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生出考场跪谢母亲:父母这样养育,孩子懂得感恩

1

今天,安徽考生跪谢母亲的感人照片上了热搜。

6月8日下午,英语考试结束后,安徽合肥十中考点大门外,摄影爱好者焦帅拍下感人一幕。

一位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考生脸露微笑走向人群。

母亲对他说,“结束了”。

小伙回,“妈,我有话和你讲”。

这位母亲还没来得及反应,儿子突然跪了下去,高声说,

“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

母亲见状,双手抱住儿子的头,哭了出来。

很多女家长直接哭了。周围人都说,孩子太懂事了,纷纷向他伸出大拇指。

2

我们为这样的孩子点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少父母含辛茹苦,却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着“白眼狼”。

有多少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却心安理得空着手走;有多少孩子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干家务,父母只要他搞好学习;又有多少孩子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小小年纪就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

这些所谓的“爱”助长了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他们似乎失去了感恩的能力:不珍惜东西、打骂父母、无视他人的帮助......

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日后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买房。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可能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无法无天的“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3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在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说道,

“表达感恩的能力不仅是社交礼貌,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心怀感恩的人很少会妒忌他人。充满感恩的人能更好地应对生活的压力,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即使在困境中,他们也能发现美好的东西,其他人也会更喜欢他们。更重要的是,人们更愿意帮助那些过去一直感恩他们的人。”

可见,感恩能力对于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

2003年,研究人员罗伯特·埃蒙斯和迈克尔·麦卡洛将学生分成了三组,要求他们记录自己过去一周内发生的5件事。

第一组记录值得感恩的事、第二组记录令人烦心的事,第三组记录任意5件事。学生们连续记录了10周之后,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第一组学生的幸福感激增,健康状况也有了明显改善。

究其原因,原来是感恩心理让人产生的感激、满足、愉悦等积极心情,可以帮助大脑释放出让人“愉悦”的化学物质。同时还能缓解焦虑、紧张、沮丧等心理压力,进一步使感恩者长时间地保持心境平和。

从我们教会孩子说第一声“谢谢”开始,感恩的种子就播撒在了他的心间。虽然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着生长感恩之树的土地,可经年累月之后,我们却会发现:一部分人心中已结满累累果实;而另一些人的内心却还是一片荒芜。

美国心理学家Keyes曾提出心灵旺盛与心灵枯萎的概念。

他认为,心灵枯竭的人没有足够能力创造和维持主观幸福感,他的情感、心理和社会适应状态很差,很容易产生挫败感,空虚感和学习无助感。

而心灵旺盛的人,有能力创造或维持主观幸福感。他们会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生活感到满意,生活中有目标,有能力战胜压力,会悦纳自己的一切。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他也因此会得到更多的恩惠。

心存感恩,是一种富足状态,是一种“满溢”的状态。

正如20世记早期耶鲁大学教授威廉·里昂·菲尔普斯曾说的:

“感恩带来幸福,给予越多,得到的就越多。”这样的心灵会越来越丰富。

4

没有人天生就懂得心怀感激,感恩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巧。

在开始教孩子感恩之前,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孩子该有哪些权利,分清孩子“想要”和“需要”的区别。

接受了这个前提,就可以学会对孩子说不了。既尊重子女对事物的欲求,但也不是顺从他的一切要求。

在FB上有位泰国妈妈带娃的拾荒之旅,被国内外网友热赞。

5岁小男孩不想去上学,年轻妈妈决定向学校请一天假带着儿子去大街上捡垃圾卖钱,让他体会个中辛苦。

母子俩顶着泰国的烈日,步行了约2公里,共捡到了2公斤塑料瓶,卖了2泰铢(约0.4元RMB)。

一路上男孩都在问:“能坐巴士吗?能吃冰淇淋吗?”然而,他劳动的成果不足以享受这些。太阳下山了,小男儿已经精疲力尽,坐在路边不想动了。最后跟妈妈说:“很累,想回家,想去学校。”

这位智慧的妈妈让孩子亲身经历自食其力,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生活,是感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面对孩子表达出的欲求时,她没有变身哆啦A梦去立刻实现愿望,也没有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批评孩子;没有讲事实摆道理试图说服孩子,更没有摆出母亲的权威去压制他。

她接受和尊重了孩子的想法,并帮助孩子自己去经历和实现——“虽然我不能满足你的愿望,但是我们可以试试看寻找途径一起努力”,这种对孩子的接纳和包容,正是日后孩子可以尊重、理解、感恩周围环境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孩子向我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渴望——想要一部新手机,想要邻居小朋友一样的新鞋子,想要不做作业就能去游乐场……

面对这些要求,如果我们断然拒绝,可能就会让孩子感到挫败,引起对立情绪而影响亲子关系;

但如果我们接受了孩子的要求,又可能让他觉得自己的要求会被“理所当然”地实现,长大之后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时,就可能会遭遇更大的挫折……左右为难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位泰国孩子的母亲,其实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5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家庭教育中无小事,每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孩子的感恩能力。

(1)让孩子做家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可以让孩子每天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事。

(2)给长辈写感恩信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创意贺卡,写春联,写福字,或者手写一封感恩信,贴上邮票寄给老师和长辈。

过年时,给长辈拜年,如果收到压岁钱,除了道谢,还可以让孩子准备一份特别的小礼物回赠,表达谢意。

(3)每天记录感恩的事

准备一本专用的笔记本,让孩子在上面写下过去一周值得感恩的三到五件事情。引导他坚持去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确幸,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会更多关注和珍视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除了教育,父母的以身作则也很重要。父母常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外界的感恩,这就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进而培养感恩的心态。

当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发现感恩、分享感恩,那颗深植在孩子内心的种子才能发芽,逐渐长成一棵丰硕的感恩之树——这正是我们能够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人生礼物之一。

@头条育儿@头条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跪谢母亲”的考生大秀琴技,果然学音乐的孩子更懂得感恩!
辛苦并幸福着
教育家孙云晓:我如何让女儿考上大学
高考考生跪谢母亲 走出高考考场归来已是成人
自己的事情从小自己做
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