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议论文如何写出思辨性? | 高考作文从零开始017


公开课《高考作文从零开始》第17-19节,于本周开始,更新于一起学语文服务号,每周一节。


【作者简介】猛师老徐,全名徐宏庆,独立语文教师,八年K12教育从业经历,现专注互联网教育研究与实践。“一起学语文”专栏作者、课程讲师,高考作文微信公开课模式首创人,《高考作文从零开始》课程主讲人。微信号:hongkingxu


上一节我们讲了对立论述型材料一种最简单粗暴的审题立意方法,简单概括就是在支持一个反对一个的基础上进行立意。于是有同学就有疑问了:鲜明的支持一个反对一个,这样观点不显得很绝对吗,所有的老师不都说高中生写作文应当思辨吗?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今天这一节,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任何一个稍有理性的高中生都知道,我们看待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片面、绝对,但问题是我们不能因此简单地认为所有对立型的材料两个对立的观点都需要支持。这个时候,我们前面讲过的审题分析方法中的矛盾分析的第二条“统一:一分为二,过犹不及”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在课程第7节里,我们讲过,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任何一面都不能过了度,不然过犹不及。也许你会说你是理科生,不懂辩证法,没关系,其实这种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早已通过母语渗透在你的思维里。比如,一个人勤于思考是好事,但是过了度,就变成了钻牛角尖;一个人在意自己的名声和口碑是好事,但是过分如此,就变成了爱慕虚荣;一个人胸怀大志,志存高远是好事,但是一味如此,就变成了好高骛远……

 

其实 ,“一分为二,过犹不及”的思想体现在了词义色彩上,意思相同或接近的词,它可能既有褒义的表述,也有贬义的表述,如果我们把材料的一个观点P赋予一个褒义的表述,那么跟这个词含义接近的贬义表述是不是这种做法太过了的表现,跟它对立的?P,同样也各有一个褒义和贬义的表述。这样讲很抽象对不对,没事,我们来看个例子: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材料第一句“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很显然这里用一种形象的语言表达一种要知足的主张,“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则表达一种不能知足、要积极进取的主张,这样一来,材料中的两个对立论断就可以表示为:

P:知足常乐;?P:积极进取

 

“知足常乐”和“积极进取”之间,我们支持一个反对一个,显然都是不合适的,它们都是褒义词。于是我们就可以用“一位为二,过犹不及”的方法,分别为它们找到一个同义的贬义词:从消极的方面讲,“知足常乐”是不是意味着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过度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贪得无厌”?

 

这个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选择支持的P“知足常乐”的时候,你反对的不是“积极进取”,而是“贪得无厌”;如果你支持?P“积极进取”,那么你反对的不是“知足常乐”,而是“安于现状”和“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知足常乐”过度了,也可以说是“知足常乐”的贬义表达;同样,“贪得无厌”是“积极进取”过度表现和贬义表达。材料中的论断P和?P都有过度和贬义的表达,那么我们也为它们赋予一组符号,叫做“太P”和“太?P”。如此,我们就把P,?P,太P和太?P称为一个主张的四个维度,用这四个维度来对文章进行立意,就可以解决非黑即白、简单粗暴的问题,提升立意的思辨性。具体审题范式可进行如下表述:

①p=P→q,?p=太?P→?q;

②p=?P→q,?p=太P→?q。

 

在上面的范式中,当我们将文章立意定为P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并没有反对?P,而是反对?P过度的那一面太?P;当我们将文章立意定为?P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并没有反对P,而是反对P过度的那一面太P。

 

当我们支持P反对太?P的时候,我们知道P过度的一面也是不对的,于是我们可以对立意进行补充和限制:p=P,但p≠太P。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上面的审题范式进行升级:

①p=P→q,?p=太?P→?q,p≠太P;

②p=?P→q,?p=太P→?q,p≠太?P。

 

看到这么多抽象符号,是不是又晕了呢?来,我们用它们来解决一道例题: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首先,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把“空谷”理解成人生的困境与挫折,而“想到的是悬崖”则意味着以悲观绝望的心态来对待人生的困境,而“想到的是栈道桥梁”则代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寻找克服和战胜这些人生困境的途径与方法。

 

我们就用最简单粗暴的审题范式对它进行立意:

 

【p=P→q,?p=?P→?q】人生不可避免地会有时走入如空谷般的困境,这时面对人生空谷的态度决定最终的结局,积极乐观地面对,相信“栈道桥梁”的存在(p=P),是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q);反之,一味认为空谷即为不可跨越的悬崖,选择放弃任命(?p=?P),最终只会一事无成(?q)。

 

这则材料如果简单粗暴地理解成消极悲观与积极乐观的选择,那显然是很难写出深度的,我们不妨给它来作个一分为二的切分:

 

如果空谷是一个客观事物,而且是未曾经历或者是我们有限的经验和认知尚且无法全面了解的事物,那么对待这样的事物,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想成“悬崖”的,就不能是一种谨慎吗?而谨慎过度了,就变成悲观消极。反过来,认为有“栈道桥梁”则不失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而一味地认为肯定有“栈道桥梁”,是不是也是一种疏忽大意、过度乐观呢?

 

为了方便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提到转基因食物,有人认为这是断子绝孙的东西,恨不得国家动用暴力机器来消灭它;有人则认为应当谨慎地对待,最起码要在转基因食品上标注出来,让消费者自行选择;也有人认为人类的进化正是伴随着新食物探索前进的,应当乐观看待转基因,积极消除和减少转基因食物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危害;也有人认为眼不见为净,不论好歹,吃了再说,生死有命。

 

在上面的分析中,面对“空谷”这一未知事物,P为谨慎小心的态度,?P积极面对的主张,那么相对应的太P则为消极悲观,太?P为盲目乐观、疏忽大意。我们就可以这样对文章进行立意:

 

【p=P→q,?p=太?P→?q,p≠太P】空谷作为一种未知事物,我们无法知道它是不可跨越的悬崖,还是仅仅为有栈道与桥梁可以通过的空谷。同样,面对生命中未曾经历或者不能全知的事物,很多人用谨慎的态度予以怀疑,但是过度谨慎则易沦入悲观消极,拒绝一切(?p=太?P),进而无所作为(?q)。因此,持有谨慎的态度固然重要,但需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探索(p=P),同时又不能过于乐观疏忽大意(p≠太P)。

 

【p=?P→q,?p=太P→?q,p≠太?P】空谷作为一种未知事物,我们无法知道它是不可跨越的悬崖,还是仅仅为有栈道与桥梁可以通过的空谷。同样,面对生命中未曾经历或者不能全知的事物,很多人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迎接和对待,但是过于乐观(?p=太P)则易陷入疏忽大意,后果难以预料(?q)。因此,用乐观积极的态度探索固然重要,但过程中需要谨慎小心(p=?P),同时又不能过于谨慎而畏首畏尾、停滞不前(p≠太?P)。

 

“四个维度法”几乎是对立论述型作文题的审题万能药,正如在中国的话语体系里,唯物辩证是最流氓的思维方法,任何观点和立场都经不住“一分为二,过犹不及”的质疑。所以,以后再遇到对立论述型的材料,不妨用此方法来为文章作一个看上去很有思辨性的立意。

 

不过还要注意一点是,“四个维度法”对写作者的用词能力要求比较高,切分维度是一件非常考验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量的事情,语言表达水平一般或者议论文写作初学者,一定要慎重使用。还有一点,从上面的范式中你也许能看得出来,“四个维度法”比较适合于决策主张型的论述,不太适用于是非性质型的论述,所以,当材料是是非性质型的对立论述时,一定要慎用“四个维度法”。

 

其实,从思维的本质上来说,还是将对立的两个材料看作是对立的关系,只是在具体立论的时候的注意遣词造句的褒贬而已。那么,材料中相对立两种论述,能不能同时在立意中支持而且不分伯仲呢?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将在下一节来具体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分】2022年高考作文议论文写作提分: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021届高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与议论文写作增分方法探讨
完成任务指令、解决材料问题:议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 | 高考作文从零开始020
《高考作文从零开始·审题按部就班》:作文审题有章可循
作文短期提分战术
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0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