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尚话题:《生活在别处》朗诵 红军

薇电台    薇微风尚

你身边的人文风尚

[点击上方蓝色“美文美声”添加关注]


我们愿以温暖的视角

选取你关注的话题,讲述你喜爱的故事

薇电台,薇微风尚

有温度的人文风尚

— 风尚话题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朋友您好,这里是薇电台薇微风尚的风尚话题栏目,我是主播红军。

这次节目,我先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国庆假期的第一天,家在蓟县的同事在朋友圈晒图,呼吁大家千万别进山了,县城里每条进山的路都堵满了车,谁也开不动,谁也走不了。所有进山的路和城区里的路都成了停车场。连她出去串亲戚都回不了自己的家了!想起前两年,我的同学带着儿子在国庆假期去九寨沟,赶上了那场万人进沟却出不了沟的状况,情急之下,他们提前下山,扒着一辆已装满人的班车,出了沟,才没有被滞留到半夜。


话说,留在家里看电视上人山人海的人们,得多么暗自庆幸,我可没有被堵在高速上,滞留在山上,拥挤在火车站和机场,为什么非要出去受那个“罪”呢?!

 



可是,还是有太多的人早就计划好了在黄金周出行。时间一到,立刻飞奔似地出城,哪管同行者众多,前路漫漫,一心就要出去玩儿!那阵势,就好似从城市逃离一般!其实,也许昨天您还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潇洒呢,还畅想着把小房子换成大房子,还琢磨着得给孩子选个好的幼儿园……怎么就一天,脸就变的这么快,一下子就变得无限憧憬起别人的家园了?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突然就跳了出来。它恰好印证了一种观点:在自己家里,每天的柴米油盐,那充其量是“过日子”;而出去游走,观景赏人,体验异域风情,那才叫“生活”。一年中按部就班的日子太多了,也只有在假期这几天里,大家才能集合好了,一块“逃离”,一块抛弃“日子”,过过“生活”。所以,即使堵,即使慢,即使拥挤,即使昂贵,也得认呐!因为不一样的“生活”在远方招手呢。




从安徽来到天津给人家里做清洁的小夏,已经在这里干了快30年了,靠着她的勤快本份,在有的人家也已经做了将近20年,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她对这个城市的熟悉,完全通过所干活的这十几户人家,她活动的区域是有限的,她的房子是租的,每年只有春节才给自己放二十几天的假回老家陪陪老人孩子。她呆了近30年的城市,是她的家吗?她老家的房子,是她的家吗?她在哪儿是在“过日子”,在哪才算是“过生活”?


几年前去国外的时候,认识了安娜,她带着三个孩子移民到加拿大,老公还留在国内做生意。她不会英语,出门得有孩子跟着。我见她的时候,她最小的孩子陪着她来,她开车,小女儿给她导航。她说,她的外国邻居很不解,为什么中国夫妇为了孩子就得两地分居?那一年她的大儿子高考,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她特别高兴,说到了国外,原来在国内学习一般的大儿子,懂事了,学习也跟上了,知道努力了才考的这么好。前两天,又听说一个朋友全家移民新西兰了,也是妈妈带着孩子先过去,爸爸要留在国内赚钱。


一家人分隔大洋两岸,或许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对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关系夫妻来说,真的好吗?恐怕在以后若干年的时间里,整个家庭的情感都只有在此处、别处飘荡了吧。


上周末,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说他们十月底又要去海南过冬了,希望走前聚聚。他们是典型的候鸟,每年秋末冬初去海南,一住五个月,天暖了才回到蓟县山里的家,度夏。一山一海,一冬一夏,躲了雾霾,躲了酷热,悠然自得。对他们来说,此处别处都是风景,日子、生活两全齐美。真是让人羡慕啊!



我的一群退休了的同事,每年都要组织一个旅行团,自己策划行程,自己组团去国外旅行,她们会带上鲜艳的服饰,在漂亮的欧式建筑前和静谧的域外小镇留下倩影。每一次旅行,就像一次姐妹PARTY和心灵之旅,回来还会有小清新的文字跟大家分享。我特别希望退休以后加入她们的团队,让这里的日子过得安好,让别处的生活过得精彩。


生活中的人,恐怕没有谁有能力将日子和生活像切西瓜一样一分为二,任何一半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生活在此处,同时渴望别处的精彩与体验,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此处的心理压力越大,这种别处的渴望就越强烈。说黄金周的蜂拥出行是一种逃离,也只是一种表象而已。假期结束,不是都乖乖地逃回来了嘛!不就是出去换口气嘛,把别处的体验当作“空气净化器”,过滤一下心理雾霾,把眼前的格子间、写字楼的场景转换成青山绿水,养养眼。拥挤的人群嘛,就当是文案上的字吧,花花绿绿的,可以不当真,看着玩儿。


在此处别处转换设置的,有精神也有躯体。有的人出于被动无奈,有的人主动选择,更有人穿梭自如。被动无奈的,有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心里相安就好。主动选择的,无论精神还是躯体,那种游离于现实的对别处的亲历,如果能让人放松、舒服、享受,有所得,那么“生活在别处”就是美丽的,充满活力的。也贴合了文学家创造这个句子时的原意,是对人们自身生活之外的一种精神向往。




不过,让“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名闻世界的米兰昆德拉,他的小说《生活在别处》可是具有批判意味的。批判永远以为生活并非自己所投入的当下,永远在逃避。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有鲜明的时代背景,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对“生活在别处”早已有了花样繁多的解释,有时甚至是一句调侃。你看那些在国庆假期出发与归途中,被牢牢堵在高速路上的人们,越来越会玩儿了,跳绳都不算什么,有人甚至架起炉灶做饭,真正应验了“生活在别处”。


我还查到今年才上架的一本梁实秋的散文集《生活在别处》,大事小情在作者笔下都别有情味,读来生动有趣。还有一位新锐导演张扬拍过一部纪录片,也叫《生活在别处》,讲述一群生活在大理的外地人、外国人的故事,各有不一样的精彩。


 


(电影宣传海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优秀作文——《把握当下》赏析
幸福永不在别处
直击农村生活的20张写实画,好美
【生活在别处】No.92 生活在碼頭 | 胶片的味道
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行行摄摄(11)——生活在别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