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天空更辽阔 比白云更洁净 比佛国更妩媚 珠峰脚下的游记二

第二章 再进藏

在大理工作了一年即将返回北方老家,临行前咬牙决定自驾再次去西藏,理由很简单,从大理自驾西藏路程仅有2000公里,而如果返回北方老家后再去西藏路程则有4000公里,整整远了一倍,更重要的是,这一次可是一次说走就走的征程,没有丝毫的犹豫踟躇,甚至连自热米饭、水果等进藏必备的食品都没来得及充足准备,给爱车加满油就匆匆上路了。有了往返6000公里的甘南自驾行,有了5500公里的川西自驾行,有了2500公里的云南大理的自驾行,2000公里的西藏拉萨行,似乎便变得“小儿科”了。

自大理上高速,仅仅100多公里就从剑川下了高速,往后的路就全部是盘山公路了。一路上都是细雨蒙蒙云山雾罩,214国道充满了神秘浪漫色彩,但是道路狭窄,人烟稠密,车辆众多,让驾驶变得毫无乐趣,频频埋怨导航“无德”将老夫导入这紊乱繁杂之地,但事后才知道,怨不得导航,高速的确只能通到这里,再向前高速尚未同行。

过了丽江、虎跳峡等景区的范围,道路渐宽,人烟渐稀,心情渐好。临近中午,在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停车安营,准备午餐。远处青山含黛,近处溪流潺潺,草地上牛羊悠闲吃草,山脚下木屋好似童话,屋顶上炊烟袅袅,真一幅山野秋牧图。

点着汽油炉先烧一壶热水泡茶小饮,等着自热米饭加热,可惜驾车不能饮酒,否则开一罐黑啤酒,打开真空包装的鸡胗子为肴,远看山林秋色斑斓,近听小溪流水,岂非神仙哉!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网上购买的自热米饭,实在是山野游玩的最佳野餐,里面的大米不是来自天津小寨,就是来自开封朱仙镇(最有可能是东北大米),好吃到不需要任何菜肴,香甜到通体清爽。当然菜肴也不错,尤其是带汤的那种,吃过香喷喷的大米饭,再喝一碗热汤,该是何等享受!重要的是这么好吃的自热米饭产地河南洛阳洛宁县,详细信息就不说了,以免有广告之嫌。

谁知就在这时出事了,汽油炉的阀门处漏油,轰的一声着了起来,慌神之下居然忘了车上带有灭火器,打开携带的水桶就浇,但是不但没灭了火,油飘在水上,反而随着水流扩大了着火面积,眼看着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好在停车的地方草原尚未变黄,倘若是枯草,我恐怕要到号里蹲几天了。最终,我急呼老婆拿来毛巾盖在着火处,浇上水,隔绝了空气,火势才慢慢变小最终熄灭,好一场惊心动魄的遭遇。事后检查,原来阀门上的胶圈老化漏油,导致了这场火灾。这国产货呀,密封材料何时能让人放心使用。进藏的第一天就发生如此大祸,自此整个西藏行我再也没敢冒险拿出它。

远处木屋的老牧民可能是发现了异常,观望着来到了我们的车旁,他围着车转了好几圈,似乎并未发现异常,老牧民面露疑惑,再俯身仔细观看摆在地上的汽油炉,依然未看出端倪,只好说一声“走时把垃圾都带走,前面有放垃圾垃圾的地方……”我告诉他,不但我们自己产生的垃圾会一点不剩的带走,周围别人扔下的垃圾我们也会捡走,旅游多年我们一贯如此,最痛恨到处破坏环境的低素质。老牧民满意而去。

绕过山岭,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云南少有的大平原,这里就是香格里拉市(中甸)。资料显示,中甸是云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市份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为10人。但是中甸市市区却是高楼林立人欢马嘶,到处是尘土飞扬乌烟瘴气,全然没有香格里拉应有的安详、静谧、平和甚至神秘。

高楼建到见缝插针的密度,到处是轰鸣作响的工地,街道上或许是渣土车频繁往来的缘故,到处尘土飞扬,本来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绿植覆盖几乎降到了零的地步,这是一个你只想快快逃离的污浊闹市,哪有半点“香格里拉”的仙境味道?走到这里刚好到了饭点儿,但却不愿停留片刻而匆匆逃离……

“香格里拉”与其说是一种地理概念,倒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境界,其来源是1933年由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失去的地平线》。书中,希尔顿描绘了一个藏在深山之中的和平宁静之地,因这里的核心地有香格里拉寺而被称为“香格里拉”。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四名西方旅客因飞机故障被迫降在了荒无人烟的雪原上,他们爬山攀岩,穿过云雾缭绕的林海,终于到香格里拉喇嘛寺。这里居住着以藏民族为主的数千居民,居民的信仰有儒、道、佛各种教派,但彼此团结友爱,幸福安康。这里居民都十分长寿,许多都是百岁老人,但这些人看起来显得十分年轻,与她们的真实年龄大相径庭。香格里拉寺的年长喇嘛已经有250多岁了,他是政教合一的精神领袖,理政香格里拉已100多年。

四人在香格里拉生活了一段时间,感到香格里拉优美恬静,能容纳各种宗教信仰,没有纷争,没有尔虞我诈,这里是他们所见过最幸福的社会。但因为种种原因,男主角康维还是被迫离开了香格里拉,他们一路翻山越岭,穿过无人区,期间有人身染重疾而死,男主角康维也在坐船回英国途中似突然大彻大悟,终于选择悄然离去,不知所踪。这就是整个小说的故事梗概。

书中吸引人的有两点,一是无与伦比的旖旎风光,奇特而神秘,与世界上任何地域的景色都大为不同;二是祥和的人际关系,佛家的空灵超脱、道家的崇尚自然无为、儒家的仁爱礼智,三教殊途同归和谐相处,从而造成这里的超高幸福指数。自此香格里拉成为优雅、祥和、美丽、神秘的幸福地,它引发了后世很多人到中国来寻找书中描写的香格里拉。经过西藏、四川、云南的反复争夺,最终香格里拉花落云南中甸。但我个人观点认为,中甸有负于这个美丽的名字,纷乱闹市,到处是开发商的林立高楼,尘土飞扬,人声鼎沸,这是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闹市让人唏嘘感叹,迪庆布达拉宫一样雄伟美丽的噶丹.松赞林寺既让人着迷又因无处不在的铜臭气而让人厌恶。

噶丹.松赞林寺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在整个西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云南的“小布达拉宫”,其地位相当于四川的拉卜楞寺、西藏的大昭寺。是公元1679年由五世达赖报请康熙皇帝,由康熙皇帝赏赐大量黄金而敕建的“十三林”之一。“噶丹.松赞林”的寺名就是五世达赖喇嘛亲自赐名的。

噶丹.松赞林寺是一座古镇规模的古堡群建筑,就如同布达拉宫一样,远远望去就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敬畏感,硕大的体量,金灿灿的汉式歇山顶,红白相间的巍峨高墙,看一眼就留下终生难以泯灭的深刻印象,即使是北京故宫,在感官上也难以望其项背。进入内部,林立的巨大木柱庄严威武,首先就给人一种震慑感。

内部装饰既美轮美奂又金碧辉煌,精美的藏式手工纯毛挂毯色彩对比夸张但却十分协调,只有色彩大师才能如此完美的协调驾驭,神像全部铜筑贴金,比汉传佛教的诸神更多了几分威严感,而少了亲近悲悯与和善,进入殿内不由几许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油然而生。建筑体现了佛教的庄严,而佛性的光明与温暖则更多地体现在了僧众尤其是佛学深厚的高僧身上。

进入寺院前,藏族导游就告诉我们,松赞.林寺的洛桑云丹赤勒坚赞活佛德高望重,远近闻名,但是虽然他做导游多年,几乎隔两三天就要带团来寺院一次,但却从未有幸与活佛见面,如果这次能得参拜活佛,那将是莫大荣幸。如果所言不假,那他这次真的是三生有幸了,活佛不但在寺内,而且还同意为这帮俗人摸顶祈福。这真是喜出望外。十几个游客蜂拥而入,将活佛的经堂填了个满满当当,将活佛围个水泄不通,连导游也挨不上边。

我这人最不爱凑热闹,更没耐心排队等待,凑不上边儿,干脆出了大殿四处逛逛拍拍照片,等感觉差不多了,转身回到活佛经堂,果不其然,正如我之所料,热闹的人群早已不知所踪,经堂中仅剩活佛一人,啊我又要享受专场待遇了——活佛似乎年龄不大,50岁左右,端坐在禅床上气定神闲,睿智的目光炯炯有神,但却丝毫没有咄咄逼人的锐气,有的是充满慈爱的光芒。他微笑着,刚刚喧嚣沸腾的人流对他没产生任何影响,平和的面容好似刚刚踏雪寻梅归来,或一杯香茗刚刚沏好,热气袅袅,正欲入定品尝……

我对佛教的态度向来是了解、研究、敬仰而不信奉,原因简单,佛教的重重戒律让人望之生畏,就说是最简单的五戒——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不诳语,就没几个人能做到。可能你不信服,这么简单怎么会做不到,你的道德水平是不是太低了?却莫轻下结论,听我娓娓道来——不杀生包括一切生命体,在禅宗六世祖慧能法师之前,连除草、拔菜、收割都算杀生,所以之前的佛家是不劳动的;不邪淫,当然不与妻子之外的女人苟且是基本要求,除此而外,你见到前凸后翘、坦胸露背的女人多看两眼也算犯戒;不偷盗,并非字面意思这么简单,只要不是自己的,哪怕你从单位拿支笔,拿本稿纸都在偷盗范围;不饮酒,是为了阻止你酒后乱性,没朋友、没交际、小气鬼基本可以做到;不诳语,撒谎是人类通病,生活在当下,谁敢说一辈子没说过谎,那我只能说你是“世外高人”。领导是个自负、小气,没度量、没本事的小人,你敢当面评价他吗?不敢,那就不要说你可以不撒谎。好了,你还敢自称信佛,或想成为佛家弟子吗?我不敢,我不配,所以我直言“我不信”。所以我游历寺庙无数,写下数十篇佛教、佛寺、古建的研究文章,但却从没在佛像前磕过头,但我依然敢说我崇佛、敬佛,我崇的是佛家高僧的清心寡欲满腹经纶,我敬的是佛教理论的博大精深至理名言。但在四世崩主洛桑云丹赤勒坚赞活佛(事后查得)面前,我妥协了,我动摇了。

一种圣洁的灵光洒满小小经堂,一种神圣笼罩我一个俗人的全身,这是一种一生从未有过的不由自主,我不受控制地跪倒在活佛跟前,无意识的接受他的摸顶祝福。我告诉活佛,我的母亲笃信佛教希望得到他的祝福,活佛叫来身边人,让他翻出一张自己的照片送给了我,我几乎是逃命似的离开活佛的房间,好久才找回自我(此段经历发生于我第一次去云南时,距今已有10年之久,现如今洛桑云丹赤勒坚赞活佛已然圆寂,但他的圣灵之光依然让我无法忘怀)。

然而今天的松赞林寺已不是当年的松赞林寺,可以说变成了一个商业机构也不为过,你看,要进松赞林寺含门票+观光车+导游讲解费要115元,而且不可单独购买,有强买强卖之嫌。罢了,不去就是了。

往前不远就来到纳帕海,15年前来云南的香格里拉(中甸),这里是导游带我们去的一个景点。但那时纳帕海不是海,而是湖水干涸后的一片草原。藏族导游小伙告诉我们骑马穿过草原,山脚下有水,可能会看到天鹅。我们信了,纷纷租马骑行寻找湖水和天鹅,当然一无所获,就是骗我们骑马而已。回来后我对藏族小伙说,你骗我们,哪有湖水和天鹅?自此的整个旅程那小伙再不理我,给了我一路脸色,所以我对纳帕海才记忆如此深刻。

但今天的纳帕海可真的是汪洋一片,湖水汤汤无边无际,路过想下车看看,拍拍,连个停车的地方都难寻。资料显示,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季,湖面增大、水深,秋冬湖水下落。但是,我两次来纳帕海均在秋季,上次是在10月份,而这次来已经到了10月底,上次来看到的是绿油油一片草原,滴水未见,而这次则是汤汤大湖无边无际,何也?

作者 李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志四川•文学】王怀林 ‖ 《寻找康巴》第四章 香格里拉——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四)重走茶马路(下)
关于香巴拉和香格里拉
云南中甸香格里拉沿途风光
千湖山(云南香格里拉小中甸)的秋天
藏传佛教寺庙的三种建筑方式是什么?
贾国勇/此处通往彼岸净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