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立夏养生


编辑:无事闲人

2016年立夏时间


公历: 2016年5月5日 09:41- 2016年5月20日 22:36

阳历时刻: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09:41:50

阴历日期:农历丙申年三月(大)廿九

立夏由来


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前后节气:谷雨、立夏、小满。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


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在古代,民间有立夏称体重、吃蛋、饮茶等习俗。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每候只隔五天,更替迅速,随着三候的变更,人们亦可看到大自然演变的特色景观。


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小虫,生穴土中,好夜出,今人谓之土狗是也,一名蝼蛄,一名硕鼠,一名螜,各地方言之不同也。《淮南子》曰:“蝼蝈鸣,丘蚓出。”阴气始而二物应之。《夏小正》“三月螜则鸣”是也。且有五能,不能成一技:飞不能过屋,缘不能穷木,泅不能渡谷,穴不能复身,走不能先人,故《说文》称鼫为五技之鼠。《古今注》又以蝼名鼫鼠可知。《埤雅》《本草》俱以为臭虫。陆德明、郑康成以为蛙,皆非也。


蚯蚓出:蚯蚓,即地龙也;阴物,感阳气而出。《历解》曰:“阴而屈者,乘阳而伸见也。


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图经》云:王瓜处处有之,生平野、田宅及墙垣,叶似栝楼,乌药,圆无丫缺,有毛如刺,蔓生,五月开黄花,花下结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根似葛,细而多糁,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礼记》郑玄注曰:“即萆挈。”《本草》作菝葜。




立夏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天气特点


人们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开始,但实际上我国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而水稻等春播作物,也进入了繁忙季节。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养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消耗也随之加大,人往往会觉得疲倦,而且立夏前后,气候变化比较显著,早晚温差大(温差大约在12-15摄氏度),因此人们容易得病,此时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中医认为心主夏,就是说心与夏天相对应。立夏时肝气渐弱、心气渐强,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心若缓,急食酸以收之。”对于人体脏腑来说,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多吃酸味食物,补肾助肝,保证胃肠功能正常,抵御暑热侵袭。




立夏之后,人们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皮肤腠理易于开泄,而多食用酸性的食物及药品,可以使皮肤腠理适当收缩,防止出汗过多,而且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常吃还可以降血压、软化血管、保护心脏。如乌梅、山楂、西红柿、五味子均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特别注重对心脏的养护。


养心可以适当吃豆制品、鸭肉、虾、鲫鱼、瘦肉、食用菌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立夏后阳气上升,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的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为此饮食上宜清淡,多补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预防心脏疾病发生。




立夏前后冷暖空气交汇频繁,人们免疫机能随之逐渐下降,病菌易感性增强,造成肠胃抗病功能较弱,感冒发烧、肠胃不适也益发猖獗起来。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均衡膳食在立夏显得尤为重要,每餐不要吃得过饱,避免造成胃肠道机能的损害;此外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分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除了饮食,日常起居方面也应顺应季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天亮得早了,起居和作息时间也应随季节交替做些相应调整,应适当遵循晚睡和早起的原则。晚上相对睡得晚,早上起得早,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为了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充沛的精力,建议中午最好小憩一下。想要养心安神,充足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困倦时可以闭目养神,午饭后也应小憩片刻。吃过午饭后,由于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会流向胃,大脑供血不足,正适合午睡休息。至于午睡时间,也因人而异,一般不宜过长,以0.5~1小时为宜。午睡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工作或学习,因为此时脑部供血量不足,会出现短暂的脑功能性紊乱,使人头昏脑胀。午睡醒后最好静躺10分钟后再起床。




中医有心主神明的说法,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来主管的。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人们极易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因为气温过高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心火过旺所致。心火一旺,就容易精神亢奋,心烦易怒,此时人们不仅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人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故而夏日养生重在养心。


所以,老年人在立夏之时要做好精神养生,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要多做一些偏静的事情,如绘画、练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消耗体力的运动对身体都会有一定损伤,可以应适当地做一些有氧运动,每次大约15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不要过量,这样可以调节紧张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夏,养心你就错了,吃对做对很重要!
节令养生之夏至
立夏节气分为哪三个物候
岁时的轨迹(18)立夏,夏日来时春已残
节气期刊 | 立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立夏的由来及养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