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建王朝的亡国群像 | 帝国末日下的官员众生相

刀笔吏按

大难临头各自飞,一个王朝的末日,也大概如此。

在大明和满清王朝行将就木的最后时日里,舞台上演出的不是慷慨悲壮的史诗,而是一幕幕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喜剧。

大明甲申之变(1644),李自成进京,崇祯上吊,四千名京官排着队为新主子效力。崇祯尸体被收殓时,即使李自成允许明朝旧臣去告别遗体,众臣也是表示要与旧主一刀两断。

大清辛亥年间(1911-1912),满清的皇亲贵胄、地方大员们或惊慌失措,或急忙逃命,或纷纷“独立”,更有像袁世凯之流的,为了图谋“大总统”位置而不惜逼宫老主子退位。

真真上演了一幅晚明和晚清末日的众官像,好不精彩。

今天,刀笔吏就要来谈谈,这幅帝国末日下的官员众生相。

1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黄沙障天,旋风刮地,雷雨交作。京城要换主人了,京城的天要大变了。

这是大明王朝近三百年锦绣山河的最后一天,也是李自成“北京四十天王朝”开始的前一天。

李自成率军猛烈攻打北京,京城陷落。百姓惊惧,四处奔逃。崇祯皇帝悲愤之下,痛苦地残杀了全家女眷,然后在景山上吊自杀殉国。

三月二十二日,有人在景山发现了崇祯的尸体,并且从他的尸体上搜到了一封遗书,遗书上说: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从遗书上来看,崇祯临死时对他手下的这些大臣,多么气,多么怨,多么恨。

李自成进城后,给北京城里的京官下了一封诏书,在这份《告京城官员书》中说:

 “尔前朝在京文武官员,限次早一概报名汇察;不愿仕者,听其自便;愿仕者,照前擢用。赴谒宜先,趋选毋后。 

大概意思就是,现在要改朝换代了,大顺朝现在需要人才,前朝官员如果想归顺新朝做官,限期赶快来报道,先到先得。

再来看官员们的反应。

百官报名者甚众,以拥挤故,被守门长班用棍打逐。早起,承天门不开,露坐以俟,贼卒竞辱之,竟日无食。有云:肚虽饥饿,心甚安乐。

大概意思就是,官员们早早起床,争先恐后得跑到承天门排队,因为人太多拥挤不堪,维持秩序的闯军士兵,只能用长棍驱赶。大门没开,这些人就露天坐在地上。闯军士兵很瞧不上这些人,故意刁难侮辱,不给饭吃。就这待遇,还有人说:“虽然肚子饿,但心里很快乐呀。”

如此场面,其实早在前一天,已经有人给李自成打过招呼了。在在京城陷的第二天,李自成就从太监那里找到了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在与李自成交谈时就说,文武百官最无义,明日必至朝贺。

果然,太子说的没错,清点人数,竟然有一千三百多人。看到这种情景,就连已经有所准备的李自成都感到大出意料,自成叹曰:此辈不义如此,天下安得不乱!

让李自成又气又笑的还在后面呢。

到了三月二十三日,清点投降的官员时,有好几个已经剃了光头的官员。这些官员本来是打算装扮成和尚逃命的,但又听说李自成要招降,所以又厚着脸皮跑回来报到了。

闯王出身底层,也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遂下令把这些人身上余下的腋毛、阴毛、腿毛全都给拔干净了,然后骂这些人既已披剃,何又报名?

然后转身对身边的刘宗敏、牛金星说:各官于城破日,能死便是忠臣。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削发之人,不忠不孝,留他怎的?

这太丢大明王朝的脸面了。百姓归降,谁都无话可说。但官员,都是食君之禄的大明精英。国家养士三百年,忠君爱国的教育,从小教到大,平日里三句不离爱国忠君,怎么到了关键时刻是这般嘴脸呢?

咱们可以从另一位当事人的记叙中,窥视这些官员的内心。当时的复社名流,无锡监生顾杲在《一席记闻》中,记录了四个无锡籍官员的表现。

三月二十日,翰林学士赵玉森赶到了礼部主事王孙蕙的寓所,涕泗交零地说:「方今开国之初,吾辈当争先着。」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这群官员贪生怕死,贪慕荣华的嘴脸一览无余。但从崇祯君臣互相指责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信任和眷顾已经是荡然无存。所以此时最佳的选择,当然不是死,也不是逃,而是投降继续做官。

于是,俩人一块赶去报名。在路上又结伴了另两位无锡老乡,礼部主事张琦和兵部职方司主事秦汧。

四人递给李自成的奏表里面有一句非常漂亮的马屁话:燕北既归,宜拱河山而受箓;江南一下,当罗子女以承恩。李自成看了,非常满意。

在来投降的人中,这四个人算是普通官员,李自成也不意外,但最让李自成感到出乎意料的人是,崇祯的内阁首辅大臣魏藻德。《平寇志》里记载了魏藻德晋见李自成时的情形:

首呼魏藻德,叩首膝行前。自成起旁揖之,诘曰:“若受特恩,为何不死?”

藻德哭曰:“方求效用,那可死?”自成、金星皆笑。藻德叩首求试,自成挥起之。 

这个魏藻德,之前满口的忠义仁孝,死活不同意崇祯向南跑。可是这次见了李自成,又是这幅嘴脸。李自成都好奇,问他:“崇祯对你那么好,你怎么不去殉国呢?”魏藻德回答的也很直接:“希望为您效命,怎么舍得死呢?”

李自成笑了。这个笑,意义太丰富了,有轻蔑,有奚落,也有戏弄。

显然,李自成对这些归降的明朝官员,内心其实是鄙视和不屑的,但是出于实际需要,又需要尽快组织行政班底,那最快的办法,当然就是在前朝官员中选择。

2

那这些被安排了官职的幸运儿,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这个时候,搞笑的事情发生了,一大群官员,争先恐后地跑到戏班子里抢购戏服,戏服的价格瞬间飙升,一顶唱戏的帽子就要三四两银子。

原来闯军刚进城的时候,这些官员怕官服暴露身份,引来杀身之祸,就把官服全给销毁了。后来又听说,李自成要派官了,又后悔莫及,所以临时抱佛脚,去戏班子里抢衣服。

无疑,能做新朝的官,这些人心里是非常喜悦的。

除了着急做大顺朝的官之外,官员们还有另一件事要做,那就是与旧朝划清界限。

三月二十三日,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尸体被收殓,被放在了东华门某个庵内,李自成允许明朝旧臣去告别遗体。

《烈皇小识》记载:「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着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哭拜”,表示对死者仍有君臣之分;“拜而不哭”,则是既不愿落得忘恩负义的骂名,又忌惮开罪新统治者、引火烧身;睥睨,就是斜着眼睛看,这当然是清楚地表示要与旧主一刀两断。

闯军点名时“百官囚服立午门外,约四千余人。”而敢承认自己忠于崇祯的只有三十个人,只有六十个人敢承认自己曾经是崇祯的旧臣,其他的人都要与崇祯划清界限。

当然,这也不是说,京城里没有忠臣以身殉国,只是人数极少而已,还有一些官员逃出了北京,但投降归顺的是大多数人。

呜呼,李自成推翻了明王朝,官员对大明王朝覆灭的冷漠和毫无眷恋,并不代表李自成率领的闯军就是合适的代替者。但为了升官和发财,谁会在乎呢?

四天后,崇祯十七年五月三日,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北京城这才迎来新的主人,这个主人一来,又住了将近300年。

3

说完大明,再来看看大清。 

当武昌起义掀起的革命风暴疯狂袭来,对清廷失望透顶、掌握地方大权的总督和巡抚们,不是弃职逃命,便是纷纷宣布“独立”,试图通过脱离清廷以求自保,因为这些满汉大员们,早已跟清廷离心离德,不可能“同舟共济”了。

与大明“把亲王勋贵圈起来当猪养“不同的是,满清的皇族倒是手握重权。只不过,与当初努尔哈赤凭“十三副遗甲”起兵不同的是,此时的满清皇族和八旗子弟,早已烂到根底,皇族上下也是慌成一团,不知如何是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爆发,作为镇守湖广地区的最高地方大员,湖广总督、满清贵族瑞澂,一听说起义军要来了,吓得便带着家眷仓惶逃命到长江边的楚豫舰上。

▲ 瑞澂出逃图

瑞澂是个标准的满人,家族显赫,爷爷是大学士琦善、父亲是黑龙江将军恭镗。这哥们年轻的时候是个纨绔子弟,靠着父祖的恩荫,混成了湖广总督。

眼看着革命党气势汹汹,瑞澂一边弃城逃命,一边上述清廷,说革命党爆发是因为前湖广总督张之洞训练的新军是一帮匪徒;而没有镇压下去,是因为统制张彪无能,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清廷决定要严惩他,还好瑞澂的儿女亲家、度支大臣载泽竭力为他开脱,清廷才下命将他“即行革职、戴罪图功。仍着暂署湖广总督、以观后效。”

可瑞澂早已被革命党人吓破了胆,于是一面假惺惺通电全国,说要“当与楚共存亡”,实际上,却是放弃自己的属地,坐着军舰从汉口逃到了九江,然后又逃到上海租界躲了起来。

在租界内,瑞澂整天求神拜佛,搞笑的是,他祈祷的不是大清帝国战胜革命党,而是希望大清赶紧亡国,因为这样,才不会有人追究他临阵脱逃的责任。

瑞澂临阵脱逃,那么,在大清王朝的生死时刻,其他重臣表现又如何呢?

说起来,其他地方大员们,普遍都是半斤八两,差不多吧。

据统计:

武昌起义爆发后,稍作抵抗或未作抵抗就弃职逃跑的总督和巡抚,就有湖南巡抚余诚格、护理陕西巡抚钱能训,云贵总督李经羲(李鸿章侄子)、浙江巡抚增韫;

投机革命或企图投机革命的总督和巡抚,就有江苏巡抚程德全、贵州巡抚沈瑜庆、广西巡抚沈秉坤、安徽巡抚朱家宝、两广总督张鸣歧、四川总督赵尔丰等。

当时,在听说武昌起义后,湖南巡抚余诚格没有做任何抵抗,便赶紧躲了起来;

浙江巡抚增韫被革命党人抓住后,马上就叛清,并且写信给杭州将军德济,劝他一起放弃抵抗,去上海做个逍遥“寓公”;

江苏巡抚程德全面对来“逼反”他的革命军,便假装哀叹说,真是“无可奈何”啊,那就赞成革命吧,但革命不能没有破坏啊,于是摇身一变宣布独立、自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都督的程德全,便让人用竹竿捅掉了几片巡抚衙门上的瓦片,以表示“革命必须破坏”啊;

两广总督张鸣歧,就在1911年4月,才刚刚镇压了黄兴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但在听说武昌起义、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之后,张鸣歧也准备“顺势而为”了。但当革命党人提出要审判这个镇压广州起义的刽子手时,张鸣歧也吓得赶紧开溜,灰溜溜就弃职逃命了。

▲ 两广总督张鸣歧

正是在这种大清帝国的地方大员几乎全员弃职逃跑或是跟着“闹革命”、“搞独立”的风潮席卷下,大清国,这个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之乱、甲午战争、庚子事变,内伤透顶的超级帝国,已是摇摇欲坠。

满清皇族已烂到根底,极个别的人才也不是没有,作为努尔哈赤的弟弟的后代、被称为满清最后干将的良弼,就希望能力挽狂澜。但没想到的是,武昌起义后,良弼被一个叫彭家珍的四川革命党人刺杀,炸伤了左腿;后又被袁世凯的下属赵秉钧收买了给良弼治病的中医,给他进了一些“药酒”,喝下去后,良弼很快就不行了。

▲ 大清帝国最后的干将 良弼

大清帝国最后的干将良弼,也死了,这下子,指挥不动北洋新军、手足无措的满清皇族们,只能将被贬黜了两年多的袁世凯,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至此,在武昌起义后仅仅4个多月时间,大清帝国的皇亲贵胄、“忠臣良将”们,在有意无意、有心无心间,就一起合力葬送了大清帝国。

尾声

好一拨鬼胎臣子、好一拨乱世皇亲。在王朝行将就木的最后时日里,舞台上演出的不是慷慨悲壮的史诗,而是一幕幕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喜剧。

一个没有忠臣良将辅佐的帝国,又如何能够长久呢?

参考资料:
《明史》《龙床:明六帝纪》《黑洞:弘光纪事》《明季北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祯十七年:残阳挽歌,讲述明帝国的最后108天
丁启睿
崇祯的努力与失败
刚愎崇祯是如何作死孙传庭这根明王朝最后救命稻草的
嗜杀高官皇帝:在位杀1辅臣4尚书7总督11巡抚|崇祯|首辅
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的间接推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