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为什么没有走上经方为主导的道路

   张仲景被中医界尊为医圣,而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也被奉为第一部中医临床著作,并被后世称为经方。

   谈到经方,普遍被后世赞扬,称其效果是效若浮鼓,并“一剂知、二剂已。”与经方不同的处方形式被称为时方,时方是按照《黄帝内经》五行生克的关系原则为处方依据的,这种时方在中医历史中一直占有绝对的制高点,被绝大多数中医大夫采用。

   既然经方具有如此的效果,那么为何中医界舍经方而用时方呢?这得从中华传统文化说起,中国人向来重道轻术,而以《黄帝内经》为蓝本的内经体系比较完备地阐述了中医的医道原理,并且紧紧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契合,因此内经医道体系始终被中医界所尊重和遵从,而在内经医道原理基础上建立起的处方体系也就顺势称为中医界的主导体系。尽管说自经方流行以来,每个时代都有经方的复兴时期,并被一些名家重视和呼吁,但从整体来讲,仍是应者寥寥,即使那些应者也多数是经方、时方夹杂,并没有多少医家死心塌地的忠于经方。在当代经方的应用更是呈现千变万化的局面,多数人是以内经原理来指导应用经方的,所以临床效果并不显著,也就不能影响那些时方应用医者,日本医者是近百年最忠实的应用者,诞生出一些应用经方的杰出者,也以其临床效果显著而被应用者或学习者所折服。既然我们的近邻在经方应用方面效果这么显著,那么为什么没有影响到中国的中医界呢?这还是基于中华的传统文化-重道轻术,日本医者应用经方通常采用方证相应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属于一种术的范畴,并不能上升为医道,因此不会得到中国中医界的重视和响应,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国中医界。

   历史上,经方的应用大致分为两大派别,一是以内经医道原理来指导经方的应用,也就是以五行平衡观指导处方用药,这种经方在份量和药味加减上变化都比较大,基本脱离了仲景的原旨,因此其效果也与时方效果相差无几,从而使得经方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二是以方证相应原则指导经方应用,在中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以此原则为着眼点的经方家,包括日本一些有影响力的经方家,但由于这种应用始终不能上升到医道的层面,尽管说临床效果显著,但并不能被整个中国中医界所重视,仍然不能改变中医界以时方为主导的处方局面。并且可以断言,如果经方不能上升到医道层面的话,经方很难被中国中医界所重视和成为主流。也许,您会说,同样是亚洲邻国的日本为什么那么多医者信服经方、应用经方呢?这是由于日本社会西化的结果,当代的日本人更注重技术,因此以技术而领先于世界,而方证相应的指导原则只能属于一种医术,而其效果显著,这就必然引起日本医者的重视和推行。

   目前在中国的中医界也有一些医者在推行方证相应的经方应用技术,由于其临床效果非常好,必定会影响一些医者,然而基于经方的短板效应,也必定不能成为中医界的主流。当然,世界上其他民族也有类似于中医的自然疗法,正是由于这些疗法不能上升到医道层面,因此也就比较容易消亡,中医如果没有以《黄帝内经》为蓝本的医道体系,也同样会轻易走向灭亡,因此以方证为指导原则的治疗体系,不会也不能成为中医的支柱观念。那么,面对时方的无能和经方的无力,让中医怎么办?无能的时方一定会让百姓逐渐远离中医,使中医走向衰落和消亡,所以时方不是中医治疗的发展方向,这样就使得中医正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其实,经方最初来自于几千年前的经验验方,逐渐积累和升华而形成经方体系,医圣仲景先师以自己的学识和智慧编撰而成《伤寒杂病论》,其实就已具备比较完备的医道体系,这也是仲景先师编撰这部《伤寒杂病论》的方向和目标,只是鲜有人理解仲景先师的医道所在。千百年来中医被称为黄老之学,而内经体系属于黄学体系,那么老学体系在哪里?仲景体系是沿袭《老子》的思想和《易经》的思想而成医道体系的,与黄学医道体系是不同的,尽管说黄学和老学体系有许多交融,但两者也有许多不同的着眼点以及架构和作用,因此用黄学体系指导经方体系不会有好的效用。(在此声明:黄学体系是非常伟大的,其功用也是实实在在的,以后再阐述黄学的伟大和作用)。所谓经方正是指《易经》之方,也就是按照《易经》的思想而建立的架构体系,(当代一些医者以所谓《易经》术数解经方并不是真正的经方医道所在),因此如果我们中医人缺乏对于《易经》的熟识,要想揭示经方的医道是不可能的。第二要精通老子的思想体系,老子不仅仅是哲学,也是术数学。在仲景生活的年代,正是道家盛行的时代,因此仲景以熟识的道家和易经思想应用到中医治疗上是一种必然,只是随着后代道家思想的湮没和黄学的盛行,也就没有中医以道家思想理解中医了,而黄学成为惟一的中医思想。当代中医人更没有几个熟悉那个道家的术数体系和哲学思想,也就无法解开经方之迷了。

   要揭示和阐发经方医道体系只能回归到《易经》和《老子》的体系道路上来,中医人必须精通《易经》和《老子》,只是当代人能真正进入正确的《易经》和《老子》体系非常难,各种错解的《易经》和《老子》体系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因此能有机缘破迷雾的医者会少之益少,但这是中医人的方向,是使经方焕发青春的唯一途径,也是中医存亡的关键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教”大医”思想的当代价值
张云龙:我对中医与传统文化学习的一点体会(上)
中国还会出名中医吗?
不负师托,《药征》再续新篇
学习仲景医术之心得
(蔡长福)读伤寒先明六经才能入门——六经图谱缘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