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水浒传》引首中的诗词

  谈谈《水浒传》引首中的诗词
  刘兆全  2016年2月4日
  词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
  钩。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注释】俊逸:俊美洒脱,不同凡俗。儒流:指有知识有教养的读书人。冰、雪:指词意清新的文章。吴钩:兵器名,形似剑而曲。相传吴王阖闾命国中作“金钩”;有人杀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以血淬剑,献二钩给吴王。这里借指史事。中州:九州的中心,指帝都。七雄:指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争雄的秦、楚、齐、燕、赵、魏、韩七个诸侯国。身世类虚舟:指身世像空船一样飘忽无定。图名:人死后,画其形署其名,祭于宗庙。江湖变桑田古路: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求鱼缘木:即“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错误,不可能达到目的。穷猿择木:意即“穷猿奔林,岂暇择木”。喻人陷入困窘时,急觅栖身之地,也无暇顾及条件的好坏了。伤弓远之曲木:伤弓,即“伤弓之鸟”意,比喻受过惊吓的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就惶恐不安。曲木:弯曲的树木。
  【大意】有好多才俊之士,他们潜身于闹市中隐秘的书林,淡于世间的虚名薄利,写出很多优美的文字,在谈笑声中演绎着古今多少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们评议古代帝王的是非,分辨占据中原地区各朝代的真伪,描述着历史上争战的纷扰。他们看到,朝代的兴亡就像易断折的杨柳,人的一生在历史长河中就像一只飘浮不定的空船。在变乱纷呈的历史上,成名的人很多,但“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人也多,而那些失败后被迫隐姓埋名的人更是无数。时间易逝,新月即将落水;世事多变,沧海成为桑田。好多人想成就功名,却如缘木求鱼,终究不能达到目标;还有一些人寻求功名却陷入困窘,最后只得急觅栖身之地,无暇顾及条件的恶劣;而那些纷争中的失败者,看见弯曲的树木,也吓得远远逃离,就像曾经为弯弓所伤的鸟看见了弓箭一般心惊肉跳。不如暂且端起酒杯喝酒,听我唱一曲新制的曲调。
  【简评】《水浒传》引首开头就是以上“词曰”一篇,似词而又不像是依据某词谱填写出来的,应是介于词与骈文之间的一种东西,是作者随意填就,属自度曲。格调苍凉、大气、辛酸,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北宋徽宗
  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所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水浒传》创作的历史依据。这次农民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起义英雄们英勇斗争的事迹却被染上浓厚的传奇色彩而在民间广泛流传。水浒故事成为艺人们讲述、演唱的重要内容。以水浒为题材的话本、杂剧相继产生。在民间长期广泛流传和艺人们不断整理、加工的基础上,施耐庵对水浒故事进行了再创作,成就了《水浒传》这部辉煌的巨著。传说施耐庵参加过元末张士诚领导的农民起义,于是有人把其中的三句话:“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与元末张士诚联系起来考虑,解释曰:“讶求鱼缘木”,是叹息作者自己曾经误入歧途,竟想指望张士诚改天换地,其实自古“兴亡如脆柳”,“前王后帝”以及“虚名薄利”,皆如“新月下长川”一样终究无凭。“拟穷猿择木”,是说自己在元末乱世之中,也就像一只被猎人紧追的猿猴一样慌忙不知所措。其“穷猿”二字,亦暗指元朝,说自己其实就与正走向末路的元朝一样慌乱,竟然想依靠张士诚来扭转乾坤(元朝遥封张为“太尉”,并从张士诚获得粮食接济)。“恐伤弓远之曲木”,其“弓远”二字,即“弓长”之意,暗指张士诚,这张士诚目光短浅妇人之仁不用人材缺少谋略,终于失败,是“曲木”。一段曲木是不能用来做成良弓的。自己本当远离这种无用的“曲木”,却竟然追随了一阵,落得个伤心的结果。“恐伤”是怕伤心却很伤心,另一方面也是为张士诚而痛惜。此为另解。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注释】五代:指唐宋之间公元907—960年间的5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篡弑相继,变乱频仍,53年间先后换了4姓14君。车书:典出《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书合在一起用以泛指国家的体制和制度。罗绮:上等丝
  织品,借指富贵之家。莺花:即莺啼花开之春时景物,这里泛指太平气象。
  【大意】在战乱纷纷的五代残唐之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地建立了北宋政权,就像拨云见日一般,使人们重见光明。百年以来一草一木重新沐浴着时雨甘露,宋太祖一统天下,结束了五代混乱局面,国家趋于安定。人们过上了和平康乐的日子,普通的街巷里住满了富贵人家,几处亭台楼阁里正管弦高奏,歌舞升平。在太平盛世人们多么快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太阳升起来了,人们还在高枕而卧,在睡梦中享受着莺语花香。
  【简评】《水浒传》以七律开篇,以七律结尾。这首七律是序诗,它用诗的形式,交代了《水浒传》开始前的一段时代背景:战乱结束了,社会长期安定;宋朝太祖传位太宗,太宗传位真宗,真宗传位仁宗,历时一百年,“百姓受了些快乐”。所谓“福兮祸所伏”,这也正暗示着有某一种不幸即将来临。这首开场诗是北宋著名理学大师邵雍所作,题目是《观盛化吟》(见《伊川击壤集》卷十五),原诗有两首,此为第一首。原诗是:“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引用时稍作文字上的改动,可能只是为了通俗,让人易懂。“山川”改为“江山”更能代表国家。全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话,作者是想表现老百姓对天下太平的企盼,同时也预示该书将彰显的“忠义”主题。《金批水浒》中保留了这首开场诗,但“人乐太平”改为了“天下太平”。金批曰:好诗!一部大书诗起诗结,天下太平起,天下太平结。作者选择这样一个社会影响很大的安乐先生的诗作为全书的开场诗,能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万姓熙熙化育中,三登之世乐无穷。岂知礼乐笙镛治,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细推治乱兴亡数,尽属阴阳造化功。
  【注释】 熙熙:热闹欢乐的样子。化育:教化培育。三登之世:三登,原
  指谷物一年三熟。仁宗天圣元年至嘉祐二年共二十七年,每九年为一登,共三登。这二十七年万民乐业,五谷丰登,谓之三登之世。笙镛治:笙,管乐器名,用若干根长短不一的簧管制成,用口吹奏。镛,大钟,古时一种乐器。治,治世,太平无事之世。我国古代以礼规范,同时也以乐教化百姓,认为乐可以统一百姓的思想情感。数:天数,指命运。阴阳造化:阴阳,我国古代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腑脏气血等均分属阴阳。造化,指自然的创造化育。阴阳造化,这里是说国家治乱兴亡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
  【大意】太平盛世,百姓安安乐乐地生活着,处处歌舞升平,其乐无穷。“谁道乐极生悲”,“礼乐笙镛”转瞬变作“兵戈剑戟”,由治世转为乱世。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屯军水浒寨,聚结梁山泊,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由太平转向动乱,这样的命运不是人力所能造成的,而是天意如此。
  【简评】这首七律是《水浒传》故事的序幕,此诗引出水浒英雄造反的故事。“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在作者看来,“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的农民起义军是为民请命的“英雄”,是有节操拔刀而起的一代侠客。北宋末年,天下瘟疫盛行,哀鸿遍野,君昏吏贪,奸佞专权,以致“官逼民反”,实乃“乱由上作”。这是我国历史上宋江起义的真正原因。在这里作者用曲笔把水浒好汉造反的原因归结为“乐极生悲”“阴阳造化”。
  笔者以为,《水浒传》引首中的诗词至关重要,不是可有可无的。开篇词表达了作者对梁山泊英雄聚义的认识、评价和慨叹、无奈以及向往超脱的感伤情怀。两首七律曲笔暗示了水浒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拉开了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序幕,引领全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浒传说·梁山泊108将绰号的由来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辨正
施耐庵:兴化人的骄傲
梁山巅天地豪情在 蓼儿洼古今忠义存
施耐庵曾参加过元末张士诚的义军,难怪能写出《水浒传》
水浒传中,李俊为何能在海外当国王?他有六大优势,宋江都比不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