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疗废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感染性废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孢子,活/减毒疫苗;送实验室做化验的标本;科研和实验室产生、储藏的培养物/皿;废弃的血液;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病理性废物:是指医疗或病理实验室产生的人体、动物或组织标本。

       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注射针、刀片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等。

       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医院内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等意外事故后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防止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致病性微生物扩散,保障人员身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文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本预案。

应急处理程序要点

组织机构

       成立医疗废弃物事件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分管院长、后勤、医务、院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意外事故发生后的全面组织与处置工作。

明确职责

       各废弃物产生部门负责部门员工培训、监督、指导。废弃物产生部门员工负责废弃物分类、包装及前期处理。后勤保障部、外包委托物业负责除放射性废物外的所有医院废物的院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放射科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安全监测。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废弃物处理流程的监督管理。


废弃物处理原则

       预防为主,规范管理;科学应对,分级负责。按照危险性最大优先处理原则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废物。危险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放射性废物;化学废物;医疗废物(包括生物毒性废物和锐性废物);生活废物。

处理流程

1

放射性废物处理

  • 短半衰期固体放射性废物分类放置于专用铅屏蔽箱内,采用放置法处理,空容器定期厂家回收;

  • 短半衰期放射性废液采用稀释法及放置法处理,设有专用储水衰变池;

  • 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物的病人使用专用卫生间,下水系统通储水衰变池;

  • 其他放射性废物收集在大小合适并加盖密封的容器中。

2

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废物

  • 收集在大小合适、内衬有黄色袋子并加盖的容器中;

  • 容器内废物存放以不影响盖子的密闭性为宜;

  • 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

  • 对于病理废物,如人体、动物或组织标本,则应焚烧;

  • 胎盘娩出后立即放入有盖防漏的容器中,应病人或家属的请求,在确定产妇乙肝三系阴性,家属在病历上签名后,可给予他们,否则应焚烧;

  •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首先应就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 未被污染的除去针头的针筒、输液器应分别放入套有黄色垃圾袋的黄色转运箱中;

  • 口罩、帽子、鞋套、尿布、棉签等按医疗废物处理。

3

医疗废液处理

       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4

损伤性废物的处理

  • 废弃后的注射器的针头与输液器针头等利器、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注射器与输血器等必须用专门指定的锐器容器收集,由物业清洁部专人进行统一调换;

  • 容器必须随时盖上,防刺破,防漏;

  • 任何锐器容器送处理时必须封闭;

  • 当容器盛满3/4时,必须由清洁部或专人更换;

  • 连同锐器盒一起焚烧处理。

5

废弃物应急处理流程

一旦发生医疗/化学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立即向后勤保障部、院感科、保卫处以及分管院长报告

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必要时请专业公司协助处理

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也应当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消毒

及时追堵医疗废物流失的渠道

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对环境造成污染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省(市)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中心和市容环卫局,并向可能受到危险的单位和居民通报

当废物流失、泄漏、扩散造成环境污染时,立即封锁现场,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并派出应急队伍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回收销毁,对环境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发生水源污染,立即向卫生、水务、环保等部门报告,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封闭、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的卫生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卫生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

       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寻找医疗废物流失的原因、流程、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对有关人员作相应的责任评估,并进行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员工防护

       处置医疗/化学废弃物人员需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熟悉本岗位的职责。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有关人员在接触、处置、运送医疗/化学废弃物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橡胶手套,必要时戴帽子、防护眼罩。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和清洗。防护用品破损时,必须及时予以更换。

       医院感染管理科提供有关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的信息,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应急物资准备

配备原则

       医疗废弃物使用单位应急物资应根据本单位医疗废弃物的类别、泄漏及流失的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来配备应急物资。

配备要求

      应急物资应符合实用性、功能性、安全性、耐用性以及单位实际需要的原则,应满足单位员工现场应急处置和企业应急队伍所承担任务的需要。

配备内容

       作业区无害化应急物资,见表1。

表1  作业区无害化处理物资清单

       个人防护应急物资,见表2。

表2  个人防护应急物资清单

管理与维护

       医疗废物的管理与维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如《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清洁操作规程》《医院消毒剂使用指南》《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废弃物运输交接三联单》。

  • 应急物资明确运送专员管理,运送专员需接受相关培训,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合格方可上岗;

  • 应急物资应摆放于医疗废弃物存放点指定位置,每月由运送专员对效期进行检查核对,对临近效期的产品及时更换。


· 本文节选自《医院后勤应急管理指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
院感
启迪环境医废、餐厨项目全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我国固废处置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及落实新固废法的对策建议
关于发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的公告
方舱医院清洁区防护用品外包装属于医废吗?如何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