,高仙芝班师凯旋。小勃律被平定后,唐军声威大震,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纷纷向大唐称臣。

高仙芝这次长达数千里的远程奔袭,堪称中外军事上的奇迹,论“出其不意”程度,绝不亚于当年汉尼拔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远征罗马之役。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七、伍子胥长途奔袭破郢

此战被称为春秋战史上最神奇的突袭战:3万步兵,千里奔袭,一举攻破楚都郢城。

公元前506年春,吴王阖闾联合唐、蔡等18小国在召陵会盟,商议伐楚。当时的吴国虽然占据了对楚作战的主动,但面对有着上百年大国底蕴和争霸历史的楚国,要想一战破之,没有突袭的加持,是极难成功的,搞不好还有可能重蹈当年楚灵王的覆辙。

然而,吴楚两国核心区域悬隔千里,要想直捣黄龙,攻破郢都,谈何容易。

正在阖闾为此伤神的时候,伍子胥不失时机地献上了著名的“三师肆楚”,具体说来就是将吴军主力化整为零,拆分为三股部队,轮番骚扰楚国边境。

当时的楚国山头林立,没有一人有足够的威望来统筹大局。于是吴军四面出击,轮番修整,楚军则是一窝蜂出动,疲于奔命。

长此以往,等到楚军听惯了“狼来了”的警报,在极度疲惫的急行军途中都能边跑边打盹儿的时候,给予楚国致命一击的时刻就到了。

同年秋,阖闾命孙武、伍子胥率三万步卒攻打楚国,吴军溯淮河西上,在新蔡东南的淮汭舍舟登岸。

此时的吴军如果拣大道入楚,应该继续西进,取道方城,进入南阳盆地。但问题是,这条路虽然平坦开阔,但途中驻守的申、息之师战斗力很强。更何况,半年前吴国在方城以北的召陵大集诸侯,共谋伐楚,楚军主力很可能北上方城,在此停留。阖庐麾下的三万徒兵如果就这样贸贸然地撞入方城山去,很可能会撞个头破血流。

于是,为了避开楚国北方的重兵集团,吴军没有选择西去方城,而是出人意料地折而南下,快速通过冥轭、大隧和直辕三关,往楚国腹地挺进。而楚国此时早已被伍子胥的“三师肆楚”搞怕了,开始采用令尹子常的龟缩防御策略,将防御重点收缩于郢都附近,三关之上竟然无兵驻防!

吴军通过三关之后,又面临两难选择:一是看起来最便利的向西取道随枣走廊。因为此次联军伐楚,与吴结盟的唐国正好坐落在随枣走廊的北端。经此入郢,可以得到唐国的补给和导引。但是,这一点吴国能想到,楚国也能想到。唐国反水,楚国极有可能已在随枣走廊一带集兵布防。

更重要的是,如果走随枣走廊,将失去出其不意,极有可能与楚军陷入持久战,吴军远道而来,异乡作战,如果陷入僵持将大大不利。

于是,伍子胥果断放弃走随枣走廊,而是选择南下江汉平原,绕过大洪山攻取郢都,让楚国在随枣走廊设下的第二道防线沦为了摆设。

直到吴军千里奔袭,突然出现在汉川县附近的汉江东岸,楚国令尹子常方才如梦初醒。而这时他的面前也就只剩区区一条汉江可以阻挡吴军兵临城下了。

结果汉水一战,伍子胥仅用五千步卒就重创楚军,子常狼狈逃亡郑国。伍子胥乘胜进击,与楚军五战后,攻入郢都,楚昭王出逃郧地,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八、霍去病长途奔袭封狼居胥山

霍去病可以说是斩首行动的行家,闪电战的大宗师,其一生最辉煌的三战无一例外都是远程奇袭,虽大胆冒险之极,但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好。

第一次河西之战,霍去病独率一万骑兵出击,直扑河西走廊,汉军行军迅速,六天转战上千余里,击破匈奴五王国。但霍去病并没有掠夺财富和人口。因为他认为,这些都是包袱,除了带上足够的食物以外,其他一概不留,放火烧之。之后,汉军轻装上阵,继续寻找匈奴主力。经过长途跋涉,汉军来到了焉支山和皋兰山的交界处,遇上了匈奴主力,两军展开激战。在没有后援的情况,汉军英勇奋战,打得匈奴崩溃,最后斩折兰王和卢侯王,凯旋而归。

第二次河西之战,霍去病依然采用大纵深迂回的办法,绕到敌人背后进行突袭。因此这一次和第一次的行军路线不同,所以这次的突袭,更具突然性。当时汉军的路线是从宁夏灵武渡过黄河,向北穿过贺兰山,越过沙漠,绕到居延海,再由北向西南前进,在弱水上游向浑邪王和休屠王侧翼发起突袭。此战霍去病深入敌后两千余里,真正实现了千里奔袭。

漠北之战,霍去病再次上演狂飙突进的好戏,他率军从代郡出发,越过离侯山,北进两千多里,沿途轻装简从、以战养战,最终在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相遇,汉军随即对匈奴发动猛攻,最终大破左贤王,斩匈奴三王和七万多匈奴军,俘虏将军、相国、都尉等八十三人,匈奴几乎全军覆没,左贤王弃军北逃。霍去病又挥军追杀至狼居胥山,在山上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得胜而回。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九、李祎奇袭石堡城

石堡城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是湟水流域与青海湖地区之间的战略要地,它的东面是“天下富庶出陇右”的陇西郡,南面紧靠青藏高原,是吐蕃进出河套的必经之路,所以自然而然成为唐蕃之间争夺的焦点,从唐高宗开始至开元年间,唐蕃之间围绕石堡城发生的争夺战就有6次,每一次几乎都是尸山血河,不计代价。除了李祎以5000士卒奇袭石堡城的那次。

开元十七年,吐蕃据守石堡城,并以此为据点不但侵扰河右,同年玄宗命唐宗室、李虎第六子李祎率河西、陇右军出击。

李祎到达军镇后,与众将商议夺取石堡城,摧毁吐蕃在河右的根基,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唐军被动的局面,但是麾下诸将皆以为,石堡城险要,易守难攻,强攻必然损失惨重,而且一旦攻取不利,将很难全身而退,不如按兵不动,观察形势。

但李祎认为,身为人臣岂能畏惧艰险,如果战事不利,我将以死继之。于是不听众议,决然攻打石堡城。

李祎虽然说得慷慨激昂,但并没有脑子坏掉,选择强攻,他一面派人多数旗帜,四面出击,吸引吐蕃注意,一面亲率5000士卒奇袭石堡城。吐蕃石堡城守军仅有2000余人,他们依仗天险,疏于防备,结果被李祎偷袭得手。

石堡城失守后,吐蕃又多次强攻欲重夺石堡城,但均告失败。石堡城对玄宗的意义非凡,所以闻之大喜,改石堡城为振武军,重赏此战有功将士。此后,唐军以石堡城为基,在河、陇等地四面出击,开拓疆域达一千多里。

出其不意程度:★★★

战略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最悲情英雄:秦汉有四名、春秋战国四名、宋明各一名
简述山西古代十大名将 zt
历史上从未打过败仗的10大将领,看看有没有你所熟知的
史上最悲情的10大名将,只有1位战死沙场,其他全死于内斗!
振东商学院【历史大讲坛】
将星陨落于安史之乱的名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