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艺术融入教育与生活

2016年3月12日

讲师:Zvi Szir(瑞士巴塞尔新艺术学校)

翻译:重本 译校:文辉  校对:重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这里,我是Szir 来自瑞士。过去的十八年里我一直在自己创办的一所艺术学校里面工作,这所学校叫“新艺术学校”。主要是面对成人的全日制艺术教育,一周五天,艺术和人智学是我们主要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我们主要讲授的是如何从人智学的源头和去发展出未来的艺术。就这个题目,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跟很多年轻人每周五天在一起学习和工作,他们都是十六到十八岁的一些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方法和可能性都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自己浮现出来,而它们又和今天我们这个讲座的主题联系起来,这个主题就是日常生活与艺术和教育或者说是日常生活与教育中的艺术。



我们现在就开始直接进入我们今天讲座的问题。


什么是艺术?


第一个问题就是艺术的概念。当下,人们从三个不同的方面与艺术建立联系,每个方面都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


艺术对于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吗?


第一个方面是把艺术与展览或者是博物馆联系到一起;


第二方面则是把艺术跟艺术品收藏,奢侈品,或者说与值很多很多钱的艺术银行联系在一起;


第三个层面是把艺术跟名人、文化事件、轰动的宣传联系到一起。


这三个方面让今天的我们与艺术的关系变得非常奇怪。比如说第一个方面,我们想象一下,我们在博物馆里面呆上几个小时,站在画廊里,看着墙上的画,一年之中可能有一次两次,但那不过是闲时去走一圈的事,这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没有什么关系。


关于第二个方面,就是艺术品收藏,想象一下花几百上千万买一件艺术品,就会让人感到特别奇怪,甚至是病态了。


在第三个方面,我们会涉及著名艺术家的轰动效应的问题,包括艺术和出名,艺术和名人,艺术和宣传等方面。这些方面就将艺术变成了一种娱乐形式,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是无法与电影、模特或其它形式的娱乐活动抗衡的。


这三个方面会让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对我们而言,艺术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种奢侈品,从这个方面来说,艺术也许会在文化当中消亡。


艺术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吗?


但当我们回首历史长河,看世上存在过的每一种文明,我们发现真正重要的,真正流传下来的,真正有兴趣的,就是艺术。


因此,艺术确实是我们必须的,尽管我们看看周围似乎艺术并非是必须的,这是一种矛盾的状态。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十七世纪,相较于政治家,我们现在更容易记得画家或音乐家名字,比如德国音乐家巴赫或其他的艺术家。


人们在非常艰难或不可能的情况下,又或者是战争情况下,去做很多艺术创作,比如去画画,创作音乐的事实,让我们感到艺术至少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



我们无法忽视人类的艺术创作的本能。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一种文明中,人们总是在创作艺术。问题是我们的这些行为究竟是什么?我们在创作艺术的时候究竟在做什么?


做一把椅子和画一把椅子的区别?


在创作艺术和制作一件物件之间有何区别呢?从创作一把椅子的艺术品和制作一把椅子的过程中,很容易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当然可以创作出一张椅子的艺术品。我们也可以做一张简单的或是有功能的椅子,但这跟画一幅椅子的画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来更简单地看这个区别:一张椅子,跟一张椅子的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说,面前的椅子是真实存在的,而画中的椅子说到底是一幅画而已。但是,当我们说这个东西是真实的和这个东西只是一幅画的时候,我们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当我们去做一把椅子,或是谈起一把椅子,又或是我们看着一张椅子的时候,椅子就是它本身,我们可以坐在上面,可以放东西在上面,它就是一个称之为椅子的物体。而一幅椅子的画,或是一幅图像,它就不是椅子本身。椅子本身和一张椅子的画是有区别的,一张椅子的画绝对不是这张椅子本身。


画了椅子的画,简单举例,比如19世纪梵高画的一张著名的椅子,画作本身仅是一些颜色和材料。神奇的是,作为画作,我们仅仅使用了画布和颜料,但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椅子。因此,当我们看着一幅椅子的画,我们看到的并非椅子本身。画作本身只是油料,色料和帆布,但我们看到的是椅子。所以画作本身并不是所画的物体的本身。画作上的所画的东西,并不在画上面。我们要画的是物体的外观,物体的本身是不在画上的。我们始终要这样想,这之所以是一张椅子的画就是因为它不是这张椅子本身。


我们在艺术创作中需要处理的就是图案,事实上所有的艺术都是在处理图案,提供图案的东西本身在画作里是看不到的,也不会在画里面,它是在别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能力,可以通过其它东西让看不到(因为这个东西不在现场)的东西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为什么要把不可见的的东西以其它的方式呈现出来?这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当一样东西不在的时候是怎样呈现出来的,理解这一点不是很容易。如果我们去理解它的话,我们就得问问自己,什么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或者我们知道什么别的重要东西,需要呈现在我们面前,当这些东西本身并不在这的时候?


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孩子。小孩子其实是这样的一个载体,他们身上都有一些我们绝对看不见的部分,比如他们将要变成什么样。孩子将要变成什么样,孩子的核心是在未来,孩子实际上是生活在未来的,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可能性的画面。如果我们能接受孩子的核心就是发展的话,心中就知道每个孩子都有着其真正潜力的图景。从这一点上看孩子的教育,意味着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发展其潜力,这种孩子未来转变的潜力在孩子身上还未可见,似乎也还不在那里。


如果我们明白了,艺术其实就是把不可见的呈现出来,我们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艺术跟孩子之间有这么强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就是一种能力,它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是通向未来正在形成却还未呈现的世界。当我们看到年幼的孩子,我们问问自己应该如何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把还那些还未可见的,还未具体呈现的,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可见,得到呈现。


我们需要去看艺术的活动,因为在艺术的活动里面,这一切也像孩子那样发生的。比如说,像故事、像诗歌、像画画,很多不同的艺术活动,都是把一些不可见的、或说还未呈现的一些东西带到我们面前。


如何将艺术融入生活?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或者通过三种形式,来将我们的艺术融入到我们与孩子的生活中,这很重要。同时,我也要提醒大家,孩子不仅是指那些外在的孩子。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保持成长以便帮助孩子生存我们就需要自己教育孩子,这些孩子也需要艺术来帮助成长。


让孩子纯然地游戏玩耍


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和教育联系的三个层面中的第一个层面我们可以说是游戏、玩耍。当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他们是活在一个画面里的,而不是活在真实的环境里面。在教育当中,没有什么比让孩子通过玩耍来发展想象力的水平更重要的了。


每次,当我们想象一些并非真实的东西或创造一些想象的时候,我们会让一些不在现场的东西显现出来。和其它行为不同的是,想象实际上是唯一一个我们可以真正创造出新东西的地方。孩子们玩的游戏或孩子们玩耍的方式并非现实,想象不应当是现实的复制品,但他们可以保持想象的水平。当孩子真正玩耍的时候,他们是在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对孩子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们可以想象未来的一种可能性的开始。



我们总是有一种倾向,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我们希望孩子玩耍也是可以实现一些具体的目的。比如说,通过玩耍,去学会一些什么东西。但我们要小心不要把每个游戏、玩耍都引入一些教学的目的,我们依然要保留这样的一些空间,让孩子不是为了学什么、做什么,而是纯然地去开心,去玩。


当你需要通过游戏和玩耍来学习的时候,让孩子们有时间和空间去玩无用的游戏是非常重要的。发明的喜悦以及想象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我们都会记得这种喜悦实际上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让我们在将来的生活中面对一些困难的情况的时候继续保持前进。


所以,让我们在生活中给这些无用的、喜悦的想象尽量多的空间。这可以说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第一个层面。


孩子需要榜样,与孩子一起快乐的艺术创作


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第二个层面,是说我们自己创造艺术的过程,或者是孩子们创造艺术的过程。


重要的是我们要带来一种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孩子们和谐地从事艺术工作的方法。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从十七世纪就开始的一种创造。


把颜料给到孩子,然后就说:“去吧,去画你们想的任何东西吧!”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了。然后就把他们扔在那里,让他们自己去画。当然,有时候这也是可行的。


但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模仿的榜样。对于三到九岁之间的孩子来讲,他们真的更喜欢模仿别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很喜欢有有其他人跟他一起去画画,也许可以带他们画一个故事或其他什么东西出来。



所以,在这个年龄段的早期阶段,能够提供一个榜样是很好的。这是一种真正的获得喜悦的方法。你做什么,他们会跟着你去做。你可以跟他们一块做,但不必让他们和你做的一模一样,因为这是模仿而不是复制。


在后面的年龄段,比如对于九到十四岁的孩子而言,如果我们跟他一起去做,他们会感到很开心。他们会做自己的事,但这时候,重要的是他们需要知道,并不仅仅是他们需要画画或做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其实成人也同样需要。成人需要在这个程度上给他们做出榜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带去这样一种感觉:我做艺术的活动是因为我很喜欢这个艺术而并非我必须得做。


此后的年龄段,十五、十六到十八岁的大的孩子,他们真的需要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但是,你得让他们有可能去做观察,进行艺术创作。在他们的思想中给世界一个正确的区分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


不管是大人、孩子、还是大人跟孩子一起画画,他们都得寻找三样重要的东西。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不管是谁去做艺术活动,他们是带着喜悦去做的,因为艺术活动不是培训。然后,这一切艺术活动需要跟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相适应。


幼年的孩子都需要一个榜样,让他们可以通过模仿来进行艺术活动。比如你得给他们一个榜样,让他们了解你是如何处理颜色的,然后,你们会在一起工作,让他们看到你是他们的朋友,让他们知道画画或做音乐或写作对你来说和对他们一样重要。但他们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他们将面临挑战,他们将直面真正的现实,看看他们是否可以掌控现实,是否可以发现现实的构成。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他们的心性还很安静,给他们带来物体的形式对他们是很重要的。


如何指导孩子欣赏艺术?


我们现在来到艺术的第三个层面。这就是把艺术带入到我们的生活。这里的问题就是去欣赏艺术品以及艺术品本身。欣赏艺术就是是什么意思呢?又比如,这对孩子非常重要吗?同样的,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强调,最重要的是不能强迫孩子去喜欢艺术。只有当父母、成人觉得艺术是很重要的,孩子才会觉得艺术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看到你觉得艺术很重要,他也就有可能感觉到艺术很重要。



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对他们而言,博物馆并没有什么意思。如果他们不愿意,就不要在那么小的时候,把他们带到博物馆里面。另一方面,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家里面是有艺术的,是有各种艺术品的存在的,他们可以在家里欣赏美的或有兴趣的东西。所以,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重要的是放在家里的这些艺术品,应该是你喜欢的艺术品。


如果你并不喜欢它,放在家里仅仅是因为它很有名,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我稍后会讲到美的重要性,如果你家里的一幅画,或是某个艺术品,其实就是你身边的某个朋友的创作,并非是世上最出名艺术家的作品,那非常重要的还是这件作品是你喜欢的,而不是你听说这个作品很出名才要放在家里的。这同时也意味著,我们需要去教会我们的心灵以正确的生动的方式看艺术品、欣赏艺术品。


去年我参加了巴黎的一个画展,在那个画展里面,人头涌动,大家拿着照相机,先拍第一幅画,然后把画下面关于这个画的介绍再拍下来。然后,挪到下一幅画面前,把那幅画拍下来,又把介绍拍下来。就这样子,一个一个作品这样子拍下去,搞定!其实,你看一下这样的一个行为、这样的一个现象,你也就能够明白,为什么孩子并不喜欢去博物馆或艺术馆。


如果跟孩子说:哎!这个画呀,是中国清朝或十七世纪很著名的一个画家画的画。那你同样没有告诉孩子任何有意义的东西。因为对孩子而言,这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个对我们来说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些信息,我们需要的是找到另一种途径来欣赏艺术品。


我们如何体验绘画?


比如说,我面前现在有一幅某个时代的中国画,一个卧佛躺在那里仰望着天空,这幅画其实就是寥寥数笔。这幅作品的时代,比方说是宋朝,对我而言并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感兴趣的是如何体验这幅画。


艺术品邀请我们重新再创作


每一个艺术品实际上都是一份邀请,它在邀请我们去把它重新再创作一遍。如同我面前的这幅画是寥寥数笔绘就的,但是我会看到这里面有不同的圈、不同的曲线,那么我就需要去进入到这个画面,去跟着这样的圈,圆圈的运动、或者是那种弧线的运动,跟随它动起来。


比如我在看一幅塞尚的水彩作品,我要感受他看和接触画纸的方法,再感受他如何看并将每一种颜色画到纸上,纸和画笔的每一个接触点都是光的接触。



一个艺术家在将自己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看到的,所做的都应当被再现,被再次体验出来。我们应该进入这幅画,感受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运动并跟着一起运动,这就像在跳舞一样。


又比如说我面前有另外一幅画,是一幅有着很多不同绿色调子的画面,我要怎样体验,我要怎样做才能体验这幅画?我们应当感受画家是用何种方法慢慢将不同的绿色调创造出来,这种方法就是某种用笔的方法,艺术家是在用不同的笔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联系去创作。


通常在我们面对一幅作品的时候,在有感受之前,我们就已倾向于停止所有模仿的活动。然后,概念就升起来了,我们会说:“啊,我看到了房子,看到了树,一处风景。”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倾向,就是把看到的抽象化,给它起个名字,在我们看着什么东西并在创作的时候,用一个名字来代替创作活动。


其实体验一幅艺术作品的唯一可能的方法是要潜入到这些名字的下面,潜入到这些人脑形成的画面的下面,去尝试有意识的体验创作这些画的活动。我们看到的画作所表现的话题,故事,人物实际上已经完结了。一幅作品实际上就是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的故事和人物的终点。


因此,我们要发现一种能力,创造出这样一种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不断进行创作艺术品,感知创作过程的“舞蹈”,重新把这个艺术品中的那个舞蹈重新舞动出来,重新去进入它曾经有的那一份工作,然后我们才能够去真正进入一个艺术。


所以这才是一种鲜活的方式,跟艺术品一起的方式,也只有透过这样的方式,艺术品才能够碰触到我们、打动我们,也只有我们能够被这个艺术品打动,孩子才会被打动。


艺术的抽象信息对孩子没有意义


任何放在艺术之上那些抽象的名字或信息,对孩子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他们不会对这些抽象的东西感兴趣。只有当我们觉得艺术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艺术它真的就是把我们点亮了,把我们打开了, 孩子才能够感受到艺术的这一份力量。



关于艺术的那些信息,比如说是哪个画家画的,所有这些跟他们都并没有什么关系,跟孩子没有内在的关联。只有当我们喜欢,我们爱这个艺术品。孩子也就会爱这个艺术品。当我们喜欢一样东西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想了解更多、想知道更多,任何喜欢的东西都会带来探索的兴趣,孩子自然会想去寻找关于这个艺术品的更多信息。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就没有什么艺术天分,也没时间去接触艺术,但是我想每个人起码都可以每天找那么几分钟去读一首诗。如果我们希望艺术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必须滋养它,让它生长,让它进入我们的文化之中。那么在将来,它也可以在未来能够得到呈现。今天种下的种子就是明天得到的那一部分。


 艺术创造着未来时代


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之中就是这样的一个面相、这样的一个维度,在创造着未来的时代。没有了艺术那就没有任何新的东西,一切都仅仅是以前带来的一些结果,就是曾经做出来的一些东西所带来的后果而已。因此,施泰纳说,如果你想要有一个未来的话,你想要未来有创造力的话,就请你保留一份想象的能力吧。想象力就是这样一种能力,可以创造艺术,从而创造未来。


今日我们在艺术里面所找到的那份喜悦,意味着我们的未来。希望大家都能够享受到一份艺术的生活。


老师答疑:


1、如何培养十二、十三岁的孩子对艺术的兴趣爱好?


对于十二、十三岁的孩子,或者十四岁以前的孩子来讲,如果我们要滋养孩子对艺术的感觉,我们要做的工作其实并不是孩子,而是成人本身,就是孩子的父母、他身边的人。


只有他能够感觉到父母对艺术的这一份爱,孩子也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他也会喜欢上艺术的,我们没有办法教孩子喜欢艺术,我们能做的只是我自己喜欢,这样就等于在邀请他进入这个领域。


孩子会感觉到我们的这份喜欢,滋养艺术的感觉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给他一个榜样,如果你只是给他一些信息,告诉他艺术很好,你必须要爱上艺术之类的。这些信息对他来讲是没用的,他需要的是榜样。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我们去看艺术,如果我们能够在艺术里面寻找到那么一点打动我们的地方,孩子就能够觉察到,向我们打开,他也会跟随我们的脚步。


2、关于这个如何去进入画面,进入画面的那份舞蹈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需不需要画画的基础才能够去进入到这种运动。


如果你自己本身跟这个画面或者是你所听的这个音乐有一点联系,那会来的容易一些。就比如说音乐家他就更能够、更容易去感觉到音乐本身。但其实并不是一定是一个艺术家你才能够感受享受到一幅画,或者是一首音乐的美。你要做的其实仅仅是把那幅画的标题放下,把那个画面所呈现的那个故事也都放下,然后花一些时间去看。专注于你所看到的,在画面里看到的,画面的线条是如何运动的。所以我们需要花时间去看,而不是看名字和信息。意味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些信息,我们需要的是我们跟这个艺术品之间在艺术品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天使寄语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模仿的榜样。我们没有办法教孩子喜欢艺术,我们能做的只是我自己喜欢,这样就等于在邀请他进入这个领域。'


让艺术滋养千万家庭!天使将从《全网线上艺术营》到《全国性线下艺术活动》,全面引领您从0基础开始学习绘画、手工及音乐等您所喜爱的艺术,并洞悉每种艺术所带给我们自己及孩子的滋养与帮助。让结合故事的艺术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固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引领着孩子成就富有创造力的未来。


本文是Zvi Szir老师在【天使在线】线上讲座《让艺术融入教育与生活》的文字稿,由何重本老师翻译。特别感谢重本老师百忙中抽时间翻译,并反复校对审核,天使直接感受到了老师的严谨与负责,感恩有老师的指导与长期支持!


本文图片均来自首期艺术营一营群友的分享,其中很多朋友为第一次动手作画。



关注开启

你与孩子的幸福成长历程

近期V课堂

专题课堂,报名公众号里回复V5


艺术系列:让艺术滋养千万家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岂止舒适,椅子也是件艺术品
白羽平写生与创作(超高清)
一个令艺术家闻风丧胆的问题:你这张画表达了什么?
北京宋庄画家村隐居著名山水画家九大山人吴加高
6月最后一天,艺术不会结束!
另类艺术家威姆·德沃伊:一张猪皮画100万,背后有何艺术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