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论:乡村振兴要用足用活土地这个基本要素
社论:乡村振兴要用足用活土地这个基本要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其中提到: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事实上,近年来中央层面对农村“三权”多有提及。党的十九大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上述政策和规划一脉相承、层层推进,从中可以清晰看到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土地这个基本要素的重要性。要实现乡村振兴,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人,二是地。这两个方面解决好了,乡村振兴就有了重要基础。而在人和地这两方面来说,地更是“立足之本”。要顺利实现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用足、用活、用好相关的土地政策至关重要。

从中央的政策规定看,有两个立足点:一是要“稳”。这包括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以及进城落户不得以要求农民放弃“三权”作为前提等。再一个就是“稳中有改”。这次规划中进一步明确“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就体现了“改”的方面。

这个“改”,其实是为土地要素的进一步资本化提供了更深层次制度上的设计,也就是让土地由“固定物”转变成“活用钱”。这个此前基本上被沉淀的要素价值无法估量,拿农村宅基地来说,每年都有大批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迁移进入城市,在农村就出现了大量农房、宅基地常年闲置的情况。武汉市曾做过一个调查,到2016年底,全市1902个行政村,农村房屋73万套,其中长期空闲的农房占到了15.8%。大量的农房和宅基地闲置、任其破败,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而利用起来就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但怎么利用却是一个大问题,仅仅依靠农村内部的流转,是无法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

土地要素实现资本化的一个前提是确权,这也是近年来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已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面积10.5亿亩,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78%。

在土地承包确权之后,按照相关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权益就可以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有的地方已经取得了确实成效。但对更多地方来说,这项政策执行起来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其中的症结之一就是承包经营权的“价值”需要评估,没有这项评估,金融机构就无法放款。这都需要进一步具体政策的配套。

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重塑城乡关系,更好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农村外部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这是此次规划提出的要求。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在于增强农村产业基础,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土地政策,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是应有之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发布!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以土地使用制度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新一轮农村改革即将启幕 三大要素改革将有新突破值得关注
乡村振兴的体制改革驱动:“三权分置”与“三变”【北京至道规划院系列讲座7】 - 副本
绿维文旅:城乡融合下的乡村发展探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