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献王文化 | 古文经派和今文经派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两大学派。代表着求真主义和实用主义两大思潮。而这两大派正式形成,就是西汉武帝时及其以后的儒学今文经派和古文经派。

经学产生于春秋战国,集中于齐鲁大地。在学风上因求真和实用的不同,分为鲁学和齐学两种。鲁学主张求真的理想色彩,齐学讲求实用,讲究现实、功利。鲁学以“合古”为旗号,齐学以“合时”为主张。鲁学以孔孟为代表,齐学以管乐为中心。西汉初,由于秦劫楚火,经学几乎中断。在武帝“独尊儒术”的国策下,经学又得以勃兴。这时鲁儒和齐儒的“合古”“合时”两种学风,演变为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派和以刘德为代表的古文经派。

武帝时,在文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儒学传授出现热潮。诸经博士官(讲经师)齐备,但由于师承不同,一经兼有数家。《诗》有齐、鲁、韩三家,《易》有施、孟、梁三家,《书》有欧阳和大、小夏侯三家,《春秋》有公羊、谷梁两家,《礼》有大小戴等。这种经学的昌盛,是因为封建统治者对儒生了广开了“禄利之路”(《汉书·儒林传赞》),这些儒者虽学分多家,但为了仕进和利禄,把先秦儒学改造成了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他们纂改孔孟的本意加以曲解,他们引入道家的玄学,阴阳家的五行学,法家的刑名学,凭借已经由籀书演变为汉隶的文字,迎和封建统治者的意志,把春秋战国的学术儒,改造成汉代官场儒。“学而优则仕”本意为“作学问有空余可以做官”硬解为“学习成绩优秀就做官”。“优”出现“良秀”之义是汉代才开始的。汉以前的“优良”用“善”来表示。“优”的本义是“优裕”有空闲。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命”、“上天示警”说,更是孔子的“不信天命”、“不谈鬼神”、“以人为本”的背叛。

古文经学派是在今文经学派占有统治地位的前提下,一部分仕进心较淡,学术上求真的人为捍卫先秦儒学的纯洁性而聚为一家的。

今文经学派的特点是“学章句,弄图谶”古文经学派“反谶纬,通训诂。”孟子主张“民为本,君为轻”,董子主张“屈民伸君”。孔孟主张,孝悌仁爱,目的建立和谐社会,董子大讲主皇权,把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加在劳动人民身上。“董仲舒是推论灾异的大师。”“为儒生造谶开了先路。”“章句的连篇浮辞使人昏迷。”(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219页,1963年版)

西汉的古文经学,主要首领有河间献王刘德和淮南王刘安。刘安汇集先秦百家,书名《淮南子》书中虽保留了许上古神话传说,但多为浮辨之词。刘德专事抢救和复原先秦儒学,多为重要经典。

在反谶纬思潮的影响下,作为董仲舒好友的刘德举起古文派的大旗、不重章句推演,治学重在训诂,解经举其大义,事必合《春秋》,义必合《尔雅》,务必语出有据,下大力探求先秦六籍的 固有真义。刘德虽中午崩殂,虽壮志未酬身先死,但终究打下古文经学的牢固基础。毛贯虽接受皇封(贯封为渤海郡守,毛封为乐寿伯),他们以至颜、王等人一直致力于古文经的研究。对后世影响很大。西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图书,刘德的古文经从秘府翻出,从此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正式命名。刘向之子刘歆欲把古文经列于学官,未果。这时的古文经,终于被社会承认并受到重视。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诏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光武帝纪》)章帝更会群儒于白虎观,写成《白虎通》,这是董仲舒神秘儒学的新发展。但古文经派的桓谭、尹敏、郑兴、张衡等都表反对。正因为此,张衡被贬到河间(今献县)任国相。这也是张衡在河间(今献县)改进浑天仪和地动仪的主要动力之一。

今文经的“章句”(逐章逐句逐字讲经)繁琐至极,一经的解说,少则数十万字,多则数百万字。除今文经派分子个人孤芳自赏外,下边群众厌恶,上头统治者厌恶。王莽令博士删五经章句,每经均留20万字。博士弟子郭路,日夜思索,暴死烛下。东汉光武帝刘秀,选太子师,以删繁就简经传为条件。钟兴删去《严氏公羊春秋》重复的章句;桓荣删《欧阳氏尚书》,由40万字剩23万字,二人被选。今文经学特别是谶纬之学是东汉主要的上层建筑。东汉政权初始便不稳固。统治者迫切寻求神力相助。但谶纬既帮了统治者忙,也帮了想成为新的统治者的忙。谶书有言“黄家当兴”。张角就利用他制造童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把东汉王朝搅了个底朝天。曹丕利用“黄家当兴”,引用大量谶言纬图证明自己便是“黄家”,并建年号“黄初”。刘备也引用大批谶纬里的“备”字,证明自己该当皇帝。孙权也大造符瑞,证明自己是得天命的。这时,统治者才知道,谶纬是双刃剑,是杀人也杀我的低劣麻醉剂。

东汉时,今文经章句学和谶纬学的遭抵制,为古文经的胜利创造了客观条件。与今文经学相反,古文经学一致反对“章句”和“谶纬”。如桓谭、班固、王充、贾逵、许慎、马融、郑玄等人都博通群经,宗于古文。特别是王充,著书《论衡》二十余万言,以唯物的观点,给唯心迷信的今文经学以重击。

汉章帝建初元年,允许古文经的《左传》、《谷梁传》、《尚书》、《毛诗》公开传授,但不立博士,这是古文经由“地下”转到“地上”的胜利。东汉建初四年(79)章帝刘火旦在白虎观大会群儒,讲议五经同异,用皇帝的名义制成定论,称“白虎通义”,即今文经提要。不料,一个个今文经博士,只会记诵章句,不会概括大义,只能专讲一经,不能概括五经。只好求助古文经学者班固担此重任。从此,今文经派声望一落千丈,不可收拾。古文经学借此发扬光大。

为发扬光大古文经,许慎用22年时间(100年至121年)著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共十四篇。他收集秦文(小篆),战国诸国文字(古文)西周文字(籀文又称大篆)共9353个文(独体为文,如日、月)和字(合体为字,如明、江、说),在《毛诗训诂传》和刘德他们为五经作训诂的基础上,旁征博引,解说其形、声、义(字义即训诂)全书虽不过13300字,但读古文的大多疑难俱可迎刃。此为对今文经派不懂文字意形,只依据隶书的穿凿附会、刻舟求剑行为作了严厉的驳斥。此为显示了古文经学坚实的科学基础,为其成长扫平了识字和取义的知识障碍。由此《说文》成为中国第一部字典。

在刘德整校的五经基础上,结合《说文解字》,古经文学家贾逵首先为《左传》作注。接着其弟子马融又注《孝经》《论语》《毛诗》《周易》《三礼》《尚书》。古文经的传习一下子占了优势。今文经派的何休借鉴古文经的训诂,注解《春秋公羊解诂》,大异于博士章句,但难挽今文经的颓势。马融的学生郑玄,古文今文两种经学皆通,但偏重古文经。他为张大古文经兼保存今文经,在古文经学的主体内杂揉进今文经的一些观点。这种开放的态度发扬了献王刘德实事求是的精神,使经学研究又晋一阶,也使古文经学更趋丰满,成为既“合古”又“合时”的经典学术。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这个由河间王后代过继嗣位的刘宏颇重视经文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他命蔡邕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五经(或云六经)经文,镌刻石碑,立于太学,这是古文经学第一次立为官学,宣告了今文经的破产;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定经本,后世称《熹平石经》。这对于纠正今文经学家臆造别字和维护文字的统一与纯洁,起到积极作用。

至此,古文经派和今文经派的斗争,看似画了句号,其实,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隋直到盛唐贞观间孔颖达作《五经注疏》,才最后宣告了古文经派的胜利。然而,宋代程朱理学、明代阳学心学等学派,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合古合时”、求真和实用、科学与功利、实事求是与弄虚作假的斗争,直到明清民国以至新中国建国后,斗争的余波仍在。

赞献县
看献县
写献县
读献县
第一影响力
今日献县
微信号:xxjr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代经学、哲学、科学、宗教(一)(61)
吴飞:汉学大纲
反今复古
汉代的屈骚评论
林语堂 ‖ 谈钱穆先生之经学
东汉时期经学的社会化与谶纬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