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风雪中艰难挺进,古堡中回望大明——安顺云山堡凝结历史的瞬间

告别凤凰古城直奔安顺,下一个目的地是贵州安顺的云山屯堡。

刚刚告别古城就进入了贵州省,但两地却风景迥异,刚才淅淅沥沥的小雨瞬间变成了雪花,而且愈下愈大,几近鹅毛大雪。

车上有海拔仪,看看并不高,在四到五百米间,和凤凰古城海拔相差无几,为何气温会骤然降低呢?再往前走,气温逐渐降低,路面上开始有了积雪,随着海拔的升高雾气再次来袭,团雾一次次将视线完全遮蔽,仅能看到前车的红色尾灯。下有积雪赢尺,上有浓雾笼罩,两车道的高速早已变成了一车道。

昨天凤凰城的细雨,在这里应当是鹅毛大雪,幸亏有不断的滚滚车流将路面的积雪及时撵开,留下一条车道能勉强通行。这一下,车都排起了长龙,只要前面有一台菜鸟开的车挡道,后面都得老老实实的跟着,有时候只能60公里的速度跟在后面。所幸一路隧道不断,隧道无雪,尚可侥幸超过几台车,但隧道内不准变道,限速80,所以并非可以任意提速超车,这一路的艰辛真是无以言表,好在老夫算得上艺高人胆大,总算没有耽误太多路程,原本当天赶到安顺平坝区或西秀区,但因为道路积雪路滑,不得不在傍晚时分提前在瓮安就下了高速提前休息入住宾馆,半天(三个半小时)行程270公里。

瓮安是县城,但是在这座城市中连顿晚饭也没找到。今天是大年初一的夜晚,家家饭店宾馆关门闭户,网上要餐都不再营业,弄得只好在入住的宾馆中自行解决,泡方便面,撕烧鸡,外加一罐冰凉的啤酒,就此过了大年初一。濮阳与滑县搭界,滑县县城在道口镇,道口烧鸡闻名天下,但我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天下第一美味就是濮阳烧鸡,道口烧鸡干硬无汁,易于保存,但却口感不及濮阳烧鸡,有条件吃一吃,对比一下方知我不打诳语。可惜的是,半只烧鸡被留在车里,肯定成了臭肉这是后话。

第二天路上半尺多厚的积雪仍未有丝毫融化的迹象,车轮碾压着咯吱咯吱的积雪再次上路。约11点到达安顺的云山屯堡。这是一个明洪武年间镇守安顺的大明军队建起的军垒,带去的军属聚集建成了云山村,如今成为旅游景点,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公元14世纪,朱元璋灭亡蒙元后,派遣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统率三十万大军征南,歼灭蒙元残余势力,次年攻克云南。为了西南的长治久安,巩固边陲,朱元璋命30万大军以安顺为中心驻扎下来,就地屯田驻军。洪武二十一年,明王朝在全国实行移民政策,自山西移民填充中原地区,又从中原、湖广、江南等省迁移大批农民、工匠、役夫、商贾、犯官等填充西南,这些人来到西南与屯军一起,形成军屯、民屯、民堡、商屯、商堡,形成了以安顺本寨为中心的汉族群落,被当地人称为"屯堡人"。

云峰八寨是明初征南大军屯驻的核心区。在方圆十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有八个屯堡。这些寨子一看便知既有居住功能,同时也是军事堡垒。寨子都建有寨墙、碉楼、戏台、寺庙,房屋均为石块垒砌,房顶覆盖的不是通常我们见到的陶瓦,而是加工过的石片,比起北方的“石板岩”屋顶精致了许多,美观了许多。八寨中又以云山屯、本寨,保存最好,是典型的屯堡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我就来过云山屯堡,那时旅游远没现在这般热闹,屯堡更加原汁原味。屯堡中驻有大量居民,他们都以自己是“京城人”而自豪,他们拒绝与当地人同化,不讲当地话,不穿当地衣,连饮食习惯也与当地人迥异。

他们之所以自称“京城人”是因为,他们的先祖随30万大军南征时,这支部队是卫戍南京的,他们从大明首都南京被直接调防到了安顺,他们念念不忘大明首都的繁华富足,念念不忘自己的朱元璋的亲军。直到我去的时候,多数妇女还穿着明式服装。明式服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当地人自称为“凤阳汉服”,也就是来自朱元璋老家凤阳的汉人服装。具体样式是——头上一个罩罩,耳上两个吊吊,腰上两个扫扫,脚上两个翘翘。

翻译一下,就是头上顶着个样式特别的帽子,耳朵上吊着两大耳环,腰上缠的腰带上有两个很长的穗子,女人穿的鞋尖上翘起个倒钩,据说里面藏有刀片,遇到流氓可踢其裆部,一招制敌(这是我加的)。上衣与下裳均为青天蓝色调,衣襟与袖口镶有花边。

这次再次造访,因为时逢大年初二,堡内几乎无人,只有一位住在山下的妇女在屯堡门前售卖小吃,与她攀谈,她也是大明屯军后裔,依然知道这段历史。但与10多年前不同,他们现在都已“现代化”不再操“京音”,不再着“京服”,再过一两代,这段历史怕要淹没在历史尘烟中了。非但如此,政府也在着意淡化“军屯”色彩,而强化历史明村的概念,骨子里面认为大明30万大军住黔的历史不利于民族团结。有点可笑,历史也要为现实政治服务。

云山村本就建在一片高地之上,行车的道路即窄又陡,大马力的SUV爬上去都略显吃力,到了堡前,更有坚固的寨门和厚实的城墙当道,城墙全部用巨石垒砌,足足有三四米高,内墙修有栈道,可供运兵防守,真是一处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但是,进村后则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座军事堡垒,还算宽阔的主街道全长大约六百余米、宽约3到5米,全部由青石板铺设而成。两边是各种用途的店铺作坊,屯堡中央有一个还算宽敞的广场,这里有一座六角攒顶的戏台,戏台的石雕、木雕都十分精美,是明清两代的遗作。

在中原地区,圆形撺顶或六角撺顶的建筑大多都是花园的亭榭之类的非主流建筑所用制式,只有天坛为了契合“天圆地方”之说,而将祈年殿建为重檐圆形撺顶建筑样式,至于戏台,建筑样式则几乎千篇一律为单檐歇山顶样式,其他样式均不多见,似这种六角撺顶式建筑至少我在国内仅见。显而易见,这种建筑的视野更加开阔,除了背面,三面八方都能看戏不受影响,而且据我一家之言,这种建筑样式不拘一格,因地制宜,灵活多变,显得更加自由活泼,也更加美观,更加适合“娱乐”的定位。

过了戏台再向前走,建筑群突然改变了风格,民国风突然浓烈起来。再回头审视,原来沿云山屯堡仅长600米长的主街道,却被人为的分成了三个历史阶段,三种建筑风格。自屯堡大门始,到中心广场入口至,除个别建筑被拆后重建外,大部基本保存了明代建堡之初的民居风格;而广场周围则基本上成为清代建筑的主场,戏台本身就是明清混合体;而出了广场,则变为民国风。有两处大院不但建筑规整、档次高,而且给人以官署的印象,不知当年为何用途。

其中一处标有“洋房”字样的石砌高楼上铭牌说此楼“始建于民国24年,现状经后世修缮。原为村中富户金寸舟出资修建。”但据我看,它更原始的建筑应当是屯堡中的“敌楼”或者“瞭望塔”之类的军事用途的建筑。民国时国泰民安无战事,敌楼无用,被金家购买而改建。这一点,参照云峰八寨中的本寨建筑群即可得知,本寨中保留了多处碉楼古堡,其建筑精致度大不如云山屯,但其风格样式甚至细节都是一脉相承的。自“洋楼”始,云山堡地势进入低洼开阔地,再不像堡门处的形势,可据险而守,所以更加需要巡哨24小时值更瞭望。

来云山屯时降雪已停,大部分积雪已经融化。但是大片民房的屋顶上依然被积雪覆盖。云山的民房以瓦盖顶者甚少,基本都是石灰岩的石片经加工后覆盖房顶,平时还看不出美观,房顶积雪后,屋顶鲤鱼鳞片般参差嵯峨,我曾问过当地的老乡,那些石片是不是用水泥加工的?那当地人立刻不悦起来,很严肃的告诉我,绝非水泥加工,是纯纯粹粹的青石板,我对先民的神力越发敬佩起来。

云山屯的中央广场旁,戏台之后还有一曲径通幽处,这里矗立着一座“高桩馍”般的山峰,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云山屯是否因此而得名未可知。沿之字形山道攀行,半山腰一道山门矗立,上有横匾曰:仍有灵来。

拾阶而上半道又有“接引亭”,左拐即进入佛寺真正的山门。佛寺建于明代,后经无数次的大修,但基本保持了原貌,飞檐挑角灵动秀美,看似若即将腾空而起的凤凰,是南方古建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文图 李苒

请喜欢看我文章的朋友关注跋山涉水之李苒,以后还会不断有新的游记奉献给大家。

人间美景的极致,俯拾皆是的奇石,没有拥挤,不买门票

一藏一汉,一僧一俗,一次邂逅,踏月访禅,品茗论道,成了忘年交

太行秘境"那拉提",在烂漫山花中宿营帐篷,在淙淙溪流边仰望星空

中国科举制度的真正始创者?山西陵川崇安寺有关皇家的千古之谜

说不尽的正定古城——正定是个既能容得下肉体,又可安放灵魂之处

神秘小庙见证吴哥建筑的有序传承

吴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穿廊、塔楼、叠涩拱就是吴哥窟

探险巴丹吉林之九——额济纳旗黑水城

看似摇摇欲坠,其实固若金汤——屹立800年的娲皇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屯堡文化 感受大明遗韵
安顺七眼桥-13年6月云峰八寨云山屯
粤剧艺术博物馆
【安顺】云山屯古建筑群
【中国建筑· 十二 】戏台与牌坊
贵州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