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才能不违,不过,不忧,故能“爱”
南师讲述:如何才能不违,不过,不忧,故能“爱”!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易经学问系统的精神,可以说是在推崇这个仁智,“仁”的智慧,是成就圣人的境界。圣人是个名称,是学问、德业修养达到成就标准的人;所以圣人也是人,不过他与一般人不同,是具有仁智最高境界的人。

  因此,懂了易经这个学问以后,便与天地相似,而不违了;也就是说,一个人达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宇宙的法则都把握在手,就是古人得了道的“宇宙在手,万法由心”的境界。智慧到达这样的成就,一切随意自在,在宗教就是佛的境界,上帝的境界,这样才是完成了一个人生。人是应该向这个目标来努力的,智慧的成就,同天地的法则一样,与天地相似,一切合于自然之道,故不违。因此老子也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话。法就是效法,我们人生的境界始终与宇宙的法则、天地的法则,合在一起;也就是说,不违背大自然的原理原则。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这个“知”就是智慧的智,古文知与智是相通的。这里讲懂了易经以后的人,智慧的成就便无所不通,这是高推易经的圣境。古人讲到儒家,认为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代表。春秋战国以后,一般都把儒者当成了很高的知识分子,儒家也就自认:一个读书人什么事情都要了解,否则便认为是耻辱,所谓“一事不知,儒者之耻”。所以,作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天下事要无所不知,不但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中通人事,乃至万物的物理,都要清楚。达到这个境界便是知周万物,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学问。等到一旦出来有所作为,有所作事,便可以道济天下。这个道就是成功的贡献,有动力、有方法,它能够救济这个“天下”。尽管也会有很多艰难,但故不过,不会有错误,也没有错误,这是学易的价值。

  上面两句话是易经学问纵的一面。横的一面呢?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旁行是无所不通,乃至可以说,旁门左道,什么都了解。但是,旁行而不流,虽然有时候迫不得已也会用些手段、旁门左道什么的,但是不会违背原则,辜负初衷,绝不会过分,而失之于流——不正当。套句俗话来说,就是风流而不下流。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有四个字,就是乐天知命。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也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故不忧,没有什么烦恼了。所谓学易者无忧,因为痛苦与烦恼、艰难、困阻、倒楣……都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得意也是。每个阶段、都会变去的,因为天下事没有不变的道理。等于一个卦,到了某一个阶段,它就变成另外的样子;就如上电梯,到某一层楼就有某一层的境界,它非变不可,因为知道一切万事万物非变不可的道理,便能随遇而安,所以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一些流弊;我们古代——不仅中国,西方也不例外,农业社会里大家有个共同的观念,就是安土重迁。换句话说,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故乡,都非常眷爱、非常留恋,很怕迁移,尤其很怕远迁。为什么他们会“安”于其“土”,不愿远迁呢?

  人类是地球文化,他们离不开这个地球;也就是离不开这个土地。人为什么会有仁慈心理呢?仁慈是效法土地的法则而产生的,也就是老子讲的人法地——效法这个土地的法则之故。说到大地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也很好笑;大地给我们生命,大地给我们一切恩惠,我们却没有一样可以还给大地;要还的就是屎尿和一堆臭皮囊。

  我常常提到张献忠的杀人哲学,也就是有名的七杀碑,我亲自见过;这个碑还在四川成都小城公园的图书馆里。张献忠的碑文,我们看了也只好作会心的一笑;你说他有没有道理?仔细想想也有点道理。他说:“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看来好像是土匪哲学,但就另一个观念去看,似乎不然。人对大地一无报答之处,而且只有破坏;但天地像父母一样爱护我们。因此孔子要人效法天地,所以安土敦乎仁。敦,就是很热烈、很诚恳的意思。效法大地的精神来做人,实践我们仁爱仁慈的精神,故能爱。所以说仁者爱人,像大地一样地爱人,像天地一样,只付出,一点也不求收回。

  讲到安土敦乎仁,大家不要因为西方文化一来,科学文明进步了,人也都不大安土了,喜欢出来旅行迁移。其实这个不是真正的西方文化,我常常跟同学们讲;你们看西方文化,不能仅看美国;美国的文化不能代表西方文化,因为她太短太年轻,立国不过两百多年,还很浅很短。我常常跟美国朋友讲笑话,也是真话,我说;如果谈人文思想、政治理念,你们给我们当徒孙,我们还不要呢!你们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我们有几千年的经验。如果谈科学呢?那我们就自愧弗如了,我们还是个小老弟,实在是要跟你们学才行。

  我们真要了解西方文化,到欧洲看看,他们也还很安土。安土心理很怪,我常常研究,一个沙漠地带出生的人,苦得那个样子!但是到了晚年,你问他哪里最好,他还是认为他的家乡最好。穷家的孩子出来,乃至于很多的人,你问他,谁做的菜最好吃?他们会说:妈妈做的菜最好!世界上的人很怪,安土敦乎仁,在那个地方出生的人,就对那个地方有感情。

  ——恭录自《易经系传别讲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易经》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解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道家易学5 >> 中华气功网
易经别传
易经系传别讲07章 易其至矣乎
【古文鉴赏】《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