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论语》中走出的成语系列(二)~

别问老师“从《论语》中走出的成语系列(一)”在哪儿,

当然是在下面咯,

从《论语》中走出的成语(一),一看吓一跳,越看越愣神!


《八佾篇》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告gù朔饩xì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篇》

【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论语里仁》 :“朝闻道,夕死可矣。”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篇》

【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朽木不彫】【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雍也篇》

【行不贰过】——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肥马轻裘】【乘肥衣轻】——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生活奢侈豪华。《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周急继乏】【周急济贫】【周贫济老】——周:接济。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犁生骍角】——指杂色牛生纯赤色、角周正的小牛。比喻劣父生贤明的儿女。《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骍,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陋巷箪瓢】——陋:简陋,窄小;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住在陋巷里,用箪吃饭,用瓢喝水。形容生活极为穷苦。《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堪其忧】——忧:愁苦。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论语雍也》:“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祝鮀之佞】——祝鮀,春秋卫人,能言善辩,或指其善以巧言媚人,后因以为佞人的典型。《论语雍也》:“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先难后获】——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乐山乐水】——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从井救人】——从:跟从。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现多比喻冒险救人。《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人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

【博文约礼】——博: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博施济众】——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立人达人】——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位。 《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初中语文

微信ID:chuzhongyuwen10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名著】出自《论语》的常用成语及解析一
出自《论语》的成语大全:出自论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论语》的115个成语,让孩子学习掌握!
【追根溯源】典出《论语》的115个成语
115个出自《论语》的成语丨孩子吃透它,学文言文轻松,作文高分
记住这66句成语出处,你的人生成功一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