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这些“老例儿”都是这么来的?我到今天才知道!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天津”繁衍。

建卫后六百余年的发展,

更是形成了天津特有的风俗、习俗

今天我们讲讲、

只有天津才有的风俗民俗

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一说起天津的风俗习俗,

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天津的下午结婚

其实,天津的“风俗习俗”不止这些——

1至今仍分不清的“红眼儿”和“白眼儿”

天津人惯称孙子为“红眼儿”

而对外孙则称“白眼儿”

(配图《爷孙俩》作者:蒋兆和)

相传老年间,在东门外的扒头街住着一位老汉。年龄相仿的孙子和外孙都由他常年带着。

一天雨后,上游泄洪。祖孙三人来到河边,老汉脚下一滑,不慎栽进水中,瞬间被急流卷进漩涡。

小孙子眼见爷爷被水冲走,急得放声大哭、高声呼喊:“爷爷!爷爷!”声嘶力竭,泪如泉涌。但老汉没有回声,已然被湍急的河水淹没。

而此时,年龄稍大的外孙子却漠然地对小表弟说:“你等你爷爷吧,我还有爷爷呢,我去找我爷爷了。”

言罢转头便走,把小表弟一人掷在了河边。庆幸的是老汉水性极好,有惊无险,从下游上了岸,回来找两个孩子。

抄鱼人告诉老汉落水后两个孩子的不同反应,当老汉得知外孙说的话,一拍大腿:“哎!真是个白眼儿狼。”

随即一把将孙子揽在怀里,心疼地说道:“这哭红眼的才是我亲孙子”。

从此,便有了“红眼儿、白眼儿”之说。

2只有天津有“吊钱儿”!

曾经有网友上某宝搜吊钱,发现卖家全是天津的。

“吊钱是咱大天津的特色?还是其他地方不叫这个名字?”

民俗学家郭凤歧说:

吊钱确实是天津特有的民俗,比煎饼果子更具天津特色。

据郭凤歧介绍,山西、辽宁、河北等地也有类似的年俗,但形式和内容都不一样。

山西叫挂钱,是五种颜色的五张吉祥画。

辽宁有一个地方也有,是用五色纸印出来的,不像咱这儿是用红纸刻出来的。

河北省是吊在大街上的,叫吊挂。

河南还有个地方也叫挂钱,也是五色纸。

据考,中国自唐代就有了吊钱,那时叫春幡

民国时期,天津有位诗人写的诗里面,有了吊钱的称谓。后来,立春贴吊钱渐渐演变为“二十九贴道酉”。

道是一种神,贴吊钱、春联、福字是为了纪念这个神,酉是下午五点到傍晚七点,老天津卫人有习俗,在大年二十九这天下午到傍晚贴,现在也不严格了。

3天津三宗宝之一的鼓楼为什么没有鼓?

刘伯温建“算盘城”

传说明朝的刘伯温在天津实地查勘时,一天夜里,他突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上金甲,闪闪发光,原来是一个金甲神!

第二天,刘伯温即命人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挖掘。竟然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各挖到一块二尺见方的金砖。

刘伯温下令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盖起一座三层高的鼓楼,楼开四门,名为:'拱北'、'定南'、'镇东'、'安西'。

接着以鼓楼为中心,在四周照着金甲神擎的算盘模样,建筑了一座长方形的城垣,恰恰似一只巨大的算盘。又以鼓楼为中心,辟街四条,街的两端,一抵鼓楼,一抵城门。

这就是后来的天津城。

董师傅英勇降巨蟒

民间相传鼓楼初建时有鼓,当时民间请来一董姓师傅整整用99天才制成一个三尺有余的鼓圈,却苦于没有鼓皮,而恰逢此时听说村里有一条巨蟒残害百姓,使人无安宁之日。

董师傅即刻斜挎腰鼓,手握系着大红绸的鼓槌来到蟒蛇藏身之处,随着“咚咚咚”震天的鼓声,红绸上下翻飞,蟒蛇随之被引出洞口,董师傅眼疾手快一刀下去制服巨蟒,剥掉蟒皮绷成大鼓安放于鼓楼之上,用于报时打更,被百姓称为更鼓。

更鼓从晚间七时至九时起鼓,叫一更鼓,一个时辰擂打数次,延至五更天明,犹如滚滚雷声。

有一年,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天津,亲闻鼓鸣扰民,下令以钟代鼓,鼓被换掉。

从此,鼓楼便成为有钟无鼓之楼。

4天津为嘛下午结婚?

全国的其他地方都是上午接新娘,中午之前典礼完成。

二婚一般都是下午,而且比较简单。

但是在天津市区(市内六区)却恰好相反。

二婚在早上,一婚的却是下午

让那些不明就里的朋友看见,心里油然的佩服:

“二婚都搞的这么隆重,天津人太豪迈了!”

其实,天津下午接亲的风俗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比较靠谱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1.遵循古礼:

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所以有昏礼之称。

古代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的描述: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于筵几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天津传承中国文化,我们引以为傲!

2.三班倒太忙:

真正形成的时间应该是53年至56年社会主义过渡改造的时期,其时天津市已经进入定位于工业城市的工业发展高潮,产业工人当时大多是早中晚三班儿倒,早班下班后下午接亲由此成为礼俗,并逐渐在发展过程中确定下来。

3.码头文化:

天津是京畿的门户,运往北京的粮食绸缎都需在天津下海漕,换平底驳船到北京。天津的水陆码头是最忙的。就因为早上卸船装船没时间,就把成亲的事情推到晚上,久之,形成现在的模式,下午接亲,晚上婚宴。

(海河码头旧照)

4.租界影响:

天津开埠后,天津出现了租界和教会,教堂的婚礼仪式通常都在下午举行,国人也模仿教堂举办的“文明结婚仪式”,接亲不再乘坐花轿,人们不必起大早去接亲,故逐渐改为下午和晚上结婚。

天津结婚四大怪:

嫁妆头天拿过来 下午结婚有气派

女宾都把喜字带 回四才把岳父拜

新人卧室的床上四角放四个苹果,

图个吉利平安,

这个习俗有的人家还保留

新娘的母亲在大喜日子前一晚

要给新娘梳头即“上头”

并用两根细棉线叠着自下往上给新娘开脸

男方是囍,女方是喜

分别要贴在楼道口、

自家门口和酒店门口。

男方和女方的女性亲属朋友

都要头戴喜字,

男方家是囍,女方家是喜。

结婚当天中午

男方女方家都要吃喜面。

天津喜面

天津传统喜面的做法是非常讲究的,

打卤面配上各色菜式,

下面这几盘就是喜面的“重头菜”

糖醋面筋、清炒虾仁、香干肉丝、炒鸡蛋

新娘出门的时候,

妈妈要剥一颗糖给新娘吃,

新娘要说:“妈,我走了~”

新娘妈妈给新娘子系上一条红腰带,

腰带里塞着钱。

接亲讲究“去单回双”,

“姑不接姨不送”

即是新郎的女性亲属跟随接亲,

但只能是男方的姨或姐妹。

接亲的准备好红色的包袱皮,

内要包新娘的嫁衣、婚鞋、

准备好的头花、双喜字花、红色的龙凤花等,

这些是要新娘要穿戴的。

送亲新娘的姑姑和姨辈儿的长辈绝对不能送。

新娘的父母也不要跟车队一起走,要最后再走。

婚车必须是双数,吉利。

接新娘前和去酒店前走的路线不能一样,

要走不一样的路,

这叫不走“回头路”。

敬酒:天津一般是同龄人逗逗新人,图个吉庆快乐。

内容一般是要新人给客人点烟、

要一对新人同咬一块糖(两甜),

二人同咬一个苹果(双双平安)。

婚礼的最后礼仪是“回四”

新郎同新娘带着四盒点心,

回娘家看望一番,吃顿饭,

天黑之前就早早回家。

5丧葬都有嘛讲究?

在天津,办丧事也很隆重。

《津门杂记》中讲:

津郡每遇丧事,辄高搭卷棚,门竖牌楼,开丧受吊,虽在平民,其气象居然大家,尤重出殡之举,穷奢极侈,过分越礼,且隆而重之曰大殡。

这种宏大而繁琐的丧事仪式,

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孔子“慎终追远”的思想,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更多的人去世前告诫子孙——

丧事新办、一切从简

◆ 90岁老人的丧事叫老喜丧——带喜字跟结婚带的一样

◆ 办丧事隔一辈的孙辈带一个红球, 隔两辈的重孙辈带两个……依次类推。

◆ 十月初一津俗以蜡花纸裁剪糊制衣服,与纸箔一同于家门外焚化,俗称为已故亲人 “送寒衣 ” ,至今仍有此俗。

6天津人过生日前都吃饺子?

旧时,祝寿讲究宴请宾朋,

请戏班唱堂会,

并有男不过10(逢10),

女不过9(逢9)之风俗,

尤对66岁生日格外重视,

有“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之俗谚

天津人过生日都是过虚岁,还有句话说生日赶前不赶后,意思是只有提前过生日,不能后补生日。

◆ 生日当天要请大家吃长寿面,生日前一天要吃饺子,这叫“催生”

给小孩子过生日时不能喝粥,说如果喝了粥,长大以后办事情就会糊里糊涂。

过生日时不能吃烙饼,怕从此翻个,前途坎坷,做事情成功率低。

7天津过年“老例儿”更多!

清末民初天津诗人冯文洵在1926年编撰的《丙寅天津竹枝词》有云:

新正妇女忌偏多,生米连朝不下锅,杯碗捧持须谨慎,小心‘破五’未曾过。

就是说,过年这几天,不能用生米煮饭,杯盘碗碟不能摔。

◆ 大年三十晚上不许动针,怕扎财神眼!

◆ 大年三十晚上的规矩很多,不能扫地,主要是不能倒垃圾,据说倒垃圾就是倒财

三十晚上女人不能出门。

◆ 正月里不许买鞋,说带邪气!

立春前才能铰头,过了立春只能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再铰头

三十包饺子不许剩下馅儿——不然来年有心事

◆ 不许说不吉利的字,担心乱说乱动冲撞神灵。

除此以外,天津还有一些“妈妈例儿”

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就听的,

但不知道有什么道理……

❖ 无论男女老幼的衣服,下摆都忌毛边,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毛边的衣饰是丧服的形式,不吉利。

❖ 衣服破了或扣子掉了,忌穿在身上缝补,说是“身上连,万人嫌”。衣服上的扣子一般忌用双数,有“四六不懂”或“四六不成材”的说法。

❖ 小时候换牙的时候掉下来的牙,上牙床的牙要扔到房顶上,下牙床的牙要扔到“阳孔眼子”(就是下雨时从平房院子里往外流水的通道)里。

❖ 借别人家的煎药用的砂锅不能还,要还的话,得放进去一把粮食给主家

天津人把四种动物当成“仙”:狐狸-狐仙;黄鼠狼-黄仙;蛇-柳仙;刺猬-白仙。遇上这四种动物是不能杀害的,否则会有报应。

❖ 煎完药的药渣,要倒到路上让路人踩。

❖ 两个人不能分一个梨吃,得三个以上的人吃才行,或者让第三个人咬一口。给别人送礼的时候不能送梨,和“离”谐音。

❖ 天津人当自己的孩子被吓了一跳的时候,会摸着孩子的头说:划拉划拉(音为葫芦葫芦)毛,吓不着。

❖ 拿筷子距离底部越远,将来搞对象就搞的越远,反之则越近。

结 语

这些被生活历练后沉淀下来的民间习俗

不管它们是喜是悲,是俗是雅,是智是愚,

都是与历史对话时的最好翻译。

尊重历史,尊重民俗,

我们每一位海河儿女,

将我们灿烂的文化,

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你还知道天津有哪些独特的“民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婚礼习俗
今晚报
快过年了,天津老例儿(风俗)你知道多少?
天津老例儿之为嘛壶嘴不能对着人
【文化篇】天津建卫600年·红火日子妈妈的例儿
婚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